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差异分析——基于社会性别的视野 被引量:26
1
作者 武毅英 杨珍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9,共8页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某省若干所不同类型院校的样本为例,重点考察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的两性就业差异状况。研究表明:同类型院校中的两性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总体上未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女生获得的...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某省若干所不同类型院校的样本为例,重点考察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的两性就业差异状况。研究表明:同类型院校中的两性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总体上未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女生获得的面试机会、薪酬水平、发展机会和就业质量等均不如男生,显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导致性别歧视的深层原因,一是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导致女生就业处于不利地位;二是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对女生择业产生一定困扰;三是社会化过程对女生社会性别认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将先进的性别敏感发展理念引入高校,借以促进两性大学生的平等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竞争力 就业状况 社会 性别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振天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质是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主体、多形式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 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质是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主体、多形式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利益表达机制不畅以至利益冲突等问题。在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要紧紧围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促进管办评分离,明晰政府、高校和社会中介组织机构在高等教育治理与评价中的责权利,建立各主体间更加紧密和更加有效的合作对话机制,实现高等教育整体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评价制度 评价体系 管办评分离 利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政策建议与相关措施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叶珠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为实现到2020年具有大学或同等资格水平的毕业生达到40%的战略目标,欧盟对各国及各高校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12条建议,包括推动政府资金投入、融入高校战略、纳入招聘考核指标、进行激励奖励、推进教师培训、重视学生反馈、协作课程开... 为实现到2020年具有大学或同等资格水平的毕业生达到40%的战略目标,欧盟对各国及各高校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12条建议,包括推动政府资金投入、融入高校战略、纳入招聘考核指标、进行激励奖励、推进教师培训、重视学生反馈、协作课程开发、评估学习结果、重视交叉学科、运用新兴技术、实施国际化战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学质量 欧盟高等教育 教育政策 教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