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永炎 陈成才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4-126,共3页
进入 2 1世纪 ,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同时 ,将建成一个上至中央、上至乡镇的政府互联网络。网络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深刻影响中国的政治参与。网络技术能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 ,提高政治参与的兴趣和能力 ,保证... 进入 2 1世纪 ,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同时 ,将建成一个上至中央、上至乡镇的政府互联网络。网络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深刻影响中国的政治参与。网络技术能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 ,提高政治参与的兴趣和能力 ,保证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与此同时 ,网络技术也可能会导致“参与爆炸”“信息霸权”“政治期骗”等新情况 ,对政治参与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技术 政治参与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思想库建设及中国的现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心晖 陈葵花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8-80,共3页
西方现代意义的思想库产生于二战前后,发展于七、八十年代,时至今日,可以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是在美国,以兰德公司为首的现代思想库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蓬勃发展,自然也带动了西方发达国家思想库的发展。拙文简单... 西方现代意义的思想库产生于二战前后,发展于七、八十年代,时至今日,可以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是在美国,以兰德公司为首的现代思想库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蓬勃发展,自然也带动了西方发达国家思想库的发展。拙文简单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库,总结其发展的有益启示,找出我国思想库发展的不足,对症下药。希冀能对我国思想库的发展和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提升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库建设 中国 现状 政府 人才 西方国家 经验借鉴 市场化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南方局文化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4
3
作者 庞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5,共8页
关键词 文化史研究 中共南方局 述评 中共党史研究 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 革命事业 中共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我国政策评估的若干构想 被引量:2
4
作者 朱仁显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政策评估 评估组织 信息系统 外部评估 政策过程 评估工作 政策目标 内部评估 评估对象 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斌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3-25,共3页
城市化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驱动力。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生,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应该在遵循城市化内在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实效建设,并在宏观上作到“因地制宜”,在微观上作到“别具一格”,最终实现城市... 城市化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驱动力。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生,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应该在遵循城市化内在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实效建设,并在宏观上作到“因地制宜”,在微观上作到“别具一格”,最终实现城市之间“相辅相成”的发展,形成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整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中国经济 整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振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2-49,99,共9页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理性思维)等都包括在“意识形态”之内,从而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这些“意识形态”都进行于一定的批判。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具有某些合理的因...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理性思维)等都包括在“意识形态”之内,从而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这些“意识形态”都进行于一定的批判。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具有某些合理的因素和积极的意义;但由于他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所以他的所谓批判不能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方面,因而他的“批判理论”在总体上是不可取的,他的基本立场和许多理论观点是错误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本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 意识形态 技术理性 当代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实证主义 批判性 批判理论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秩序的管理与推进变革的领导 被引量:2
7
作者 雷志宇 《探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49,共3页
管理与领导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而又容易受到忽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 ,存在二者运用混乱的状况。随着现代管理学与领导科学的纵深发展 ,出现了某种将管理与领导看作独立体系加以研究的学术倾向 ,一般认为管理的功能是维持秩序 ,而领导的功... 管理与领导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而又容易受到忽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 ,存在二者运用混乱的状况。随着现代管理学与领导科学的纵深发展 ,出现了某种将管理与领导看作独立体系加以研究的学术倾向 ,一般认为管理的功能是维持秩序 ,而领导的功能是推进变革。这一功能差异使管理与领导存在着尖锐冲突 ,但对现代组织来说 ,管理与领导都是不可或缺的 ,需要二者的有效合作。中国当代行政组织运行最重要的特征是非规范化 ,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应把提高管理水平 ,作为行政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领导 秩序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行政学学科归属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罗自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29,共4页
行政学的定位或学科归属本来早已解决。但在新近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行政学由政治类被调整到了管理类。此举在学术界反响甚大。但是否将这一做法扩延到本、专科生的专业设置,国家教委正处在研究和征求意见之中。本文试图从学科研... 行政学的定位或学科归属本来早已解决。但在新近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行政学由政治类被调整到了管理类。此举在学术界反响甚大。但是否将这一做法扩延到本、专科生的专业设置,国家教委正处在研究和征求意见之中。本文试图从学科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学科发展史、学科研究方法、学科调整意义以及高校专业设置改革等六个方面,对行政学的归属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学 行政管理 管理学 政治学 学科归属 学科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学类 研究范围 管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透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詹国彬 《经济前沿》 2003年第11期25-27,共3页
城市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节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方面.城市公用事业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城市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节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方面.城市公用事业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随着我国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与推进,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浪潮已是势不可挡,并日渐成为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用事业 中国 城市 民营化 民间投资 外商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治理与有效选拔:基于1993-2013年浙江县委书记选拔任用情况的分析
10
作者 张光 梁梓然 庄玉乙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9,共10页
中共领导干部的管理之道可概括为"有效治理、有效选拔"。这个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政府决策官员由胜选政治家及其任命者充任,公务员保持中立的政治与行政两分制度,也不同于以科举选拔官员的中国古代传统。它是一种在承担实际治... 中共领导干部的管理之道可概括为"有效治理、有效选拔"。这个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政府决策官员由胜选政治家及其任命者充任,公务员保持中立的政治与行政两分制度,也不同于以科举选拔官员的中国古代传统。它是一种在承担实际治理责任的官员中逐级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这个制度是中共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任期制、交流制和后备干部等制度逐渐形成并完善的。在这个制度下,领导干部尤其是当政一方的地方党政领导,需要保持适当时长的任期以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干部交流制度和后备干部制度体现了中共有效选拔领导干部所做的制度化努力。1993-2013年浙江县委书记的任期和晋升数据为上述理论提供了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治理 有效选拔 干部任期制 干部交流制 后备干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理论基础
11
作者 陈干全 《东南学术》 CSSCI 1997年第5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公平与效率 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机会均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平等 效率与公平 效率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谨防决策中的另一种“求同存异”
12
作者 谢锋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5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决策者 直接影响 职能 效率 领导班子 动机 核心内容 领导者 决策执行 决策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13
作者 王乌凡 《东南学术》 1988年第4期12-16,共5页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我国客观实际制定的重要原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个人...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我国客观实际制定的重要原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作了实行按劳分配的设想,这种设想是建立“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些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劳动者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单位 分配方式 分配形式 个人消费品 占有生产资料 相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