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65~74岁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杨惠宇 邓雅兰 +4 位作者 任世睿 王诗萌 蔡和 程立 胡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0-389,共10页
目的 了解四川省65~74岁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状况,评估其影响因素,为老年口腔保健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第4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以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构... 目的 了解四川省65~74岁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状况,评估其影响因素,为老年口腔保健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第4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以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744位老年人参与了调查。过去12个月内口腔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为24.1%,且以咨询、预防为目的的仅占其中的8.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水平、居住地、自我口腔健康评估、刷牙频率、剩余牙齿数量均能影响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结构模型分析显示:教育水平越低、居住在乡村、刷牙频率越低、牙齿数目≥20颗、自我口腔健康评估越好的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越低。结论 四川省65~74岁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偏低,大部分以治疗为目的,受教育水平、居住地、自我口腔健康评估、刷牙频率、牙齿数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卫生服务 安德森模型 老年人 结构方程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12缺乏症相关的口腔临床特点分析
2
作者 邓冠红 陈学升 陈瑞斌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维生素B12缺乏相关的口腔临床特点及血液学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1月16例维生素B12缺乏患者的口腔症状、临床体征、既往病史,并分析血常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等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目的:分析维生素B12缺乏相关的口腔临床特点及血液学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1月16例维生素B12缺乏患者的口腔症状、临床体征、既往病史,并分析血常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等辅助检查结果。结果:维生素B12缺乏患者多以口腔刺激痛、烧灼感及口腔溃疡为主诉。临床检查多以口腔黏膜充血红斑、多发性小溃疡为主要表现。有胃切除史患者更容易患贫血,没有胃切除史患者维生素B12缺乏早于血液学检查的变化。结论:特殊人群患者如果出现多发性复发性口腔溃疡、萎缩性舌炎、黏膜充血红斑等病损时,应警惕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性,应建议进一步检查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以便该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缺乏 口腔临床表现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牙槽骨吸收评估及牙周炎分期
3
作者 邱岳 韩阳平 +1 位作者 邓冠红 李菁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5-69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基于多阶段深度学习的三维牙槽骨吸收率自动量化评估模型,为牙周炎分期提供智能化指标。方法:收集来自牙周炎患者的100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资料,采用基于体积卷积神经网络(full...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基于多阶段深度学习的三维牙槽骨吸收率自动量化评估模型,为牙周炎分期提供智能化指标。方法:收集来自牙周炎患者的100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资料,采用基于体积卷积神经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volumetric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V-Net)与改进的3D医学图像分割Transformer网络(transformer-based encoder-decoder network for efficient and accurate 3D medical image, UNETR++)相结合的多任务分割策略,分别对牙齿、牙槽骨及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 CEJ)进行高精度分割。通过膨胀操作与接触面积比值计算相结合,并辅以CEJ方向聚类,实现牙槽骨吸收率的三维自动化量化分析,根据2018年世界牙周病新分类对牙周炎进行初步分期。结果:模型对牙齿、牙槽骨和CEJ进行自动化分割,Dice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DSC)分别达到95.7%、91.5%和87.9%,且在分割的平均表面距离(average surface distance, ASD)、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 distance, HD)和灵敏度(sensitivity, SEN)等方面表现出高精度与稳定性。模型实现了近远中、颊舌向等多维度的骨吸收分析,与牙周专科医师评估结果相比,本模型在牙周炎分期上的总体准确率为85%,并取得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73)。模型对重度牙槽骨吸收(Ⅲ期或Ⅳ期)的识别准确(F1分数=1.00)。模型较人工评估显著提升效率(配对t检验,P<0.01)。结论:本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测量三维牙槽骨吸收率,为牙周炎精准分期和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率 锥形束CT 深度学习 牙周病新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辅助一体化纤维桩核及树脂基陶瓷冠修复冠折年轻恒牙1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雅云 程前煌 +2 位作者 杨秀娟 骆勇 尹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71,共3页
桩核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牙体缺损修复方式,临床常用桩核主要有玻璃纤维预成桩树脂核和个性化一体式桩核。在个性化桩核的材料选择上,由于金属的美观缺陷及氧化锆的弹性模量限制,兼具个性化、机械性能及美学优势的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作为... 桩核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牙体缺损修复方式,临床常用桩核主要有玻璃纤维预成桩树脂核和个性化一体式桩核。在个性化桩核的材料选择上,由于金属的美观缺陷及氧化锆的弹性模量限制,兼具个性化、机械性能及美学优势的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作为一种新型桩核形式被临床所应用。本文报告1例CAD/CAM一体化纤维树脂桩核及树脂基陶瓷冠修复年轻恒牙冠折的临床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纤维桩核 光学印模 CAD/CAM 树脂基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构型及其影响因素的CBCT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太伟 刘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应用CBCT对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解剖形态进行评估。方法:根据CBCT影像选取出579例具有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患者,分别进行对称性、根面沟及不同横断面的根管形态分析。结果:双侧下颌第二磨牙同为C形根管有80.0%;1047颗C形根管... 目的:应用CBCT对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解剖形态进行评估。方法:根据CBCT影像选取出579例具有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患者,分别进行对称性、根面沟及不同横断面的根管形态分析。结果:双侧下颌第二磨牙同为C形根管有80.0%;1047颗C形根管在根管口、根中、根尖的根管构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在根中与根尖的根管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5岁组与26~50岁组在3个不同横断面上的根管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舌侧沟与具有颊舌侧沟的在不同横断面上的根管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BCT,可以准确判断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构型及走向,有助于对形态复杂的C形根管进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恒磨牙 C形根管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辅助全口磨耗牙咬合重建修复4年观察随访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红蓝 金地 +6 位作者 朱建宇 张怡 骆碧珠 江武 吴千驹 肖云 张志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磨耗牙的修复一直是口腔修复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报告全口磨耗牙病例1例,通过引入数字化咬合重建技术,利用虚拟性咬合引导开展系统性修复重建并随访4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该病例为数字化技术在磨耗牙的诊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磨耗牙 咬合重建 数字化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女性拔牙正畸治疗后软硬组织变化的三维研究
7
作者 陈晓波 余诚诚 +1 位作者 朱紫茹 何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成年女性拔牙正畸治疗后软硬组织三维方向的改变,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提供临床决策的循证证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0例女性患者,用Dolphin软件对正畸治疗前后的锥形束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进... 目的:回顾性研究成年女性拔牙正畸治疗后软硬组织三维方向的改变,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提供临床决策的循证证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0例女性患者,用Dolphin软件对正畸治疗前后的锥形束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上下唇以及鼻唇沟区软组织治疗前后在矢状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鼻唇沟区(nasolabial folds,NLF)软组织从上往下变化量逐渐增大(NFL3>NLF2>NFL1),从内往外逐渐减小(L2>NLF2>L1)。切牙内收量与唇组织变化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r=0.52),上尖牙内收量与鼻唇沟区软组织变化之间也存在中度正相关(r=0.63)。结论:成年女性拔牙正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凸面型和唇形态,其切牙和尖牙内收量可用于预测唇及鼻唇沟区软组织矢状向的改变。尽管鼻唇沟区软组织发生了负向改变,但鼻唇沟皱褶是否会加深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锥形束断层扫描 鼻唇沟 软组织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腭侧C形根管伴釉珠的根管再治疗1例
8
作者 刘明 黄艳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67,共4页
C形根管在上颌第一磨牙的发生率极低(0.12%),而釉珠在上颌第一磨牙中的发生率仅为2.68%,同时存在这两种解剖结构的上颌第一磨牙更为罕见。本病例报道1例上颌第一磨牙腭侧(VertucciⅧ型,3-3)融合C形根管伴釉珠的根管再治疗病例,提示利用... C形根管在上颌第一磨牙的发生率极低(0.12%),而釉珠在上颌第一磨牙中的发生率仅为2.68%,同时存在这两种解剖结构的上颌第一磨牙更为罕见。本病例报道1例上颌第一磨牙腭侧(VertucciⅧ型,3-3)融合C形根管伴釉珠的根管再治疗病例,提示利用根管显微镜结合CBCT可发现结构异常并避免遗漏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C形根管 釉珠 根管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导板引导下拆除纤维桩并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1例
9
作者 徐宇琛 尹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2,共5页
探讨采用数字化导板去除折断纤维桩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1例左上侧切牙纤维桩折断后采用定制车针及数字化导板引导下拆除,完成根管再治疗后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 探讨采用数字化导板去除折断纤维桩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1例左上侧切牙纤维桩折断后采用定制车针及数字化导板引导下拆除,完成根管再治疗后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及氧化锆全冠修复,并采用T-ScanⅢ系统进行咬合测试,为纤维桩折断后行二次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导板 定制车针 一体化纤维桩核 咬合测试 T-Scan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治疗后年轻恒牙行再生性牙髓治疗1例
10
作者 郗旭峰 王贺 林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4-836,共3页
再生性牙髓治疗术用于根管治疗失败后年轻恒牙的再治疗少有报道,其疗效需要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本病例采用再生性牙髓治疗的方法对因根充不完善导致大范围根尖周炎症的下颌第二前磨牙进行再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效果良好,通过定期的临床... 再生性牙髓治疗术用于根管治疗失败后年轻恒牙的再治疗少有报道,其疗效需要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本病例采用再生性牙髓治疗的方法对因根充不完善导致大范围根尖周炎症的下颌第二前磨牙进行再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效果良好,通过定期的临床检查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该患牙窦道愈合,根尖周炎症透射影像消失,咬合功能正常,实现了对该患牙的感染控制,并诱导牙髓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性牙髓治疗 根管再治疗 年轻恒牙 根尖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胶原蛋白海绵用于大鼠直接盖髓后牙髓中VEGF、BMP-2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为群 张杨安 +1 位作者 李群 刘玲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3-778,共6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直接盖髓后牙髓组织VEGF、BMP-2的表达。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辛伐他汀-胶原蛋白海绵组(SIM组)、胶原蛋白海绵组(CS组)及氢氧化钙组(CH组),每组40只。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对侧上颌第一磨牙为正常对照牙。...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直接盖髓后牙髓组织VEGF、BMP-2的表达。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辛伐他汀-胶原蛋白海绵组(SIM组)、胶原蛋白海绵组(CS组)及氢氧化钙组(CH组),每组40只。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对侧上颌第一磨牙为正常对照牙。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后行VEGF、BMP-2免疫组化染色,并测量其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术后第3、7天VEGF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SIM组>CH组>CS组(P<0.05)。术后第7、 14天BMP-2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SIM组﹥CH组﹥CS组(P<0.05)。术后第28天VEGF、BMP-2的表达水平均恢复到正常。结论:辛伐他汀-胶原蛋白复合海绵促进损伤牙髓修复可能与其提高牙髓修复过程中VEGF及BMP-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直接盖髓术 VEGF B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碱对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辉莉 方厂云 苏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槟榔碱诱发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微丝形态的改变,探讨槟榔碱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致病途径。方法使用甲噻唑四唑氮(MTT)比色法、划痕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不同浓度槟榔碱(5、10、20、40、80... 目的通过观察槟榔碱诱发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微丝形态的改变,探讨槟榔碱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致病途径。方法使用甲噻唑四唑氮(MTT)比色法、划痕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不同浓度槟榔碱(5、10、20、40、80μg·mL^-1)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微丝形态的影响。结果5、10、20μg·mL^-1的槟榔碱可轻微提高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微丝聚合(P<0.05);40、80μg·mL^-1的槟榔碱抑制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微丝解聚(P<0.05)。结论槟榔碱改变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微丝形态分布,可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碱 微丝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用于大鼠磨牙直接盖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杨安 关为群 +1 位作者 李群 刘玲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评估辛伐他汀-胶原蛋白复合海绵作为直接盖髓材料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辛伐他汀-胶原蛋白海绵组(SIM组)、胶原蛋白海绵组(CS组)及氢氧化钙组(CH组),每组40只。在每只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开髓,分别用... 目的评估辛伐他汀-胶原蛋白复合海绵作为直接盖髓材料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辛伐他汀-胶原蛋白海绵组(SIM组)、胶原蛋白海绵组(CS组)及氢氧化钙组(CH组),每组40只。在每只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开髓,分别用3种材料直接盖髓,玻璃离子充填,并设对侧上颌第一磨牙为正常对照组。在术后第1、3、7、14、28天处死大鼠后拍摄X线片、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s Thichrome染色,观察牙髓组织生物学反应及牙本质桥形成情况。结果影像学上,CH组术后第28天见穿髓孔处有高密度阻射影且封闭穿髓孔;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SIM组在穿髓孔处见有高密度阻射影且穿髓孔封闭;而CS组仅在穿髓孔远中见高密度钙化团块影像,但未见钙化组织将穿髓孔封闭。HE及Masson’s Thichrome染色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3组中观察到不同的炎症反应,CS组炎症程度最重,SIM组与CS组的炎症反应程度在术后第14、28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SIM组的炎症反应程度比CH组轻,在术后第14天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另外两组相比,SIM组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速度更快、质量更好,在术后第14天,SIM组与CH组、CS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术后第28天,SIM组、CH组与CS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生物相容性好,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能力较强,作为盖髓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胶原蛋白 直接盖髓术 修复性牙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邹璐琪 李立煌 +3 位作者 李丹阳 艾超超 任磊 孙本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5-301,共7页
构建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_(1),AFB_(1))的快速高效检测。体系中AFB_(1)存在会减弱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纳米颗粒层析至T线时与AFB_(1)半抗原的结合能力,从而导致下转换荧光信号衰减,进而实... 构建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_(1),AFB_(1))的快速高效检测。体系中AFB_(1)存在会减弱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纳米颗粒层析至T线时与AFB_(1)半抗原的结合能力,从而导致下转换荧光信号衰减,进而实现对AFB_(1)的高效检测。该方法在AFB_(1)质量浓度1~40 ng/mL范围内与荧光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检测限为0.287 ng/mL。该方法利用稀土掺杂荧光纳米颗粒的长寿命发光及近红外荧光特性,有效降低了生物背景荧光干扰并提高了检测体系的特异性。该方法在AFB_(1)的快速高灵敏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荧光纳米颗粒 荧光免疫层析 黄曲霉毒素B_(1)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激光处理对微弧氧化钛板微结构和牙周膜干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文霞 左起亮 +4 位作者 张秋芳 聂晶 韩阳平 许铭炎 詹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研究半导体(Diode)、铒(Er)和Nd:YAG激光照射对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钛板表面的微结构和牙周膜干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Diode、Er和Nd:YAG激光分别对MAO钛板表面照射,扫描电镜观察MAO钛表面以及人牙周膜干细胞... 目的:研究半导体(Diode)、铒(Er)和Nd:YAG激光照射对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钛板表面的微结构和牙周膜干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Diode、Er和Nd:YAG激光分别对MAO钛板表面照射,扫描电镜观察MAO钛表面以及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的形貌,X射线电子衍射光谱(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MAO钛表面的晶相,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值,RT-qPCR法检测细胞的Runx2、ALP、OCN和OSX的表达水平。结果:扫描电镜和XRD显示经3种激光照射后MAO钛表面的形貌和晶相均发生改变;经Nd:YAG激光照射的MAO钛表面显著促进hPDLSCs的Runx2和ALP的表达(P<0.001),但其A值下降(P<0.05);经Er激光照射的MAO钛表面促进细胞的ALP基因表达(P<0.005);经Diode激光照射的MAO钛表面的细胞A值以及成骨基因的表达量均减少。结论:经Er和Nd:YAG激光照射的MAO钛表面可有效促进hPDLSCs成骨分化,而Diode激光照射的MAO钛表面不利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铒激光 Nd:YAG激光 微弧氧化钛种植体 人牙周膜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外显子测序对先天缺牙伴肿瘤家系致病基因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菲菲 赵晓雪 +3 位作者 武京 马腾飞 王慧娟 张向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研究先天缺牙和肿瘤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为寻找早期诊断肿瘤疾病的风险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先天缺牙伴肿瘤易感家系的临床资料,绘制遗传图谱分析家系遗传特征;提取家系成员静脉外周血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将符合标... 目的:研究先天缺牙和肿瘤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为寻找早期诊断肿瘤疾病的风险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先天缺牙伴肿瘤易感家系的临床资料,绘制遗传图谱分析家系遗传特征;提取家系成员静脉外周血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将符合标准的测序序列和人类基因组序列第37版参考基因组(GRCh37)进行比对,筛查、统计和注释样本中的变异信息,过滤出与疾病相关的突变位点或基因。结果:家系成员的先天缺牙为典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明显的肿瘤易感性;先证者及其母亲在基因DSPP、AXIN-2、ZNF609上有大量相同的突变位点。结论:先天缺牙和肿瘤的发生存在内在联系;先天缺牙有望在未来肿瘤研究中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风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缺牙 肿瘤易感 家系 全外显子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根面沟及根管分型的CBCT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绿丽 沈斯特 +1 位作者 陈晓玲 林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0-834,共5页
目的:采用CBCT扫描法,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根面沟及根管构型。方法:随机从600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中,选取变异的下颌第一前磨牙(至少一侧为C形牙根)共130个,分析记录其根面沟分布位置和数量、根面沟最凹陷处C形根管横截面构型及... 目的:采用CBCT扫描法,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根面沟及根管构型。方法:随机从600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中,选取变异的下颌第一前磨牙(至少一侧为C形牙根)共130个,分析记录其根面沟分布位置和数量、根面沟最凹陷处C形根管横截面构型及根管对称性等情况。结果:C形根管发生率为8.9%。107例具有C形根管特征的牙根表面均有纵向根面沟,分布在根中1/3处和根尖1/3处分别为86.9%和12.1%。根面沟以单沟近舌沟为主(89.7%),其次是单沟舌沟(10.3%),根面沟凹陷最深处根管构型以C3型分布最多(71.0%)。C形根管对称率为64.6%,双侧均为C型且根管构型一致者占83.3%。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中下段形态复杂,C3型根管发生率及根管对称率均较高,因而临床诊治需避开薄弱区,避免遗漏根管,治疗时可适当参考对侧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前磨牙 CBCT C形根管 根面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备与不预备前牙超薄瓷贴面断裂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尹路 郑燕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前牙基牙预备与不预备后铸瓷贴面的断裂模式,分析其长期成功率。方法:30例上颌中切牙按照预备方式随机分为3组:A组为全牙面预备,B组为全牙面预备并且抛光车针抛光,C组为不预备,仅用抛光车针抛光。将全瓷贴面(IPS e.max)硅... 目的:通过对比前牙基牙预备与不预备后铸瓷贴面的断裂模式,分析其长期成功率。方法:30例上颌中切牙按照预备方式随机分为3组:A组为全牙面预备,B组为全牙面预备并且抛光车针抛光,C组为不预备,仅用抛光车针抛光。将全瓷贴面(IPS e.max)硅烷化处理后用全瓷粘结剂粘合在处理后的牙面上,分别对每组试件进行剪切力测试,断裂模式采用实体显微镜观察。结果:C组的剪切力值最高,C组与B组的剪切力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无差异(P>0.05),A组与B组也无差异(P>0.05)。粘接破坏多于内聚破坏。结论:根据本研究分析未预备前牙超薄瓷贴面的断裂模式结果得出:未预备基牙瓷贴面修复适用于磨损、咬合创伤或磨耗,同时也适用于患者拒绝牙体预备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面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粘接强度 牙体预备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牙科手机与涡轮气动牙科手机在贴面预备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骆碧珠 陈映铭 +3 位作者 尹路 徐秋生 杨常委 梁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0-953,共4页
目的:使用高速涡轮牙科手机与不同转速下的电动高速牙科手机分别对离体牙进行牙体预备,分别比较其预备后的表面粗糙度、贴面修复后的微渗漏程度及抗折力。方法:选取新鲜拔除完整无龋坏的前磨牙60颗,按预备方式分为4组(n=15):涡轮气动牙... 目的:使用高速涡轮牙科手机与不同转速下的电动高速牙科手机分别对离体牙进行牙体预备,分别比较其预备后的表面粗糙度、贴面修复后的微渗漏程度及抗折力。方法:选取新鲜拔除完整无龋坏的前磨牙60颗,按预备方式分为4组(n=15):涡轮气动牙科手机(A组)与200000 r/min(B组)、50000 r/min(C组)和20000 r/min(D组)的电动牙科手机对离体牙进行预备,预备后组内随机选取试件进行3组(n=5)检测:采用白光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用树脂水门汀粘接贴面后进行老化试验,在显微镜下观察贴面中线纵截面的微渗漏情况;以及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抗折力。结果:采用不同牙科手机及不同转速电动牙科手机进行牙体预备:直接观察预备体表面粗糙度,4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贴面粘接后进行抗折力测试4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化循环后微渗漏深度四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0万转速下的电动手机预备后的贴面平均微渗漏程度最小。而预备体表面粗糙度和贴面抗折力不受手机类型及转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高速牙科手机 高速涡轮牙科手机 贴面 粗糙度 微渗漏 抗折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下颌前磨牙预备状况与贴面抗折性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尹路 杨常委 +2 位作者 郑燕芬 林娉婷 黄红蓝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旨在比较下颌前磨牙牙体预备和不预备后制备全瓷贴面和复合树脂贴面的抗折力。方法:40个新鲜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n=10):NPR组(牙体不预备直接0.2 mm厚树脂贴面修复);NPC组(牙体不预备直接0.2 mm厚铸瓷贴面修复);P2C组(牙体... 目的:旨在比较下颌前磨牙牙体预备和不预备后制备全瓷贴面和复合树脂贴面的抗折力。方法:40个新鲜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n=10):NPR组(牙体不预备直接0.2 mm厚树脂贴面修复);NPC组(牙体不预备直接0.2 mm厚铸瓷贴面修复);P2C组(牙体预备0.2 mm,修复0.2 mm厚铸瓷贴面);P5C组(牙体预备0.5 mm,修复0.5 mm厚铸瓷贴面),预备面均包绕颊侧延伸颌面1 mm。所有试件常规粘接后进行冷热循环实验(10000次/5~55℃),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下进行抗折测试(2 KN,0.5 mm/min),断裂面放大10倍分析,数据方差检验。结果:各组抗折力均值分别为:NPR=(690.33±233),NPC=(790.52±408),P2C=(1131.34±341),P5C=(983.56±202)。所有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PR、NPC组抗折力均小于P2C,然后P5C组抗折力与其余各组差距不明显。断裂分析显示断裂面呈现混合断裂(60%),内聚断裂(20%),根裂(15%),粘接断裂(5%)。结论:微量(0.2 mm)的前磨牙牙体预备后修复全瓷贴面可获得最大抗折力,当预备超过0.5 mm时可能会发生牙体折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贴面 抗折力 二硅酸锂 断裂模式 复合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