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内质网合成的某些分子伴侣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宋今丹 陈誉华 +5 位作者 陈澄 赵迎辉 王秋雨 吴一迪 邴楠 王芸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33-434,共2页
细胞内质网合成的某些分子伴侣的生物学特性宋今丹陈誉华陈澄赵迎辉王秋雨吴一迪邴楠王芸庆(卫生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科大学电镜中心实验室,沈阳110001)*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内质网是所有真核细胞内的重要膜... 细胞内质网合成的某些分子伴侣的生物学特性宋今丹陈誉华陈澄赵迎辉王秋雨吴一迪邴楠王芸庆(卫生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科大学电镜中心实验室,沈阳110001)*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内质网是所有真核细胞内的重要膜性细胞器,在细胞的内膜系统中占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质网 分子伴侣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LoVo细胞源外泌体通过传递pEGFR促进血管生成的研究
2
作者 程雅洁 周雪彤 +1 位作者 王瑞 方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9-1240,共1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LoVo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oVo-Exos)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血管生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LoVo-Exos,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内化进入受体HUVEC细胞,体外管状形成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 目的探讨大肠癌LoVo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oVo-Exos)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血管生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LoVo-Exos,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内化进入受体HUVEC细胞,体外管状形成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小鼠体内基质胶塞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为探讨LoVo-Exos促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LoVo-Exos携带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进入受体细胞。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分析EGFR-ERK通路关键信号蛋白及下游血管生成核心分子表达情况,并观察敲减EGFR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ory protein kinase,ERK)抑制剂处理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LoVo-Exos内化进入HUVEC内皮细胞;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显示,LoVo-Exos能够显著促进HUVEC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小鼠皮下基质胶塞实验显示,LoVo-Exos能够促进血管样结构的形成。进一步研究发现,LoVo-Exos递送pEGFR到HUVEC中,激活EGFR-ERK通路,促进血管生成。分析LoVo-Exos对下游血管生成核心分子表达的影响,发现LoVo-Exos能够促进HUVEC细胞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分泌,敲减EGFR后LoVo-Exos中pEGFR水平降低,其对IL-8分泌的促进作用降低,且该促进作用能够被MEK1/2抑制剂U0126抑制。结论LoVo-Exos能够在体内外促进血管生成,其可能机制为LoVo-Exos递送pEGFR到HUVEC中,通过EGFR-ERK途径上调IL-8分泌水平,从而促进HUVEC血管生成能力,为癌症的转移提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血管生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大肠癌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及其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方瑾 宋今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 将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ND 1(mAb)的VH和VL 基因进行重组 ,构建和表达ND 1scFv ,并对其在体内外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 ,从能够分泌mAbND 1的鼠杂交瘤细胞中扩增VH 和VL 基因 ,通过重叠延伸拼接PCR在VH 和VL... 目的 将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ND 1(mAb)的VH和VL 基因进行重组 ,构建和表达ND 1scFv ,并对其在体内外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 ,从能够分泌mAbND 1的鼠杂交瘤细胞中扩增VH 和VL 基因 ,通过重叠延伸拼接PCR在VH 和VL 基因间引入连接短肽 ,体外构建ND 1scFv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 (IFA)及ELISA法测定ND 1scFv的免疫学活性。用99Tcm 标记ND 1scFv后 ,将偶联物给予荷瘤裸鼠 ,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显像及生物学分布。结果 SDS PAGE显示 ,重组蛋白Mr 为 30 0 0 0 ,同预期结果一致。IFA及ELISA检测表明 ,ND 1scFv保留了与亲本抗体相近的免疫学活性 ,对表达相应抗原的靶细胞具有特异结合活性。体内放射免疫实验显示 ,99Tcm ND 1scFv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呈明显的肿瘤积聚趋向 ,注入体内 1h血中T/NT即达2 .6 1。结论 获得免疫学活性良好的ND 1scFv ,对荷瘤动物体内肿瘤的定位快速、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单链抗体 生物学活性 肿瘤诊断 ^99T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威 宋今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诱导人卵巢癌细胞CAOV3产生凋亡。方法: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DNA断裂分析及流式细胞术观察ATRA诱导人卵巢癌细胞CAOV3凋亡。结果:ATRA作用后电镜下细胞逐渐变圆,细胞表面微绒毛消...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诱导人卵巢癌细胞CAOV3产生凋亡。方法: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DNA断裂分析及流式细胞术观察ATRA诱导人卵巢癌细胞CAOV3凋亡。结果:ATRA作用后电镜下细胞逐渐变圆,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更加致密,浓缩分块,胞质中有空泡形成,细胞表面出泡,脱落形成膜包裹的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不同浓度ATRA对CAOV3细胞凋亡作用的结果显示在DNA直方图上均出现低于G1期二倍体DNA含量的亚二倍体峰,随药物浓度增加,亚二倍体细胞从10-8mol/LATRA时的18.7%增加到10-6mol/L的37.4%;10-6mol/LATRA作用24h即诱导CAOV3细胞产生典型的梯形DNA条带(DNAladder),大小约180bp的整数倍递增,随ATRA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强。结论:ATRA可以诱导卵巢癌细胞产生细胞凋亡,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全反式维甲酸 CAOV3细胞 细胞凋亡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DNA断裂分析法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大肠癌LoVo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子W14的生物活性和血浆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婉明 周琳琳 方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分析转移性大肠癌LoVo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子W14的生物活性和血浆稳定性。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分析W14在25℃和37℃下与靶细胞LoVo的特异结合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W14在血浆环境下对LoVo细胞的特异识别能力;37℃下W14分别... 目的:分析转移性大肠癌LoVo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子W14的生物活性和血浆稳定性。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分析W14在25℃和37℃下与靶细胞LoVo的特异结合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W14在血浆环境下对LoVo细胞的特异识别能力;37℃下W14分别在完全培养基和人血浆中孵育0.5、1、1.5、2、3、4、6 h,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W14的生物稳定性;用2、4、8、10μmol/L的W14处理LoVo细胞24、48、72 h,MTS实验测定W14的细胞毒性。结果:W14在不同温度和血浆环境中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都能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靶细胞LoVo,能稳定地存在于血浆中6 h不发生降解,且对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转移性大肠癌特异性核酸适配子W14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特异性结合能力,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和低毒性,适应于人体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子 W14 大肠癌 LOVO细胞 生物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人肝癌细胞系CD15和CD15s含量及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传萍 何群 +5 位作者 王邵成 潘忠诚 王天骄 张玉魁 钟连声 赵雨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目的检测TNF-α对人肝癌细胞系中CD15、CD15s和ST3GaL糖基转移酶含量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NF-α作用前后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高转移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CD15,CD15s和ST3GaL糖基转移酶含量的... 目的检测TNF-α对人肝癌细胞系中CD15、CD15s和ST3GaL糖基转移酶含量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NF-α作用前后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高转移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CD15,CD15s和ST3GaL糖基转移酶含量的变化,Transwell检测TNF-α作用前后HepG-2、SMMC-7721细胞侵袭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TNF-α作用后,HepG-2细胞系CD15含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CD15s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ST3GaL糖基转移酶家族蛋白(6种)中ST3GaL-Ⅱ和ST3GaL-Ⅳ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其他4种ST3Gal-Ⅰ、ST3Gal-Ⅲ、ST3Gal-Ⅴ和ST3Gal-Ⅵ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侵袭力提高(P<0.05)。SMMC-7721细胞系CD15、CD15s含量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细胞侵袭力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系HepG-2中,TNF-α可能通过影响CD15、CD15s、糖基转移酶ST3GaL-Ⅱ、ST3GaL-Ⅳ的含量促进细胞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D15 CD15S ST3GaL糖基转移酶 TNF-Α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外周血T细胞MIP-1α过表达及其穿过血脑屏障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大文 马怡然 +1 位作者 方文刚 陈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77-1182,共6页
为观察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Aβ)沉积对外周血T细胞穿过血脑屏障的影响,通过立体定位仪将Aβ1~42肽注射到大鼠双侧海马(以Aβ42~1反序列肽为对照),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发现,Aβ1~42上调了外周血T细胞中巨嗜细胞炎症蛋... 为观察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Aβ)沉积对外周血T细胞穿过血脑屏障的影响,通过立体定位仪将Aβ1~42肽注射到大鼠双侧海马(以Aβ42~1反序列肽为对照),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发现,Aβ1~42上调了外周血T细胞中巨嗜细胞炎症蛋白(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1α,MIP-1α)的表达,同时免疫荧光分析显示,脑内的Aβ1~42也引起了脑微血管内皮上MIP-1α受体(CCR5)的表达增加,以及伴随的脑实质内T细胞数量的增加.然而,大鼠腹腔内注射抗MIP-1α中和抗体则阻断了Aβ1~42所致的脑内T细胞数量的增加.提示脑内Aβ沉积能诱导外周血T细胞MIP-1α依赖性迁移入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MIP-1Α T细胞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力岛基因ibeT有助于大肠杆菌抵抗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溶酶体的降解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可 赵伟东 +3 位作者 李强 方文刚 朱莉 陈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7-423,共7页
大肠杆菌是导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为探讨毒力岛基因ibeT在大肠杆菌K1株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ibeT基因缺失的大肠杆菌K1株,细菌在细胞内存活试验结果显示,ibeT基因缺失抑制了大肠杆菌K1株在人脑微血管内皮... 大肠杆菌是导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为探讨毒力岛基因ibeT在大肠杆菌K1株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ibeT基因缺失的大肠杆菌K1株,细菌在细胞内存活试验结果显示,ibeT基因缺失抑制了大肠杆菌K1株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生长.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到,在细菌侵袭进入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后,与野生型相比,ibeT基因缺失突变株较多地滞留在溶酶体内;透射电镜结果进一步显示,ibeT基因缺失使大肠杆菌K1株逃逸ECV(含有大肠杆菌的囊泡)的能力发生了下降,继而使其在细胞浆内的复制减少.利用体外模拟的弱酸性环境,检测大肠杆菌菌体胞内的缓冲容量,发现ibeT基因缺失突变株菌体胞内的缓冲能力较野生型低.这些结果提示,在大肠杆菌K1株侵袭进入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后,ibeT基因有利于大肠杆菌降解ECV膜,避免与溶酶体融合,进而促使大肠杆菌逃逸进入细胞浆并进行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eT 大肠杆菌K1株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溶酶体 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与胃癌细胞膜表面糖链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辉 何群 +4 位作者 马静红 潘忠诚 王天骄 张玉魁 赵雨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07-809,813,共4页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45细胞膜表面糖链表达,并对芯片上捕获的细胞进行初步的免疫荧光研究。方法用胶原酶Ⅱ消化细胞系,利用芯片上的凝集素位点对糖链的亲和特异性捕获荧光标记的细...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45细胞膜表面糖链表达,并对芯片上捕获的细胞进行初步的免疫荧光研究。方法用胶原酶Ⅱ消化细胞系,利用芯片上的凝集素位点对糖链的亲和特异性捕获荧光标记的细胞,激光共聚焦扫描仪扫描检测细胞膜表面糖链表达。结果在大多数凝集素位点上,这几种细胞均显示出荧光信号;在凝集素位点WBA、EEL、MAH-Ⅱ上均未显示荧光信号;其中,与GES-1相比,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KN45在LTL、HHL位点上基本没有荧光信号。结论根据凝集素的亲和特异性说明,这几种细胞系膜表面共同表达的糖链包括:唾液酸、乙酰葡萄糖/葡萄糖、乙酰半乳糖/半乳糖、甘露糖等糖链。其中,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KN45可能较少表达岩藻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芯片 胃癌 糖链表达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浓度梯度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多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洁 张宇 +1 位作者 于敏 方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94-2501,共8页
利用微流控芯片易于模拟体内生理环境、流体控制精确及易于集成等优势,将基于扩散原理的浓度梯度形成结构与经典的圣诞树形浓度梯度发生器相集成,建立了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形成连续、双向浓度梯度的微流控芯片系统,采用该系统对不同类... 利用微流控芯片易于模拟体内生理环境、流体控制精确及易于集成等优势,将基于扩散原理的浓度梯度形成结构与经典的圣诞树形浓度梯度发生器相集成,建立了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形成连续、双向浓度梯度的微流控芯片系统,采用该系统对不同类型细胞(HEK-293,MCF-7,SGC-7901)的侵袭力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在垂直方向上施加血清浓度梯度,在水平方向上施加抗肿瘤药物十字孢碱浓度梯度,分析了在连续药物浓度作用下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被抑制的情况,同时观察并定量评价了伴随细胞侵袭力变化过程中细胞增殖能力受抑制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形成稳定的双向物质浓度梯度;在血清浓度梯度存在情况下,伴随十字孢碱浓度梯度的升高,肿瘤细胞侵袭(P<0.0001)和增殖能力(P<0.001)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的连续降低.建立的双向浓度梯度微流控芯片系统可用于评价复杂环境对细胞的多重影响,也为研究细胞间相互作用、多种药物联用及药物筛选等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浓度梯度 肿瘤 侵袭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基因ibeB的编码产物为外膜蛋白前体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伟东 陈誉华 黄胜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7-501,共5页
为进一步探讨大肠杆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基因ibeB的生物学特性 ,将ibeB基因克隆到pET2 8a(+)载体 ,以E .coliBL2 1 (DE3)为宿主菌 ,经IPTG诱导后 ,通过Ni2 + NTA树脂提纯IbeB蛋白 .SDS PAGE确定纯化蛋白的分子量 ;应用无蛋白酶的体... 为进一步探讨大肠杆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基因ibeB的生物学特性 ,将ibeB基因克隆到pET2 8a(+)载体 ,以E .coliBL2 1 (DE3)为宿主菌 ,经IPTG诱导后 ,通过Ni2 + NTA树脂提纯IbeB蛋白 .SDS PAGE确定纯化蛋白的分子量 ;应用无蛋白酶的体外转录和翻译系统进一步鉴定ibeB基因表达蛋白的分子量 ;通过 [3 5S]Met标记的体内T7表达体系并结合膜蛋白分离技术定位IbeB蛋白在细菌中的亚细胞分布 ;利用细菌侵袭实验分析IbeB蛋白抗体对E .coliK1侵袭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封闭作用 .结果发现 ,ibeB基因的重组蛋白表达纯化产物呈现出 5 0kD和 34kD两种分子量大小 ,5 0kD存在于表达细菌的可溶性部分 ,而 34kD则存在于包涵体中 ;体外翻译实验也显示出较弱的 5 0kD和较浓的 34kD两个蛋白带 ;体内T7表达体系实验显示 34kD的IbeB成熟蛋白定位于E .coli的外膜 ;抗 34kDIbeB蛋白抗体能封闭E .coli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侵袭 .这些结果提示 ,大肠杆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基因ibeB的编码产物为 5 0kD的外膜蛋白前体 ,该前体可通过分子内剪接形成成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ibeB基因 脑膜炎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子探针对转移性大肠癌细胞的多靶点成像及其靶标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婉明 方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62-1268,共7页
利用核酸适配子对肿瘤细胞的高亲和力靶向识别功能以及量子点的高荧光发射强度和光稳定性等特性,制备了识别不同靶点的核酸适配子探针,将其联合使用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多靶点成像及其靶标的定量分析.使用通过Cell-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 利用核酸适配子对肿瘤细胞的高亲和力靶向识别功能以及量子点的高荧光发射强度和光稳定性等特性,制备了识别不同靶点的核酸适配子探针,将其联合使用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多靶点成像及其靶标的定量分析.使用通过Cell-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可特异性识别转移性大肠癌细胞系Lo Vo的7个核酸适配子,分别与量子点QD605偶联制备分子探针.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竞争实验结果表明,7个探针可特异性识别靶细胞的不同靶点,相互之间无识别干扰.对靶细胞的荧光成像表明,与单一探针相比,多个探针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细胞表面的荧光信号强度,且阳性细胞检出率明显增多,显示出更高的检测灵敏度.使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成像定量方法分析了7个探针对不同转移特性大肠癌细胞系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多个探针联合使用可有效评价大肠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本研究证实通过多个核酸适配子探针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对靶细胞识别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为核酸适配子的广泛应用及大肠癌的靶向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子 转移性大肠癌 多靶点 量子点 靶向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类成骨细胞样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长有 梁德勇 宋今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应用RT-PCR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Flk-1mRNA在SaOS-2和MG63细胞中的表达,探讨VEGF在人类成骨细胞样细胞中的自分泌作用方式。
关键词 人类成骨细胞样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自分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ERα和MTA1在乳腺癌细胞内的共定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芙蓉 李彦姝 +1 位作者 张红艳 李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观察ERα和MTA1在乳腺癌细胞内的共定位。方法:在有无雌激素或拮抗剂刺激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ERα和MTA1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共定位。结果:在无雌激素刺激下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而在雌激素刺激后两者则共... 目的:观察ERα和MTA1在乳腺癌细胞内的共定位。方法:在有无雌激素或拮抗剂刺激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ERα和MTA1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共定位。结果:在无雌激素刺激下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而在雌激素刺激后两者则共定位于细胞核内。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刺激下,两者在细胞浆内定位增加。结论: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刺激乳腺癌细胞改变ERα和MTA1的共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Α MTA1 共定位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亚型变化及其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被引量:5
15
作者 曼淑梅 陈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6-266,共1页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外周血 免疫细胞 亚型变化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血脑屏障侵袭基因ibeB的稳定转染能够促进HeLa细胞片状伪足的形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伟东 陈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大肠杆菌血脑屏障侵袭基因ibeB的生物学特性,将ibeB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采用稳定转染的方法,对ibeB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经ibeB基因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向外周伸展,细胞骨架的组分... 为进一步探讨大肠杆菌血脑屏障侵袭基因ibeB的生物学特性,将ibeB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采用稳定转染的方法,对ibeB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经ibeB基因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向外周伸展,细胞骨架的组分——微丝发生了重新排布,形成了明显的片状伪足,细胞周边形成较多的膜皱褶结构;细胞对底物的粘附能力和伸展能力显著增强;细胞的粘着斑标志性蛋白Vinculin表达增强. 这些结果为研究片状伪足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eB基因 大肠杆菌 HELA细胞 细胞骨架 片状伪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表面糖链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春辉 何群 +4 位作者 潘忠诚 王天骄 张玉魁 李超 赵雨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1-483,共3页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H460细胞膜表面糖链表达类型。方法用胶原酶Ⅱ消化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对提取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凝集素对糖链的特异亲和性捕获细胞,激光扫描仪检测细胞膜表面糖链表达。结果腺癌A...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H460细胞膜表面糖链表达类型。方法用胶原酶Ⅱ消化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对提取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凝集素对糖链的特异亲和性捕获细胞,激光扫描仪检测细胞膜表面糖链表达。结果腺癌A549和大细胞肺癌H460除LTL和DBA这两个凝集素位点没有捕获到细胞外,其余各点均捕获到细胞。结论根据凝集素的亲和特异性表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表面糖链类型主要有:唾液酸、乙酰葡萄糖、乙酰半乳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糖链,为建立癌症细胞膜表面糖链表达谱和寻找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作用位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芯片 特异性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糖链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兔组织细胞膜表面糖谱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群 张艳 +4 位作者 宋春阳 潘忠诚 王天骄 张玉魁 赵雨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兔不同组织细胞膜表面糖链类型。方法分别用不同胶原酶消化兔的脾、肾和肝组织,对消化后得到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凝集素对糖链的特异亲和性捕获细胞,激光扫描仪检测细胞膜表面糖谱。结果兔不同组织细胞表面...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兔不同组织细胞膜表面糖链类型。方法分别用不同胶原酶消化兔的脾、肾和肝组织,对消化后得到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凝集素对糖链的特异亲和性捕获细胞,激光扫描仪检测细胞膜表面糖谱。结果兔不同组织细胞表面糖链类型不同:肝细胞特异亲和的凝集素为LTL,脾细胞为SNA和WGA,3种组织细胞共有DSL、MAL、AAL、STL。结论肝细胞膜表面特有糖链为L-岩藻糖,脾细胞特有糖链为唾液酸,使用凝集素芯片检测细胞膜表面的糖链特异性为建立各种细胞膜表面糖谱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糖组学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过氧化氢酶基因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立梅 刘戈飞 张劲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转过氧化氢酶(CAT)基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变化,为白内障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稳定转染的方法构建CAT基因高表达LECsSRA01/04-CAT,测定CAT的活性。以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转过氧化氢酶(CAT)基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变化,为白内障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稳定转染的方法构建CAT基因高表达LECsSRA01/04-CAT,测定CAT的活性。以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过氧化氢(H2O2)为处理因素,MTT方法测定对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的半数致死量(IC50);AnnexinV和碘化丙啶双染色分析H2O2诱导LECs凋亡作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化。结果成功构建CAT基因表达水平提高的SRA01/04-CAT细胞。SRA01/04-CAT细胞CAT的表达水平是SRA01/04细胞的3·5倍,SRA01/04-CAT细胞的CAT活性是SRA01/04细胞CAT活性的2·2倍。H2O2对SRA01/04细胞的IC50为32·24μmmol/L,对SRA01/04-CAT的IC50为85·32μmmol/L,转染CAT基因后SRA01/04-CAT对过氧化氢的耐受能力是SRA01/04的2·65倍。相同培养条件下H2O2诱导SRA01/04细胞凋亡率是SRA01/04-CAT细胞的2·1倍。H2O2诱导LECs凋亡的过程伴随caspase-3的激活,SRA01/04-CAT细胞caspase-3活化的时间比SRA01/04细胞晚,同一时刻上SRA01/04-CAT细胞caspase-3活化的强度比SRA01/04细胞弱。结论CAT基因可提高LECs对氧化损伤的耐受性,能够抑制活性氧诱导产生的细胞凋亡效应。CAT基因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候选基因,用于白内障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活性氧 凋亡 转过氧化氢酶 LECS 氧化损伤耐受性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人cycli nG2基因的SGC-7901细胞克隆筛选和鉴定
20
作者 刘洁 崔泽实 +2 位作者 罗阳 满晓辉 张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1-14,共4页
应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建立稳定表达cyclin G2基因的胃癌克隆细胞,为深入研究cyclin G2在胃癌细胞周期调控的作用和机制提供理想的生物学模型。构建以新霉素基因作为筛选标志基因的包含人cyclin G2基因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IRES-G2,大量... 应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建立稳定表达cyclin G2基因的胃癌克隆细胞,为深入研究cyclin G2在胃癌细胞周期调控的作用和机制提供理想的生物学模型。构建以新霉素基因作为筛选标志基因的包含人cyclin G2基因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IRES-G2,大量扩增纯化后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 I/BstX I双酶切鉴定;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其和对照空载体pIRESneo转染人胃癌细胞SGC-7901,经G418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后有限稀释法连续克隆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yclin G2蛋白表达情况。酶切结果表明cyclin G2cDNA已成功插入pIRESneo的多克隆位点内;经G418筛选后在转染pIRES-G2和转染pIRESneo组均见多个细胞克隆出现,细胞化学染色证实pIRES-G2转染组cyclin G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IRESneo转染组;经过多次有限稀释获得稳定高表达cyclin G2的细胞克隆。应用脂质体转基因技术成功建立高表达cyclin G2基因的人胃癌细胞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G2 胃癌 基因转染 细胞克隆 培养基筛选 基因转染 细胞克隆 酶切鉴定 高表达 G2 重组表达载体 脂质体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