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外显子组序列分析新生儿FGFR2基因相关疾病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琳 黎籽秀 +5 位作者 梅枚 孙碧君 樊子川 刘博 王慧君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通过对1例新生儿期特殊面容、神经系统结构畸形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分析,旨在为该患儿寻找潜在的致病原因。方法纳入1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未能明确诊断的多发畸形患儿,主要临床表型为前额突出... 目的通过对1例新生儿期特殊面容、神经系统结构畸形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分析,旨在为该患儿寻找潜在的致病原因。方法纳入1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未能明确诊断的多发畸形患儿,主要临床表型为前额突出、腭弓高、耳位低、枕部较平,双侧脑室扩大、透明隔部分缺如、胼胝体发育异常,采用Sure Selct Human All Exon捕获试剂盒和Illumina Hi Seq2000测序平台,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数据分析采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转化中心所建立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流程。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数据,共检测到79 064个变异,经过质量控制筛选、变异频率筛选、变异分类筛选,剩余645个变异。在进一步分析中,645个变异中有159个其所在基因在OMIM数据库及HGMD数据库与疾病相关。从3个已经报道的突变位点中锁定致病突变为FGFR2基因(NM_000141)c.C1040G,p.S347C。Sanger测序在家系内验证该位点为新发(de novo)突变。结论采用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明确诊断FGFR2相关疾病1例。并且结合我院已经建立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和临床诊断流程,为新生儿多发畸形寻找潜在的致病基因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R2基因 突变 全外显子序列检测 FGFR2相关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相关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碧君 赵诸慧 +3 位作者 杨琳 李刚 吴冰冰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L^-1)新生儿,采用PCR对外周血UGT1A1基因进行检测.对照组为我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生物样本数据库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21μmol·L^-1病例.病例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均要求胎龄≥35周,出生体重≥2500g.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各65例.UGT1A1G71R是病例组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73.8%,48/65).对照组UGT1A1G71R突变位点与既往Meta分析中提取的中国健康新生儿对比,在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UGT1A1基因G71R突变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和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把握度为0.993.与携带G/G基因型新生儿相比,UGT1A1G71R突变(A/A+G/A基因)可增加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OR=7.373,95%CI3.395~16.008),把握度为1.0.结论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高胆红素脑病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基因突变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低氧与胎儿新生儿呼吸循环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顾秋芳 邱全芳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308-316,共9页
高原是世界范围内人类居住的极端恶劣环境之一,物理环境如低氧、寒冷、干燥、紫外线和风沙等,给高原上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挑战,其中最严峻的考验是高原上氧气的可利用性。高原上特殊的物理环境以及人群基因背景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类型的高... 高原是世界范围内人类居住的极端恶劣环境之一,物理环境如低氧、寒冷、干燥、紫外线和风沙等,给高原上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挑战,其中最严峻的考验是高原上氧气的可利用性。高原上特殊的物理环境以及人群基因背景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类型的高原人群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特征,其中西藏人是世界上公认的对高原环境适应最佳的人群。目前很多针对成人医学研究在高原上开展,而对新生儿这一独特群体的关注甚少。根据中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年鉴历年的数据显示,藏族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高原地区 呼吸循环 低氧 病理生理特征 胎儿 物理环境 高原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汉族足月新生儿18个体表信息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鹏 梅枚 +5 位作者 詹国栋 杨琳 严卫丽 汪吉梅 程国强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在单中心汉族人口中建立正常足月新生儿18个体表信息的参考范围值。方法依据《人体测量手册》上提供的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37~40周生后2 h内的595名健康足月、汉族和单胎新生儿,行身长、体重、头围、乳距、胸围、内眦... 目的在单中心汉族人口中建立正常足月新生儿18个体表信息的参考范围值。方法依据《人体测量手册》上提供的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37~40周生后2 h内的595名健康足月、汉族和单胎新生儿,行身长、体重、头围、乳距、胸围、内眦间距、外眦间距、睑裂长、耳长、耳宽、鼻长、鼻宽、鼻高、口宽、人中线长、手长、手中指长和足长信息的直接测量,每个体表信息连续重复测量3次,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行统计学分析。应用LMS软件(light version)来构建分性别按照孕周的各测量的光滑的百分位数曲线。结果 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间符合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新生儿595例进入分析,男性305例,女性290例,其中37周83例(男40例,女43例),38周218例(男118例,女100例),39周185例(男91例,女94例),40周109例(男54例,女55例)。构建18个体表信息第3~97百分位数。37周新生儿中5/18个(27.8%)体表信息值男性>女性,P均<0.05,分别为耳长、耳宽、鼻宽、鼻长和足长;38周新生儿中11/18个(61.1%)体表信息值男性>女性,P均<0.05,分别为身长、体重、耳长、耳宽、鼻高、鼻宽、鼻长、口宽、手长、中指长和足长;39周新生儿中14/18个(77.8%)体表信息值男性>女性,P均<0.05,分别为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内眦间距、外眦间距、睑裂长、耳长、耳宽、鼻宽、鼻长、人中线长、手长和足长;40周新生儿中11/18个(61.1%)体表信息值男性>女性,P均<0.05,分别为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内眦间距、外眦间距、耳长、耳宽、鼻宽、足长和乳距,其余体表信息值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建立了单中心汉族足月新生儿18个体表信息的参考范围值和百分位数。男女新生儿5~14个体表信息值有差异,男性体表信息值>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足月 人体测量 参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方案(2011) 被引量:74
5
作者 邵肖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337-339,共3页
1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医生资质及必备能力要求 应当具备新生儿专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①具备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如意识状态、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脑干体征等)的能力;②具备熟练掌握(并能具体指导团队... 1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医生资质及必备能力要求 应当具备新生儿专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①具备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如意识状态、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脑干体征等)的能力;②具备熟练掌握(并能具体指导团队)亚低温治疗流程和复温流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病方 神经功能评估 主治医师 意识状态 原始反射 脑干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7A1基因致病变异所致新生儿期大疱表皮松解症28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5
6
作者 陆效笑 陆春梅 +6 位作者 王来栓 程国强 王慧君 周文浩 吴冰冰 杨琳 汪吉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了解COL7A1基因导致的大疱表皮松解症(EB)的致病变异谱,以及热点致病变异,并初步分析COL7A1基因的不同遗传模式与新生儿期皮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大疱表皮松解症,且高通量测序... 目的了解COL7A1基因导致的大疱表皮松解症(EB)的致病变异谱,以及热点致病变异,并初步分析COL7A1基因的不同遗传模式与新生儿期皮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大疱表皮松解症,且高通量测序检测到COL7A1基因致病变异/可疑致病变异的患儿。对于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表型-基因型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患儿28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 5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23例,皮损、皮肤缺失和其他临床发现在AD和AR模式E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模式EB疾病起始期的皮肤病变累及部位与疾病极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8,P=0.414);AR模式EB疾病起始期的皮肤病变累及部位与疾病极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96,P<0.01);疾病起始期和疾病极期AD模式EB与AR模式EB的皮肤病变累及百分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31和0.071)。共检测到COL7A1基因的54个变异位点,包括30个(55.6%)已知致病变异,21个新发致病变异,3个临床意义不明,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变异位点分别是c.8569G>T(p.E2857X) 4例、c.36253636delinsC(p.S1209Lfs*6) 3例、c. 40894090delinsC (p. P1364Lfs*35) 3例。结论不同遗传模式(AR或AD)下COL7A1基因致病变异导致的新生儿期EB,皮损、皮肤缺失和其他临床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模式EB疾病极期较起病初期皮肤病变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7A1基因 大疱表皮松解症 新生儿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和临床诊断流程对新生儿多发畸形候选变异的筛选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黎籽秀 刘博 +2 位作者 杨琳 王慧君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构建应用于遗传性疾病诊断的基因组二代测序数据分析流程,为候选变异筛选提供参考流程。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生物样本库中的87例多发畸形样本,以美国贝勒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流程(贝勒流程)为参考标... 目的 构建应用于遗传性疾病诊断的基因组二代测序数据分析流程,为候选变异筛选提供参考流程。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生物样本库中的87例多发畸形样本,以美国贝勒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流程(贝勒流程)为参考标准进行候选变异筛选,同一批样本以我院建立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流程(复旦流程)也行候选变异筛选,以染色体的位置和突变的碱基作为突变位点的标识符对贝勒和复旦流程检出变异逐行比较。结果 例新生儿多发畸形样本共检出变异7820777个,复旦流程经质量控制、公共数据库的变异频率筛选、内部数据库的变异频率筛选、变异类型的筛选和关注与孟德尔遗传病相关的变异数筛选,平均单个病例180~210个变异作为最终候选变异行临床诊断分析;贝勒流程检出候选变异15242个,复旦流程检出候选变异15660个,2个流程均检出候选变异15137个,复旦流程比贝勒流程多检出的候选变异523个,105个候选变异贝勒流程检出复旦流程未检出,复旦流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96.66%。结论 虽然复旦流程候选变异筛选能真实有效地模拟贝勒流程对WES数据进行筛选,并寻找候选变异的过程;复旦流程所展现的注释和筛选只是粗略的框架,但提供了WES应用于临床时不可或缺的筛选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外显子组测序 新生儿 敏感度 特异度 筛选流程 多发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单元如何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 被引量:19
8
作者 俞秀雅 程国强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前对危重新生儿需要脑电监测这一理念已经达成共识.全导联视频脑电图是脑电监护的金标准,根据10-20电极国际标准导联放置方法,一般至少要安放16个电极才能获得满意的新生儿脑电图,特别是对于惊厥的诊断[1].但该设备操作复杂,需要专业... 目前对危重新生儿需要脑电监测这一理念已经达成共识.全导联视频脑电图是脑电监护的金标准,根据10-20电极国际标准导联放置方法,一般至少要安放16个电极才能获得满意的新生儿脑电图,特别是对于惊厥的诊断[1].但该设备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阅读,且不能随时进行检查和实时获得结果,因此只在大型新生儿中心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出现克服了全导联视频脑电图的限制,使新生儿脑功能长期连续监测成为可能.aEEG是一种简单化的脑电监护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危重新生儿 重症监护单元 应用 视频脑电图 神经 标准导联 监护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2q37缺失伴4q部分三体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萍 杨琳 +3 位作者 詹国栋 马端 黄国英 周文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3-190,共8页
目的应用SNP芯片检测方法,对染色体结果为46,XX,add(2)(q37)的1例新生儿多发畸形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的检测,分析其中罕见CNVs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对于1例新生儿多发畸形病例,采用Affymetrix SNP芯... 目的应用SNP芯片检测方法,对染色体结果为46,XX,add(2)(q37)的1例新生儿多发畸形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的检测,分析其中罕见CNVs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对于1例新生儿多发畸形病例,采用Affymetrix SNP芯片筛查全基因组CNVs,经过筛选得到罕见潜在致病性CNVs。将这些CNVs片段结合患儿的表型进行文献比对。结果本例患儿的主要表型包括:小耳畸形、外耳廓卷曲、小下颌、颈蹼、双手通贯掌、双足内翻、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狭窄、脊柱后凸畸形。本例患儿共得到潜在致病性CNVs片段4个,大小为4 282.936kb^17 912.863kb,集中在2号、4号染色体长臂,邻近合并后得到2个,分别为2q37.1~q37.3缺失和4q32.3~q35.2重复。文献回顾,发现本例患儿耳部、心脏、骨骼畸形等表型与2q37缺失综合征有关;而更多相应表型如耳部、下颌、颈部畸形和通贯掌、足内翻、心脏畸形、脊柱畸形则与4q部分三体综合征有交叉。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罕见的2q37缺失综合征合并4q部分三体综合征的复杂染色体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q37缺失综合征 4q部分三体综合征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新生儿多发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龄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对氧疗的敏感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玉环 陈超 石文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81-883,89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日龄新生小鼠对氧疗的敏感性,研究视网膜血管的发育程度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4、7、9、11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各48只,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通过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和视网膜切片(HE染色),定性和定量观察视网膜... 目的观察不同日龄新生小鼠对氧疗的敏感性,研究视网膜血管的发育程度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4、7、9、11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各48只,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通过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和视网膜切片(HE染色),定性和定量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结果与各空气组相比,4、7、9日龄高氧组小鼠吸高氧5d,返回空气第5天时,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而11日龄高氧组小鼠在返回空气第5天未见新生血管形成。4、7、9、11日龄高氧组小鼠出氧箱第5天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分别为25.0±3.7、47.7±5.0、18.7±2.0、2.6±1.4个,4、7、9、11日龄空气组分别为0.7±1.1、1.2±1.2、0.8±1.0、1.6±1.0个,4、7、9日龄高氧组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多,与相应的空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11日龄高氧组细胞核数无明显增多,与11日龄空气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视网膜血管的发育程度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视网膜血管发育越不成熟越易发生视网膜病变,而发育成熟的视网膜则不会发生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视网膜病 新生血管 日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外显子组测序:儿童疾病诊断新思路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丁艾遥 马丁艾路 +1 位作者 王慧君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8,共15页
纵观人类遗传学的发展,不断有新兴技术被运用于疾病病因的研究中.从各种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到如今广泛采用的以假说为导向的候选基因法,从以家庭为基础的遗传连锁研究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虽然这些方法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疾病的... 纵观人类遗传学的发展,不断有新兴技术被运用于疾病病因的研究中.从各种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到如今广泛采用的以假说为导向的候选基因法,从以家庭为基础的遗传连锁研究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虽然这些方法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疾病的遗传易感性,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 外显子 人类遗传学 儿童 测序 遗传易感性 候选基因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接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儿童遗传性疾病的新时代
12
作者 夏凡 周文浩 王慧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周文浩教授非常荣幸能邀请到美国贝勒医学院夏凡教授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讲学,并就分子遗传诊断中心的工作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实验室已经开展100余项基因检测项目,应用Sanger测序、aCGH和MLPA等技术,... 周文浩教授非常荣幸能邀请到美国贝勒医学院夏凡教授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讲学,并就分子遗传诊断中心的工作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实验室已经开展100余项基因检测项目,应用Sanger测序、aCGH和MLPA等技术,建立了常见单基因遗传病的筛查和诊断平台,二代测序检测项目也初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诊断 遗传性疾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测序 高通量 儿童 分子遗传诊断 单基因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程国强 王来栓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485-493,共9页
目的评价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 目的评价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应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4.2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NEC(Ⅱ期及以上)的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严重NEC的发生率、总病死率、NEC相关病死率和院内感染导致脓毒症的发生率。结果共检索到10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10项RCT研究(共2 117例早产儿)进入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8篇为A级,1篇为B级,1篇为C级。各研究间的基线水平差异较大,出生体重,胎龄,益生菌应用的种类、剂量、开始应用时间和治疗持续时间等均有差异。Meta分析结果表明,益生菌组可显著降低严重NEC的发生率和总病死率,OR分别为0.34(95%CI:0.22~0.55,P<0.000 1)和0.36(95%CI:0.22~0.58,P<0.000 1)。无证据表明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可减少院内感染导致脓毒症的发生率和NEC相关的病死率,OR分别为0.94(95%CI:0.62~1.42)和0.48(95%CI:0.16~1.47)。所有研究均未见口服益生菌导致相应菌株全身感染的发生。结论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可显著降低早产儿严重NEC的发生率和总病死率。对低出生体重儿可给予口服益生菌预防NEC的发生。现有的研究尚不能证实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关超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口服益生菌的安全性和疗效仍有待大规模的临床多中心RCT研究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益生菌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超低出生体重儿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及雌激素受体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文静 陈超 +2 位作者 周国民 胡宝洋 肖虹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 测定新生小鼠视网膜正常发育及视网膜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改变,了解它们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日龄(P7)C57BL/6J新生小鼠47... 目的 测定新生小鼠视网膜正常发育及视网膜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改变,了解它们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日龄(P7)C57BL/6J新生小鼠474只,雌雄各半,分为吸氧组和对照组两大组,再按性别分成4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VEGF、FGF-2和ER的mRNA水平,用免疫组化测定它们的蛋白水平.具体分组及取材时间为:组1(n=126),吸氧组,雌性;组2(n=126),吸氧组,雄性,两组均自吸氧后每天分离视网膜至P21(P8~P21)行RT-PCR,每天摘眼石蜡包埋后行免疫组化;组3(n=111),对照组,雌性;组4(n=111),对照组,雄性,均自P7起每天分离视网膜至P17(P7~P17)行RT-PCR,自P7起每天摘眼至P21(P7~P21)行免疫组化.结果 (1)VEGF mRNA在正常小鼠自P7起上升,P9达高峰,P11起下降并始终维持低水平;在吸氧组自P8起显著下降,且在整个吸氧阶段持续降低,至出氧箱后缓慢上升,自P15起显著上升,并和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受氧浓度的调节非常明显.FGF-2 mRNA在正常小鼠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的低水平;在吸氧组,吸氧期间无明显变化,出氧箱后3 d开始上升.ER mRNA在正常小鼠自P7起上升,P9达高峰,P11起下降并始终维持低水平;在吸氧组,吸氧期间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出氧箱后5 d开始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直至P21.这3个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变化均晚于其基因水平变化,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性别和吸氧都不能单独影响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P>0.05);日龄可独立地影响它们的表达;吸氧和日龄两因素结合起来可显著影响它们的表达(P<0.000 1).结论 引起ROP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吸氧是其重要的外因;VEGF、FGF-2和ER参与血管的形成,在视网膜血管正常发育和RO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VEGF直接受氧浓度调节,在众多细胞因子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视网膜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 被引量:88
15
作者 邵肖梅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327-335,共9页
随着对"以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医生技能和经验、患者意愿和价值观"为要素的循证医学[1~3]在中国儿科医生中的普及和深入,也随着对临床研究医学伦理学认识的逐步深化,以负责和明智的态度,评价当前的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 随着对"以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医生技能和经验、患者意愿和价值观"为要素的循证医学[1~3]在中国儿科医生中的普及和深入,也随着对临床研究医学伦理学认识的逐步深化,以负责和明智的态度,评价当前的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对于发育中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循证医学 足月儿 治疗指南 标准 儿科医生 医学伦理学 患者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T2D基因突变所致的Kabuki综合征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冰冰 苏雅洁 +3 位作者 王慧君 张萍 李龙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KMT2D突变引起的Kabuki综合征(KS)的临床、遗传学特点及其在新生儿期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临床panel的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建立的数据分析流程,行相关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 目的探讨KMT2D突变引起的Kabuki综合征(KS)的临床、遗传学特点及其在新生儿期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临床panel的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建立的数据分析流程,行相关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对6例KMT2D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总结。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KS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对描述新生儿期临床特征的文献进行提取、归纳和总结。结果 6例KS患儿,男4例,女2例。其中3例在婴儿期均因KS相关临床表现,家属要求行家系WES确诊,1例新生儿经临床panel检测后确诊,2例因家属要求对患儿进行WES测序确诊。6例KS患儿共检测到7个KMT2D基因的杂合突变,分别位于11、39、51和53号外显子,包括1个终止、4个错义和2个移码突变。其中c.12697C>T(p.Q4233X)、c.16498C>T(p.R5500W)、c.16273G>A(p.E5425K)为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已收录的致病突变位点。c.12696G>T(p.Q4232H)、c.3495del C(p.Pro1165Leufs Ter47)、c.10881del T(p.Leu3627Argfs Ter31)、c.12560G>A(p.G418E)为新发突变位点。经SIFT、Polyphen 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为有害突变。纳入18篇KS新生儿期起病文献加上本文2例(34例),新生儿期表现为喂养困难(19例),心脏发育异常(20例),特殊容貌(17例),骨骼发育异常(15例),低血糖(10例)和肌张力低下(9例)等。结论 KS的典型临床表型在新生儿期还未完全呈现,当新生儿有喂养困难、心脏发育异常、特殊容貌等临床特征时需考虑KS,并尽早完善相关基因检测,实现早诊断、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buki综合征 KMT2D基因 新生儿临床特征 遗传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对质谱检测阳性患儿的分子诊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冰冰 陆炜 +6 位作者 杨琳 姜萍萍 李刚 张萍 王慧君 高瑞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运用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对质谱检测阳性的遗传代谢病疑似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遗传代谢专科门诊收治的、质谱检测阳性遗传代谢病疑... 目的运用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对质谱检测阳性的遗传代谢病疑似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遗传代谢专科门诊收治的、质谱检测阳性遗传代谢病疑似患儿的剩余干血滴滤纸片,行目的基因捕获的二代测序,行Sanger进行验证。结果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共有48例质谱检测阳性的遗传代谢病疑似患儿纳入本文分析,40例完成二代测序,男性22例。40例测序标本中,29例(72.5%)检测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基因变异,包括甲基丙二酸血症6例,citrin缺陷病6例,高苯丙氨酸血症5例,戊二酸血症3例,其他遗传代谢病9例。2例疑似citrin缺陷病的标本在SLC25A13基因上仅检测到单个致病性突变,进一步行长片段PCR,检测到2例标本均存在3 kb的杂合插入突变。结论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在对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的检测中,有着较高的阳性诊断率,不仅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分子诊断依据,而且可以根据致病基因对疾病分型,有效地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基因组合 二代测序 分子诊断 遗传代谢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q24-q25缺失2例临床表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琳 陈龙霞 +5 位作者 詹国栋 王来栓 程国强 马端 黄国英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278-284,共7页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微阵列芯片平台,对临床发现的多发性畸形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检测,并寻找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cytogenetic whole genome芯片筛查全基因组CNVs,针对发现的CNVs进行分析,参照国际基因组CNVs...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微阵列芯片平台,对临床发现的多发性畸形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检测,并寻找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cytogenetic whole genome芯片筛查全基因组CNVs,针对发现的CNVs进行分析,参照国际基因组CNVs多态性数据库除外正常人群多态性CNVs。结合本研究2例与已报道的Jacobsen综合征(JBS)患儿的临床表型进行比较。结果 2例患儿SNP芯片分析为11q24-q25缺失(7.5和5.6Mb),均为末端的非单纯性缺失,例1存在12号染色体短臂的较大片段重复(11.5Mb),例2存在11号染色体短臂的大片段重复(32.5Mb)。2例共同缺失的部分均为JBS的关键区段,但临床表型与已报道的JBS患儿有所区别。2例均表现为头面部畸形、心血管系统异常和头颅影像学异常,均未发现血液系统异常。例1还表现为隐睾,例2表现为脾肿大。结论对临床上难以诊断的多发性畸形可采用全基因组CNVs检测,以帮助明确诊断,对于丰富这一区段临床表型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针对罕见疾病,更多的相似报道的后续出现,才能使建立表型-基因型关联性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q部分单体 11p部分三体 Jacobsen综合征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莉 刘丽娟 +5 位作者 王香 孙立成 付劲蓉 韩晓 钱莉玲 周玉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控作用,为完善哮喘发病机制及发现新的防治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8月26日至2018年1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呼吸科门诊确诊的哮喘患儿(...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控作用,为完善哮喘发病机制及发现新的防治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8月26日至2018年1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呼吸科门诊确诊的哮喘患儿(哮喘组)及我院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分离2组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RTq PCR检测LINC01503在两组中的表达; LPS与IL-4分别诱导巨噬细胞向M1及M2方向极化,采用RT-qPCR检测LINC01503的动态变化;脂质体转染siRNA敲低LINC01503表达,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LINC01503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哮喘组28例,健康对照组46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INC01503在哮喘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LINC01503在M1巨噬细胞中明显下调,而在M2巨噬细胞中明显上调。siRNA敲低实验发现,LINC01503促进M1巨噬细胞的极化,上调M1标志基因如IL-6、TNF-α和CXCL10等的表达; LINC01503抑制M2巨噬细胞的极化,下调M2标志基因如CD206和CD209的表达。Western blot发现LINC01503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磷酸化而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结论 LINC01503在哮喘患儿中高表达,通过负反馈调控巨噬细胞的活化,有望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巨噬细胞极化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莉 周玉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57-564,共8页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受多个层面调控,包括染色体水平、DNA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等.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是一类转录本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涉及上述各个层面,如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的调控、转录的...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受多个层面调控,包括染色体水平、DNA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等.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是一类转录本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涉及上述各个层面,如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的调控、转录的促进和抑制、m RNA的剪辑及对转录因子的调控等.其作用方式复杂多样,可与DNA、mRNA和蛋白质等相互作用而发挥调节作用.LncRNA保守性较差,但其表达却有较高的细胞、组织和分化阶段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分化受到精密的调控,且具有较高的阶段性和特异性.因此研究lnc RNA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免疫系统是较好的选择,这能促进我们对免疫调控的理解,为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lnc RNA的分类和lnc RNA作用的一般分子机制,及其对T细胞、B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免疫调控 T细胞 B细胞 固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