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信息共享体制研究与技术实现 被引量:9
1
作者 赵立成 王素娟 施进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7-632,共6页
关键词 格式 检索系统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信息共享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气象卫星资料存档系统 被引量:18
2
作者 钱建梅 郑旭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6-762,共7页
论述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气象卫星资料存档系统构成、存储数据的编目组织、应用软件的逻辑关联结构、层次框架结构及组织结构 ,介绍了应用软件主要功能和流程图 ,对存档系统建设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气象卫星 编目 资料存储 系统建设 软件 自动磁带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预报中气象卫星资料同化前处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刚 黄静 +5 位作者 巩欣亚 希爽 薛蕾 李娟 张鹏 龚建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5,共14页
在数值天气预报变分同化中,利用同化前处理将卫星资料完成有效信息优选、资料拼接和稀疏化、初级通道选择、下边界参数耦合等处理,实现卫星资料同化对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正贡献,是决定海量卫星资料同化效率、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针... 在数值天气预报变分同化中,利用同化前处理将卫星资料完成有效信息优选、资料拼接和稀疏化、初级通道选择、下边界参数耦合等处理,实现卫星资料同化对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正贡献,是决定海量卫星资料同化效率、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针对多种格式的卫星资料,中国气象局研发标准格式的高时效卫星资料拼接等技术,有效减小整轨卫星资料时间滞后对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负面影响。对于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将云和降水检测、资料质量分析等处理置于同化前处理中,实现多光谱资料融合的同化预质量控制,保证了风云卫星微波温度探测资料和红外高光谱资料的同化正贡献。利用统一资料格式对预处理卫星资料进行再处理,拓展针对卫星成像和主动探测资料的处理,将卫星资料同化的部分质量控制功能置于卫星资料同化前处理中,是风云卫星资料同化前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气象卫星资料 同化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二号02批气象卫星数据处理中心软件工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钱建梅 施进明 李小榕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6-433,共8页
数据处理中心是风云二号02批静止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核心业务处理系统之一。该文描述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的业务特征;对科研阶段研制的数据处理中心应用软件在稳定业务运行方面尚有的欠缺做出分析;根据软件工程的再工程理论,提出使... 数据处理中心是风云二号02批静止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核心业务处理系统之一。该文描述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的业务特征;对科研阶段研制的数据处理中心应用软件在稳定业务运行方面尚有的欠缺做出分析;根据软件工程的再工程理论,提出使用逆向工程方法,进行数据、代码、接口和文档的重构;对数据处理中心的业务流程进行构造,对业务系统进行逻辑层次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气象卫星 数据处理中心 软件工程 再工程 逆向工程 软件工程方法 风云二号 业务处理系统 地面应用系统 业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服务保障碳市场建设需求、现状与对策
5
作者 朱永昶 陈超 +6 位作者 黄磊 王斌 张佳莹 钱拴 李贵才 张小锋 秦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5-564,共10页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政策工具。碳市场运行涉及的能源、建筑、林业、农业等不同行业碳交易活动需要气象服务支撑。我国碳市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交易主体与交易产品单一、市场活...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政策工具。碳市场运行涉及的能源、建筑、林业、农业等不同行业碳交易活动需要气象服务支撑。我国碳市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交易主体与交易产品单一、市场活力不足、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碳市场建设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均迫切需要完善气象服务保障。文中在阐述国内外碳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碳市场建设对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以及气象服务保障碳市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范围、推进碳金融服务、开展国际合作及强化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碳市场建设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气象行业拓展“气象×金融”应用场景,高质量服务保障碳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双碳”目标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址分集策略的风云四号卫星接收系统的实现
6
作者 裘奕 王英强 +2 位作者 周志翔 曾莎莎 张宝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5-630,共6页
以风云四号B星数据Ka频段接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站址分集策略,在北京气象卫星地面站和乌兰察布气象卫星地面站同步接收卫星数据的支持下,选择信道存取数据单元(Channel Access Data Unit,CADU)数据作为两站间数据匹配的处理单元,通过... 以风云四号B星数据Ka频段接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站址分集策略,在北京气象卫星地面站和乌兰察布气象卫星地面站同步接收卫星数据的支持下,选择信道存取数据单元(Channel Access Data Unit,CADU)数据作为两站间数据匹配的处理单元,通过基于数据质量信息的择优技术,实时将多路数据择优合成为一路高质量数据,实现了我国首个基于站址分集接收策略的卫星接收系统。实际验证结果证明,该策略大大降低了雨衰对Ka频段数据接收的负面影响,也为气象卫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频段数据接收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分集接收 择优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 被引量:128
7
作者 杨军 董超华 +5 位作者 卢乃锰 杨忠东 施进明 张鹏 刘玉洁 蔡斌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1-509,共9页
风云三号(简称FY-3)是中国第2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系列。它的第1颗星———风云三号A星(FY-3A)于2008年5月27日上午11时02分33秒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主要是实现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遥感,以... 风云三号(简称FY-3)是中国第2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系列。它的第1颗星———风云三号A星(FY-3A)于2008年5月27日上午11时02分33秒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主要是实现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遥感,以满足现代气象业务,特别是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同时监测大范围气象及其衍生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变化,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规律,进行气候诊断和预测提供地球物理参数,为农、林、交通、海洋、水文等多领域提供服务。FY-3A携带11个对地观测仪器,其观测数据通过星地链路进入地面接收站,并在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大楼内)汇集。在强大的计算机和网络支撑下,利用科学算法对仪器遥感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各类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FY-3A发射后,经过半年的在轨测试和试运行,于2009年初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卫星和地面系统状态稳定,工作正常。文中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卫星轨道、数传、仪器、数据接收、处理和产品等,尤其分析了星载仪器的主要技术特征,并给出了部分产品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A 新一代 仪器 技术特点 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卫星亚像元火点面积和亮温估算方法 被引量:49
8
作者 刘诚 李亚军 +2 位作者 赵长海 阎华 赵洪淼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80,共8页
该文给出了利用极轨气象卫星AVHRR多个红外通道资料在不同火点强度条件下估算亚像元火点面积和温度的方法 ,包括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不同红外波段 (如 :中红外 3.7μm通道和热红外 1 1 μm通道 ,或短波红外 1 .6μm通道和热红外 1 1 μm... 该文给出了利用极轨气象卫星AVHRR多个红外通道资料在不同火点强度条件下估算亚像元火点面积和温度的方法 ,包括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不同红外波段 (如 :中红外 3.7μm通道和热红外 1 1 μm通道 ,或短波红外 1 .6μm通道和热红外 1 1 μm通道 )混合像元表达式建立的二元非线性方程组 ,得到亚像元火点面积和温度 ;通过建立亚像元火点面积和温度与1 1 μm混合像元亮温增量和 1 1 μm与 1 2 μm混合像元亮温增量差异的关系 ,以查表方式获得对于相同红外波段不同通道 (如 1 1 μm和 1 2 μm通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遥感 林火监测 亚像元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青海湖对FY-1C、FY-2B气象卫星热红外通道进行在轨辐射定标 被引量:21
9
作者 胡秀清 戎志国 +3 位作者 邱康睦 张玉香 张广顺 黄意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0-380,共11页
介绍利用青海湖水面辐射校正场对FY-1C、FY2B气象卫星热红外通道进行在轨辐射 定标.先用CE312野外热红外辐射计在水面测量水表辐亮度,再经大气订正传递到卫星入 瞳处,大气订正包括大气吸收削弱和大气产生热发射影响,... 介绍利用青海湖水面辐射校正场对FY-1C、FY2B气象卫星热红外通道进行在轨辐射 定标.先用CE312野外热红外辐射计在水面测量水表辐亮度,再经大气订正传递到卫星入 瞳处,大气订正包括大气吸收削弱和大气产生热发射影响,这两部分对卫星信号的贡献通过 辐射传输模式MODTRAN37计算出来.同时进行CE312与卫星通道光谱响应匹配,最终 得到卫星入瞳处的表观辐亮度.这个辐亮度与卫星通道的计数值得到该通道绝对定标系数. 我们对两颗卫星进行了多次定标,结果表明利用青海湖进行的在轨定标与星上定标系数相差 5%左右,相当于3K的亮温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响应匹配 辐射传辅计算 入瞳处辐亮度 FY-1C气象卫星 FY-2B气象卫星 热红外通道 在轨辐射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 被引量:25
10
作者 钱建梅 孙安来 +4 位作者 徐喆 咸迪 高云 罗敬宁 郑旭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9-376,共8页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依托风云卫星工程,对多批次工程建设采取统一设计、滚动开发、分批扩展的方法,建成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系统架构于多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应用可配置的动态加载容器和多机作业负载均衡并发处理技术将集群构建...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依托风云卫星工程,对多批次工程建设采取统一设计、滚动开发、分批扩展的方法,建成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系统架构于多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应用可配置的动态加载容器和多机作业负载均衡并发处理技术将集群构建为高扩展性、高可用、高效率的业务系统。对Internet的全集数据共享技术、分布式时空一体化数据库存储技术、基于WebGIS的全球卫星影像发布技术、可视化处理与显示技术、三维地球影像发布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为用户提供多种数据共享服务方式,提高了数据下载效率。目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存档国内外21颗气象卫星801类共1150 TB数据,为24258个注册用户提供各类数据共享服务,该系统亦可通过配置扩展,适应未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据存档与服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共享 时空一体化 WEBGIS 动态加载容器 负载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76
11
作者 许健民 杨军 +1 位作者 张志清 孙安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4-100,共7页
本文介绍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现状,从观测内容、技术水平、业务运行、数据共享、应用等多个方面比较了国际和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状况,并且提出了我国为提高气象卫星应用水平应该做的工作。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功地发展了风... 本文介绍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现状,从观测内容、技术水平、业务运行、数据共享、应用等多个方面比较了国际和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状况,并且提出了我国为提高气象卫星应用水平应该做的工作。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功地发展了风云一号、三号极轨和风云二号静止两个系列的气象卫星,并实现了业务化。从气象卫星获取的大气和地表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报、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农业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风云气象卫星不仅提供数据直接分发广播,而且通过Internet网络与用户广泛共享;不仅提供云图和观测数据,还提供大量的定量产品。但是风云气象卫星的定量产品精度不够高,影响了使用效果,我国气象卫星资料和产品进入数值预报模式的工作进展缓慢,基层台站预报人员对风云气象卫星云图的判读和应用水平不够高。提高卫星观测仪器的研发水平,做好数据预处理、处理、同化方面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数据应用的水平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卫星应用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气象卫星监测土壤水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3
12
作者 肖乾广 陈维英 +1 位作者 盛永伟 李靖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2-318,共7页
该文从土壤的热性质出发,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用气象卫星监测土壤湿度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解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遥感土壤水分最大信息层”概念,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多时相的综合土壤湿度统计模型。... 该文从土壤的热性质出发,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用气象卫星监测土壤湿度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解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遥感土壤水分最大信息层”概念,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多时相的综合土壤湿度统计模型。为了在业务中有效地使用所有卫星资料,还提出获得日较差的几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气象卫星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研究的回顾和发展 被引量:38
13
作者 方宗义 许健民 赵凤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0-560,F003,共12页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大气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成就最显著的一项大气探测技术和新兴的分支学科。目前 ,气象卫星已经成为地球大气探测系统中的主要成员 ,而卫星气象学则正在覆盖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主要方面。文中从 3个方面综述自 2 0世纪...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大气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成就最显著的一项大气探测技术和新兴的分支学科。目前 ,气象卫星已经成为地球大气探测系统中的主要成员 ,而卫星气象学则正在覆盖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主要方面。文中从 3个方面综述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 30多年时间内 ,中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极轨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射、运行状况和主要技术指标及发展史。 (2 )气象卫星遥感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重点评述了大气温湿廓线遥感反演、云特性反演、气溶胶特性反演、降水反演和云迹风生成等 5个方面的主要成果。 (3)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和在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同化和气候监测与预测研究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资料 气候监测 反演 地球大气 大气探测技术 云迹风 短期气候预测 主要成果 覆盖 主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太湖蓝藻水华分布及其气象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37
14
作者 武胜利 刘诚 +3 位作者 孙军 李三妹 李亚军 孔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3,共6页
分析2003—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信息指出,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太湖蓝藻水华爆发的频次和覆盖面积有扩大的趋势;(2)蓝藻水华爆发时间范围有从夏、秋季向温度更低的冬、春季发展的趋势;(3)蓝藻水华爆发... 分析2003—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信息指出,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太湖蓝藻水华爆发的频次和覆盖面积有扩大的趋势;(2)蓝藻水华爆发时间范围有从夏、秋季向温度更低的冬、春季发展的趋势;(3)蓝藻水华爆发频次最高的区域以及爆发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太湖西部和北部。蓝藻水华爆发的影响要素中除了污染物质的分布,还包括各种气象要素。经过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与卫星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温度、风、光照、降水等气象要素都会对蓝藻水华爆发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其中温度、光照因素对蓝藻水华爆发起到促进作用,风、降水因素对蓝藻水华爆发起到抑制作用。同时注意到,由于湖泊污染情况正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而各种气象要素对蓝藻水华爆发的影响程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遥感 污染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敦煌辐射校正场对FY-2B静止气象卫星进行可见光通道的在轨辐射定标 被引量:16
15
作者 戎志国 张玉香 +2 位作者 邱康睦 胡秀清 张立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6-272,共7页
FY 2B由于杂散光的影响 ,其可见光通道的发射前定标存在较大误差。利用敦煌戈壁滩辐射校正场可进行FY 2B可见光通道的在轨绝对定标。由于FY 2B对于敦煌场区的卫星天顶角接近 5 0°,需要进行场地的方向特性BRDF修正。 2 0 0 2年 7月... FY 2B由于杂散光的影响 ,其可见光通道的发射前定标存在较大误差。利用敦煌戈壁滩辐射校正场可进行FY 2B可见光通道的在轨绝对定标。由于FY 2B对于敦煌场区的卫星天顶角接近 5 0°,需要进行场地的方向特性BRDF修正。 2 0 0 2年 7月对FY 2B进行了场地地表反射率、大气消光、探空等项同步测量 ,并对场地的方向特性进行了测量。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FY 2B可见光通道杂散光可影响定标精度达 2 0 %。长期监视表明FY 2B可见光通道探测器输出十分稳定。该文将 4个可见光通道探测器场地定标得出的定标查找表列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杂散光 可见光通道 发射前定标 校正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关键业务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4
16
作者 谢利子 赵现纲 +3 位作者 郭强 贾树泽 国鹏 冯小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92-195,225,共5页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关键业务监控报警系统(CBMS)的设计与实施为高可靠星地业务运行提供了保障。信息收集器与报警平台间的星状结构确保了CBMS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CBMS与业务系统得以无缝集成;对短消息(SMS)等多样化报警手段的有效支持...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关键业务监控报警系统(CBMS)的设计与实施为高可靠星地业务运行提供了保障。信息收集器与报警平台间的星状结构确保了CBMS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CBMS与业务系统得以无缝集成;对短消息(SMS)等多样化报警手段的有效支持确保了监控报警的时效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实践表明,CBMS能够在提高气象卫星业务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同时有效减轻卫星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气象卫星 对短消息 自动化监控与报警 卫星安全管理 卫星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南海水面开展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红外通道在轨辐射定标 被引量:15
17
作者 戎志国 张玉香 +5 位作者 贾凤敏 谭世祥 刘京晶 张艳 刘诚 张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101,共5页
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以青海湖水面作为遥感卫星红外探测通道外场辐射定标的场地.我国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系列是自旋稳定卫星,其红外通道无法进行在轨时的星上绝对定标,而青海湖对于位于东经105°赤道上空的FY-2卫星来说... 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以青海湖水面作为遥感卫星红外探测通道外场辐射定标的场地.我国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系列是自旋稳定卫星,其红外通道无法进行在轨时的星上绝对定标,而青海湖对于位于东经105°赤道上空的FY-2卫星来说,卫星天顶角有36°,超过了外场辐射校正测量规范要求.本文介绍了利用我国南海海面水体辐射,进行与静止气象卫星的同步测量试验,开展卫星红外通道在轨外场辐射定标处理的可行性研究.在分别对FY-2B与FY-2C的测量数据处理后,初步确定我国南海海面可以作为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在轨辐射定标的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稳定 静止气象卫星 辐射定标 红外通道 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工程地面应用系统 被引量:23
18
作者 卢乃锰 董超华 +2 位作者 杨忠东 施进明 张鹏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9,共10页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在亚洲的重要业务卫星,为提高我国气象卫星在世界气象组织卫星观测系统中的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在亚洲的重要业务卫星,为提高我国气象卫星在世界气象组织卫星观测系统中的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纳入世界气象卫星全球观测业务序列。依靠我国自主力量设计与建设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首次利用海内外接收站网实现了上、下午星全球资料的高时效获取,首次利用国产卫星实现了大气三维探测,实现了臭氧和辐射收支等探测的高精度处理,突破了卫星资料定量反演、数值预报同化应用以及气候应用等核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 多光谱 三维 定量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处理算法的若干创新 被引量:13
19
作者 许健民 郭强 +2 位作者 陆其峰 陆风 张晓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3-1038,共16页
在图像定位、辐射定标、数据同化三个方面各选择一项工作,简述风云气象卫星(FY)数据处理算法的创新。在自旋稳定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图像上,地球圆盘中心行序号的时间序列里,存在关于卫星自旋轴指向的信息,用其可以求解出卫星的姿态参数,... 在图像定位、辐射定标、数据同化三个方面各选择一项工作,简述风云气象卫星(FY)数据处理算法的创新。在自旋稳定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图像上,地球圆盘中心行序号的时间序列里,存在关于卫星自旋轴指向的信息,用其可以求解出卫星的姿态参数,并确定地球圆盘中心的南北位置。卫星每自旋一周,可以看到太阳和地球各一次。只要卫星的位置和姿态已知,在卫星上看太阳与地球的夹角即可精确求出并预报,可确定地球圆盘中心的东西位置。在此基础上推出风云二号(FY-2)图像定位方程和算法。用这种算法,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定位的精度达到了像元级。工作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存在显著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这就决定了其3.5μm以上热发射波段的辐射响应,必然存在从小时到年际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需要精确标定。一方面,利用星载内黑体观测结果,在精确修正前光路辐射贡献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小时级辐射定标参数的变化特征;另一方面.利用在轨观测到的月表辐射为基准,可以修正内黑体定标结果在数日至年际尺度上的系统性偏差。采用这些定标算法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红外辐射定标精度优于1K。卫星遥感仪器在轨性能参数对数据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参数可能受实验室条件所限测不准,也有可能上星后受空间环境影响发生了改变。建立了一个极轨气象卫星遥感仪器在轨性能参数变分优化模型(SIPOn-Opt模型),通过观测约束优化获得更真实的仪器特征参数。将该模型应用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大气探测仪器后,使其卫星数据与欧美同类先进遥感仪器数据质量相当,并对数值天气预报准确度有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数据处理算法 定位 定标 数据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A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温度廓线模拟反演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漆成莉 董超华 +2 位作者 张文建 张凤英 张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6-582,共7页
为了考察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的性能,以该仪器初样阶段的光谱通道特征和仪器响应函数为基础,进行大气温度垂直廓线模拟反演。选用红外分光计15μmCO2吸收带的不同通道组合进行模拟反演,结果表明:总体上红外分光计具有较好... 为了考察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的性能,以该仪器初样阶段的光谱通道特征和仪器响应函数为基础,进行大气温度垂直廓线模拟反演。选用红外分光计15μmCO2吸收带的不同通道组合进行模拟反演,结果表明:总体上红外分光计具有较好的大气温度反演能力,窗区通道8的加入可有效提高近地面层温度反演精度;利用迭代算法反演大气温度时,初估廓线对反演精度影响较大,初估廓线与真值愈接近,反演精度愈高;现有仪器通道灵敏度设计指标可满足大气温度反演基本要求,如仪器灵敏度降低,反演精度也随之降低,提高仪器灵敏度,有利于提高仪器的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A 红外分光计 温度廓线 反演 反演试验 气象卫星 模拟 仪器响应函数 大气温度 反演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