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肌醇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育涛 陈坚 伦世仪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介绍了肌醇的功能和生产情况,综述了微生物肌醇的研究背景和微生物发酵法肌醇生产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肌醇 发酵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红茶菌复合发酵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书贤 王冬梅 +1 位作者 王庆洁 乔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40-945,共6页
本研究以芦荟和红茶为主要原料,以有益微生物为菌种,结合民间红茶菌的制作方法,研制出具有芦荟风味的复合型发酵茶饮料,通过对芦荟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温度的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出发酵过程中的最佳配比组合是芦荟汁加量20%,... 本研究以芦荟和红茶为主要原料,以有益微生物为菌种,结合民间红茶菌的制作方法,研制出具有芦荟风味的复合型发酵茶饮料,通过对芦荟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温度的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出发酵过程中的最佳配比组合是芦荟汁加量20%,红茶菌接种量15%;最佳生产工艺为发酵时间5d,温度30℃。发酵液略带芦荟清香,酸甜适中,菌膜呈透明胶状膜,碳水化合物利用率高,且工艺简便,成本低,发酵周期短,为充分利用芦荟资源,丰富茶饮料产品种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红茶菌 正交试验 复合饮料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23
3
作者 岳春 李畅 魏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8,共2页
以玉米粒为原料,采用乳酸浸泡,α-淀粉酶、糖化酶酶解等工艺,加入增稠剂CMC-Na和乳化剂蔗糖酯等,制得纯天然玉米饮料。
关键词 玉米饮料 Α-淀粉酶 生产工艺 保健饮料 成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蛹虫草菌培养基生产保健酱油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岳春 姬鄂豫 +2 位作者 黄达伟 翟辽源 杨丽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7,46,共5页
实验以蛹虫草菌培养基、豆粕、麸皮为主要原料生产酱油,在对制曲、制醅、发酵淋油等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食用菌保健酱油制作的最佳工艺,生产出了一种富含蛹虫草菌保健成分并有浓厚蛹虫草菌香味的保健酱油。实验得出最... 实验以蛹虫草菌培养基、豆粕、麸皮为主要原料生产酱油,在对制曲、制醅、发酵淋油等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食用菌保健酱油制作的最佳工艺,生产出了一种富含蛹虫草菌保健成分并有浓厚蛹虫草菌香味的保健酱油。实验得出最佳配料比为:豆粕50g,麸皮20g,面粉10g,水80mL,蛹虫草菌培养基3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菌培养基 保健酱油 米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叶绿茶复合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岳春 田进军 +1 位作者 许旭 花静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1-103,共3页
对红薯叶和绿茶复合饮料进行研究,分别对红薯叶和茶的浸提条件、配比和稳定性进行了正交实验,选择最佳的实验组,从而制出了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色香味俱佳的红薯叶绿茶复合饮料。
关键词 红薯叶 绿茶 浸提 复合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M菌剂对棉子饼粕发酵脱毒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冬梅 郭书贤 +2 位作者 臧晋 薛刚 赵丰利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15,共2页
以 EM菌剂为发酵菌种 ,对棉子粕的脱毒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3 0℃、p H为 6、接种量 6 %的条件下进行固态厌氧发酵 ,时间为 4天时脱毒率达到最高 ,平均脱毒率为 84.3 3 % ,影... 以 EM菌剂为发酵菌种 ,对棉子粕的脱毒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3 0℃、p H为 6、接种量 6 %的条件下进行固态厌氧发酵 ,时间为 4天时脱毒率达到最高 ,平均脱毒率为 84.3 3 % ,影响脱毒发酵的主要因素为温度 ,发酵后棉子粕中棉酚残留量在 1 88mg· kg-1以下 ,符合国家饲料安全卫生标准。另外 ,总氨基酸等营养指标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菌剂 棉子饼粕 固体发酵 脱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法生产食醋工艺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岳春 初峰 侯振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3-114,117,共3页
玉米去胚芽、粉碎、调浆,用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再用糖化酶和根霉、黑曲霉进行双重糖化,然后全液态纯种酒精发酵,前期32℃通风培养,后期28℃静止培养可有效地提高发酵速度;最后全液态纯种醋酸发酵,30~32℃通风培养可达最佳效果.
关键词 液化 双重糖化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大颗粒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海玲 郑晓宇 王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117-118,共4页
在深度调剖堵水过程中,为改善驱油效果,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微米级大颗粒交联聚合物微球,其粒径可达几百纳米甚至几个微米.经测试,在实验条件下,新制备的微米级大颗粒交联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变形性,并呈现出较为满意的封堵性能.在... 在深度调剖堵水过程中,为改善驱油效果,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微米级大颗粒交联聚合物微球,其粒径可达几百纳米甚至几个微米.经测试,在实验条件下,新制备的微米级大颗粒交联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变形性,并呈现出较为满意的封堵性能.在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油田驱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调剖堵水技术 反相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发酵法生产发芽糙米酒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肖连冬 臧晋 吴德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3-155,共3页
发芽糙米辅以大米为原料,以发芽糙米中的酶为糖化剂,以酿酒酵母为发酵剂,通过双边发酵,研制出一种新型低醇酿造酒。通过对加水比、接种量、培养温度以及发酵周期的研究,确定发芽糙米酒最佳生产条件为:料∶水=1∶2.5;接种量为0.1%;发酵... 发芽糙米辅以大米为原料,以发芽糙米中的酶为糖化剂,以酿酒酵母为发酵剂,通过双边发酵,研制出一种新型低醇酿造酒。通过对加水比、接种量、培养温度以及发酵周期的研究,确定发芽糙米酒最佳生产条件为:料∶水=1∶2.5;接种量为0.1%;发酵温度为32℃;发酵周期为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发酵 工艺流程 发芽糙米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菌保健黄酒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岳春 葛中巧 +2 位作者 何际芳 石行行 王欢欢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72,共3页
以蛹虫草菌培养基为主要原料,采用喂饭法通过对其总醪加水量的控制、糯米与蛹虫草菌培养基比例以及糖化剂接入量的确定进行研究,生产出风味俱佳的保健黄酒。结果表明,最佳配比方案为:黄酒专用干酵母用量为0.2%,糖化酶用量为10%,总醪加... 以蛹虫草菌培养基为主要原料,采用喂饭法通过对其总醪加水量的控制、糯米与蛹虫草菌培养基比例以及糖化剂接入量的确定进行研究,生产出风味俱佳的保健黄酒。结果表明,最佳配比方案为:黄酒专用干酵母用量为0.2%,糖化酶用量为10%,总醪加水量为3倍,糯米∶蛹虫草菌培养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黄酒 蛹虫草菌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酯化最适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彬 潘丽军 +1 位作者 姜绍通 罗水忠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5-168,共4页
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对精馏法合成乳酸乙酯工艺条件进行试验优化,并通过等高线上的预测值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是影响酯化率的显著因素,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醇酸比)和环己烷与乳酸的摩尔比(带酸比)的交互作用... 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对精馏法合成乳酸乙酯工艺条件进行试验优化,并通过等高线上的预测值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是影响酯化率的显著因素,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醇酸比)和环己烷与乳酸的摩尔比(带酸比)的交互作用、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和加热温度的交互作用对酯化率影响较显著。实验值与模型值的相关系数为0.988。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比4:1,带酸比0.8:1,催化剂用量2%,反应时间3h,加热温度110℃,该条件下乳酸酯化率可达到9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酯化 工艺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液态化生产红薯叶保健黄酒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岳春 周尚 +3 位作者 陈明忠 王文胜 鲁冠男 王毅良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0,共4页
该法生产黄酒时,除用传统的糯米外,还添加了营养价值高的红薯叶为原料,用α-淀粉酶液化;黑曲霉、根霉培养液糖化。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糯米∶红薯叶为8∶2、根霉15%、黑曲霉5%、酵母接种0.2%,酒精发酵时,前期30℃通风培养,后期28℃静止培... 该法生产黄酒时,除用传统的糯米外,还添加了营养价值高的红薯叶为原料,用α-淀粉酶液化;黑曲霉、根霉培养液糖化。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糯米∶红薯叶为8∶2、根霉15%、黑曲霉5%、酵母接种0.2%,酒精发酵时,前期30℃通风培养,后期28℃静止培养,可有效地提高发酵速度;密闭状态下,高温、低温、间隔陈酿,可缩短陈酿时间。此黄酒具有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保健 全液态 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含溴酸钾的面包改良剂的研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丰丽 侯振建 卫红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2-53,共2页
研究以L—抗坏血酸(Vc)、偶氮甲酰胺(ADA)、硬脂酰乳酸钙(CSL)、碳酸钙、氯化铵、磷酸二氢钙为面包改良剂的原料。通过单因子及多因子正交试验,根据面包体积及感官判断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评分,选择出了一种不含溴酸钾的面包改良剂,其最佳... 研究以L—抗坏血酸(Vc)、偶氮甲酰胺(ADA)、硬脂酰乳酸钙(CSL)、碳酸钙、氯化铵、磷酸二氢钙为面包改良剂的原料。通过单因子及多因子正交试验,根据面包体积及感官判断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评分,选择出了一种不含溴酸钾的面包改良剂,其最佳配方为Vc600mg/kg、ADA45mg/kg、CSL2.0g/kg、CaCO30.0015%、NH4Cl0.002%、Ca(H2PO4)20.003%,且最佳添加量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 改良剂 配方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分离月见草油中γ-亚麻酸——包合工艺参数对结晶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华 杨琦 薛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5-13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包合次数)对尿素包合结晶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包合工艺提供参考。方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尿素包合结晶物的形态、直径大小,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其γ-...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包合次数)对尿素包合结晶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包合工艺提供参考。方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尿素包合结晶物的形态、直径大小,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其γ-亚麻酸(GLA)的纯度。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随包合时间延长,包合温度降低,尿素包合结晶物越多且越长越粗;而二次、三次、四次包合物均比一次包合物长且粗;最佳包合时间36h、包合温度-15℃、包合次数4次。正交试验表明:60h、-15℃、包合3次为最佳工艺,该条件下GLA的纯度达78.996%。结论: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包合次数对尿素包合结晶物的影响均为显著,通过观察其形态及量变趋势来反映并优化指导包合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见草油 γ-亚麻酸(GLA) 尿素包合 包合结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料法在玉米黄酒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岳春 陈传阳 黄振华 《酿酒》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82,共3页
简述了生料液态法酿造玉米黄酒的全过程 ,糖化发酵时 :加水量为 2 5 0 % ,曲霉的加入量为 10 % ,根霉曲加入量为 10 % ,黄酒活性干酵母的加入量为 0 .4 %时 ,陈酿时采用高低温间隔的方法 ,既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又缩短了黄酒酿造时间 ,... 简述了生料液态法酿造玉米黄酒的全过程 ,糖化发酵时 :加水量为 2 5 0 % ,曲霉的加入量为 10 % ,根霉曲加入量为 10 % ,黄酒活性干酵母的加入量为 0 .4 %时 ,陈酿时采用高低温间隔的方法 ,既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又缩短了黄酒酿造时间 ,并且本法在酿造过程中添加 10 %炒玉米和少量玉米糖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酒 生料液态法 酿造 陈酿 原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菌固态低盐法生产红薯叶酱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岳春 宋兴华 +2 位作者 胡保珍 曾正品 杨世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8-91,共4页
在固态低盐发酵法的基础上,利用豆饼粉为主料、红薯叶代替部分麸皮作为辅料进行酱油的双菌(米曲霉和黑曲霉)发酵生产,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酱油制曲的最佳工艺条件,红薯叶加入量为90%,润水量为160%,黑曲霉:米曲霉为1:3,制曲时间为30h,... 在固态低盐发酵法的基础上,利用豆饼粉为主料、红薯叶代替部分麸皮作为辅料进行酱油的双菌(米曲霉和黑曲霉)发酵生产,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酱油制曲的最佳工艺条件,红薯叶加入量为90%,润水量为160%,黑曲霉:米曲霉为1:3,制曲时间为30h,生产出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并且风味独特的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黑曲霉 固态低盐法 红薯叶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液态化生产黄酒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岳春 卫红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72,共3页
该法生产黄酒时,用α-淀粉酶液化;根霉、黑曲霉纯种糖化;糖化时加入0.15%酸性酒用蛋白酶;全液态纯种酒精发酵时,前期30℃通风培养,后期28℃静止培养可有效地提高发酵速度;密闭状态下高温低温间隔陈酿可缩短陈酿时间。该工艺对黄酒的全... 该法生产黄酒时,用α-淀粉酶液化;根霉、黑曲霉纯种糖化;糖化时加入0.15%酸性酒用蛋白酶;全液态纯种酒精发酵时,前期30℃通风培养,后期28℃静止培养可有效地提高发酵速度;密闭状态下高温低温间隔陈酿可缩短陈酿时间。该工艺对黄酒的全液态化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液态化 黄酒 糖化 酒精发酵 陈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蛋白的提取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肖连冬 姬鄂豫 葛中巧 《酿酒》 CAS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对麦芽蛋白的碱提取工艺及其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H12、温度 70℃、固液比 1∶35和时间 6 0min为最佳条件 ,蛋白质提取率达 79.88% ,产品纯度达 72 .8%。对得到的麦芽蛋白成分分析和功能特性研究表明 ,该麦芽蛋白具有较高的... 对麦芽蛋白的碱提取工艺及其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H12、温度 70℃、固液比 1∶35和时间 6 0min为最佳条件 ,蛋白质提取率达 79.88% ,产品纯度达 72 .8%。对得到的麦芽蛋白成分分析和功能特性研究表明 ,该麦芽蛋白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乳化能力 ,其功能特性优于国产大豆分离蛋白 ,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特性 麦芽 蛋白质提取率 乳化能力 固液比 溶解性 提取工艺 研究 成分分析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技术在酒精糟综合利用上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冬梅 郭书贤 +2 位作者 薛刚 赵丰利 山田种稔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27,共3页
研究采用EM固体发酵技术,对以薯干为原料生产酒精所产生的酒精糟进行了发酵处理。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经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影响发酵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发酵产品(EM酒精糟发酵饲料)为富含EM有益菌体的活性饲... 研究采用EM固体发酵技术,对以薯干为原料生产酒精所产生的酒精糟进行了发酵处理。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经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影响发酵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发酵产品(EM酒精糟发酵饲料)为富含EM有益菌体的活性饲料,呈褐黄色,并带有清香甜酸味。初步饲喂猪效果表明:适口性好,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增强,粪便臭味大大减轻。为解决酒精糟的综合利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及保护环境探索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糟 酒糟 EM技术 饲料 固体发酵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液中透明质酸提取的新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育涛 陈坚 +1 位作者 高海军 陈银广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37-439,共3页
以氯仿为除菌介质 ,在温度为 2 8℃ ,pH值为 7.5及搅拌直径比为 2 / 3条件下 ,从发酵液中提取透明质酸 (HA) ,其提取率大于 97.5% ,纯度大于 97.3% .
关键词 透明质酸 提取 条件优化 发酵液 氯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