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苏博 闫振宇 +3 位作者 郝尚辉 孙丽 忽平 高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214-2218,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确诊的18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确诊的18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旁组织中IL-33均为低表达,癌组织中IL-33高表达126例,低表达58例,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呈棕黄色及棕褐色颗粒。宫颈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在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宫颈癌患者复发或死亡共141例,未复发或死亡43例,其中复发或死亡患者癌组织中IL-33高表达103例,低表达38例,未复发或死亡患者癌组织中IL-33高表达23例,低表达20例,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癌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IL-33高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宫颈癌组织中IL-33呈现高表达,IL-33高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IL-3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减轻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司海超 司小萌 刘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CCI大鼠模型,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ELIS...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CCI大鼠模型,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脊髓中炎性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i NOS、COX-2和Wnt3a、β-catenin的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WT和TWL值明显下降(P<0.05),脊髓TNF-α、IL-1β,疼痛相关分子i NOS、COX-2,WNT通路Wnt3a、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而槲皮素使模型组大鼠MWT和TWL值显著提高,TNF-α和IL-1β,i NOS和COX-2,Wnt3a和β-cateni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而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可阻断槲皮素对CCI大鼠的作用。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及其下游靶分子COX-2和i NOS的表达减轻CC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毅 冷玉芳 +2 位作者 葛亮 刘瑞 严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75-580,共6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痛敏及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胞外反应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痛敏及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胞外反应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ound protein,pCREB)、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6~8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C组和D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D组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d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 μg/kg,1次/d,S组和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d、术后3、7、14d时以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辐射热的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llatency,PWL)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并于术后测定痛阈后灌注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pERK、pCREB、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 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ERK、pCREB、c-fos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3、7、14 d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pERK、pCREB、c-fos表达下调(P<0.05).与术前1d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d时MWT降低,TWL缩短;与术后3d时比较,C组和D组7、14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ERK、pCREB、c-fos表达上调(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减轻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pERK、pCREB、c-fos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神经痛 胞外反应激酶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人工胶体液用于心脏手术容量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壮 张绍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7-818,共2页
6%羟乙基淀粉130/0.4具有分子量大、半衰期长、扩容效能高等特性,目前广泛用于临床,但对其在心脏手术中大剂量使用的研究还较少。本文观察4%琥珀酰明胶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体外循环(ECC)心脏直视手术的扩容效果,为临... 6%羟乙基淀粉130/0.4具有分子量大、半衰期长、扩容效能高等特性,目前广泛用于临床,但对其在心脏手术中大剂量使用的研究还较少。本文观察4%琥珀酰明胶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体外循环(ECC)心脏直视手术的扩容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心脏手术 人工胶体液 容量治疗 羟乙基淀粉130 心脏直视手术 琥珀酰明胶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东焕 刘义锋 +7 位作者 张保朝 高军 康梅娟 汪宁 孙军 王洁 高毅 温昌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顺行再通组(n=41)和逆行再通组(n=22)。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判断术后血管再通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伴心房颤动、吸烟史、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脑卒中病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行再通组、逆行再通组分别有16例(39.0%)、15例(68.2%)接受急诊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植入(P=0.027),穿刺至再通时间分别为(138+55)min、(120+47)min(P<0.01),90 d恢复良好(mRS评分≤2分)分别有17例(41.5%)、15例(68.2%)(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逆行再通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大血管急性串联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串联闭塞 机械取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七氟醚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展 刘彦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七氟醚诱导的离体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SD孕鼠的胎鼠海马组织,分离培养原代神经细胞,然后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的原代神经细胞;3%七氟醚组(S组),3%七氟醚混合气...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七氟醚诱导的离体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SD孕鼠的胎鼠海马组织,分离培养原代神经细胞,然后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的原代神经细胞;3%七氟醚组(S组),3%七氟醚混合气体处理的细胞;3%七氟醚+RES组(SR组),用RES处理细胞6h后,再用3%七氟醚混合气体处理的细胞;RES组(R组),RES处理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CCK-8试剂盒检测神经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ax、Bcl-2和Bace-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APP和Aβ的表达水平。结果 S组的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Bace-1、APP及Aβ的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细胞增殖能力和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C组(P<0.05)。SR组的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Bace-1、APP及Aβ的表达明显低于S组(P<0.05);细胞增殖能力、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以缓解七氟醚诱导的离体神经细胞损伤,这可能与Aβ的表达下调,从而降低神经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七氟醚 神经细胞损伤 A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对地氟醚诱导老年大鼠学习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展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地氟醚对老年大鼠学习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大黄酚对这一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100只,雌雄各半、24个月龄且体质量均为(500±10)g,采用完全随机分类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地氟醚组、大黄酚小剂量(0.1 m... 目的探讨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地氟醚对老年大鼠学习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大黄酚对这一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100只,雌雄各半、24个月龄且体质量均为(500±10)g,采用完全随机分类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地氟醚组、大黄酚小剂量(0.1 mg·kg^(-1))组、大黄酚中剂量(1.0 mg·kg^(-1))组、大黄酚大剂量(10 mg·kg^(-1))组,每组20只。大鼠经麻醉处理24 h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内Aβ_(1-42)蛋白含量,采用三氯化铁显色分光光度比色分析法测定5组大鼠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采用TUNEL法染色观察5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印迹实验检测5组大鼠脑内Bcl-2、Bax、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所发生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地氟醚组大鼠总体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时间(29.85±4.51)s明显缩短,神经细胞凋亡(0.742±0.052)%增多,Aβ_(1-42)蛋白含量(9 618.72±1 076.43)pmol·g^(-1)明显增加,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1.132±0.217)和Bax蛋白(1.298±0.209)的表达量明显增加,Bcl-2表达量(0.318±0.038)明显减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96.38±7.62)U·m L^(-1)增加。与地氟醚组比较,所有大黄酚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空间探索时间明显延长。神经细胞凋亡减少,Aβ_(1-42)蛋白含量减少,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量减少,Bcl-2表达量明显增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大黄酚对麻醉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有剂量效应。结论大黄酚能够改善麻醉药物地氟醚诱导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并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地氟醚 Aβ1-42蛋白 细胞凋亡 学习能力 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乐定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肺损伤小鼠炎性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彦锋 刘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探讨可乐定对肺损伤小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脂多糖(lipopolysac charide,LPS)诱导的肺损伤小鼠为模型,静脉注射可乐定,取左肺上叶组织,检测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含水量(TLW),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 目的:探讨可乐定对肺损伤小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脂多糖(lipopolysac charide,LPS)诱导的肺损伤小鼠为模型,静脉注射可乐定,取左肺上叶组织,检测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含水量(TLW),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变化;鼻内吸入法将α7nAChR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导入肺损伤模型小鼠肺内,或者静脉注射HMGB1外源性蛋白,检测炎性因子和HMGB1的变化。结果:可乐定可减轻LPS诱导的小鼠肺损伤,并通过降低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水平从而抑制LPS诱导的炎性反应;可乐定促进α7nAChR表达从而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并抑制HMGB1的表达。结论:可乐定对肺损伤小鼠具有抗炎作用,这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HMGB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定 肺损伤 炎性反应 胆碱能抗炎通路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黄酮缓解异氟醚引起的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展 刘彦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9-705,共7页
研究竹叶黄酮对异氟醚吸入诱发老年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分离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暴露于体积分数为2%异氟醚6 h后,分别给予50、80及100 mg/L竹叶黄酮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大鼠经... 研究竹叶黄酮对异氟醚吸入诱发老年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分离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暴露于体积分数为2%异氟醚6 h后,分别给予50、80及100 mg/L竹叶黄酮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大鼠经吸入1.4%体积的异氟醚2 h后,分别于1-5 d连续腹腔注射25、50、100 mg/kg竹叶黄酮,于第6天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匀浆中的Aβ1-42、TNF-α、INF-γ含量.结果发现,竹叶黄酮可显著促进海马神经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异氟醚所致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异氟醚单独处理组相比较,各浓度竹叶黄酮可显著降低大鼠逃避潜伏期并增加大鼠过台次数,ELISA结果显示竹叶黄酮可显著抑制海马组织中Aβ1-42、TNF-α及INF-γ的表达.表明竹叶黄酮可增强大鼠抗炎能力,抑制海马组织中Aβ1-42的产生,从而抑制异氟醚所致的老年大鼠神经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黄酮 异氟醚 细胞凋亡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