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RK2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杰 蒋依憬 吴雅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8-1313,共6页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2(dual-specificity tyrosine-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kinase 2,DYRK2)属于DYRK家族,是真核生物中一种进化保守的酶。DYRK2在不同组织及肿瘤中的表达具有较大差异。既往关于DYRK2在肿瘤中的作用报道表...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2(dual-specificity tyrosine-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kinase 2,DYRK2)属于DYRK家族,是真核生物中一种进化保守的酶。DYRK2在不同组织及肿瘤中的表达具有较大差异。既往关于DYRK2在肿瘤中的作用报道表明DYRK2通过延长G1期、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来延缓肿瘤生长。近年来研究发现DYRK2亦可通过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抗肿瘤凋亡、促进细胞侵袭、迁移及增强耐药而发挥促癌作用。本文就DYRK2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预后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2 肿瘤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苏小琴 陈希 +4 位作者 范海华 季从飞 倪婷婷 于洋 陈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89-2394,共6页
目的 探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后线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肠癌病例共30例,其中12例设为观察组,1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治疗,... 目的 探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后线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肠癌病例共30例,其中12例设为观察组,1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治疗,对照组予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PD1抑制剂为信迪利单抗200 mg、替雷利珠200 mg或赛帕利单抗240 mg,呋喹替尼3~5 mg口服两周停一周,TAS-102 25 mg/m~2,第1-5、8-12天每日早、晚餐后口服,21 d 1个周期。整理数据分析两组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并定期随访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截至随访结束时间(2023年3月20日),对照组ORR为11.11%,DCR为33.33%,中位PFS为6.2个月,观察组ORR为25.00%,DCR为83.33%,中位PFS为8.6个月。两组ORR差异无显著性,而DCR和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肝功能异常、消化道溃疡、甲状腺功能减退、口腔溃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腹痛,减药后缓解,7例出现1-2级骨髓抑制,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恢复。结论 与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相比,在此基础上再联合TAS-102,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可能延长,不良反应均能耐受,该方案可能会成为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呋喹替尼 TAS-102 晚期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P78和pERK在胃癌及非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彭春雷 杨书云 +5 位作者 季进锋 徐薇薇 季从飞 王建红 谭清和 杨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5-891,共7页
背景与目的: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细胞的修复及凋亡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而GRP78与pERK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 78,GRP78)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胃... 背景与目的: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细胞的修复及凋亡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而GRP78与pERK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 78,GRP78)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各25例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新鲜组织中GRP78、pERK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60例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组织中GRP78、pERK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GRP78及pERK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1.26±0.18、2.35±0.36)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0.89±0.25、1.18±0.25)及浅表性胃炎组织(0.29±0.09、0.6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RP78及pER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8.3%、88.3%)亦均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46.6%、43.3%)及浅表性胃炎组织(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GRP78及pERK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明显相关性。GRP78及pERK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中均呈正相关(基因:r=0.307,P=0.000;蛋白:r=0.368,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GRP78高表达及pERK高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P均<0.05)。浸润全层、低分化、TNM分期晚、有淋巴结转移、GRP78高表达及pERK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短。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结果显示:GRP78高表达与GRP78低表达相比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RP78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短,提示GRP78是负性的预后因子。结论:GRP78和pERK在胃癌中高表达,GRP78和pERK在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检测pERK和GRP78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胃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同时为胃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杰 蒋依憬 徐小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218-1222,共5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作为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治疗前期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后评估尤为重要。随着分子基因学及免疫治疗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预后评估手段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作为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治疗前期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后评估尤为重要。随着分子基因学及免疫治疗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预后评估手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综合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预后评估至关重要。近年来,多种血清生物标志物在DLBCL的预后评估中受到关注。血清生物标志物以无创、便捷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其在DLBCL预后综合评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就血清生物标志物在DLBC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生物标志物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循环细胞游离DNA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