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含瘤周肿瘤全体积CT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列线图预测肺腺癌淋巴血管侵犯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巧玲 冯峰 +5 位作者 李曼曼 薛婷 彭慧 石健 朱兴华 段绍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含瘤周的肿瘤全体积(GPTV)CT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预测肺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以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00,40例LVI阳性... 目的观察基于含瘤周的肿瘤全体积(GPTV)CT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预测肺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以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00,40例LVI阳性、60例LVI阴性)和验证集(n=42,17例LVI阳性、25例LVI阴性)。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腺癌LVI的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以之构建临床模型。分别基于肿瘤全体积(GTV)及含瘤周3mm、6mm、9mm的GPTV(GPTV_(3)、GPTV_(6)和GPTV_(9))的增强动脉期CT图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即GTV、GPTV_(3)、GPTV_(6)和GPTV_(9)模型并筛选最佳者;基于后者的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肺腺癌LVI的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联合模型列线图的价值。结果性别、吸烟和毛刺征均为肺腺癌LVI的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分别基于GTV、GPTV_(3)、GPTV_(6)及GPTV_(9)筛选出7、16、10及8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GTV、GPTV_(3)、GPTV_(6)及GPTV_(9)模型。GPTV_(3)模型预测训练集、验证集肺腺癌LV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77,均高于GTV(0.79、0.72,Z=3.74、2.62,P均<0.01)、GPTV_(6)(0.80、0.72,Z=2.40、2.06,P均<0.05)及GPTV_(9)(0.77,0.72,Z=3.03、2.59,P均<0.01),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列线图(0.86、0.73,Z=2.66、2.31,P均<0.05)及GPTV_(3)模型(0.82、0.77,Z=2.23、2.54,P均<0.05)于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均高于临床模型(0.73、0.61),而联合模型列线图与GPTV_(3)模型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7、0.88,P均>0.05)。阈值取0.20~0.50时,联合模型列线图与GPTV_(3)模型的净获益相当,且均大于临床模型。结论基于GPTV_(3)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肺腺癌L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淋巴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3泛素连接酶β-TrCP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南南 何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4-1206,共3页
β-转录重复包含蛋白1(β-transducin repeat containing protein 1,β-TrCP1)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的底物识别亚基,能特异性识别泛素化底物,在细胞增殖、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周期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β-TrCP1蛋白表达异常或功能失调常使泛... β-转录重复包含蛋白1(β-transducin repeat containing protein 1,β-TrCP1)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的底物识别亚基,能特异性识别泛素化底物,在细胞增殖、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周期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β-TrCP1蛋白表达异常或功能失调常使泛素化修饰异常,影响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该文现对β-TrCP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β-TrCP1 泛素化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RK2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杰 蒋依憬 吴雅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8-1313,共6页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2(dual-specificity tyrosine-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kinase 2,DYRK2)属于DYRK家族,是真核生物中一种进化保守的酶。DYRK2在不同组织及肿瘤中的表达具有较大差异。既往关于DYRK2在肿瘤中的作用报道表...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2(dual-specificity tyrosine-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kinase 2,DYRK2)属于DYRK家族,是真核生物中一种进化保守的酶。DYRK2在不同组织及肿瘤中的表达具有较大差异。既往关于DYRK2在肿瘤中的作用报道表明DYRK2通过延长G1期、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来延缓肿瘤生长。近年来研究发现DYRK2亦可通过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抗肿瘤凋亡、促进细胞侵袭、迁移及增强耐药而发挥促癌作用。本文就DYRK2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预后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2 肿瘤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Par-1等免疫标记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旭东 何松 +1 位作者 陈亚丽 周建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7-852,共6页
目的探讨鉴别血AFP阴性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可能会转移至肝的癌(metastatic carcinoma,MC)的免疫组化诊断谱特点。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00例血AFP阴性HCC、20例... 目的探讨鉴别血AFP阴性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可能会转移至肝的癌(metastatic carcinoma,MC)的免疫组化诊断谱特点。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00例血AFP阴性HCC、20例ICC、和100例MC分别进行HepPar-1、AFP、CD34、CD10、pCEA、CK7、CK19、CK20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综合性能计分(CCS)≥8分的抗体在HCC中为HepPar-1、CD34、pCEA及CD10,在ICC中为CK19和CK20,在MC中无;在HCC中Youden指数≥0.5的抗体为HepPar-1(0.79)、CD34+(0.64)、pCEA(0.59),在ICC中Youden指数≥0.5的抗体为CK19(0.54),MC中没有一个抗体的Youden指数≥0.5。各标记联合检测血AFP阴性HCC的阳性率最高为98%(共有4组联合标记),在用两个标记联合检测血AFP阴性HCC的阳性率最高为"HepPar-1/CD34+"组(96%)。结论免疫标记联合检测可提高血AFP阴性HCC的诊断准确率,HCC的一线抗体由HepPar-1和CD34组成,二线抗体由pCEA和CD10组成;ICC的一线抗体为CK19,二线抗体由CK7和CK20组成。由这3种一线抗体组成肝癌的核心免疫组化谱,酌情使用二线抗体,可以较好的解决对HCC、ICC和MC之间的免疫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胆管癌 转移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P78和pERK在胃癌及非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彭春雷 杨书云 +5 位作者 季进锋 徐薇薇 季从飞 王建红 谭清和 杨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5-891,共7页
背景与目的: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细胞的修复及凋亡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而GRP78与pERK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 78,GRP78)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胃... 背景与目的: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细胞的修复及凋亡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而GRP78与pERK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 78,GRP78)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各25例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新鲜组织中GRP78、pERK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60例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组织中GRP78、pERK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GRP78及pERK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1.26±0.18、2.35±0.36)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0.89±0.25、1.18±0.25)及浅表性胃炎组织(0.29±0.09、0.6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RP78及pER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8.3%、88.3%)亦均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46.6%、43.3%)及浅表性胃炎组织(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GRP78及pERK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明显相关性。GRP78及pERK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中均呈正相关(基因:r=0.307,P=0.000;蛋白:r=0.368,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GRP78高表达及pERK高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P均<0.05)。浸润全层、低分化、TNM分期晚、有淋巴结转移、GRP78高表达及pERK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短。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结果显示:GRP78高表达与GRP78低表达相比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RP78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短,提示GRP78是负性的预后因子。结论:GRP78和pERK在胃癌中高表达,GRP78和pERK在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检测pERK和GRP78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胃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同时为胃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p120连环素和Bmi-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建兵 黄荣 +4 位作者 朱兴华 杨书云 何松 陶玉 陆晓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p120及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120、Bmi-1及ER、PR、c-erbB-2表达情况,并检测了20例乳腺增生症中p120、Bmi-1表达情况。结果 p120异常表... 目的探讨p120及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120、Bmi-1及ER、PR、c-erbB-2表达情况,并检测了20例乳腺增生症中p120、Bmi-1表达情况。结果 p120异常表达率及Bmi-1高表达率在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67.4%和48.1%,在20例乳腺增生症中分别为5%和10%,以上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120异常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较晚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Bmi-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较晚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并且,p120异常表达与Bmi-1高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259,P<0.01)。结论 p120异常表达与Bmi-1高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协同或相关的作用。p120与Bmi-1可能成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及指导靶向治疗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120 BMI-1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lDetect~染色技术在宫颈脱落细胞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桂兰 陈莉 +5 位作者 朱远源 吴美华 叶蕴瑶 沈娟 吉怡 吉志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CellDetect染色技术对阴道脱落细胞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采用CellDetect染色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颜色变化和细胞形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mous cells carcinoma,SCC)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ervic... 目的探讨CellDetect染色技术对阴道脱落细胞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采用CellDetect染色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颜色变化和细胞形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mous cells carcinoma,SCC)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um neoplasia,CIN)的活检组织切片中比较CellDetect染色和HE染色的效果。结果 (1)手工涂片和TCT涂片的CellDetect染色均能较好的显示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同时显示绝大多数正常鳞状上皮呈蓝色/绿色,子宫颈管上皮细胞呈鲜红色,不典型细胞与癌细胞呈红色。炎症细胞核呈红色,胞质大多数呈绿色/蓝色,红细胞胞质均呈绿色。(2)CIN和SCC的CellDetect染色诊断结果和HE染色诊断结果一致。(3)对子宫颈活检组织的切片和涂片分别行CellDetect染色,结果显示上皮原位细胞颜色反应相同,但CellDetect染色在判断癌与间质的关系或癌间质反应不如HE染色清晰。结论 Cell-Detect染色技术具有颜色和形态双重分析功能,适用于不同形式固定组织的细胞涂片染色,是子宫颈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有效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脱落细胞 CellDetect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在胃癌PD-1、PD-L1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缪小兵 沈蓉 +1 位作者 张邢松 尹海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7-339,343,共4页
目的探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胃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55例胃癌中PD-1、PD-L1 mRNA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胃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55例胃癌中PD-1、PD-L1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55例胃癌中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NAscope检测结果显示:PD-1、PD-L1 mRNA阳性为细胞质或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状物。PD-1 mRNA阳性定位于肿瘤间质免疫细胞,PD-L1 mRNA阳性定位于肿瘤细胞或肿瘤间质免疫细胞。PD-1 mRNA阳性率为20.39%(52/255),PD-L1 mRNA阳性率为14.12%(36/25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D-1阳性定位于细胞质,PD-1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免疫细胞;PD-L1可表达于肿瘤细胞或肿瘤间质免疫细胞,肿瘤细胞PD-L1阳性定位于细胞膜(部分或完全膜染色),免疫细胞PD-L1阳性定位于细胞质或细胞膜。PD-1蛋白阳性率为14.12%(36/255),PD-L1蛋白阳性率为10.98%(28/255)。免疫组化与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一致性分析显示:PD-1的Kappa=0.154,P=0.012,一致性较差;PD-L1的Kappa=0.465,P<0.001,一致性中等。PD-1、PD-L1 mRNA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均>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D-1 mRNA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关(P=0.270);PD-L1 mRNA表达与患者的OS相关,PD-L1 mRNA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OS延长(P=0.017)。结论RNAscope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D-1的一致性较差,PD-L1的一致性中等。PD-1 mRNA表达与患者的OS无关,PD-L1 mRNA阳性患者较PD-L1 mRNA阴性患者的OS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NAscope原位杂交 PD-1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旭东 何松 +3 位作者 陆晓云 喻朝霞 戴瑜珍 周建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对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10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别进行CgA、Syn、NSE免疫组化标记,CgA、Syn、NSE阳性的乳头状癌66例分别进行电镜观察。临床病理参数包括:乳头状癌细胞...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对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10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别进行CgA、Syn、NSE免疫组化标记,CgA、Syn、NSE阳性的乳头状癌66例分别进行电镜观察。临床病理参数包括:乳头状癌细胞分化程度、核特征、砂粒体、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包膜及周围组织侵犯。用STATA8.0医学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2%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电镜下可找到神经内分泌颗粒。乳头状癌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的大小与神经内分泌分化有关(P<0.05),其余参数与神经内分泌分化无关。结论: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现象,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肿瘤组织分化较差、体积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SAMD9L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缪小兵 何松 +3 位作者 陈卓琳 张邢松 徐小红 周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SAMD9L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35例DLBCL中SAMD9L的表达,分析SAMD9L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反应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目的探讨SAMD9L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35例DLBCL中SAMD9L的表达,分析SAMD9L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反应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AMD9L表达与患者年龄(P=0.049)、B症状(P=0.003)、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P=0.026)相关,其在年龄>60岁、有B症状以及高IPI评分患者中表达较高。但SAMD9L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在性别、结外累及、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状态(performances status,PS)评分、Ki-67增殖指数、骨髓浸润、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以及治疗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AMD9L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的OS显著缩短(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AMD9L表达水平是影响OS的相关因素,但非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710)。结论SAMD9L在患者年龄>60岁、有B症状以及高IPI评分患者中表达较高。SAMD9L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的OS显著缩短,SAMD9L表达水平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相关因素,但非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SAMD9L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缪小兵 张邢松 +2 位作者 沈蓉 朱兴华 贾美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SCC及子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CAC)组织中...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SCC及子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CAC)组织中PD-L2的表达;分析PD-L2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肿瘤细胞PD-L2的总阳性率为16.8%(24/143),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TIIC)PD-L2的总阳性率为66.4%(95/143)。肿瘤细胞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16.3%(21/129),TIIC 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65.1%(84/129);肿瘤细胞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21.4%(3/14),TIIC 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78.6%(11/14)。肿瘤细胞中PD-L2表达与CSCC肿瘤浸润深度有关,其在浸润深度<1/3纤维肌层患者中的表达低于浸润深度>1/3纤维肌层患者(P=0.040);肿瘤细胞中PD-L2表达与CSCC患者年龄、脉管侵犯、肿瘤分化、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均无关(P均>0.05)。TIIC PD-L2表达与肿瘤分化相关,其在高+中分化肿瘤(75.0%,42/56)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肿瘤(57.5%,42/73)(P=0.039);TIIC PD-L2表达与CSCC患者年龄、脉管侵犯、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均无关(P均>0.05)。肿瘤细胞PD-L2表达与CSCC患者的DFS和OS均无关(P均>0.05)。CSCC中TIIC PD-L2阳性患者比PD-L2阴性患者的DFS(P=0.0072)和OS(P=0.0119)长。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IIC PD-L2表达是影响CSCC患者DFS和OS的相关因素,但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CSCC肿瘤细胞及TIIC均可表达PD-L2,TIIC PD-L2阳性者比阴性者的DFS和OS长;检测PD-L2的表达状态可为子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肿瘤细胞 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 PD-L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STAT5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缪小兵 徐小红 +3 位作者 周颖 吉莉莉 陶赟 何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A(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A,STAT5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DLBCL中STAT5及磷酸化ST...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A(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A,STAT5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DLBCL中STAT5及磷酸化STAT5A^(Tyr694)(pSTAT5A^(Y694))的表达,分析STAT5核表达水平及pSTAT5A^(Y694)表达水平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TAT5核表达与骨髓浸润(P=0.004)、治疗反应(P=0.001)相关,其在有骨髓浸润、疾病进展/稳定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骨髓浸润、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患者。pSTAT5A^(Y694)表达水平与Ki-67增殖指数(P=0.022)、治疗反应(P=0.003)相关,其在Ki-67增殖指数≥75%、疾病进展/稳定患者中的表达高于Ki-67增殖指数<75%、PR/CR患者。STAT5核表达以及pSTAT5A^(Y694)表达水平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TAT5核阳性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阴性患者(P=0.0117);且pSTAT5A^(Y694)阳性患者的OS低于阴性患者(P=0.0102)。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TAT5核表达水平(P=0.243)、pSTAT5A^(Y694)表达水平(P=0.093)是影响OS的相关因素,但不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TAT5核表达以及pSTAT5A^(Y694)表达与DLBCL患者的治疗反应相关。STAT5核阳性、pSTAT5A^(Y694)阳性DLBCL患者的OS比阴性患者缩短;STAT5核表达水平、pSTAT5A^(Y694)表达水平是影响OS的相关因素,但不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STAT5A pSTAT5AY694 免疫组织化学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黏附介导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缪小兵 张邢松 +1 位作者 陈卓琳 尹海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探讨miR-18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黏附介导耐药(cell adhesion mediated-drug resistance,CAM-DR)中的作用。方法采用qPCR法分析人DLBCL细胞株OCI-Ly8、OCI-Ly10中miR-185的表达。应用West... 目的探讨miR-18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黏附介导耐药(cell adhesion mediated-drug resistance,CAM-DR)中的作用。方法采用qPCR法分析人DLBCL细胞株OCI-Ly8、OCI-Ly10中miR-185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DLBCL细胞株OCI-Ly8、OCI-Ly10中PYK2和pPYK2(Tyr402)的表达状态。在人胚肾HEK-293T细胞中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185是否可靶向抑制PYK2。台盼蓝拒染实验分析miR-185和PYK2对CAM-DR的影响。结果qPCR检测发现,OCI-Ly8与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黏附培养组与悬浮培养组中miR-185的表达:(0.17±0.07)vs(1.01±0.11)(t=9.05,P<0.001);OCI-Ly10细胞与FN黏附培养组与悬浮培养组中miR-185的表达:(0.35±0.15)vs(1.01±0.15)(t=4.50,P=0.011);提示OCI-Ly8及OCI-Ly10细胞与FN黏附培养可下调miR-18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OCI-Ly8及OCI-Ly10细胞与FN黏附培养可上调PYK2总蛋白及pPYK2(Tyr402)表达水平。在悬浮及FN黏附培养状态下,敲低miR-185可上调PYK2总蛋白及pPYK2(Tyr402)表达水平。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miR-185后,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空载体组与野生型PTK2B 3′UTR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1.00±0.06)vs(0.49±0.04)(t=9.54,P<0.001);3′UTR空载体组与突变型PTK2B 3′UTR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1.00±0.06)vs(0.94±0.06)(t=1.01,P=0.371);提示miR-185可靶向抑制PYK2。台盼蓝拒染实验显示,OCI-Ly8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shCtrl(对照慢病毒)+Doxo(多柔比星)组与sh-miR-185(miR-185下调慢病毒)+Doxo组细胞死亡比例:(39.43±3.94)%vs(26.93±6.25)%(t=2.93,P=0.043);OCI-Ly10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shCtrl+Doxo组与sh-miR-185+Doxo组细胞死亡比例:(43.67±9.66)%vs(16.10±3.42)%(t=4.66,P=0.009)。OCI-Ly8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Ctrl(对照慢病毒)+Doxo组与PYK2(PYK2过表达慢病毒)+Doxo组细胞死亡比例:(37.70±7.64)%vs(20.07±7.59)%(t=2.84,P=0.047);OCI-Ly10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Ctrl+Doxo组与PYK2+Doxo组细胞死亡比例:(34.00±5.46)%vs(14.37±3.46)%(t=5.26,P=0.006)。细胞黏附介导的miR-185下调和PYK2表达增加,可促进CAM-DR。OCI-Ly8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sh-miR-185+Doxo组与sh-miR-185+Doxo+PF-562271组细胞死亡比例:(25.03±3.30)%vs(39.37±5.06)%(t=4.11,P=0.015);OCI-Ly10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sh-miR-185+Doxo组与sh-miR-185+Doxo+PF-562271组细胞死亡比例:(27.50±6.52)%vs(47.53±9.43)%(t=3.03,P=0.039);PF-562271可抑制miR-185下调介导的CAM-DR表型。结论DLBCL细胞与FN黏附培养可下调miR-185表达,并上调PYK2总蛋白及pPYK2(Tyr402)表达水平;在DLBCL中miR-185可靶向抑制PYK2,细胞黏附介导的miR-185下调可能通过诱导PYK2表达增加促进CAM-DR;PF-562271可抑制miR-185下调介导的CAM-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iR-185 PYK2 细胞黏附介导的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Par1等免疫标记在血清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陈旭东 何松 +1 位作者 张建兵 陈亚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74-1379,共6页
目的:研究HepPar1、甲胎蛋白(AFP)、CD34、CD10、癌胚抗原(CEA)等免疫标记在血清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00例血清AFP阴性的HCC分别进行HepPar1、AFP、CD34、CD10、CEA免疫组化标记。结果:HepPar1在血清AFP阴性... 目的:研究HepPar1、甲胎蛋白(AFP)、CD34、CD10、癌胚抗原(CEA)等免疫标记在血清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00例血清AFP阴性的HCC分别进行HepPar1、AFP、CD34、CD10、CEA免疫组化标记。结果:HepPar1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86%,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结构类型、细胞学亚型及癌周淋巴细胞的多少有关;AFP及CD34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分别为18%和87%,这2个标记均与核分裂的多少、细胞学亚型有关;CD10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41%,其表达与细胞学亚型及性别有关;CEA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71%,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血清AFP阴性HCC有其独特的免疫组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血清甲胎蛋白阴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Q1对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影响
15
作者 周益龙 陈橼 +6 位作者 张一心 邵冰峰 张素青 徐爱兵 何松 李拥军 田思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26-2129,共4页
目的研究叉头框蛋白Q1(FOXQ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手术切除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的影响,分析FOXQ1在评估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HCC患者120例。采... 目的研究叉头框蛋白Q1(FOXQ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手术切除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的影响,分析FOXQ1在评估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HCC患者120例。采用免疫组化分析FOXQ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分析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D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Q1在癌组织中呈深褐色,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5年的DFS受肝脏TNM分期[风险比(HR)=0.347,95%可信区间(95%CI):0.210-0.573,P〈0.001]、肝内肿瘤个数(HR=0.294,95%CI:0.176-0.490,P〈0.001)、HBV感染情况(HR=0.395,95%CI:0.222-0.704,P=0.002)、AFP表达水平(HR=0.348,95%CI:0.207-0.586,P〈0.001)、是否肝硬化(HR=0.414,95%CI:0.244-0.702,P=0.001)、FOXQ1高表达(HR=1.968,95%CI:1.171-3.308,P=0.011)等因素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肝癌患者术后5年的DFS与TNM分期(HR=0.466,95%CI:0.248-0.874,P=0.017)、肝内肿瘤个数(HR=0.427,95%CI:0.216-0.844,P=0.014)、FOXQ1高表达(HR=2.896,95%CI:1.628-5.152,P〈0.001)有关,FOXQ1高表达的患者治疗后无瘤生存时间小于FOXQ1低表达患者(18个月vs 26个月,χ2=5.006,P=0.025)。结论 FOXQ1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价肝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叉头转录因子类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及免疫金标记研究
16
作者 张婷 何松 +6 位作者 陈旭东 陆晓云 杨书云 周建云 张建兵 潘红佳 严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29-1536,共8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神经内分泌(NE)分化与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PTC 103例,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免疫金标记后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神经内分泌(NE)分化与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PTC 103例,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免疫金标记后电镜观察PTC临床病理形态学、光镜及电镜下NE标记(NSE、CgA、Syn)表达及电镜CgA标记的致密核心颗粒表达;分析上述NE标记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 :PTC表达NSE 64例(62.14%),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P<0.05);表达CgA25例(24.27%),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核内包涵体呈正相关(P<0.05);Syn均呈阴性;NSE及CgA共同表达23例(22.33%)。透射电镜PTC致密颗粒检出率为18.2%(12/66);PTC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与NE分化有关(P<0.05);免疫金标记电镜观察CgA免疫金颗粒3例(2.91%)。CgA定位于PTC癌细胞胞浆内的NE颗粒边缘呈散在分布。结论:PTC中NE分化细胞可能来源于滤泡上皮细胞;NE分化与PTC瘤体直径、细胞核形态改变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透射电镜 免疫金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DHA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雅珣 张邢松 +2 位作者 沈蓉 朱兴华 贾美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E1亚单位α(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component subunit alpha,PDHE1α)(又称PDHA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30例CSCC... 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E1亚单位α(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component subunit alpha,PDHE1α)(又称PDHA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30例CSCC及对应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PDHA1的表达,分析PDHA1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PDHA1 mRNA表达与CSCC患者OS之间的关系。结果130例CSCC中,PDHA1高表达70例,低表达60例。PDHA1在CSCC组织和对应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的组织化学评分(histochemistry score,H-score)分别为150.5±5.004、67.38±4.629,PDHA1在C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癌旁鳞状上皮组织(P<0.0001)。PDHA1表达与患者年龄(P=0.004)、肿瘤浸润深度(P=0.002)、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1)以及FIGO分期(P<0.001)相关,其在年龄<45岁、浸润深度<1/3层、无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Ⅰ+ⅡA期的患者中表达较高;PDHA1表达与是否有脉管癌栓、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直径无关(P均>0.05)。在TCGA数据集中,PDHA1 mRNA高表达CSCC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的OS长(P=0.0004);对130例CSCC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发现:PDHA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较低表达组患者的OS长(P=0.029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5)、FIGO分期(P=0.005)以及PDHA1表达水平(P=0.043)是CS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P=0.037)是CS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DHA1表达是影响OS的相关因素,但不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151)。结论CSCC中PDHA1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的OS延长,但PDHA1不是C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PDHA1 免疫组织化学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PDLIM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邢松 沈蓉 缪小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PDLIM5(PDZ and LIM domain 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12例胃癌组织中PDLIM5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平台分析PDLIM5 mRNA表达与胃癌患者总生... 目的探讨PDLIM5(PDZ and LIM domain 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12例胃癌组织中PDLIM5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平台分析PDLIM5 mRNA表达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DLIM5蛋白表达与212例胃癌患者OS的关系。结果PDLIM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H-score 196.3±4.886)显著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H-score 148.7±4.628)(P<0.0001)。PDLIM5表达与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相关:其在错配修复正常型胃癌患者中的表达高于错配修复缺陷型患者(P=0.007)。但PDLIM5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Lauren分型、pT分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以及肿瘤直径及EBV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small RNA,EBER)表达无关(P均>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中7个基因芯片数据显示:PDLIM5 mRNA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OS明显缩短(P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DLIM5蛋白表达与患者OS无关(P=0.761)。结论PDLIM5在错配修复正常型胃癌患者中的表达高于错配修复缺陷型患者。PDLIM5 mRNA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OS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DLIM5 错配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酷似小细胞肺癌的中老年人原发性肺横纹肌肉瘤1例
19
作者 金晓霞 陈旭东 卫颖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506,共2页
患者男性,75岁,因腹痛不适入院就诊。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除外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42 U/L)。血肿瘤指标CEA、CK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正常,而NSE(63.07 ng/m L)和GRP(84.68 pg/m L)均升高。PET-CT全身断层显像... 患者男性,75岁,因腹痛不适入院就诊。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除外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42 U/L)。血肿瘤指标CEA、CK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正常,而NSE(63.07 ng/m L)和GRP(84.68 pg/m L)均升高。PET-CT全身断层显像示:左肺下叶(分叶状肿块)大小7.6 cm×5.5 cm,FDG代谢异常增高(图1),左肺门、纵隔隆突下、主肺动脉窗、气管前腔静脉后数枚淋巴结,较大者3.5 cm×5.5 cm,FDG代谢增高;其余部位未见FDG异常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抗原 断层显像 左肺下叶 左肺门 腹痛不适 分叶状 小细胞肺癌 主肺动脉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