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TACE治疗肝癌疗效预测 被引量:12
1
作者 沈建东 戴锋 +4 位作者 王晓维 丁苇 薛红 戚龙菊 付守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索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接受TACE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70例纳入本研究,收集TACE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PIVKA-Ⅱ和AFP的表达水平,按照实体... 目的探索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接受TACE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70例纳入本研究,收集TACE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PIVKA-Ⅱ和AFP的表达水平,按照实体肿瘤应答评估标准(RECIST)评估抗肿瘤治疗反应。根据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在1个月时与术前基础值相比的变化情况,以介入术后1个月随访腹部增强MRI观察肿瘤大小为标准,分析其与肝癌介入术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患者AFP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变化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介入术前、术后PIVKA-Ⅱ的下降情况与治疗反应正相关;PIVKA-Ⅱ和AFP联合观察,与肿瘤的介入治疗反应相关性更明显。且PIVKA-Ⅱ和AFP两种肿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IVKA-Ⅱ水平的降低是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且与AFP联合判断,效果更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HCC 异常凝血酶原 PIVKA-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荷瘤鼠的免疫变化及特异性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勋鹏 冉立峰 +3 位作者 伍烽 王智彪 范艳敏 赵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及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将C57BL/6J近交系小鼠分为HIFU治疗组、HIFU假照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后2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MTT法测定...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及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将C57BL/6J近交系小鼠分为HIFU治疗组、HIFU假照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后2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上清液中IFN-γ、TNF-α的含量。结果:HIFU治疗组和对照组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假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假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IFU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各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H22肿瘤细胞和S180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与假照组和对照组比较,HIFU组对H2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各组对S180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H22肿瘤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NF-γ的浓度,与假照组或对照组比较,HIFU组上清液TNF-α和INF-γ浓度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同时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肿瘤 治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彩娣 史建平 +2 位作者 王凤鸣 徐秋岚 陈宝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NSCLC标本5... 目的:探讨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NSCLC标本52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中B7-H4分子的表达及CD3+T细胞浸润程度,分析B7-H4表达水平与NSCLC组织中CD3+T细胞浸润、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52例NSCLC组织中B7-H4表达阳性率为48.08%(25/52),正常肺组织不表达或较少表达B7-H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4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CD3+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NSCLC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其阳性表达与NSCL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B7-H4为NSCL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B7-H4 T细胞 负性协同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何友钊 金成 +1 位作者 陈武强 刘敏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加速康复外科(FTS)最早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1]等提出。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疼痛控制、微创外科等新技术的发展,FT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欧美一些国家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目前FTS最为成功的应用是在结直肠手术中,在... 加速康复外科(FTS)最早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1]等提出。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疼痛控制、微创外科等新技术的发展,FT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欧美一些国家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目前FTS最为成功的应用是在结直肠手术中,在胃部手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为此,我们也观察了FTS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胃癌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推定转座酶基因(tnpU)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璇 潘宇红 +2 位作者 程华莉 陈蓉芳 张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09-511,共3页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推定转座酶基因(tnpU)的情况。方法用PCR方法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的tnpU进行检测,并对1株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BLASTn比对。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均检出tnpU基因,所测的...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推定转座酶基因(tnpU)的情况。方法用PCR方法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的tnpU进行检测,并对1株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BLASTn比对。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均检出tnpU基因,所测的1株tnpU序列与己在美国NCBI注册的6条tnpU序列相同。结论本组烧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tnpU阳性率高达100%,tnpU对进一步研究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基因 转座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聚类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烽 潘宇红 +2 位作者 黄璇 程华莉 陈蓉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亲缘性。方法对20株从烧伤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等常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以这些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作耐药基因聚... 目的通过对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亲缘性。方法对20株从烧伤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等常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以这些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作耐药基因聚类分析。结果20株中,blaTEM、blaCARB、aac(6')-Ⅰb、aac(6')-Ⅱ和sul1等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亲缘性分析显示有3株克隆在烧伤病房流行,并发现同一患者被同种细菌不同株同时感染。结论以耐药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作聚类分析对于烧伤病房临床分离株亲缘性及传播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基因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评估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计划
7
作者 李伟 赵快乐 +3 位作者 蒋国梁 周莉君 陈兰飞 施学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计划已沿用几十年,但具体三维剂量分布情况不清楚。此研究使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胸段食管癌中常用的常规放射治疗计划进行重新评价,比较他们之间的优劣。方法:胸上段、胸中段食管癌各5例,每...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计划已沿用几十年,但具体三维剂量分布情况不清楚。此研究使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胸段食管癌中常用的常规放射治疗计划进行重新评价,比较他们之间的优劣。方法:胸上段、胸中段食管癌各5例,每位患者均设计3个方案。①胸上段食管癌:方案1为一前二后的三野方案;方案2为二前野成角照射:方案3为前后对穿照射后改为右前左后避开脊髓照射。②胸中段食管癌:方案1为一前二后的三野方案;方案2为前后对穿后改为左右水平对穿的四野方案。方案3为前后对穿后改为右前左后避开脊髓照射。剂量均为大野照射40 Gy后缩野加量30 Gy。用3D-TPS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图)的相关参数比较不同计划的正常组织的受量(脊髓、肺和气管)及靶区剂量的均匀性。结果:胸上段食管癌:方案3的脊髓平均剂量超过正常脊髓耐受量,为(57.1±4.9)Gy。方案1和方案2的脊髓剂量均在正常范围内,<50 Gy。方案2中,有1例的PTV2剂量不在90%~110%之间(此病例病灶长度7 cm),其余所有病例的PTV2剂量均在此范围内。三种方案的肺V_(20)和V_(30)差异无显著性(P>0.05),方案2的肺平均剂量低于其他两个方案[(12.8±2.1)Gy VS(18.2±4.1)Gy和(14.7±4.2)Gy,均P<0.05]。胸中段食管癌:方案1和方案2的最大脊髓剂量均<50 Gy,方案3有8/10例患者脊髓剂量高于50 Gy。PTV2的剂量均在90%~110%之间,且PTV2中最高剂量与最低剂量的差值(D_(PTV))差异无显著性(P>0.05)。方案2的V_(20),V_(30)高于方案1[(29.2±1.9)%比(23.6±2.3)%和(20.9±1.3)%比(13.9±2.3)%,P<0.05],方案2的D_(mean)高于方案3[(13.0±0.6)%比(11.9±1.1)%,P=0.045]。方案3比方案1的气管的V_(70)稍高[(20.3±15.9)%比(10.5±9.8)%,P=0.058],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胸上段食管癌前后对穿后改右前左后照射方案(方案3)的脊髓最大剂量较其他两方案高,且超过50 Gy。方案1的肺受量可能略高于其他两方案。方案2的脊髓剂量和肺剂量小;但如果病灶长,则靶区的均匀性差。方案l脊髓受量在50 Gy以下,PTV均匀性好,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案。胸中段食管癌:方案3个别病例的脊髓剂量高于50 Gy。其他两方案的脊髓剂量均在50 Gy以下。方案2的肺剂量高于其他两方案。方案1可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3D-TPS 常规放射治疗 剂量-体积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