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酸酶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肖锋 邵建国 +2 位作者 钱铮 孙艳 顾春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酶2(Arg-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13例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其中29例伴有癌旁异型增生结节(DN),另取12例正常肝组织。运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Arg-2蛋白在15例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12... 目的研究精氨酸酶2(Arg-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13例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其中29例伴有癌旁异型增生结节(DN),另取12例正常肝组织。运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Arg-2蛋白在15例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g-2在113例HCC、癌旁肝组织及DN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Arg-2在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均不表达,在HCC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rg-2阳性表达于肝癌细胞质内,阳性率为77.0%(87/113),其表达与HCC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Arg-2在低级别DN中无表达,在高级别DN中阳性表达率为14.3%(2/14),而在高分化HCC中阳性表达率为66.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g-2在HCC中高表达,并且与HCC组织学分级相关,其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Arg-2表达有助于鉴别高分化HCC与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酶2 肝细胞癌 组织学分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浸润的意义
2
作者 肖锋 许桐林 +3 位作者 朱琳 肖静文 吴天祺 顾春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6-733,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基质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M1型TAM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 背景与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基质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M1型TAM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接受手术的HC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样本3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86标记的M1型TAM在HCC组织中分布情况,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根据细胞密度分组:大于平均密度(29个/mm^(2))判定为高密度组,小于或等于平均密度为低密度组;统计分析M1型TAM密度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浸润CD8^(+)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情况,根据CD86、PD-L1细胞密度将病例分4组:CD86^(+)高密度组中PD-L1高密度(CD86^(high)PD-L1^(high))和PD-L1低密度(CD86^(high)PD-L1^(low))组;CD86^(+)低密度组中PD-L1高密度(CD86^(low)PD-L1^(high))和PD-L1低密度(CD86^(low)PDL1^(low))组,分析CD86^(+)M1型TAM密度联合PD-L1表达的预后意义。本研究通过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EK2022005)。结果:CD86^(+)M1型TAM主要分布于肿瘤间质中;其高密度率为44.7%(143/320)。CD86^(+)M1型TAM密度与CD8^(+)肿瘤浸润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密度呈正相关(P<0.001)、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呈负相关(P=0.003),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微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学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CD86^(+)M1型TAM高密度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优于低密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密度CD86^(+)M1型TAM是评估OS和DFS的独立风险因子(OS:HR=1.468,P=0.022;DFS:HR=2.233,P<0.001)。CD86^(high)PD-L1^(high)组HCC患者OS、DFS差于CD86^(high)PD-L1^(low)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6^(low)PD-L1^(high)组OS、DFS差于CD86^(low)PD-L1^(low)组,两者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C组织中存在高密度CD86^(+)M1型TAM提示患者预后良好,并且是独立的预后因子。HCC组织表达PD-L1提示肿瘤侵袭性增强,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肝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肿瘤包绕型血管模式在临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3
作者 肖锋 肖静文 +2 位作者 张海燕 马秦榕 顾春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肿瘤包绕型血管(vessels encapsulating tumor clusters,VETC)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315例肝细胞癌石蜡样本,应用CD34、CD31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肝细胞癌组织血管生长模式。根据染色结果分为两...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肿瘤包绕型血管(vessels encapsulating tumor clusters,VETC)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315例肝细胞癌石蜡样本,应用CD34、CD31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肝细胞癌组织血管生长模式。根据染色结果分为两种不同的血管模式:具有离散血管腔的毛细血管型模式和具有窦隙状血管腔并形成蛛网状血管网、血管内皮完全包绕肿瘤细胞簇的VETC模式。分析VETC模式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预后意义。结果42.5%(134/315)肝细胞癌组织中出现VETC模式。将VETC占比≥20%的肿瘤面积定义为VETC+型肝细胞癌,315例中VETC+型肝细胞癌占19.4%(61/315)。45.9%(28/61)VETC+型肝细胞癌中可见粗梁型组织学结构。VETC+型肝细胞癌与肿瘤最大径>3 cm(P=0.011)、高α-甲胎蛋白(AFP)水平(P=0.022)、组织学分化差(P=0.002)、存在粗梁型组织学结构(P=0.009)和有微血管侵犯(P<0.001)等相关。VETC+型肝细胞癌患者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中位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时间分别为20、13个月,VETC-型肝细胞癌患者中位OS、DFS时间分别为59、4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ETC模式是评估肝细胞癌患者OS和DFS的独立风险因子(OS:HR=1.490,P=0.039;DFS:HR=1.476,P=0.044)。结论VETC是肝细胞癌常见的血管生长模式,评价该模式有助于预测肝细胞癌的复发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包绕型血管 粗梁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酶-1在肝细胞癌中的低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顾春燕 肖锋 +3 位作者 钱铮 邵建国 秦刚 陈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8-445,共8页
背景与目的: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是肝脏鸟氨酸循环的催化酶,研究表明Arg-1表达改变显著影响细胞代谢和生长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Arg-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rg-1与HCC临床病理指标之间... 背景与目的: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是肝脏鸟氨酸循环的催化酶,研究表明Arg-1表达改变显著影响细胞代谢和生长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Arg-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rg-1与HCC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1例HCC及癌旁肝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Arg-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rg-1在158例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结果: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HCC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F=57.83、160.89,P均<0.01),且与HCC的分化程度相关(F=10.41、30.03,P均<0.01)。Arg-1蛋白阳性定位于细胞质及部分细胞核;Arg-1在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8.7%和100%,HCC组织中Arg-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χ2=14.7416,P<0.01)及正常肝组织(χ2=4.1415,P<0.05)。Arg-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术后复发有关(χ2=22.8459、10.2639、10.6368,P均<0.05),而与HCC患者年龄、性别、HBsAg感染、血清AFP水平、有无肝硬化、肿瘤直径、肿瘤个数均无关。结论:HCC中Arg-1表达降低,并与HCC分化、转移及复发呈显著相关,提示Arg-1对HCC发生、进展发挥负性调控作用,检测HCC中Arg-1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酶-1 肝细胞癌 表达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酶2表达与肝细胞癌增殖凋亡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肖锋 顾春燕 +3 位作者 钱铮 陈丽燕 孙艳 肖静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1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精氨酸酶-2(arginase-2,ARG-2)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可以检测到异常表达,前期的研究发现,ARG-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且ARG-2与HCC组织学分级相关。该研究拟进一步探讨ARG-2在HC... 背景与目的:精氨酸酶-2(arginase-2,ARG-2)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可以检测到异常表达,前期的研究发现,ARG-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且ARG-2与HCC组织学分级相关。该研究拟进一步探讨ARG-2在HCC中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凋亡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14例HCC及癌旁肝组织、14例正常肝组织中ARG-2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8例H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ARG-2、增殖相关蛋白Ki-67、cyclin D1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分析ARG-2与Ki-67、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ARG-2与活化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相关性;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检测ARG-2与活化的caspase-3共表达情况,ARG-2与凋亡细胞共定位情况;采用电话随访患者。结果:ARG-2 mRNA表达水平在HCC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F=27.10,P<0.01),ARG-2表达与Ki-67、cyclin D1表达呈正相关(分别r=0.247 8,P<0.01;r=0.372 7,P<0.01);ARG-2表达与活化的caspase-3,caspase-8表达呈正相关性(分别r=0.191 0,P<0.05;r=0.180 5,P<0.05),而与caspase-9表达无明显相关性(γ=0.108 9,P>0.05);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ARG-2与活化的caspase-3有共表达,并且与凋亡细胞有共定位。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G-2(-)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ARG-2(+)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ARG-2(++)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G-2(-)组高于ARG-2(+)、ARG-2(++)组(χ~2=12.278,P<0.01)。结论:ARG-2可能参与调节HCC癌细胞增殖、凋亡过程;检测HCC组织中ARG-2的表达可以提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酶-2 肝细胞癌 增殖 凋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和skp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邵馨 顾春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P27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27和skp2在60例肝细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0例肝细胞癌P27的阳性表达率为23%(14/60),癌旁组织为80%(16/20),60例肝细胞癌高分化癌阳性...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P27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27和skp2在60例肝细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0例肝细胞癌P27的阳性表达率为23%(14/60),癌旁组织为80%(16/20),60例肝细胞癌高分化癌阳性表达率为47%(7/15),低分化癌为16%(7/45)。P27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27蛋白的表达随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60例肝细胞癌skp2阳性表达率为47%(28/60),癌旁组织为15%(3/20),60例肝细胞癌高分化癌阳性表达率13%(2/15),低分化癌为58%(26/45),可见skp2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癌明显高于高分化癌(P<0.01)。结论P27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27 SKP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肝细胞癌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顾季镛 王志刚 +3 位作者 邢飞 张涛 陆健 马秦榕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HBP)高信号肝细胞癌(HCC)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纳入83例患者101个Gd-EOB-DTPA增强MRI显示的HBP高信号病灶,包括29个HCC、24个非HCC恶性病变[胆管细胞癌(ICC)13个、混合型...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HBP)高信号肝细胞癌(HCC)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纳入83例患者101个Gd-EOB-DTPA增强MRI显示的HBP高信号病灶,包括29个HCC、24个非HCC恶性病变[胆管细胞癌(ICC)13个、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ICC)4个,肝转移瘤(HM)7个]及48个非HCC良性病变[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FNH样变25个、异型增生结节(DN)19个、肝腺瘤(HCA)1个、肝海绵状血管瘤(CHL)3个]。2名观察者独立分析病变HBP影像特征,测量并计算HBP病灶-肝脏信号强度比(LLR)。采用ANOVA、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HCC、非HCC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的定性、定量参数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BP高信号HCC与非HCC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高信号HCC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肝胆期上,高信号HCC主要表现为HBP低信号环(79.3%vs 0%,P<0.001;79.3%vs 12.5%,P<0.001)、对比剂局灶性未摄取(55.2%vs 20.8%,P=0.013;55.2%vs 6.3%,P<0.001)及“结中结”表现(37.9%vs 0%,P<0.001;37.9%vs 0%,P<0.001),非HCC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EOB云”征(70.8%vs 0%,P<0.001;70.8%vs 0%,P<0.001),非HCC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EOB scar”征(37.5%vs 3.4%,P=0.001;37.5%vs 0%,P<0.001)。HCC、非HCC恶性及良性病变的L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P=0.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低信号环(OR=81.16,95%CI 11.51~572.33;P<0.001)、对比剂局灶性未摄取(OR=11.04,95%CI 1.62~75.39;P=0.014)是诊断高信号HCC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显示,以HBP低信号环、对比剂局灶性未摄取预测高信号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0.720,两者联合参数AUC为0.882。结论:HBP高信号病变可通过多种影像征象进行鉴别,其中,HBP低信号环、对比剂局灶性未摄取有助于高信号HC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钆塞酸二钠 肝胆期低信号环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K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蒋浩海 肖锋 +3 位作者 顾春燕 周林森 高一飞 穆向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6-691,共6页
背景与目的:Polo样蛋白激酶4(Polo-like kinases 4,PLK4)主要参与调控中心体的复制进程,过表达PLK4能够诱导肿瘤细胞中心体扩大、染色体不稳定及肿瘤侵袭性增强。该研究旨在探讨PLK4在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临床... 背景与目的:Polo样蛋白激酶4(Polo-like kinases 4,PLK4)主要参与调控中心体的复制进程,过表达PLK4能够诱导肿瘤细胞中心体扩大、染色体不稳定及肿瘤侵袭性增强。该研究旨在探讨PLK4在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例CR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新鲜标本,129例CR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FQ-PCR)检测19例CR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LK4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9例CRC患者手术切除石蜡标本的PLK4蛋白的水平,分析PLK4表达与CRC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RTFQ-PCR显示,PLK4 mRNA表达在CRC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LK4蛋白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质及部分细胞核。PLK4蛋白在129例CRC组织中低表达62例,高表达67例,PLK4蛋白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PLK4蛋白水平与CRC分化程度(P=0.001 1)、N分期(P<0.000 1)、M分期(P=0.035 8)和TNM分期(P<0.000 1)呈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LK4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组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K4高表达组OS明显低于PLK4低表达组(P<0.000 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PLK4高表达不是CRC的独立预后因素(P=0.176)。结论:PLK4在CRC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CRC组织分化差、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LK4高表达提示CRC预后差,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样蛋白激酶4 结直肠癌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