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验医学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统计学剖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肖静 高月霞 +2 位作者 杨梅 王惠民 倪红兵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0-473,共4页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可能误差的度量,定量地表示了测量结果的质量。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中明确指出"必要且可能时,实验室应给出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1〕",然而常规检测结果的...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可能误差的度量,定量地表示了测量结果的质量。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中明确指出"必要且可能时,实验室应给出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1〕",然而常规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很难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检验医学 不确定度评定 统计学 实验室质量 ISO15189 医务工作者 检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罗法实现医学检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桂云 高月霞 +3 位作者 陈德喜 李奕辰 王惠民 肖静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测量结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不确定度传递律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GUM法)难以实现时,蒙特卡罗法(MCM法)是有效的替代方法。方法本研究介绍了MCM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原理和步骤,并以医学检验中参考测量... 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测量结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不确定度传递律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GUM法)难以实现时,蒙特卡罗法(MCM法)是有效的替代方法。方法本研究介绍了MCM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原理和步骤,并以医学检验中参考测量程序测定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浓度的不确定评定为例,给出MCM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matlab软件实现过程,并与GUM法评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MCM法无需考虑被测量的分布信息,不受输入量相关性、大小差异等模型复杂性的影响,最终的扩展不确定度估计的准确性更高。结论 MCM法可以弥补GUM法在评定复杂模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得到更加可靠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蒙特卡罗法(MCM法) GU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鸟苷酰环化酶C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毛振彪 王唯一 +2 位作者 张冬雷 黄介飞 鞠少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建立人鸟苷酰环化酶C(GC-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检测的新方法,观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GC-C 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GC-C基因高保守区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RT-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实时检... 目的:建立人鸟苷酰环化酶C(GC-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检测的新方法,观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GC-C 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GC-C基因高保守区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RT-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实时检测产物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由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30例健康献血员、11例大肠良性病变和37 例大肠癌)中GC-C mRNA准确含量,并以GC-C mRNA和β2微球蛋白 mRNA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GC-C表达水平的指标.结果:本法检测GC-C mRNA含量的线性范围为101 ~109 pg/ml,样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6.87%~11.12%和8.86%~15.19%.30例健康献血员和11例大肠良性病变样本的PBMC中均未检出GC-C mRNA表达,大肠癌患者外周血GC-C mRNA的检出率为83.8%(31/37).大肠癌患者外周血PBMC GC-C mRNA表达水平为0.88±0.06,与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无关.结论:GC-C mRNA RFQ-PCR检测外周血大肠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GC-C mRNA表达水平可能对指导大肠癌Duke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苷酰环化酶C 结直肠肿瘤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TACI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冬雷 鞠少卿 +5 位作者 施健 王惠民 王跃国 倪红兵 孔宪涛 仲人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3-336,341,共5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检测人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TACImRNA含量的方法,初步探讨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ACImRNA表达水平。方法:在TACI基因高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实时检测产物的...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检测人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TACImRNA含量的方法,初步探讨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ACImRNA表达水平。方法:在TACI基因高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实时检测产物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由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TACImRNA准确含量,并以TACImRNA和β2MmRNA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TACI表达水平的指标。结果:本法检测TACImRNA含量的线性范围为109~101pg/m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测定的CV分别为2.97%~9.32%和5.86%~10.29%。40例健康献血员样本的PBMC中35例(87.5%)检出有TACImRNA表达,范围为0.02~2.11。结论:成功建立RFQPCR检测TACI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为进一步探讨TACImRNA表达水平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 穿膜蛋白活化物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及其受体mRN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鞠少卿 张冬雷 +3 位作者 倪红兵 陈晓栋 孔宪涛 仲人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检测价值。方法:在BLyS及其受体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用...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检测价值。方法:在BLyS及其受体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用反转录(RT)-PCR扩增目的片段实时检测产物的荧光强度,用所建立的RFQ-PCR方法检测23例SLE患者、23名正常人外周血BLyS及其受体mRNA表达。结果:SLE患者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活动期患者的表达高于缓解期(P<0.01),抗ds-DNA抗体阳性和尿蛋白阳性的SLE患者BCMA、TACI和BAFF-RmRNA的表达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RFQ-PCR检测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重复性;SLE患者BLyS、TACI和BAFF-RmRNA表达含量升高,提示BLyS、TACI和BAFF-R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B细胞激活因子 受体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金湖 王梅 +4 位作者 杨剑虹 王旭东 申娴娟 浦江 鞠少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FQ-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表达水平。方法:47例NHL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水平。结果:RFQ-PCR...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FQ-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表达水平。方法:47例NHL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水平。结果:RFQ-PCR检测BAFF含量的示灵敏度为10 pg/ml,低浓度样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8.56%和11.32%,高浓度样本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0.76%和4.58%。NHL患者和健康对照者BAF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8±0.023,0.25±0.02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RFQ-PCR检测BAFF 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NHL患者BAFF mRNA高表达,提示BAFF可能在NHL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方法 非霍奇金淋巴瘤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硝唑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新 段义农 +3 位作者 陈金铃 董永生 周全 蔡云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6-896,F0003,共2页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替硝唑治疗 大鼠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 抗卡氏肺孢子虫 常用药物 初步 免疫功能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BLyS和APRIL水平与非霍奇金氏病关联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鞠少卿 倪红兵 +6 位作者 王跃国 张芹 黄一红 周锦红 刘才旺 孔宪涛 仲人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氏病(NHL)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LDH升高患者组(10例)和LDH正常NHL患者组(12例)NHL患者血清B...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氏病(NHL)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LDH升高患者组(10例)和LDH正常NHL患者组(12例)NHL患者血清BLyS和APRIL水平,以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同时将血清BLyS和APRIL水平与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HL患者组血清BLyS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NHL患者血清APRIL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LDH升高患者组血清APRIL水平明显高于LDH正常患者组(P<0.05);NHL患者组和LDH升高患者组血清APRIL水平与LDH正相关(r=0.923、0.799,P<0.05)。结论:NHL患者血清BLyS、APRIL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提示BLyS和APRIL可能与NHL的预后及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氏病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增殖诱导配体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等细菌不同感染途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兴建 曹照明 +2 位作者 陈相 王朔 曹季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用猪链球菌2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26(Entemhemorrhagic Escherchia coil,EHEC O26)经不同途径感染小鼠,研究其感染传播途径,并作细菌毒力监测。方法6周龄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丝裂霉素0.2mg/只。降低其免疫力,然后分别经... 目的用猪链球菌2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26(Entemhemorrhagic Escherchia coil,EHEC O26)经不同途径感染小鼠,研究其感染传播途径,并作细菌毒力监测。方法6周龄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丝裂霉素0.2mg/只。降低其免疫力,然后分别经皮肤创面,灌胃和腹腔注射猪链球菌2型和EHEC O26,另外用粪肠球菌ATCC29212。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阴性对照,进行临床观察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猪链球菌2型经皮肤创面感染的小鼠病死率60%,病死日2—5d;经口灌胃感染的小鼠病死率60%,病死日7—10d。从病死鼠的心脏穿刺液中重新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经腹腔注射猪链球菌2型及粪肠球菌ATCC29212的小鼠未见死亡,而腹腔注射EHEC026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后,小鼠在10h内死亡。结论本实验采用人工划破小鼠尾巴并在创面接种猪链球菌2型.证实该菌经皮肤创面感染这一重要途径,同时发现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会引起小鼠非特异性死亡。这对研究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制,疫苗的研制评价和抗菌药物的效果观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26 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辅助不对称PCR扩增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的优化和建立
10
作者 宣世海 周洁 +5 位作者 周玉贵 王琴 崔亚林 徐康 李明兰 王惠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建立纳米金辅助不对称PCR方法扩增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为建立基因芯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提供试验平台。方法:将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小量抽提阳性构建质粒DNA,以质粒DNA为模板,设计引物对2... 目的:建立纳米金辅助不对称PCR方法扩增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为建立基因芯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提供试验平台。方法:将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小量抽提阳性构建质粒DNA,以质粒DNA为模板,设计引物对23S rRNA基因进行不对称PCR扩增。对PCR条件中引物浓度及浓度比例、纳米金浓度等进行优化。结果:限制性引物与非限制性引物浓度比例为1∶60,限制性引物与非限制性引物浓度分别为0.04pmol/L、2.4pmol/L时可获得理想的单链和双链DNA,纳米金浓度为0.8nmol/L时非特异性产物最少,PCR的扩增效率最高。结论:通过对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确立了扩增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纳米金辅助不对称PCR方法的最佳条件,为建立基因芯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基因 芯片 克隆 纳米金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多发性骨髓瘤关联性的临床实验诊断研究
11
作者 鞠少卿 王跃国 +7 位作者 王金湖 李小华 王旭东 徐建辉 姚敏 练小琪 孔宪涛 仲人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对19例MM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BLyS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LyS及其受体m...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对19例MM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BLyS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MM患者血清BLyS含量与外周血BLyS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水平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乳酸脱氢酶(LDH)、轻链(kap、lam)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血清BLyS含量[(7.95±4.93)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0±1.09)g/L,P<0.01],并与LDH浓度呈正相关性(r=0.734,P<0.001);97.4%(18/19),84.2%(16/19)的MM患者PBMCs中BLyS、BCMA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并且也与LDH的含量呈正相关;而47.32%(9/19)患者TACI m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MM患者的血清BLyS蛋白浓度和PBMCs中BLyS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有异常改变,说明BLyS及其受体可能参与MM的发病;BLyS及其受体表达水平也许可作为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 乳酸脱氢酶 轻链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的研究
12
作者 郑慧斐 丛辉 +2 位作者 王惠民 金庆辉 赵建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3,共6页
描述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电泳快速分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类的方法.利用自制的微流控芯片,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40mmol/L Tricine、50mmol/L甲基葡胺(MEG)、0.2mmol/LSDS(pH8.5)为样品缓冲液,40mmol/L ... 描述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电泳快速分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类的方法.利用自制的微流控芯片,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40mmol/L Tricine、50mmol/L甲基葡胺(MEG)、0.2mmol/LSDS(pH8.5)为样品缓冲液,40mmol/L Tricine、50mmol/LMEG、0.01mmol/L SDS(pH8.5)为分离缓冲液,4min内HDL3和HDL2两种亚类得到基线分离.该法操作过程简单,重复性较佳,测试费用低廉,在临床HDL亚类的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电泳 高密度脂蛋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B细胞因子3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13
作者 王跃国 王惠民 +2 位作者 鞠少卿 汪晓莺 毛丽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1-495,共5页
目的:克隆人早期B细胞因子3(EBF3)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研究人EBF3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人EBF3基因,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并进... 目的:克隆人早期B细胞因子3(EBF3)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研究人EBF3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人EBF3基因,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将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确证EBF3-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细胞周期。结果:成功获得全长人EBF3基因,经双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真核表达质粒pEGFP/EBF3构建正确,将pEGFP/EBF3导入HepG2细胞24小时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BF3-EGFP融合蛋白主要表达于核内。Western blot证实转染pEGFP/EBF3后24小时和48小时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检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87 000的EBF3-EGFP融合蛋白。转染pEGFP/EBF3后48小时和72小时,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pEGFP-N1转染细胞组,表明EBF3基因的导入可诱导细胞从G1期向G2期发展,从而促进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EBF3,pEGFP/EBF3转染组S期细胞比例高于pEGFP-N1转染组,提示EBF3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B细胞因子3 HEPG2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抑制剂和IFN-γ对BAFF-R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袁宏香 王跃国 +4 位作者 吴信华 倪红兵 浦江 申娴娟 鞠少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IFN-γ和NF-κB抑制剂对人BAFF-R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得到BAFF-R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5’端-1562^+261 bp的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连接构建8个序列缺失质粒。将重... 目的:探讨IFN-γ和NF-κB抑制剂对人BAFF-R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得到BAFF-R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5’端-1562^+261 bp的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连接构建8个序列缺失质粒。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3,通过检测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确定启动子活性最强的区域;分别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和IFN-γ对活性最强的启动子进行干预,测定并比较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同时RT-PCR检测干预前后BAFF-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IFN-γ对BAFF-R基因启动子活性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上调BAFF-R mRNA的表达,NF-κB抑制剂(BAY11-7082)对BAFF-R基因启动子活性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下调BAFF-R mRNA的表达。结论:IFN-γ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BAFF-R基因的转录调控,为进一步研究BAFF-R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FF-R 启动子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 IFN-Γ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