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提示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唐云龙 周燕 +3 位作者 王纯斌 秦燕 冯健 秦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5-328,共4页
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探讨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与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之间的关系,判断其能否成为预测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敏感性指标。研究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体检... 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探讨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与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之间的关系,判断其能否成为预测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敏感性指标。研究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采血前1周未服用任何药物,均排除高凝状态疾病;B组为淋巴瘤非血栓患者组(50例);C组为淋巴瘤合并血栓患者组(8例)。从3组人员抽取静脉血离心得到血浆,用流式细胞术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血浆中血小板微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组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和组织因子凝血活性均升高;C组与B组相比,血小板微粒密度和组织因子凝血活性进一步明显升高。结论:血浆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对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有提示作用,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血栓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血栓 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期COPD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五段式培训效果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小丽 周维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3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对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五段式培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稳定期COPD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按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五段式培训,比较两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 目的探讨对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五段式培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稳定期COPD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按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五段式培训,比较两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FEV_1、FVC及FEV_1/FV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活动、症状及影响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PaCO_2、PaO_2及SaO_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五段式培训方法运用于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中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动脉血气,延缓病情发展,但对患者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COPD 家庭无创通气 五段式培训 肺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阳性骨髓干细胞归巢兔栓塞肺组织 被引量:1
3
作者 顾俊 倪松石 黄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观察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后向栓塞肺组织归巢的情况,初步探讨BMSCs归巢栓塞肺组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0只健康的中国大耳白兔,雌雄不拘,随机分成2组:肺血栓栓塞症(PTE)组(模型组)、PTE+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组(实验组)... 目的观察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后向栓塞肺组织归巢的情况,初步探讨BMSCs归巢栓塞肺组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0只健康的中国大耳白兔,雌雄不拘,随机分成2组:肺血栓栓塞症(PTE)组(模型组)、PTE+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组(实验组),每组15只。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注入自体血栓,建立兔急性PTE模型。其中,模型组仅建立PTE模型;实验组在建立模型前4d每天及建立模型后即刻按10μg/(kg·d)皮下注射G-CSF,共5d。两组均于建立模型后24h处死动物,观察大体标本,行HE染色进行病理检查,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栓塞区、边缘区、正常区CD34及SDF-1的表达,使用医用图像处理系统对肺组织CD34和SDF-1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 (1)大体标本观察:两组兔肺组织均存在损伤性改变,表现为片状出血灶、局部肺组织苍白区、肺组织膨胀不全等。(2)光镜下病理观察:两组兔肺组织栓塞区均表现为肺间质水肿充血、肺泡腔出血渗出,其中实验组栓塞区肺间质中可见较多体积较大的单个核细胞浸润。(3)肺组织CD34免疫组化染色与图像分析结果:CD34主要表达在栓塞区,边缘区少量表达,正常区很少表达。实验组栓塞区CD34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且实验组栓塞区内浸润的CD34阳性单个核细胞较多,而模型组少见。(4)肺组织SDF-1免疫组化染色与图像分析结果:SDF-1主要表达在栓塞区,边缘区、正常区均无表达。实验组栓塞区SDF-1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PTE发生后存在CD34阳性BMSCs向栓塞肺组织归巢现象;PTE发生后肺组织栓塞区SDF-1表达加强可能是吸引CD34阳性BMSCs归巢栓塞肺组织的机制之一;使用G-CSF动员后能加强PTE后肺组织栓塞区SDF-1的表达,从而吸引更多的CD34阳性BMSCs归巢到栓塞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干细胞 归巢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D34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脑风暴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赵杨秋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期7-9,共3页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方法护理部和病区采用头脑风暴法定期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即护理人员针对某一护理安全问题,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安全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并实施。结...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方法护理部和病区采用头脑风暴法定期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即护理人员针对某一护理安全问题,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安全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实施头脑风暴法后护理差错缺陷登记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而实际发生数下降,护理人员参与安全讨论的时间及发言人数显著增加(均P<0.01),护理人员对待安全讨论的满意度从84.87%提高到98.16%(P<0.01)。结论将头脑风暴法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规范其护理行为,保障护理安全,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脑风暴法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杂进化全局优化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郝海青 马航 庄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4-709,共6页
文章在复杂系统思想激励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复杂系统改进的进化算法,该算法改进了进化算法的交叉、选择、变异和进化策略,体现了进化过程中能量分布、空间搜索、信息利用的复杂性,并保持了进化算法的简单结构框架;进而通过计算实例... 文章在复杂系统思想激励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复杂系统改进的进化算法,该算法改进了进化算法的交叉、选择、变异和进化策略,体现了进化过程中能量分布、空间搜索、信息利用的复杂性,并保持了进化算法的简单结构框架;进而通过计算实例分析了新型复杂系统进化算法两个主要参数对算法性能影响;最后,新算法测试了CEC’2012大规模全局优化竞赛中的函数集合,并与其他优秀算法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复杂系统改进的进化算法综合性能强于所有的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进化算法 大规模 全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与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杨秋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9-39,共1页
目的探讨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效果。方法采取医嘱双核对制度,即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处理,总责任护士(或护士长)核对后再组织4名护士集体核对,小夜班护士处理医嘱由大夜班护士及次日主班护士核对,大夜班护士处理医嘱则由主班护士及总责任... 目的探讨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效果。方法采取医嘱双核对制度,即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处理,总责任护士(或护士长)核对后再组织4名护士集体核对,小夜班护士处理医嘱由大夜班护士及次日主班护士核对,大夜班护士处理医嘱则由主班护士及总责任护士核对的制度。结果实行白班集体核对医嘱10个月,无医嘱执行错误,其中发生3起临时医嘱漏处理,11起计算机录入错误,均及时发现并纠正。结论白班集体核对医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缺陷,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嘱 白班 集体核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收缩压对诊断肺栓塞价值的评价
7
作者 王海英 倪松石 初志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收缩压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可疑肺栓塞患者110例,其中确诊肺栓塞59例,应用受试者曲线(ROC曲线)确定肺栓塞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的最佳临界值。结果:肺栓塞组肺动脉收缩压值[(60.25±15.... 目的:探讨肺动脉收缩压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可疑肺栓塞患者110例,其中确诊肺栓塞59例,应用受试者曲线(ROC曲线)确定肺栓塞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的最佳临界值。结果:肺栓塞组肺动脉收缩压值[(60.25±15.03)mmHg]明显高于非栓塞组肺动脉收缩压值[(38.10±10.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8,P<0.05)。应用ROC曲线确定肺栓塞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的最佳临界值51.5 mmHg,其灵敏度为69.5%,特异度为90.2%。结论:肺动脉收缩压可以作为疑诊肺栓塞的重要检测指标,对肺栓塞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收缩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