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气象用湿度传感器性能对比分析
1
作者 崔学林 梁宝龙 +2 位作者 黄斌 陈亮 蒲大波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利用2022年实验室湿度传感器检定数据,从相关性、方差齐性检验、差值分布、测量误差、标准差等方面对DHC2-A和DHC2两种湿度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DHC2-A和DHC2各检定点相关系数最大为0.48,线性相关不显著。双样本方差齐性检... 利用2022年实验室湿度传感器检定数据,从相关性、方差齐性检验、差值分布、测量误差、标准差等方面对DHC2-A和DHC2两种湿度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DHC2-A和DHC2各检定点相关系数最大为0.48,线性相关不显著。双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得到P值0.218 8,大于检验标准0.05,DHC2-A和DHC2总体样本无显著差异;(2)DHC2-A和DHC2差值集中出现在–1%~4%处,占样本比例约为79.1%,峰度系数为0.11,偏度系数为0.68,曲线呈尖峰状和正偏离。在湿度不高于50%时,DHC2-A和DHC2测量性能非常相近,湿度在75%~95%时,DHC2-A测量值大于DHC2测量值,在95%点上差值平均值为4.5%。(3)DHC2-A测量误差集中在±2%之间,占总样本的89.6%,在95%湿度点上,DHC2误差平均值比DHC2-A小4.51%。DHC2和DHC2-A标准差在各检定点相近。(4)我国湿润地区宜安装DHC2-A型,半湿润地区安装DHC2和DHC2-A均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宜安装DHC2型,这有利于气象台站合理使用湿度传感器,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气象 相关性 DHC2-A DH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三号短报文的气象产品压缩编码方法
2
作者 莫云音 韩强 +1 位作者 李晋峰 王恬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9866-9875,共10页
受限于远洋航海的通信环境,北斗短报文通信成为传输远洋气象灾害信息的重要手段。北斗短报文通信在通信长度和频率上存在限制,为了应对北斗短报文通信的局限性,在有限通信长度内实现海洋气象产品的可靠传输,提出一种基于北斗三号短报文... 受限于远洋航海的通信环境,北斗短报文通信成为传输远洋气象灾害信息的重要手段。北斗短报文通信在通信长度和频率上存在限制,为了应对北斗短报文通信的局限性,在有限通信长度内实现海洋气象产品的可靠传输,提出一种基于北斗三号短报文的气象产品压缩编码方法。该方法采用缩小数据的范围、以整数表示固定小数位的浮点数以及数字约定代替等方式实现产品数据的压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气象产品影响区域的压缩算法,在保留多边形影响区域重要角度的基础上,通过删除不必要的区域点,减少表示影响区域的点数,进一步压缩产品的影响区域;最后定义各类产品的北斗下行编码和上行编码,实现气象产品基于北斗三号短报文的传输。结果表明,该压缩编码方法的数据压缩率介于30%~60%,在保证产品精度的同时,确保了产品可以在一个数据包内发送,具有较好的压缩效果。该方法已经在海洋气象服务业务中得到实际应用,能够满足海洋气象产品的传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短报文 数据压缩 北斗编码 气象产品 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冬季瓜菜寒害气象指标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海平 张京红 +3 位作者 李伟光 陈小敏 白蕤 吕润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5-863,共9页
利用海南岛18个气象站的1971—2020年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气象数据和灾情资料,构建考虑阴雨寡照影响、能量化寒害过程影响程度且具备生物学特征的冬季瓜菜寒害气象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ArcGIS技术,得出海南岛... 利用海南岛18个气象站的1971—2020年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气象数据和灾情资料,构建考虑阴雨寡照影响、能量化寒害过程影响程度且具备生物学特征的冬季瓜菜寒害气象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ArcGIS技术,得出海南岛冬季瓜菜寒害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季各月及各月轻至重度瓜菜寒害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北部和中部,出现概率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东部沿海一带。冬季各月瓜菜寒害均主要以轻、中度等级为主,二者占比高达88.3%。3个月中,1月瓜菜寒害发生次数最多(占比达48.6%),瓜菜轻至重度寒害亦均在1月出现最多(占比分别为50.2%、43.4%和40.2%)。近50年海南岛冬季各月瓜菜寒害年发生次数不显著减少的站点占多数(占比分别为83.3%、94.4%和72.2%),各月不同等级瓜菜寒害中除2月重度瓜菜寒害年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的站点较多(占比38.9%)外,其余等级瓜菜寒害年发生次数不显著减少的站点亦占多数(占比61.1%~88.9%)。冬季各月不同等级瓜菜寒害的影响范围均按寒害轻至重顺序明显缩小。3个月之间相比,12月和2月瓜菜寒害影响范围接近且明显小于1月,轻度和中度寒害影响范围月之间亦表现出类似规律,重度寒害影响范围12月和1月接近且明显大于2月。近50年海南岛冬季各月及各月所有等级瓜菜寒害影响范围均在缩小。总体而言,近50年海南岛冬季瓜菜寒害年发生次数减少、影响范围缩小,对海南岛冬季瓜菜种植有利。但2月东、中、西部地区瓜菜重度寒害年发生次数在增加,需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瓜菜 寒害气象指标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站次比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南海大气CO_(2)柱浓度估算模型构建及其检验与应用
4
作者 周芳成 刘少军 +2 位作者 田光辉 韩秀珍 甘业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2-1550,共9页
利用多源宽幅卫星的叶绿素a浓度、瞬时光和有效辐射、颗粒无机碳、颗粒有机碳、海面温度、风速、风向7个参数,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建立了南海大气CO_(2)柱浓度估算模型,以2020年数据验证模型精度,偏差为0.27 ppm(1 ppm=10^(-6)),决定系数为... 利用多源宽幅卫星的叶绿素a浓度、瞬时光和有效辐射、颗粒无机碳、颗粒有机碳、海面温度、风速、风向7个参数,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建立了南海大气CO_(2)柱浓度估算模型,以2020年数据验证模型精度,偏差为0.27 ppm(1 ppm=10^(-6)),决定系数为0.59,均方根误差为1.00 ppm,整体精度较高。研究发现,南海大气CO_(2)柱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造成南海大气CO_(2)柱浓度季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呈随时间变化特征,风向是1月和4月的主要影响因素,风速和风向是影响7月最大的2个因素,海温成为10月最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宽幅多源遥感数据建立的方法,可实现对南海大气CO_(2)柱浓度的高频次、全覆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随机森林模型 大气CO_(2)柱浓度 估算模型 季节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POC沉积通量时空变化的遥感分析
5
作者 林冲 田光辉 +3 位作者 刘少军 辛红雨 赵婷 甘业星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599-607,共9页
基于2009—2018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反演的真光层逐月POC(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通量数据和ETOPO5水深数据,通过POC垂直迁移公式反演结合经验阈值线性拟合,从宏观角度给出了南海PO... 基于2009—2018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反演的真光层逐月POC(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通量数据和ETOPO5水深数据,通过POC垂直迁移公式反演结合经验阈值线性拟合,从宏观角度给出了南海POC沉积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MATLAB进行合成分析、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等预处理,对比马丁曲线开展非近岸区域(水深大于100 m)相关性验证分析,采用经验阈值及线性拟合修正近岸(水深小于100 m)区域后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域内POC沉积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POC沉积通量季节平均值分别为春季13.03 mg·m^(-2)·d^(-1)(所测数据为C含量,下同)、夏季14.25 mg·m^(-2)·d^(-1)、秋季15.15 mg·m^(-2)·d^(-1)、冬季17.99 mg·m^(-2)·d^(-1),冬秋季高于春夏季。(2)总体分布呈湾内高于湾外,近岸高于海盆,浅海高于深海的趋势。当深度小于等于50 m、大于50 m且小于等于100 m和大于100 m区域的POC沉积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6.39、14.28和8.04 mg·m^(-2)·d^(-1)。(3)研究区域全年POC总沉积通量约为19.04(15.72~22.36)Tg·a^(-1)(C含量)。研究结果对了解南海储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有关蓝碳经济价值核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通量 马丁曲线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与气象要素对海南冬季辣椒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邹海平 吕润 +2 位作者 白蕤 李伟光 陈小敏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4-18,共5页
探明播期与气象要素对海南冬季辣椒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安排辣椒播期及种植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21和2022年辣椒分期播种试验,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偏相关法,分析海南冬季辣椒生育期和产量与播期及气象要素的关系。结... 探明播期与气象要素对海南冬季辣椒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安排辣椒播期及种植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21和2022年辣椒分期播种试验,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偏相关法,分析海南冬季辣椒生育期和产量与播期及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每推迟10 d,辣椒移栽期、现蕾期、开花期、坐果期和采收始期出现所需时间显著增加0.7~4.0 d,采收终期出现所需时间显著减少4.2 d,播期推迟对辣椒出苗所需时间影响不大。播期每推迟10 d,辣椒产量下降约450kg/hm^(2)。辣椒大多数生育阶段长度与相应时段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降水日数和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而与降水量关系不大。辣椒产量主要与全生育期≥10℃有效积温有关。综合上市时间、暴雨洪涝灾害和产量三方面考虑,建议将辣椒传统播期9月中旬适当推迟至10月初。加强光照管理、适当增加灌溉频次和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可促进辣椒正常生长发育、及时采摘上市和产量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分期播种 生育期 产量 线性回归 偏相关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三巴”(2316)路径和降水预报偏差分析
7
作者 石娟 吴俞 吴敏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5,共10页
利用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0.25°×0.25°经纬度分辨率的ERA5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上海台风所最佳路径集和EC全球模式细网格预报数据,对2316号台风“三巴”的移动路径和海南暴雨的预报偏差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 利用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0.25°×0.25°经纬度分辨率的ERA5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上海台风所最佳路径集和EC全球模式细网格预报数据,对2316号台风“三巴”的移动路径和海南暴雨的预报偏差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EC预报的台风路径比实况略偏西偏北,移速偏快,南折时间点偏晚,主要原因是EC预报的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冷空气影响海南的强度偏弱。海南省气象台主观预报的暴雨量级评分比EC模式预报高0.33,但两者均漏报18日08时—19日08时海南岛东北沿海地区的暴雨,分析EC模式偏差原因得知,EC预报场的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与实况偏差较大,位置偏东,强降水落区位于海南岛东部海面。低层(925 hPa)长时间维持东南急流,整层湿度条件较好,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海南岛东北部沿海出现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三巴” 副热带高压 风雨特征 预报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水分供求情况分析
8
作者 邹海平 陈小敏 +5 位作者 张明洁 吕润 林绍伍 李伟光 白蕤 陈彦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5-1024,共10页
基于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大市(县)东方市和乐东县水稻生育期资料和1971—2020年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作物系数法和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得出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及其前、中和后期3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ET... 基于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大市(县)东方市和乐东县水稻生育期资料和1971—2020年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作物系数法和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得出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及其前、中和后期3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ET_(c))、有效降水量(P_(e))和缺水量(D_(w)),进而分析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水分供求变化特征。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南繁水稻制种ET_(c)和D_(w)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东方市和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ET_(c)50 a均值分别为400.2、322.3 mm,P_(e)均值分别为45.7、84.3 mm,D_(w)均值分别为354.5、238.0 mm。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ET_(c)和D_(w)均主要分布在中、前期,占大田期ET_(c)和D_(w)的比例之和为72.4%~85.2%。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P_(e)均主要分布在后、中期,占大田期P_(e)的比例之和分别为78.2%和85.6%。近50 a东方市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及其各生育阶段ET_(c)和D_(w)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大田期增加显著),P_(e)均呈减少趋势。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ET_(c)、P_(e)和D_(w)随时间变化趋势与东方市大致相反。近50 a东方市南繁水稻制种的缺水形势显著加重,而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的缺水形势有所缓解但仍严峻,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气候变化给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产业带来的影响。近50 a高温不显著升高且低温极显著升高或高温不显著升高且日照时数不显著增加是引起东方市南繁水稻制种大多数生育阶段ET_(c)和D_(w)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日照时数不显著减少且平均风速极显著降低或日照时数不显著减少且降水量不显著增加是引起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大多数生育阶段ET_(c)和D_(w)减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合理用水、制定科学灌溉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繁水稻制种 需水量 有效降水量 缺水量 多元回归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PM_(2.5)演变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唐家翔 符传博 +1 位作者 杨仁勇 林建兴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449,454,共6页
利用海口市PM_(2.5)逐时数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全球分析资料和HYSPLIT模式,对比分析海口市PM_(2.5)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海口市PM_(2.5)日均值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 利用海口市PM_(2.5)逐时数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全球分析资料和HYSPLIT模式,对比分析海口市PM_(2.5)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海口市PM_(2.5)日均值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一级标准为主;年均值为23μg/m^3,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月均值整体呈周期性波动,秋冬季高、春夏季低;季节均值排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2)降水对PM_(2.5)有清除作用;风速加大会使PM_(2.5)浓度减小。(3)污染个例分析表明,海口市PM_(2.5)浓度增大,是因为东北风将外地污染物传输经过本地,并配合有利的天气形势,最终造成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气象因素 HYSPLIT模式 大气污染 海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天然橡胶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少军 张京红 +3 位作者 蔡大鑫 田光辉 邹海平 张国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7-183,共7页
海南岛是中国天然橡胶的主产区之一。海南岛天然橡胶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寒害和风害,因此开展橡胶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可有效提高海南天然橡胶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根据海南岛1971-2010年的气象数据和1988-2012年海南橡胶种植数据及TM... 海南岛是中国天然橡胶的主产区之一。海南岛天然橡胶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寒害和风害,因此开展橡胶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可有效提高海南天然橡胶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根据海南岛1971-2010年的气象数据和1988-2012年海南橡胶种植数据及TM遥感图像提取的2009年海南岛橡胶分布信息,基于风险形成的机理,选择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因子,分别开展了橡胶寒害和风害的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海南天然橡胶主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域和较高风险区域分布在海南岛琼海的西部、琼中、万宁的西部、五指山、三亚等地;中等风险区域分布在屯昌、澄迈、琼海、保亭南部、白沙、乐东等的大部分地区;较低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儋州、海口等的部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气象灾害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在海南橡胶林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京红 张明洁 +1 位作者 刘少军 车秀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59-2065,共7页
基于近4 a的FY-3晴空遥感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方法计算海南橡胶林种植区逐旬的NDVI,建立橡胶林不同年份的橡胶周年生长植被指数变化曲线。在植被指数序列的基础上,通过NDVI值的变化值与此时段橡胶NDVI值的变化值的标准方差的比... 基于近4 a的FY-3晴空遥感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方法计算海南橡胶林种植区逐旬的NDVI,建立橡胶林不同年份的橡胶周年生长植被指数变化曲线。在植被指数序列的基础上,通过NDVI值的变化值与此时段橡胶NDVI值的变化值的标准方差的比较,建立了海南橡胶气象灾害损失等级标准。实现了FY-3气象卫星数据在海南天然橡胶林遥感长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橡胶林 FY-3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78
12
作者 辛吉武 许向春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3期85-89,共5页
介绍了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种类、分布地区以及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情况及特点。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资金投入、完善防御体系... 介绍了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种类、分布地区以及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情况及特点。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资金投入、完善防御体系、加强科研开发和信息共享提高灾害预警水平、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主动防御、提高全社会防灾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衍生灾害 防御对策 大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潜在破坏力的气候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胜安 邢彩盈 朱晶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9,共8页
本文在定义台风潜在破坏力(TYDP)、台风破坏时间(TYDT)和台风潜在破坏强度(TYDS)基础上,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所整理的最优路径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上三者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破坏力和破坏时间主体分... 本文在定义台风潜在破坏力(TYDP)、台风破坏时间(TYDT)和台风潜在破坏强度(TYDS)基础上,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所整理的最优路径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上三者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破坏力和破坏时间主体分布在南海中北部、台湾岛和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主要集中在下半年,高峰月主要分布在9月、8月或10月,南海各区台风活动期长度和高峰月有明显差异;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区域台风潜在破坏力、破坏时间及破坏强度主体呈减小(少、弱)趋势,但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台风破坏强度减弱倾向的空间一致性较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区域的东西两侧呈微弱的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 台风破坏潜力 台风破坏时间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资料的影响南海热带气旋环流背景对比 被引量:5
14
作者 邢彩盈 吴胜安 朱晶晶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利用1981—2020年中国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中国大气再分析资料(CMA-R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及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NCEP-Ⅰ),对比不同资料在表征影响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环流背景的能力,探讨CMA-RA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 利用1981—2020年中国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中国大气再分析资料(CMA-R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及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NCEP-Ⅰ),对比不同资料在表征影响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环流背景的能力,探讨CMA-RA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资料基本刻画出与热带气旋活动密切相关的环流特征,包括南方涛动、菲律宾至南海低层纬向风、热带低层纬向风反向分布型、菲律宾至南海中东部低层涡度、热带西太平洋垂直风切变及南海至菲律宾以东海域中层湿度。它们对南方涛动、关键区纬向风和中层湿度的刻画较相似,CMA-RA和ERA5对南方涛动、低层纬向风及其与热带气旋关系的描述一致性高,较NCEP-Ⅰ密切,但低层经向风、关键物理量差异较大。对极端年环流具有相似的表现能力,但异常程度存在差异,海平面气压、低层纬向风高度一致,以CMA-RA与ERA5最接近;中层湿度CMA-RA与ERA5接近,较NCEP-Ⅰ偏小;关键物理量差异较大。CMA-RA对南海热带气旋环流的刻画具有与ERA5和NCEP-Ⅰ相当的性能,并与ERA5一致性较高,可为相关工作提供可替换的再分析资料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CMA-RA 热带气旋活动 环流背景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其与热带气旋的关系:不同再分析资料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彩盈 吴胜安 +1 位作者 朱晶晶 胡德强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9,共12页
利用1981—2020年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CMA大气再分析资料(CMA-R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5)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NCEP-I),对比CMA-RA与ERA5、NCEP-I对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其与南海热带气旋活... 利用1981—2020年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CMA大气再分析资料(CMA-R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5)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NCEP-I),对比CMA-RA与ERA5、NCEP-I对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其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关系的表现能力,探讨CMA-RA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资料均表征出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段槽区低层气旋式涡旋明显、东段均匀的特征,CMA-RA和ERA5对低层涡度场描述的差异较小。两两资料间得到的季风槽强度的相关性较高,且为CMA-RA>ERA5>NCEP-I,对南海槽区的描述差异最大;对东伸点的刻画具有较高一致性,CMA-RA较ERA5和NCEP-I偏西;但对南北位置的刻画一致性较差,其中CMA-RA与ERA5的差异较小。所有资料均刻画出季风槽区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结构,沿105°~160°E平均的涡度垂直剖面差异以CMA-RA与ERA5最小、CMA-RA与NCEP-I最大。CMA-RA季风槽与热带气旋频数关系最密切,ERA5次之,ERA5季风槽强度与热带气旋强度关系最密切,ERA5和CMA-RA季风槽东伸点与热带气旋强度关系较NCEP-I密切。总体来看,CMA-RA对季风槽及其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关系的刻画具有与ERA5和NCEP-I相当的表现能力,且与ERA5的一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 再分析资料 CMA-RA 热带气旋活动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干旱的气象特征及监测指标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伟光 张京红 +3 位作者 刘少军 车秀芬 陈小敏 邹海平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4期324-330,共7页
为科学制定应对干旱措施,减轻干旱对海南生态和生产的影响,从降水分布、干旱成因、干湿状况、水分平衡及监测指标等角度描述海南岛干旱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冬春少、夏秋多,空间上东多西少;从干湿指数看,11... 为科学制定应对干旱措施,减轻干旱对海南生态和生产的影响,从降水分布、干旱成因、干湿状况、水分平衡及监测指标等角度描述海南岛干旱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冬春少、夏秋多,空间上东多西少;从干湿指数看,11月到翌年4月气候干燥,5月开始逐渐变湿,8、9、10月最为湿润。地表实际蒸散发量中间山区高,四周平原台地低。从月降水满足实际蒸散发需水量的能力来看,海南岛的冬春季节降水充沛月比例较低,普遍在20%以下;南部和西部尤为严重,监测海南岛干旱发生发展,旱季适宜用6个月或12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指数,而雨季适宜用3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干旱 湿润度 实际蒸散发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区域热状况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邢彩盈 朱晶晶 吴胜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3,共11页
基于NCEP/NCAR近表层气温(SAT)、日本气象厅海表温度(SST)和OA Flux3热通量数据,利用EEOF、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南海区域热状况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有:(1)南海区域常年平均SST为26~29℃,东南高西北低;常年平均SAT... 基于NCEP/NCAR近表层气温(SAT)、日本气象厅海表温度(SST)和OA Flux3热通量数据,利用EEOF、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南海区域热状况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有:(1)南海区域常年平均SST为26~29℃,东南高西北低;常年平均SAT为23~28℃,深海区高而近陆地或海洋性大陆低;5—9月均维持高值缓变状态,2—5月和10—1月则分别为快速的增暖和降温过程;二者变率均较小;(2)南海区域各季SST和SAT呈全区一致型分布;随时间呈明显的增暖趋势,SST较SAT显著;各季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秋季相对要早,冬、春季相对滞后;(3)南海区域海气热通量以潜热通量为主,常年平均潜热通量约80~140 W/m^2,自南向北递增;12—4月为快速下降过程,9—12月为缓慢上升过程;变率较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4)各季潜热通量呈全区一致型分布;随时间先平缓下降而后缓慢增长;各季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区域 热状况 气候变化特征 EE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行北翘路径热带气旋合成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勋 丁治英 王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456,共13页
合成对比分析了1979—2013年南海热带气旋(TC)发生西行北翘路径(RT)和西行不转向路径(ST)样本的环流形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RT样本对应的西风槽距离TC中心较近,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纬向跨度和经向跨度相对较小,样本中心南侧西南风加强,... 合成对比分析了1979—2013年南海热带气旋(TC)发生西行北翘路径(RT)和西行不转向路径(ST)样本的环流形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RT样本对应的西风槽距离TC中心较近,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纬向跨度和经向跨度相对较小,样本中心南侧西南风加强,与副热带高压(副高)逐渐减弱东退南落,以及低层样本中心东南侧存在弱的反气旋环流有关;ST样本对应的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纬向跨度和经向跨度相对较大,副高呈东西向带状稳定少动。上述差异通过了置信度0.05的显著性检验。环流形势变化使得TC高层流出增强以及对流结构变化,引起与TC移向有关的位涡倾向1波正异常分布调整,是TC发生RT的重要原因。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表明200 h Pa风场合成结果对于样本的高层环流形势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移动路径 西行北翘 合成分析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措施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小敏 李伟光 +2 位作者 梁彩红 白蕤 吴慧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4期416-421,共6页
为减轻气象灾害对海南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对海南岛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时空分布特征和防御应对措施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台风、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和高温热害等都严重影响海南的农业生产;各... 为减轻气象灾害对海南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对海南岛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时空分布特征和防御应对措施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台风、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和高温热害等都严重影响海南的农业生产;各种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评估、预警和生物技术研究,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促进海南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台风 干旱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海南岛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毛志远 黄彦彬 +4 位作者 付丹红 曾敏 邢峰华 敖杰 王雨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12,共15页
利用WRF模式中8种云微物理方案,模拟2020年4月22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飑线降水过程,对比分析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地面降水、雷达组合反射率,以及热力、动力场的模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hompso... 利用WRF模式中8种云微物理方案,模拟2020年4月22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飑线降水过程,对比分析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地面降水、雷达组合反射率,以及热力、动力场的模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hompson方案模拟的降水落区与中心强度最接近实况,WSM6方案在最大降水时刻模拟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在强度、范围和形态上与实况相似;在热力、动力场中,各方案均模拟出了地面冷池、低层垂直风切变与冷池出流等飑线特征,降水中心对应强上升气流区,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的散度场结构有利于强对流出现和降水形成,但在强度和分布上不尽相同。从云微物理特征上看,液相粒子主要分布在5 km以下,冰相粒子在6 km以上,云水的模拟结果对云微物理方案的选择响应最弱,雪和霰的分布则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这是由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雪、霰生成、转化与消耗的过程处理存在差异,且同一云微物理过程在各方案中的转化率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微物理方案 飑线 数值模拟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