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昌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国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王德信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工程学院欧阳禾子设计作品选
2
作者 欧阳禾子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南昌工程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傩文化艺术审美特征与传承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邓懿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9-331,共3页
赣傩文化作为江西省重要的民间文化是我国第一批享誉世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在赣傩文化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自成文化体系的傩舞、傩戏、傩面具"赣傩三宝",从艺术审美特征、文化价值、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探... 赣傩文化作为江西省重要的民间文化是我国第一批享誉世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在赣傩文化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自成文化体系的傩舞、傩戏、傩面具"赣傩三宝",从艺术审美特征、文化价值、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力争充分展现本土文化的魅力,达到准确而有效视觉传达的目的,更好的为赣鄱大地经济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傩 艺术审美 文化价值 传承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移植到创新:当代国产动画与传统戏曲艺术的互融互通 被引量:4
4
作者 成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9-94,共6页
中国动画创作长期以来以多种形式探索民族化的路径,国产动画的民族化意味着动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均需凸显中国文化特征与民族精神。戏曲是中国特有的集视觉艺术、舞台美术、文学艺术、唱腔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集中国历史文化、艺... 中国动画创作长期以来以多种形式探索民族化的路径,国产动画的民族化意味着动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均需凸显中国文化特征与民族精神。戏曲是中国特有的集视觉艺术、舞台美术、文学艺术、唱腔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集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生活意趣于一身的大成者,将戏曲元素融入当代国产动画的创作模式为探寻国产动画民族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化 国产动画 综合性艺术 传统戏曲艺术 视觉艺术 戏曲元素 舞台美术 动画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性工学的瑶绣主题积木桌创新设计研究
5
作者 马川 刘宗明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1,共6页
瑶族刺绣是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瑶绣文化为切入点,旨在结合感性工学、层次分析法及TRIZ理论,探讨瑶绣纹样在儿童积木桌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促进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感性工学方法,建立儿童积木桌的样本空间并进行感性意... 瑶族刺绣是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瑶绣文化为切入点,旨在结合感性工学、层次分析法及TRIZ理论,探讨瑶绣纹样在儿童积木桌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促进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感性工学方法,建立儿童积木桌的样本空间并进行感性意象词汇收集。对意象词汇进行聚类分析,使用语义差异法计算意象词汇的平均分以进行因子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儿童积木桌设计层次结构模型并进行权重结果计算,确定感性词汇与儿童积木桌设计的关联性,最终通过TRIZ创新理念指导设计实践。结合感性工学、AHP层次分析法及TRIZ创新理念的设计模型能够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得到融合瑶绣文化特色的创新设计方案。将感性工学运用于产品设计可以在设计中突出瑶绣文化特色,同时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为传统瑶绣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绣纹样 感性工学 AHP层次分析法 儿童积木桌 家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懿媛【水墨艺术作品】
6
作者 邓懿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312,共1页
关键词 水墨艺术 邓懿 <饮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风土及其民歌的历史渊源考辨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干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0,共3页
南昌民歌是盛开在赣江鄱阳湖一带洋溢着汉民族文化芬芳的民间音乐。本文从南昌民歌研究入手,论述南昌民歌发展历史及其构成,并对其音乐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南昌民歌 历史渊源 音乐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喉舌:《红色中华》批评性报道研究
8
作者 张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60,共12页
《红色中华》批评性报道并非偶尔为之,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以及广大的通讯员是报道的主力。《红色中华》不仅是不良现象的揭露者,而且是纠偏匡正的推动者,形成了“发现问题—回应批评—正面宣传”的独特批评机制,为苏维埃成为廉洁政府、... 《红色中华》批评性报道并非偶尔为之,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以及广大的通讯员是报道的主力。《红色中华》不仅是不良现象的揭露者,而且是纠偏匡正的推动者,形成了“发现问题—回应批评—正面宣传”的独特批评机制,为苏维埃成为廉洁政府、动员民众投入参军参战及建设苏维埃作出了积极贡献,将报刊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功能发挥到极致。这种源自苏联的党报理论被中共及其领导的党报熟稔运用,体现了中共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华》 批评 报道 党报理论 中央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公共精神生长的历史进路 被引量:8
9
作者 温振英 陈付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4,共5页
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公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公民公共精神的现代生长,就难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我们必须了解公共精神在不同历史时空中的表征... 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公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公民公共精神的现代生长,就难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我们必须了解公共精神在不同历史时空中的表征。通过对公共精神生长的历史考量,不难发现,公共精神的生长呈现出不同的生态,在其生长发展体系中,公共精神的历史进路是:在自然社会中的蛰伏与异化,在政治社会中出现“病态的狂热和虚妄”,在公民社会中回归“理性和真正的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精神 历史进路 自然社会 政治社会 公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问卷的开发与编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兰 陈信凌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8-464,共7页
在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理论维度,并据此编制了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问卷。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是一个包含职业情感、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 在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理论维度,并据此编制了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问卷。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是一个包含职业情感、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信念的二阶五因子结构。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群体的特点。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工作者 职业认同 问卷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下高校搭建实验媒体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蔚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0-263,共4页
传媒人才培养离不开媒体实践,在社会提供的媒体实践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情况下,高校搭建实验媒体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办法。在媒介融合成为传媒发展的趋势背景下,业界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也正在发生着改变,朝着复合型、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传媒人才培养离不开媒体实践,在社会提供的媒体实践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情况下,高校搭建实验媒体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办法。在媒介融合成为传媒发展的趋势背景下,业界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也正在发生着改变,朝着复合型、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为适应这种人才需求的变化的需要,论文探索通过建设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媒体,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教师为指导,以整合实验室资源为支撑,以学分认定和开放实验为鼓励,给学生提供各种媒体实践岗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激发,主动参与实验媒体的管理运行和各类媒介产品制作,不仅锻炼和提高了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在媒介经营管理和媒体策划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从而实现了集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人才 媒介融合 高校 实验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鄱阳湖文化产业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朝霞 喻厚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7,共3页
文化产业是特殊的产业,文化产业升级更多的应该依赖于创意和文化品牌的打造来实现。在鄱阳湖文化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好鄱阳湖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遵循几条原则:一是鄱阳湖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体现生态文化的内涵;二是鄱阳... 文化产业是特殊的产业,文化产业升级更多的应该依赖于创意和文化品牌的打造来实现。在鄱阳湖文化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好鄱阳湖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遵循几条原则:一是鄱阳湖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体现生态文化的内涵;二是鄱阳湖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具有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三是鄱阳湖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追求经济利益,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润和物质财富;四是鄱阳湖文化产业要体现趣味性与精致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文化产业 产业升级 创新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住宅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枝秀 郭博颖 彭云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2-234,共3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住宅设计是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部分。针对目前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新农村农民住宅设计及建设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从规划设计到建造应考虑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住宅设计 新材料 节能环保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古村落的水文化探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3-236,共4页
"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贯穿于各个领域和学科,给文化的定义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一个国家,又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和习俗、风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守则、文学和... "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贯穿于各个领域和学科,给文化的定义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一个国家,又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和习俗、风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守则、文学和艺术以及价值观等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区 古村落 鄱阳湖 化探 水文 社会现象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的历时替换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淑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挖"和"掘"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挖"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用例逐渐增多,在《老乞大新释》中已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可大致推断,18世纪中后期,"挖"已取代"掘"成为通语中"... "挖"和"掘"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挖"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用例逐渐增多,在《老乞大新释》中已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可大致推断,18世纪中后期,"挖"已取代"掘"成为通语中"挖掘"类概念场的主导词,这样的格局一直持续到现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词“掘”对“凿、穿”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淑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02,共7页
由先秦至晚唐五代,在"挖掘"这一义位上"掘"与"凿、穿"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掘"更具优势;西汉以后,"凿、穿"发展迅速,与"掘"形成鼎足三分之势;魏晋以降,"凿、... 由先秦至晚唐五代,在"挖掘"这一义位上"掘"与"凿、穿"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掘"更具优势;西汉以后,"凿、穿"发展迅速,与"掘"形成鼎足三分之势;魏晋以降,"凿、穿"渐入退隐,"掘"则进一步发展,并于9世纪中期取代"凿、穿"成为该义位的唯一主导词,这样的格局一直保持到明代。词义系统自我调节与语言使用者喜新厌旧心理是诱发这一概念新旧质替换的两个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历时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温振英 颜玲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6,共3页
健康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更进一步地探讨了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误区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 企业文化 误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傩文化元素在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芬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8-219,共2页
本文通过对傩文化元素的重新提炼,对传统元素的分析和研究,赋予现代企业形象设计新的理念,将傩文化这种具有中国韵味的精神思想态度和传统形式,更好的运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为中国企业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文化服务好。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艺术 傩文化 企业形象 应用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导义位演变的类型及主导义位与主导词的关系、成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淑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词能否在相关概念场中取得主导词资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义位在整个义位系统中的地位。汉语基本词演化不宜只关注主导词的历时替换,还应关注主导义位的演变及其与主导词之间的关系。主导义位有A-B-C-D……直线型和回环型两种演变类型... 词能否在相关概念场中取得主导词资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义位在整个义位系统中的地位。汉语基本词演化不宜只关注主导词的历时替换,还应关注主导义位的演变及其与主导词之间的关系。主导义位有A-B-C-D……直线型和回环型两种演变类型,其中回环型根据演变层次的多少,又可以细分为A-B-A简单回环型和A-B-A-B复杂回环型两类。汉语基本词演变中主导义位与主导词之间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义位在义位系统中所处地位的高低、概念在概念场中所占系统份额的多少以及词形所承载语义负担的轻重是制约词在相关概念场中获得主导词资格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基本词演化 主导义位 主导词 类型 关系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刈}概念域上位词概念结构的历时演变及其替换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淑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4,共9页
元代以前{割刈}概念域的上位词为“刈”;明末清初以后“割”取代“刈”成为该概念域的上位词。文献用例表明,二者都可表征如下三个概念层级:一是指称把长着的草本植物收割下来;二是表示把长着的庄稼收割下来;三是称说把动物肢体切割下... 元代以前{割刈}概念域的上位词为“刈”;明末清初以后“割”取代“刈”成为该概念域的上位词。文献用例表明,二者都可表征如下三个概念层级:一是指称把长着的草本植物收割下来;二是表示把长着的庄稼收割下来;三是称说把动物肢体切割下来。但各自出现的时间不同:第一个概念层级表征的时间“刈”始于春秋,“割”则在西汉后期;第二个概念层级表征的时间“刈”始于战国,“割”则远在宋代;第三个概念层级表征的时间“刈”始于战国末期,“割”却早在战国中期。此外,“割”还可指称把除草本植物、庄稼和动物肢体外的可割截者切割下来,据此“割”表征的是四个概念层级。本文旨在从语义动态识解视角为词汇的历时演变研究作一点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刈}概念域 上位词 概念结构 历时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