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口腔黏膜创伤性溃疡的动物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维芝 郑柳红 宗娟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3-757,共5页
目的:观察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局部注射对口腔溃疡病损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兔48只,化学法建立口腔黏膜溃疡模型,随机分为4组(n=12):i-PRF组、曲安奈德组(TA)、生理盐水组(NS)、空白对照组(BC)。给药后的第3、6、9、12天... 目的:观察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局部注射对口腔溃疡病损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兔48只,化学法建立口腔黏膜溃疡模型,随机分为4组(n=12):i-PRF组、曲安奈德组(TA)、生理盐水组(NS)、空白对照组(BC)。给药后的第3、6、9、12天各组分别处死3只兔子,取材。全程记录其进食量、进水量、体重及溃疡面积变化,HE染色法观察组织变化。结果:i-PRF组及TA组兔子体重增量大于NS组及BC组(P<0.05);i-PRF组及TA组溃疡愈合速度较NS组快(P<0.05)。病理切片显示i-PRF组炎症细胞更少,上皮恢复较快。结论:i-PRF组愈合速度与TA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溃疡 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曲安奈德注射液 溃疡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龈形态特征的牙周表型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苏莎 林璐 宗娟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0-711,共2页
纳入87名牙周健康的青年志愿者,测量并记录上前牙区以下数据:牙龈厚度(GT)、角化龈宽度(GW)、龈乳头高度(PH)和牙冠宽长比(CW/CL),用聚类分析法对牙周表型归类。结果提示在一定的中国汉族青年人群中,分别存在着薄扇型(Ⅰ,n=31)、厚平型(... 纳入87名牙周健康的青年志愿者,测量并记录上前牙区以下数据:牙龈厚度(GT)、角化龈宽度(GW)、龈乳头高度(PH)和牙冠宽长比(CW/CL),用聚类分析法对牙周表型归类。结果提示在一定的中国汉族青年人群中,分别存在着薄扇型(Ⅰ,n=31)、厚平型(Ⅲ,n=8)和中间型(Ⅱ,n=48)3种牙周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表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结缔组织移植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停停 宗娟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89-93,共5页
自体结缔组织移植术为基础的根面覆盖手术,因其较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目前被认为是治疗牙龈退缩最有效的手术方法。结缔组织移植术是指切取供区部位游离的结缔组织移植至受体区,其中上腭部是最常用的供区部位,然而个体间上腭咀嚼黏膜... 自体结缔组织移植术为基础的根面覆盖手术,因其较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目前被认为是治疗牙龈退缩最有效的手术方法。结缔组织移植术是指切取供区部位游离的结缔组织移植至受体区,其中上腭部是最常用的供区部位,然而个体间上腭咀嚼黏膜的厚度是存在差异的,并且临床运用不同所需要的游离移植物厚度不同、相应的在腭侧获取游离移植物的手术方法也不同。本文就结缔组织移植术适应证及临床运用时移植物厚度的选择、腭侧咀嚼黏膜的测量、腭侧获取移植物的部位、获取移植物的手术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咀嚼黏膜 结缔组织移植术 牙龈退缩 黏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重建牙龈乳头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媛媛 宗娟娟 +2 位作者 李维芝 郑柳红 张停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1-505,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重建退缩牙龈乳头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4名志愿者,上、下前牙共83个龈乳头退缩治疗位点,局麻下距龈乳头顶端2~3 mm处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3周与6周后重复注射,4个月和6个月后回访,测量黑三角面积与牙龈乳... 目的:观察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重建退缩牙龈乳头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4名志愿者,上、下前牙共83个龈乳头退缩治疗位点,局麻下距龈乳头顶端2~3 mm处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3周与6周后重复注射,4个月和6个月后回访,测量黑三角面积与牙龈乳头高度,记录志愿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总体评价治疗后4月及6月黑三角面积减小(P<0.05),6月时差值中位数小于0.15 mm 2;龈乳头高度均增加(P<0.05),6月时差值中位数小于0.15 mm。治疗后厚型牙龈(42个位点)改善程度优于中间型牙龈(41个位点)。注射时疼痛VAS大多在0-2之间。结论:龈乳头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龈乳头高度,减小黑三角面积,对厚型牙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三角 龈乳头 透明质酸钠凝胶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疗法在灼口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张金连 宗娟娟 《口腔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652-656,共5页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特发性疼痛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诊疗存在一定困难。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去除可能的局部或全身因素、解释病情、心理疏导为主,辅以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如谷维素、甲钴胺、精神类药物...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特发性疼痛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诊疗存在一定困难。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去除可能的局部或全身因素、解释病情、心理疏导为主,辅以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如谷维素、甲钴胺、精神类药物等,但可能存在长期用药、疗效不确定、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近年来,光生物调节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疗法逐步引入到灼口综合征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相关研究也逐年增多。因此本文将对光生物调节疗法在灼口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治疗参数、疗效、风险性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口综合征 光生物调节 低能量激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