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度螺丝通道基台在上颌切牙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忞 吴润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评估应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种植修复上颌切牙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12月前使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行上颌切牙种植修复15例。随访6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检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其存留率、骨吸收情况、软组织及美学... 目的:评估应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种植修复上颌切牙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12月前使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行上颌切牙种植修复15例。随访6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检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其存留率、骨吸收情况、软组织及美学效果。结果:使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的上颌切牙种植义齿存留率为100%;种植体近远中牙槽骨吸收量为(0.447±0.121)、(0.355±0.127)mm,软组织状况良好;93.3%患者对种植修复表示满意。结论:使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行上颌切牙种植修复是一种微创、简洁的种植治疗方案设计,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上颌切牙 螺丝固位 角度螺丝通道基台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修复单个上颌中切牙近中龈乳头高度的评估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涂慧娟 叶平 +3 位作者 林萍 吴润发 白彭 戴勇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研究种植修复单个上颌中切牙近中龈乳头高度与手术前邻间接触区最低点到牙槽嵴顶的距离(CPB)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上颌中切牙单个种植修复患者,拍摄上颌中切牙的数码根尖片,利用PlanmecaDimaxis Version 3.3.2软件分别测量手术前、... 目的研究种植修复单个上颌中切牙近中龈乳头高度与手术前邻间接触区最低点到牙槽嵴顶的距离(CPB)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上颌中切牙单个种植修复患者,拍摄上颌中切牙的数码根尖片,利用PlanmecaDimaxis Version 3.3.2软件分别测量手术前、手术后、修复前、修复后以及修复6个月后近中CPB,分析在整个种植修复过程中影响CPB的因素,并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修复不同时期CPB与龈乳头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当3 mm<CPB≤5 mm时,修复后有54.5%的龈乳头可恢复到良好,修复6个月后有95.5%的龈乳头可恢复到良好;当5 mm<CPB≤6 mm时,修复后及修复6个月后龈乳头恢复良好的概率分别为30.0%和75.0%;当CPB>7 mm时,几乎不可能恢复美观的龈乳头。CPB主要在手术后到修复前这段时间内发生变化,其变化范围为-0.13~0.46 mm。手术前CPB与修复6个月后龈乳头高度指数之间呈负相关,二者的相关系数r=-0.715(P<0.01)。结论手术前上颌中切牙邻面接触区最低点与邻近天然牙侧牙槽嵴顶间的距离可作为预测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后龈乳头高度恢复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龈乳头 牙槽嵴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上牙槽后动脉骨孔的测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段志坚 叶平 +4 位作者 吴润发 白彭 芮瑞 黄忞 谢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评估上牙槽后动脉骨孔位置、大小及与剩余牙槽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9月前来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要求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和(或)上颌磨牙区种植手术,并且拍摄CBCT的患者116名,测量记录...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评估上牙槽后动脉骨孔位置、大小及与剩余牙槽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9月前来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要求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和(或)上颌磨牙区种植手术,并且拍摄CBCT的患者116名,测量记录其上牙槽后动脉骨孔下缘至剩余牙槽嵴顶间距、上牙槽后动脉骨孔直径、剩余牙槽嵴高度,对各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116名患者中上牙槽后动脉骨孔的发现率为75.14%(133/177);骨孔的平均直径为(0.96±0.29)mm;剩余牙槽嵴高度平均值为(7.14±3.64)mm;上牙槽后动脉骨孔下缘距剩余牙槽嵴顶间距均值为(17.92±5.68)mm。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性别对骨孔直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187,P<0.05);右侧和左侧骨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5,P>0.05)。上牙槽后动脉骨孔下缘距牙槽嵴顶间距与剩余牙槽嵴高度显著正相关。结论 CBCT在发现上牙槽后动脉骨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牙槽后动脉 上颌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神经管在CBCT与曲面体层片上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晨 吴润发 +1 位作者 冯斌 张显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下颌神经管在CBCT与曲面体层片上可见性的一致性,探讨影响下颌神经管在图像上可见性的非病变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在华西口腔医院同时拍摄了CBCT与曲面体层片的患者92例,由2位放射科医师同时观察患者的... 目的:对比分析下颌神经管在CBCT与曲面体层片上可见性的一致性,探讨影响下颌神经管在图像上可见性的非病变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在华西口腔医院同时拍摄了CBCT与曲面体层片的患者92例,由2位放射科医师同时观察患者的CBCT片与曲面体层片。把CBCT及曲面体层片上的下颌神经管从颏孔至下颌升支前缘处平分为1、2、3三个区域,分为0、1、2、3四个等级的分对下颌神经管的可见性进行评分。结果:2位医师间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符合标准。CBCT上,区域1平均得分为2.120,区域2为2.337,区域3为2.533;曲面体层片上,区域1平均得分为1.772,区域2为1.973,区域3为2.207。越往后区域可见性越高。结论:CBCT对下颌神经管的可见性显著高于曲面体层片,仅有1%的下颌神经管在曲面体层片上可见,在CBCT上不可见。下颌神经管的可见性与年龄呈相关性,年龄越大,可见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曲面体层片 下颌神经管 可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上颌中切牙龈乳头缺陷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林萍 叶平 涂慧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24-526,530,共4页
目的龈乳头缺失形成的"黑三角"常常造成口腔美观的不足。本研究利用X线根尖片探讨上颌中切牙牙间龈乳头存在与年龄、性别、邻间接触点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82名成人患者接受检查,对龈乳头的评价以视诊判断;... 目的龈乳头缺失形成的"黑三角"常常造成口腔美观的不足。本研究利用X线根尖片探讨上颌中切牙牙间龈乳头存在与年龄、性别、邻间接触点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82名成人患者接受检查,对龈乳头的评价以视诊判断;接触点与牙槽嵴顶间的距离由X线根尖片测得。结果当2个上颌中切牙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小于5mm时,"黑三角"出现的机率只有2.3%;距离在5~6mm之间和6~7mm之间时,"黑三角"出现的机率分别为43.3%和57.7%;距离升至7mm以上时达到78.9%。"黑三角"的出现与接触点到牙槽嵴顶间的距离、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接触点到牙槽嵴顶间的距离与龈乳头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乳头 黑三角 牙槽嵴顶 接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上颌窦解剖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志坚 芮瑞 叶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82-484,共3页
在种植外科发展初期,骨内种植体仅适于植入牙槽骨高度〉10mm、宽度〉5mm的病例,7mm的咬合间隙是常规种植牙所需的适宜间隙。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多种植骨技术的应用,种植适应症在不断扩大,使各类缺牙患者几乎都能得到种植修复。因为... 在种植外科发展初期,骨内种植体仅适于植入牙槽骨高度〉10mm、宽度〉5mm的病例,7mm的咬合间隙是常规种植牙所需的适宜间隙。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多种植骨技术的应用,种植适应症在不断扩大,使各类缺牙患者几乎都能得到种植修复。因为上颌后牙区邻近上颌窦,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病例中,为了确保种植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锥形束CT 解剖结构 上颌后牙区 种植外科 牙槽骨高度 骨内种植体 植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术辅助正畸治疗关闭中切牙缺牙间隙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露祎 黄忞 +1 位作者 吴佳奇 罗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2-488,共7页
个别牙长期缺失会导致缺牙区牙槽骨丧失,引导骨再生术(GBR)是骨增量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正畸治疗的适应证。本文报告1例正畸治疗结合GBR关闭上颌中切牙缺失间隙的成年患者病例,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切牙缺失 关闭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