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及其在牙体牙髓专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彤曦 柯星 杨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93-698,共6页
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影像检查手段,除了应用于全身软组织疾病诊查外,同时在牙体牙髓的诊断、治疗和评估愈后中逐渐显示其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MRI在牙体牙髓专业中潜在应用及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牙体牙髓病学 根管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龋齿及牙周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微生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史彦 李成杰 +5 位作者 张明正 王鑫 杨少国 孟凡景 陈廷涛 杨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人和口腔患者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和变化。方法:选取典型的龋齿和牙周病患者,收集受刺激的唾液和口咽样本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比较各样品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结果:各组的平均操作分类单...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人和口腔患者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和变化。方法:选取典型的龋齿和牙周病患者,收集受刺激的唾液和口咽样本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比较各样品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结果:各组的平均操作分类单元(OTU)为315个,其中健康人口腔内硬壁菌(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蛋白菌(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Actinobacteria)和梭杆菌(Fusobacteria)对应的OTU数目分别73、64、53、19和18个;此外,相对丰富度结果表明硬壁菌(Firmicutes)在儿童组中减少而在青年组和成年组中增多,而蛋白菌(Proteobacteria)在儿童组中增多而在青年组和成年组中减少。结论:年龄段和口腔疾病对牙齿的发育和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巨大,传统意义上的致病菌可能在口腔健康中同样发挥着维护口腔稳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龋齿 牙周炎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血管化和牙组织工程化牙髓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贺露 郭俊 杨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491,共7页
牙髓再生一是通过刺激根尖部出血,诱导根尖部宿主细胞迁移和分化,共同实现牙髓的再血管化,使牙髓腔中再生长出活性组织实现牙根的继续发育,即再血管化治疗;再是利用工程学原理将干细胞辅以支架移植到根管,诱导分化新生牙髓,实现牙本质... 牙髓再生一是通过刺激根尖部出血,诱导根尖部宿主细胞迁移和分化,共同实现牙髓的再血管化,使牙髓腔中再生长出活性组织实现牙根的继续发育,即再血管化治疗;再是利用工程学原理将干细胞辅以支架移植到根管,诱导分化新生牙髓,实现牙本质牙髓再生。本文就再血管化及其牙髓再生,牙组织工程及其牙髓再生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再生 再血管化 干细胞 牙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牙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俊 贺露 杨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犬牙髓干细胞(cDPSCs)。方法:取犬磨牙获取牙髓,采用酶消法和组织块法取原代牙髓细胞,观察计数;免疫荧光和流式法鉴定细胞蛋白表达;进行成牙本质、成脂诱导。结果:酶消法和组织块法均可获得贴壁、集落生长的梭形细胞并稳... 目的:分离培养犬牙髓干细胞(cDPSCs)。方法:取犬磨牙获取牙髓,采用酶消法和组织块法取原代牙髓细胞,观察计数;免疫荧光和流式法鉴定细胞蛋白表达;进行成牙本质、成脂诱导。结果:酶消法和组织块法均可获得贴壁、集落生长的梭形细胞并稳定增殖。细胞克隆形成率为(15.17%±2.79%)。流式细胞术观察:CD90(24.43%±7.10%)、STRO-1(20.67%±1.42%)、CD24(2.03%±0.06%)、CD34阴性。免疫荧光法观察:Nestin,Vimentin表达阳性、ALP表达弱阳性、DSP表达阴性或微弱阳性。成牙本质诱导见矿化结节,ALP与DSP阳性。成脂诱导后细胞质见大量脂滴。结论:犬健康年轻磨牙牙髓组织中可稳定分离培养出具有一定克隆能力的c DP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及对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晓菁 林璐 +3 位作者 黄臻 张停停 刘清 史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使用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口腔微生物群落构成改变。方法:随机双盲设计。入选35例RAU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局部涂抹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 目的:观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使用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口腔微生物群落构成改变。方法:随机双盲设计。入选35例RAU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局部涂抹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对照组局部涂抹壳聚糖凝胶。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天数。未用药前唾液为阳性对照PC组;试验组用药后唾液为AA组和对照组用药后唾液为AC组;另有10名健康人唾液作为阴性对照NC组。高通量测序分析4组唾液(AA、AC、PC、NC)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变化和相似关联。结果:试验组溃疡愈合天数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水平:PC组放线菌相对丰度增加,而AA组放线菌相对丰度降低;属水平:PC组嗜血杆菌和奈瑟菌相对丰度下降,放线菌、颗粒菌和胃链球菌相对丰度增加,AA组是正常标准的丰度。结论:益生菌发酵物可以更快的促进溃疡愈合和使口腔微生物更快恢复正常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口腔微生态 口腔微生物群落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侧切牙Ⅲ型牙内陷根管治疗1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郑治国 杨健 段晓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8-299,共2页
牙内陷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牙齿发育畸形。报道1例伴有根尖周病变但没有累及到牙髓的Ⅲ型牙内陷,行根管治疗后,取得良好的效果,随访观察1年,预后良好。
关键词 牙内陷 根尖周炎 根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根尖乳头干细胞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郭俊 杨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64-466,共3页
最近,国外研究人员采用酶消化法,在人根尖尚未形成的第三磨牙牙根部牙乳头组织中分离出成体干细胞,并定义为牙乳头干细胞。研究表明,与牙髓干细胞相比较,牙乳头干细胞有着更高的溴脱氧尿苷吸收率、更多的倍增数和更强的组织再生能力,其... 最近,国外研究人员采用酶消化法,在人根尖尚未形成的第三磨牙牙根部牙乳头组织中分离出成体干细胞,并定义为牙乳头干细胞。研究表明,与牙髓干细胞相比较,牙乳头干细胞有着更高的溴脱氧尿苷吸收率、更多的倍增数和更强的组织再生能力,其可能是一种比牙髓干细胞更早期、更优越的牙源性干细胞的资源,在牙髓再生和组织工程运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在牙根形成方面的潜在作用和在生物牙根工程方面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尖乳头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牙根形成 牙再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冰硼冲洗液体外抑菌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史彦 杨健 陈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评价纯中药制剂复方冰硼冲洗液和冰硼冲洗液对4种牙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复方冰硼冲洗液和冰硼冲洗液对4种厌氧病原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 目的评价纯中药制剂复方冰硼冲洗液和冰硼冲洗液对4种牙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复方冰硼冲洗液和冰硼冲洗液对4种厌氧病原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2种冲洗液对4种厌氧病原菌均有抗菌作用,复方冰硼冲洗液的抗菌性优于冰硼冲洗液。粪肠球菌的抗药能力明显强于其余3种菌株。结论纯中药制剂复方冰硼冲洗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作为根管冲洗液可能是有优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冰硼冲洗液 根管冲洗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文青 杨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0-451,共2页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牙龈组织缓慢、渐进性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良性病变。本文对1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临床检查、病史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关键词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遗传 牙龈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对正常牙本质和龋损影响牙本质粘接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文青 杨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比较4种第七代自酸蚀粘接系统对正常牙本质(normal dentin,ND)和龋损影响牙本质(caries-affected dentin,CAD)的粘接强度。方法:选取24颗面龋损的人离体磨牙,在龋损引知液(Voco)的监控下去除龋损,在远中面健康牙本质预备至龋洞深... 目的:比较4种第七代自酸蚀粘接系统对正常牙本质(normal dentin,ND)和龋损影响牙本质(caries-affected dentin,CAD)的粘接强度。方法:选取24颗面龋损的人离体磨牙,在龋损引知液(Voco)的监控下去除龋损,在远中面健康牙本质预备至龋洞深度窝洞。随机将去龋磨牙分成4组,分别用4种第七代粘接系统(AdperTMEasy One;I Bond;Clearfil S3 Bond;G Bond)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粘接,并用树脂(Filtek P60)修复后沿牙长轴方向将树脂和牙齿从颊舌侧方向片切,厚度为1.0mm,并修整成粘接面(ND和CAD)面积为1 mm2的试件,进行微拉伸实验,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面形态。结果:I Bond粘接ND时粘接力明显强于CAD(P<0.01)。其他3种粘接系统在ND中也产生较高粘接强度(P<0.05)。粘接CAD时4种粘接剂强度差异不明显(P>0.05)。扫描电镜观察,混合层在CAD上表现得较厚,较疏松,形成的树脂突较少。结论:4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在ND的粘接力强于在CAD上的粘接力,用于CAD时粘接效果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拉伸强度 自酸蚀粘接剂 龋损影响牙本质(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汞桩核抗折裂强度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史彦 杨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深度的银汞桩核修复后牙体组织的抗折裂强度和折裂模式。方法:选取40个完整拔除的下颌单根管前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后,按颊舌径的大小分为4组,每组10个。Ⅰ、Ⅱ、Ⅲ组制作不同深度的银汞桩核,Ⅳ组为对照组。试件的底座固定... 目的:比较不同深度的银汞桩核修复后牙体组织的抗折裂强度和折裂模式。方法:选取40个完整拔除的下颌单根管前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后,按颊舌径的大小分为4组,每组10个。Ⅰ、Ⅱ、Ⅲ组制作不同深度的银汞桩核,Ⅳ组为对照组。试件的底座固定在电子式万能测试仪上加载,记录试件折裂时测试机上的读数以及试件折裂的模式。结果:Ⅰ、Ⅱ、Ⅲ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Ⅲ组与Ⅳ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银汞桩核抗折裂强度与深度无关,其强度能满足人日常咀嚼食物所需的牙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汞桩核 抗折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尖终末工作宽度对根管内细菌清除效果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玉 杨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5-57,6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根尖预备终末工作宽度对根管内细菌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已感染粪肠球菌的48颗离体上颌磨牙的远中颊侧根管标本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分别预备根管至25#(A组)、30#(B组)、35#(C组)、40#(D组);对照组E、F组不进行机械预... 目的:比较不同的根尖预备终末工作宽度对根管内细菌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已感染粪肠球菌的48颗离体上颌磨牙的远中颊侧根管标本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分别预备根管至25#(A组)、30#(B组)、35#(C组)、40#(D组);对照组E、F组不进行机械预备而只进行冲洗。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和不锈钢K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A、B、C、D、E组用1%次氯酸钠和17%EDTA冲洗根管,F组仅用生理盐水冲洗。根管预备前和预备后分别取样作细菌学培养计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预备冲洗后6组根管内的粪肠球菌量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D组下降最明显。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组A、B、C、D组中,根管预备后阴性培养的百分率分别为0%、12.5%、37.5%和75%;对照组E、F组中均未获得阴性培养。结论:增大根尖预备终末工作宽度能提高根管内细菌清除的效果。但上颌磨牙远中颊侧根管预备至40#配合抗菌性冲洗液,尚不能完全清除根管内粪肠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宽度 根尖预备 粪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溶液抗菌体积分数的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彦 杨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90-592,共3页
目的评价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牙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性能。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以最低抑菌... 目的评价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牙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性能。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以最低抑菌体积分数(MIVF)和最低杀菌体积分数(MBVF)表示。结果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的MIVF分别为0.035%、0.07%、0.018%和0.28%,MBVF分别为0.035%、0.07%、0.035%和0.28%,其总的抗菌效果排序分别为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次氯酸钠对口腔常见厌氧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具有理想的抗菌性能。0.5%MBVF的次氯酸钠溶液的抑菌性能可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溶液 根管冲洗 根管治疗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龋病影响牙本质自酸蚀粘接修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文青 杨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600-602,606,共4页
自酸蚀粘接系统适用于牙本质和釉质的粘接,具有操作简单、修复体边缘封闭性良好、术后敏感低等优点,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临床工作中,龋坏引起的牙体缺损是临床修复的主要内容。临床上,医生在去除龋坏时,建议只去除细菌入侵的那部分牙本... 自酸蚀粘接系统适用于牙本质和釉质的粘接,具有操作简单、修复体边缘封闭性良好、术后敏感低等优点,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临床工作中,龋坏引起的牙体缺损是临床修复的主要内容。临床上,医生在去除龋坏时,建议只去除细菌入侵的那部分牙本质,而已脱矿却无细菌入侵的牙本质,即龋坏影响牙本质(CAD),是临床粘接的主要部分。与正常的牙本质相比较,CAD的矿化度较低,与树脂的粘接效果可能不尽相同。本文就自酸蚀粘接系统用于CAD的粘接修复作一综述,以期推广其在国内临床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酸蚀粘接系统 龋坏影响牙本质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奕智 郭俊 杨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提取液(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迁移及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PDLCs,经鉴定后,MTT法检测PRF对hPDLCs增殖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提取液(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迁移及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PDLCs,经鉴定后,MTT法检测PRF对hPDLCs增殖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PRF组(浓度50%),采用碱性磷酸酶法检测hPDLCs培养7 d和14 d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Transwell检测hPDLCs迁移的情况;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矿化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各组A值随着时间延长均逐渐增加,增加值最快的是PFR2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7 d和14 d时PRF组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PFR组迁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各时间点PRF组矿化结节A值较对照组更高(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FR组中Runx2、BMP2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F具有促进hPDLCs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的作用,其促进骨形成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细胞增殖 成骨 人牙周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材料对口腔黏膜愈合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亚妮 杨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缝线及显微缝合中圆针和角针对大鼠牙龈黏膜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在牙龈上做冠根方向的切口,分别用不同的缝线以单纯间断缝合法缝合。术后1、3、5、7 d各处死8只大鼠,拆线后取包括缝线轨迹在内的牙... 目的:比较不同缝线及显微缝合中圆针和角针对大鼠牙龈黏膜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在牙龈上做冠根方向的切口,分别用不同的缝线以单纯间断缝合法缝合。术后1、3、5、7 d各处死8只大鼠,拆线后取包括缝线轨迹在内的牙龈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比较各组牙龈黏膜愈合情况,并将数据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国产聚丙烯线和进口聚丙烯线、角针和圆针均对黏膜愈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丝线比显微缝线引起的组织反应要强烈(P<0.05)。结论:国产聚丙烯线和进口聚丙烯线、角针和圆针对黏膜愈合都没有明显差异;显微缝线缝合的创口比普通丝线缝合的创口愈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聚丙烯线 牙龈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endo Finisher锉对根管内壁玷污层清除效果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辛悦 杨健 宋矿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评估XP-endo Finisher(XPF)锉与被动超声冲洗(PUI)对根管内壁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60颗离体单直根管下颌前磨牙,距根尖16 mm处截冠,采用S3镍钛锉预备到3S,根据终末处理方式不同将样本随机分成6组。A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联... 目的评估XP-endo Finisher(XPF)锉与被动超声冲洗(PUI)对根管内壁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60颗离体单直根管下颌前磨牙,距根尖16 mm处截冠,采用S3镍钛锉预备到3S,根据终末处理方式不同将样本随机分成6组。A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联合XPF处理1 min;B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联合XPF处理1 min,再用4 mL 17%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冲洗1 min;C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联合PUI处理1 min;D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联合PUI处理1 min,再用4 mL 17%EDTA溶液冲洗1 min;E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30号侧方冲洗针冲洗1 min;F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30号侧方冲洗针冲洗1 min,再用4 mL 17%EDTA溶液冲洗1 min。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玷污层形态,并比较根尖1/3区、根中1/3区牙本质小管开口数。结果 A、C、E组实验样本整个根管壁都有玷污层覆盖,A组与C组牙本质小管开口数明显高于E组(P<0.05),而A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根中区、B组和D组根尖区有少量玷污层覆盖,牙本质小管开放或半开放;F组根尖区可见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封闭或半封闭;B和D组根中区根管壁玷污层均被有效去除;在根尖1/3区和根中1/3区,B组与D组牙本质小管开口数高于其他4组(P<0.05),而B组和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PF锉对根管内壁玷污层的清洁效果与PUI无明显差异,可用于根管预备后提高根管清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endoFinisher锉 玷污层 被动超声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根管充填材料HiFlow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戴怡茹 杨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4-747,共4页
目的:评价EndoSequence BC Sealer TM HiFlow(HiFlow)的细胞毒性。方法:体外培养L929细胞,制备HiFlow(A组)、AH Plus(B组)、iRoot SP(C组)、MTA(D组)4种根充材料浸提液,细胞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E组)。分别与L929接触12、24、48 h,CCK-8... 目的:评价EndoSequence BC Sealer TM HiFlow(HiFlow)的细胞毒性。方法:体外培养L929细胞,制备HiFlow(A组)、AH Plus(B组)、iRoot SP(C组)、MTA(D组)4种根充材料浸提液,细胞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E组)。分别与L929接触12、24、48 h,CCK-8法对比HiFlow、AH Plus、iRoot SP、MTA 4种根充材料对L929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CCK-8实验显示不同根充材料12、24、48 h 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A值低于A、C、D组(P<0.05);A组、C组和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low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与MTA、iRoot SP类似,均小于AH Plus,认为可临床用于根管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充材料 细胞毒性 Cell Counting Kit-8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油和桉树油溶剂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罗浩 徐佩琼 郑治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760,共3页
目的:检测橙油和桉树油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 PDLFs)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组织块消化法获取并培养hPDLFs,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橙油、桉树油及氯仿(阳性对照)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 目的:检测橙油和桉树油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 PDLFs)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组织块消化法获取并培养hPDLFs,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橙油、桉树油及氯仿(阳性对照)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 1%的橙油、桉树油及氯仿(对照)培养h PDLFs 1、6及12 h后,对其增殖能力无影响;浓度为1%的橙油、桉树油及氯仿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橙油抑制作用最低。结论:3种有机溶剂中橙油对h PDLFs增殖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再治疗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 橙油 桉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溶液组织溶解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史彦 杨健 徐翔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用人牙髓组织评价不同配制方法和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的组织溶解性。方法:收集50个新鲜拔除的单根管前磨牙,劈冠取出完整牙髓,在电子天平上称重。将牙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将5个新鲜牙髓同时放入5mL不同测试液中,记录组织... 目的:用人牙髓组织评价不同配制方法和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的组织溶解性。方法:收集50个新鲜拔除的单根管前磨牙,劈冠取出完整牙髓,在电子天平上称重。将牙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将5个新鲜牙髓同时放入5mL不同测试液中,记录组织组溶解消失的时间,结果用溶解速度(即重量/溶解时间)显示。Ⅰ、Ⅱ、Ⅲ组测试液为3种不同配制方法的0.5%次氯酸钠溶液,Ⅳ组为9%次氯酸钠溶液,Ⅴ组为5%次氯酸钠溶液。用pH计测量五组溶液PH值。结果:Ⅰ、Ⅱ、Ⅲ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Ⅰ、Ⅱ、Ⅲ组与Ⅳ、Ⅴ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Ⅳ组与Ⅴ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次氯酸钠溶液组织溶解性与浓度有关,与配制方法,pH值无关。浓度越高,组织溶解性越高。添加缓冲溶液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能调节溶液pH值,增加溶液的稳定性,维持溶液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溶液 根管冲洗 根管治疗 组织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