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阵CO_2激光和Nd:YAG激光对高龄小鼠皮肤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慧群 李蕊联 +4 位作者 王冰 王永贤 王梅 张淑兰 周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3,459,共6页
目的探讨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准长脉宽1 064nm波长)照射对小鼠皮肤HSP47、HSP70及TGF-β1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在真皮重塑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照射小鼠背部脱毛皮肤,分别在照射后2周、1个月以及3个月取... 目的探讨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准长脉宽1 064nm波长)照射对小鼠皮肤HSP47、HSP70及TGF-β1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在真皮重塑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照射小鼠背部脱毛皮肤,分别在照射后2周、1个月以及3个月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皮肤HSP47、HSP70及TGF-β1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两种激光照射作用的差异。结果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照射区在3个时间点HSP47、HSP70及TGF-β1的平均灰度值均较相应对照区低;点阵区灰度值低于长脉宽区,即阳性表达较高,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照射后HSP47、HSP70及TGF-β1的表达增加,提示其直接参与了真皮重塑,点阵CO2激光改善效果较Nd∶YAG激光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CO2激光 Nd YAG激光 HSP47 HSP70 TGF-β1 真皮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与皮肤病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志彬 彭亚婷 +2 位作者 余凯慧 杨馨悦 刘藕根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与传统线性RNA不同,circRNA的特征在于它是由反向剪接形成的、没有5'端和3'端的环状闭合结构。目前研究发现circRNA在皮肤组织和血液的异常表达与许多皮肤疾病的发生...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与传统线性RNA不同,circRNA的特征在于它是由反向剪接形成的、没有5'端和3'端的环状闭合结构。目前研究发现circRNA在皮肤组织和血液的异常表达与许多皮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并认为有可能成为皮肤疾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靶点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文总结了关于circRNA的分类、功能以及其在皮肤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分段克隆表达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
作者 张志彬 彭胜男 +4 位作者 刘藕根 张颖鹏 李春明 彭亚婷 张淑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有关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短肽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研究鲜有报道。文中旨在获得PEDF蛋白的分段克隆表达,并观察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PEDF1、PEDF2和PEDF3目的基因,将回收的... 目的有关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短肽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研究鲜有报道。文中旨在获得PEDF蛋白的分段克隆表达,并观察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PEDF1、PEDF2和PEDF3目的基因,将回收的片段用NheI/HindⅢ酶切,插入至pET28a(+)载体。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并诱导表达,并把融合蛋白的进行分离、纯化。采用CCK-8方法检测24 h、48 h及72 h,不同浓度100、400、800和1000 nmol/L PEDF1、PEDF2和PEDF3肽段对SCL-1细胞增殖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EDF1、PEDF2和PEDF3的原核表达载体,PEDF1、PEDF2和PEDF3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 000、17 000和13 000。24 h时,800 nmol/L、1000 nmol/L浓度PEDF3 SCL-1细胞增殖[(0.61±0.03)、(0.78±0.07)]较0 nmol/L PEDF3(1.00±0.00)明显降低(P<0.05);48 h时,400、800、1000nmol/L浓度PEDF3SCL-1细胞增殖呈现显著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72 h时,800、1000 nmol/L浓度PEDF3 SCL-1细胞增殖[(0.53±0.05)、(0.51±0.05)]较400、0 nmol/L[(0.60±0.05)、(1.00±0.00)]显著降低(P<0.05)。结论成功分段克隆表达PEDF融合蛋白,PEDF3抑制了SCL-1细胞增殖,为进一步筛选PEDF活性功能短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人皮肤鳞状细胞癌 分段克隆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汉族人HLA-B*1502与卡马西平所致SJS/TEN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藕根 邹叶青 +1 位作者 李春明 刘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具有江西汉族遗传背景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1502与卡马西平(CBZ)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症(SJS/TEN)相关性。方法:在具有江西汉族遗传背景人群中,收集CBZ所致SJS/TEN患者19例,以及90... 目的:探讨具有江西汉族遗传背景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1502与卡马西平(CBZ)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症(SJS/TEN)相关性。方法:在具有江西汉族遗传背景人群中,收集CBZ所致SJS/TEN患者19例,以及90例服用CBZ无过敏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HLA—B*1502的基因型测定.观察CBZ所致的SJS/TEN与HLA—B*1502基因型是否存在关联。结果:CBZ所致SJSfrEN组HLA—B*1502基因型携带率为100%,显著高于CBZ耐受组(15.5%)及健康对照组(1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Z耐受组HLA—B*1502基因型携带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0.684)。结论:具有江西汉族遗传背景人群中.HIJA—B*1502与CBZ所致SJSfrEN有极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1502 卡马西平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坏死症 汉族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淑兰 张颖鹏 +2 位作者 彭亚婷 李春明 刘藕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9-672,共4页
报告1例以全身红斑、丘疹伴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61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和发热20d,加重2d入院。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淋巴结结构破坏,淋巴滤泡消失,高内皮血管增生,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 报告1例以全身红斑、丘疹伴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61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和发热20d,加重2d入院。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淋巴结结构破坏,淋巴滤泡消失,高内皮血管增生,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CD5、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3、CD2、CD7及CD4均阳性,CD 10(少许细胞)及增殖核抗原(Ki-67)(约30%)阳性,CD20及B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PAX)5示B细胞局灶阳性,CD21示不规则滤泡树突细胞网,EB病毒编码的RNA(EBER)示少量大细胞阳性。根据患者皮损、淋巴结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诊断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
6
作者 刘藕根 刘志刚 姜美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5-326,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有生育要求,妊娠后存在妊娠与SLE两者间相互影响的可能,从而对母体、胎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该文就正常妊娠及其并发症与SLE的关系、妊娠对SLE、SLE对胎儿的影...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有生育要求,妊娠后存在妊娠与SLE两者间相互影响的可能,从而对母体、胎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该文就正常妊娠及其并发症与SLE的关系、妊娠对SLE、SLE对胎儿的影响及孕期用药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发鞘1例
7
作者 刘藕根 梁斌慧 刘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78,共1页
患者女,50岁。发现头发发干有白色套状物1个月余,于2011年6月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头发}:出现白色虱卵状物,无痒痛,未经治疗;患者平时有紧扎头发的习惯,无银屑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
关键词 管状发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蜱叮咬1例
8
作者 张淑兰 曾敏帆 任诗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2-602,共1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因左侧腋窝新生物伴刺痒4 d,于2014年11月17日来我科就诊。4 d前患者散步回家后感左侧腋窝刺痒,随后发现其上有一约绿豆大新生物,似一虫体附着。患者及其家人无豢养宠物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 1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因左侧腋窝新生物伴刺痒4 d,于2014年11月17日来我科就诊。4 d前患者散步回家后感左侧腋窝刺痒,随后发现其上有一约绿豆大新生物,似一虫体附着。患者及其家人无豢养宠物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增大,余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腋窝一约绿豆大棕褐色虫体附着,周围皮肤见红晕,虫体下缘似乎可见几根活动性触须状物(图1),无明显触痛,质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叮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下外生性骨疣1例
9
作者 刘藕根 李春明 +1 位作者 张颖鹏 黄彩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94-694,共1页
患者女,20岁。因左拇指甲外侧结节,压痛半年余于2011年6月27H来我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拇指外侧长出一蚕豆大结节,压痛明显,曾在外院诊断为“甲周疣”,多次冷冻治疗,结节未变小或消退。患者无慢性病史。皮肤科检查... 患者女,20岁。因左拇指甲外侧结节,压痛半年余于2011年6月27H来我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拇指外侧长出一蚕豆大结节,压痛明显,曾在外院诊断为“甲周疣”,多次冷冻治疗,结节未变小或消退。患者无慢性病史。皮肤科检查:左拇指甲末端外侧见一蚕豆大圆形结节(图1A),质坚硬,表面色红。压痛明显。X线检查示:左拇指远节指骨性突起(图1B),未见明确骨质破坏征象,关节未见异常,未见明显软组织异常影像。诊断:甲下外生.洼骨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疣 甲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炎症标志物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志彬 李思思 +4 位作者 段训新 石玉英 刘藕根 姜美英 刘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70-472,共3页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患者多种血清炎症标志物的水平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65名带状疱疹患者,收集其初次就诊时的外周静脉血,检测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水平。利用单因...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患者多种血清炎症标志物的水平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65名带状疱疹患者,收集其初次就诊时的外周静脉血,检测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水平。利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每个炎症标志物水平与PHN的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并筛选出可能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ESR、CRP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PHN的发生表现出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ESR及CRP水平与PHN的发生也表现出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表明,与CRP的水平相比,ESR水平与PHN的发生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结论:血清中ESR及CRP的水平作为一种潜在的指标可能对预测PH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血清炎症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