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心理韧性在自我护理能力与造口适应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万艳娜 洪艳艳 +4 位作者 刘敏燕 盛璟 胡接平 陈庆科 曾小红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造口适应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某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172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造口适应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某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172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Lorensen’s self-care capability scale,LSCS)及造口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OAI-20)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CD-RISC、LSCS及OAI-20总分分别为(50.69±10.52)分、(78.71±16.89)分、(40.05±10.60)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D-RIS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LSC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CD-RIS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OAI-2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LSC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OAI-2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同时,CD-RISC在LSCS与OAI-20间有中介效应(0.333),占总效应的36.30%。结论自我护理能力在直接影响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可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患者的造口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腹壁造口 心理韧性 自我护理 造口适应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统肿瘤PDX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进展
2
作者 黄高敏 何远桥 +3 位作者 高亮 李坤 谢文杰 陈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3-438,共6页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human-derived tumor xenografts,PDX)模型能够保留原始肿瘤异质性及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与患者肿瘤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和分子表型相似度高,可以很好地反映患者临床结果,能更准确地预测新型药物的临床疗效,为泌尿系肿瘤...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human-derived tumor xenografts,PDX)模型能够保留原始肿瘤异质性及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与患者肿瘤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和分子表型相似度高,可以很好地反映患者临床结果,能更准确地预测新型药物的临床疗效,为泌尿系肿瘤(包括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等),特别是临床治疗后耐药复发及转移性肿瘤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临床前模型。PDX模型在新药研发、生物标志物筛选及个性化治疗等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泌尿肿瘤精准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对泌尿系统肿瘤PDX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泌尿系肿瘤 临床前模型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输尿管隧道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万隆 李满媛 吴文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输尿管黏膜下隧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应用ANSYS 2020 R2软件建立不同膀胱输尿管模型,并对其储尿期及排尿期生物力学进行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评估不同模型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应力及应...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输尿管黏膜下隧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应用ANSYS 2020 R2软件建立不同膀胱输尿管模型,并对其储尿期及排尿期生物力学进行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评估不同模型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应力及应变分布。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在储尿期,模型A1、A3型隧道段最大等效应力比A2型分别高1%、3%;在排尿期,A1、A3型隧道段最大等效应力分别比A2型高9%、12%,差别均不明显。但当B型与A2型相比时,储尿期及排尿期最大等效应力分别减少了46%和53%。结论黏膜下隧道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关键所在,适当改变其长度对于生物力学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输尿管反流 再植术 输尿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分泌型蛋白IFN-β/EGFP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4
作者 詹以安 王共先 傅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1-764,共4页
目的β干扰素(interferon-beta,IFN-β)/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真核质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观察转染后的hMSCs(IFN-β-hMSCs)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 目的β干扰素(interferon-beta,IFN-β)/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真核质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观察转染后的hMSCs(IFN-β-hMSCs)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情况的影响。方法构建IFN-β/EGFP分泌型真核表达质粒pEGFP-N2-IFN-β,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MSCs,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IFN-β/EGFP蛋白中绿色荧光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FN-β的表达水平。将IFN-β-hMSCs与PC-3在Transwell培养体系中共培养,同时设立hMSCs共培养组、空质粒转染hMSCs共培养组、PC-3单独培养组为对照组,分别于共培养后第1、3、5天对PC-3进行台盼蓝染色,计数存活细胞数目。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IFN-β-hMSCs显示出绿色荧光,ELISA检测证实IFN-β-hMSCs的细胞上清中存在IFN-β的分泌表达。实验组PC-3细胞增殖受抑制,实验组与各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型蛋白IFN-β/EGFP在hMSCs中可获得表达且保持其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在Transwell共培养中可以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Β干扰素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膜外途径与经腹途径腹腔镜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胡伟能 欧阳晨思 +6 位作者 傅斌 王共先 傅龙龙 王义兵 余月 习海波 刘伟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565-3567,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两种入路(经腹腔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的疗效。方法:输尿管末端狭窄并肾积水患者41例,平均年龄(34.57±10.06)岁,术前彩超、CTU或IVU等检查诊断为输尿管扩张,程度均为V级。41...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两种入路(经腹腔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的疗效。方法:输尿管末端狭窄并肾积水患者41例,平均年龄(34.57±10.06)岁,术前彩超、CTU或IVU等检查诊断为输尿管扩张,程度均为V级。4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中22例采用经腹腔途经,19例采用经腹膜外途经。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术中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腹膜外途径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经腹腔途径组[(101.89±11.85)min vs(87.27±10.77)min,P=0.000],而胃肠道恢复时间(1.63±0.49)dvs(2.55±0.51)d,P=0.000)和住院天数[(7.53±1.65)dvs(8.55±1.47)d,P=0.043)]经腹膜外途径组明显短于经腹膜外途径组。术后随访4~24个月,经B型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对比显示,肾输尿管积水消失或好转,膀胱造影检查未见输尿管返流。结论:经腹膜外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乳头式再植有较好的抗返流和预防狭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膀胱再植 腹腔镜 腹膜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治疗输尿管损伤的疗效分析(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2
6
作者 汪灶昆 钱涛 +2 位作者 张锦 顾继礼 陈卫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822-823,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内引流治疗36例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顺利经输尿管镜置入双J管引流,术后1~3周停止漏尿,其中13例术后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内引流治疗36例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顺利经输尿管镜置入双J管引流,术后1~3周停止漏尿,其中13例术后1~3个月拔除双J管,20例盆腔肿瘤放疗者术后5~11个月拔除或更换进口巴德( BADE)内支架管,术后随访3个月~6年,泌尿系CT成像( CTU)检查证实患侧输尿管通畅,6例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较前明显减轻,其余正常。1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发现右侧输尿管损伤,术后40天拔出双J管后输尿管阴道瘘,因局部瘢痕及漏口较大,再次置管失败,改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因前列腺癌或宫颈癌放疗后严重输尿管狭窄,行永久性双肾造瘘术。结论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输尿管损伤的疗效可靠,微创,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输尿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熊柱凤 陈炤 +6 位作者 汤利萍 吴重阳 罗艳萍 傅斌 易继群 黄娇 傅龙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7-769,共3页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患者术后常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在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患者术后常...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患者术后常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在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患者术后常规专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循证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躯体功能指数、生理功能指数、社会功能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舒适,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膀胱切除术 腹壁造口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量输血时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芬 汪泱 +1 位作者 詹以安 钱克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输注不同比例血浆和浓缩红细胞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间4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时第一个24h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情况,根据输注的血浆量和浓缩红细胞量的不... 目的:探讨早期输注不同比例血浆和浓缩红细胞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间4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时第一个24h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情况,根据输注的血浆量和浓缩红细胞量的不同比例,将患者分为3组:低比例组(血浆/浓缩红细胞=1/7),中比例组(血浆/浓缩红细胞=1/2.5),高比例组(血浆/浓缩红细胞=1/1.2),并比较产前与输血后凝血相关的实验室数据。结果:低比例组输血后PT、APTT明显延长(P<0.01),Fb明显下降(P<0.01);中比例组输血后PT、APTT无延长(P>0.05),但Fb下降(P<0.01);高比例组输血后PT、APTT、Fb保存正常水平(P>0.05)。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比例过低可造成血液稀释性低凝,建议大量成分输血时将血浆与浓缩红细胞配为1∶1比例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 成分输血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与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回顾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郎斌 张旭 +6 位作者 傅斌 王保军 许凯 张军 张国玺 艾星 马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730-732,共3页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50例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开放手术组)和53例单侧后腹腔镜肾上...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50例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开放手术组)和53例单侧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创伤相关指标、术中高血压波动、疗效等). 结果 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2±22)min 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120±42)min,(t=-11.692,P=0.000);术中出血量(74±34)ml 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187±64)ml (t=-7.511,P=0.000);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中位数1 d vs 2 d, u= -5.018,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5.2±1.7)d vs (8.3±1.8)d, t=-10.714,P=0.000]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后腹腔镜组术中高血压发生例数(9例 vs 18例, χ^2=4.811,P= 0.028)、输血例数(1例 vs 8例, χ^2=6.426,P=0.01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发生例数(11例 vs 21例, χ^2= 5.423,P=0.020)均显著低于开放组;2组SIRS持续时间(中位数1 d vs 1 d,u=-1.598,P=0.110)、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2例 vs 6例,χ^2=1.418,P=0.234)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血压恢复正常及症状消失者后腹腔镜组有45例(84.9%),开放手术组43例(86.0%),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25,P=0.875).103例随访5~36个月,平均21.3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术中对血压的控制较好,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似的疗效,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切除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0对血管内皮细胞VEGF-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8
10
作者 娄远蕾 刘芬 +4 位作者 高法梁 阮琼芳 崔苏萍 邓志锋 汪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3-927,共5页
目的:观察过表达miR-210对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miR-210调控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通过转染LV-miR-210-GFP重组慢病毒载体上调... 目的:观察过表达miR-210对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miR-210调控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通过转染LV-miR-210-GFP重组慢病毒载体上调内皮细胞miR-210表达,实验分为miR-210过表达组(LV-miR-210-GFP)和对照组(LV-GFP)。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iR-210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ephrin-A3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VEGF、VEGF 2(VEGFR 2)、Notch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210过表达组miR-210表达水平上调了(32.10±1.26)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iR-210过表达组阳性细胞率[(73.22±1.45)%]较对照组[(12.52±0.67)%]明显增加(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R-210过表达组VEGF、VEGFR2、Notch1 mRNA分别较对照组上调了(7.40±0.67)、(2.50±0.10)、(9.70±0.72)倍,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iR-210过表达组VEGF和VEGFR2红色荧光信号均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iR-210过表达组血管内皮细胞中Notch1的蛋白表达量(4.22±0.6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miR-210过表达可显著上调VEGF-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0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NOTC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Retzius间隙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的技术比较和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晓晨 傅文晴 +2 位作者 胡兵 张成 王共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1-756,共6页
目的比较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两种手术方法的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分别行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或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 目的比较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两种手术方法的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分别行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或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后入路RARP组22例,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16.9±7.5)ng/mL,Gleason评分7分(5~8分),前列腺体积(42.3±11.2)mL,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14分(9~20分),临床分期cT1c期9例、cT2a期4例、cT2b期3例、cT2c期6例;经膀胱入路RARP组13例,术前tPSA(18.6±8.7)ng/mL,Gleason评分6分(5~7分),前列腺体积(35.4±9.6)mL,IIEF-5评分15分(10~21分),临床分期cT1c期8例、cT2a期2例、cT2b期2例、cT2c期1例。所有患者术前尿控均正常。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完成手术。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尿控恢复时间、术后IIEF-5评分的差异。结果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后入路RARP组手术时间(123.4±31.7)min、术中出血量(48.2±12.8)mL,经膀胱入路RARP组手术时间(135.3±25.6)min、术中出血量(65.2±19.8)mL,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后入路RARP组病理分期pT2a期6例、pT2b期6例、pT2c期8例、pT3a期2例,术后Gleason评分7分(5~8分),经膀胱入路RARP组病理分期pT2a期8例、pT2b期3例、pT2c期2例,术后Gleason评分6分(5~7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入路RARP组切缘阳性5例(22.7%),经膀胱入路组RARP切缘阳性3例(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7 d拔除导尿管,后入路RARP组18例即刻实现尿控(无需使用尿垫),4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经膀胱入路RARP组患者12例即刻实现尿控,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后入路RARP组IIEF-5评分为11分(4~13分),经膀胱入路RARP组为12分(5~14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EF-5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均未见肿瘤生化复发表现(tPSA均<0.2 ng/mL)。结论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治疗体积较小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效果与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技术相当,具有较好的术后即刻尿控效果,但性功能恢复需要进一步随访。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技术可行,未来有望成为治疗局限性低风险前列腺癌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保留耻骨后间隙 经膀胱入路 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LIP在前列腺癌过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冷远景 陈捷 王共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4-1146,1152,共4页
前列腺癌(prostaticcarcinoma,Pea)为欧美发达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老年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antigen,PSA)普查和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PCa的... 前列腺癌(prostaticcarcinoma,Pea)为欧美发达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老年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antigen,PSA)普查和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PCa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受体 雄激素 受体 死亡 Fas相关死亡域样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42通过靶向微RNA-384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文杰 雷坤阳 孙庭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4-621,共8页
目的探讨lncRNA LINC00342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LINC00342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采用qPCR检测ccRCC组织及ccRCC细胞系中LINC00342的表达... 目的探讨lncRNA LINC00342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LINC00342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采用qPCR检测ccRCC组织及ccRCC细胞系中LINC0034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cRC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将ccRCC细胞分为si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CCK-8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验证LINC00342对ccR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INC00342的靶分子,并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0342与miRNA-384的靶向关系。结果GEPIA数据库的分析结果表明,LINC00342在ccR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且高表达的ccRCC患者总生存率较低(P均<0.05)。qPCR结果显示,ccRCC组织及ccRCC细胞中LINC00342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LINC00342高表达的患者肿瘤直径更大、临床分期更晚(P均<0.05)。通过siRNA沉默LINC00342的表达能够抑制ccR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下调波形蛋白和神经钙黏素的表达,上调上皮钙黏素的表达(P均<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iRNA-384存在LINC00342的结合位点,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miRNA-384是LINC00342的下游靶分子之一。结论LINC00342可以促进ccRCC细胞的恶性表型。miRNA-384是LINC00342的下游靶分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透明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42 微RNA-384 上皮间质转化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坏死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汪泱 王志剑 +3 位作者 王共先 崔苏萍 谢平 黄学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85-1589,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外源性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肾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肾小管坏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BMMNCs并行DAPI标记。制作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下腔静脉进行BMMNCs移植。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不同... 目的:观察和分析外源性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肾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肾小管坏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BMMNCs并行DAPI标记。制作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下腔静脉进行BMMNCs移植。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获取肾脏标本,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的标记情况,HE染色做肾组织学检测,TUNEL法检测肾组织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BMMNCs移植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可见DAPI荧光细胞,部分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组织中,未见明显细胞坏死及变性征象,其凋亡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而PCNA阳性细胞数增多。结论:外源性BMMNCs移植可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提示BMMNCs移植有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的修复及其结构完整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肾小管坏死 肾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中的环境因素和可调控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宫再兴 王共先 +1 位作者 刘伟鹏 郝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4-837,共4页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包括起源于泌尿系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问质以及肾盂上皮系统的各种肿瘤.其中大约60%~8...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包括起源于泌尿系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问质以及肾盂上皮系统的各种肿瘤.其中大约60%~85%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总数在肾细胞癌中不超过20%。在世界范围内,肾细胞癌是第13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27l000个新确诊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亚型 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 CARCINOMA 调控 恶性肿瘤 嫌色细胞癌 透明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 Array技术筛选膀胱癌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珂 傅斌 +5 位作者 王义兵 王共先 李军华 刘仁升 齐雪亮 黄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5-51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肿瘤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旨在观察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组织众多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膀胱癌复发与转移提供证据。方法:收集27例膀胱癌患者...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肿瘤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旨在观察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组织众多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膀胱癌复发与转移提供证据。方法:收集27例膀胱癌患者标本,液氮保存,冰冻切片法分离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组织,用德国QIAGEN公司Cancer Pathway Finder PCR Array板筛选与癌症相关信号通路中的84个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中上调基因8个,下调基因19个。本研究选择影响上皮细胞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信号通路作为研究方向,其中GSC、KRT14和DSP上调,SNAI2和SNAI3下调。因此,选定GSC、KRT14、DSP、SNAI2和SNAI3作为兴趣基因,并对其进行多样本荧光定量q RT-PCR验证。结果表明:GSC在膀胱癌组织中上调,但与正常膀胱组织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RT14和DSP在膀胱癌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SNAI2和SNAI3在膀胱癌中表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且SNAI3表达差异最为明显。结论:基因KRT14、DSP及SNAI3可能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密切关系,可能成为基因治疗膀胱癌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ARRAY 膀胱癌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44-5p通过靶向CCND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8
17
作者 雷坤阳 谢文杰 +2 位作者 孙庭 刘贻富 王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miR-744-5p/CCND1轴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qRT-PCR检测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miR-744-5p的表达水平。实验分组:miR-744-5p模拟物(miR-744-5p mimic)、阴性对照(NC mimic)、CCND1模拟物(CCND1 mimic)及其阴性... 目的探讨miR-744-5p/CCND1轴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qRT-PCR检测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miR-744-5p的表达水平。实验分组:miR-744-5p模拟物(miR-744-5p mimic)、阴性对照(NC mimic)、CCND1模拟物(CCND1 mimic)及其阴性对照(NC mimic)。CCK-8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证miR-744-5p对ccR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功能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744-5p的下游靶分子,q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CCND1在786-O及OSRC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miR-744-5p和CCND1的关系,最后通过回复实验验证miR-744-5p/CCND1轴在ccRCC中的作用。结果MiR-744-5p在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miR-744-5p可以抑制ccR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CCND1是miR-744-5p的下游靶标。回复实验结果显示,上调CCND1可以部分逆转上调miR-744-5p对ccRCC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miR-744-5p通过靶向CCND1抑制ccRCC细胞的恶性表型,miR-744-5p/CCND1轴可能是ccRCC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miR-744-5p CC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17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錞 陈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79-2980,共2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居男性癌症第二位,严重威胁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Th17细胞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辅助性CD4+T细胞亚型,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居男性癌症第二位,严重威胁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Th17细胞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辅助性CD4+T细胞亚型,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共同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病变。早期研究发现,IL-17在前列腺癌患者的炎性增生萎缩病变(PIA)部位明显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患者 TH17细胞 IL-17 细胞因子 男性健康 慢性前列腺炎 癌前病变 T细胞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干细胞与肾脏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佳卉 汪泱 王共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虽然肾脏移植术为肾功能不全晚期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但尚存在供体器官有限、免疫排斥反应和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缺陷。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增殖能力及在体内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细胞的特点,尤其是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 虽然肾脏移植术为肾功能不全晚期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但尚存在供体器官有限、免疫排斥反应和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缺陷。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增殖能力及在体内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细胞的特点,尤其是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人体内的任何一种细胞,在组织、器官再生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对多能干细胞在肾脏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肾脏再生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FER1L4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坤阳 谢文杰 孙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FER1L4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体外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523例患者的肾癌组织和其中100例患者的配对癌旁组织中的LncRNA FER1L4表达,及5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FER1L4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体外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523例患者的肾癌组织和其中100例患者的配对癌旁组织中的LncRNA FER1L4表达,及516例肾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与其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5例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癌根治术患者的肾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患者的肾癌组织中的LncRNA FER1L4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构建LncRNA FER1L4沉默肾癌786-O和OSRC2细胞株,利用CCK8、划痕、Transwell以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LncRNA FER1L4对体外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LncRNA FER1L4在肾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并且其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01)。RT-qPCR结果显示,65例患者的肾癌组织中的LncRNA FER1L4表达为8.63±1.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84±0.9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癌组织中的LncRNA FER1L4高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均P<0.05)。CCK8、划痕、Transwell以及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沉默LncRNA FER1L4表达后,肾癌786-O和OSRC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肾癌786-O和OSRC2细胞中沉默LncRNA FER1L4,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肾癌中LncRNA FER1L4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LncRNA FER1L4促进肾癌进展的作用可能部分与EMT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LncRNA FER1L4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