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增强现实应用中,用户频繁地与环境中不同的智能物体交互完成任务,其完成效率和用户体验由所采用的定向交互技术决定.然而,从交互手段上来说,现阶段定向交互依赖于Wi-Fi、BLE等无线技术,其信号全向传播的特点使其不能利用用户的空间...移动增强现实应用中,用户频繁地与环境中不同的智能物体交互完成任务,其完成效率和用户体验由所采用的定向交互技术决定.然而,从交互手段上来说,现阶段定向交互依赖于Wi-Fi、BLE等无线技术,其信号全向传播的特点使其不能利用用户的空间环境(即位置和方向)来缩短互动时间,带来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从交互界面上来说,现阶段基于视觉的界面存在可靠性低、扩展性低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系统的通用性.本文介绍了RetroAR——基于可见光逆反射通信的定向交互系统.RetroAR利用了光的定向传播特性来保留用户的空间环境,并依靠逆反射通信实现用户与目标设备之间无连接的快速定向交互.系统实验表明,RetroAR最远可在4 m距离支持100°视角的交互,同时实现厘米级的六自由度(6-Degrees Of Freedom,6-DoF)三维跟踪.用户研究表明,与基于Wi-Fi的解决方案相比,RetroAR将非接触式控制的交互时间减少了2倍,并且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RetroAR借助可见光逆反射通信来利用用户空间环境,保持交互过程中的直观性.用户可以“所指即所控”的方式与多个目标进行互动,实现类似自然交互的快速定向交互.展开更多
针对大多数基于字典学习的无监督特征选择模型没有充分挖掘数据间的本质关联,进而降低了特征重要性判断的准确性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字典学习与样本关联保持结合的无监督特征选择模型(DLSCP)。首先,从数据中学习字典基以完成对原始数据的...针对大多数基于字典学习的无监督特征选择模型没有充分挖掘数据间的本质关联,进而降低了特征重要性判断的准确性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字典学习与样本关联保持结合的无监督特征选择模型(DLSCP)。首先,从数据中学习字典基以完成对原始数据的编码,并在字典空间中获得能够反映数据分布的隐表示;其次,进一步在字典空间中自适应地学习数据间的本质关联,以消除冗余特征和噪声特征的影响,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间的局部几何结构;最后,利用数据间的本质关联评估数据特征的关联性和重要性。在TOX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当选择50个特征时,DLSCP在归一化互信息(NMI)和聚类准确度(Acc)这2个评价指标上,相较于非负谱分析模型NDFS(Nonnegative Discriminative Feature Selection)分别提升了13.33和7.95个百分点,相较于隐空间嵌入无监督特征选择模型LSEUFS(Latent Space Embedding for Unsupervised Feature Selection via joint dictionary learning)分别提升了15.74和7.31个百分点,验证了DLSCP的有效性。展开更多
文摘移动增强现实应用中,用户频繁地与环境中不同的智能物体交互完成任务,其完成效率和用户体验由所采用的定向交互技术决定.然而,从交互手段上来说,现阶段定向交互依赖于Wi-Fi、BLE等无线技术,其信号全向传播的特点使其不能利用用户的空间环境(即位置和方向)来缩短互动时间,带来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从交互界面上来说,现阶段基于视觉的界面存在可靠性低、扩展性低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系统的通用性.本文介绍了RetroAR——基于可见光逆反射通信的定向交互系统.RetroAR利用了光的定向传播特性来保留用户的空间环境,并依靠逆反射通信实现用户与目标设备之间无连接的快速定向交互.系统实验表明,RetroAR最远可在4 m距离支持100°视角的交互,同时实现厘米级的六自由度(6-Degrees Of Freedom,6-DoF)三维跟踪.用户研究表明,与基于Wi-Fi的解决方案相比,RetroAR将非接触式控制的交互时间减少了2倍,并且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RetroAR借助可见光逆反射通信来利用用户空间环境,保持交互过程中的直观性.用户可以“所指即所控”的方式与多个目标进行互动,实现类似自然交互的快速定向交互.
文摘针对大多数基于字典学习的无监督特征选择模型没有充分挖掘数据间的本质关联,进而降低了特征重要性判断的准确性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字典学习与样本关联保持结合的无监督特征选择模型(DLSCP)。首先,从数据中学习字典基以完成对原始数据的编码,并在字典空间中获得能够反映数据分布的隐表示;其次,进一步在字典空间中自适应地学习数据间的本质关联,以消除冗余特征和噪声特征的影响,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间的局部几何结构;最后,利用数据间的本质关联评估数据特征的关联性和重要性。在TOX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当选择50个特征时,DLSCP在归一化互信息(NMI)和聚类准确度(Acc)这2个评价指标上,相较于非负谱分析模型NDFS(Nonnegative Discriminative Feature Selection)分别提升了13.33和7.95个百分点,相较于隐空间嵌入无监督特征选择模型LSEUFS(Latent Space Embedding for Unsupervised Feature Selection via joint dictionary learning)分别提升了15.74和7.31个百分点,验证了DLSCP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