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常见病原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上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蓉 李文林 +3 位作者 石小玉 廖晚珍 徐小文 赵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5-378,共4页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一附院ICU常见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一附院ICU常见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 5.2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结果ICU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5.3%,常见的菌种有铜绿假单胞菌(16.27%)、金葡菌(15.66%)、AB(15.06%)和肺炎克雷伯菌(14.66%),非发酵菌的分离率明显上升,占分离菌总数的42.77%,87.35%的标本来自痰液。革兰阴性菌耐药率高,AB对包括IPM在内的13种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且其质粒上携带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三种耐药基因。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质粒上带一种或多种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blaTEM-1(EU022370)、blaPER-1(EU022369)和blaOXA-23(EU022368)基因是ICU AB多重耐药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基因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损毁腹腔神经节治疗胰腺癌疼痛 被引量:7
2
作者 汪芳 熊建萍 +2 位作者 马明 陈少卿 朱剑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用于腹腔神经节的损毁治疗胰腺癌疼痛,观察疗效并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6例病人随意分成A、B两组,A组16例为单纯行局部肿块HIFU治疗,B组10例用HIFU局部肿块治疗+腹腔神经节损毁。结果... 目的: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用于腹腔神经节的损毁治疗胰腺癌疼痛,观察疗效并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6例病人随意分成A、B两组,A组16例为单纯行局部肿块HIFU治疗,B组10例用HIFU局部肿块治疗+腹腔神经节损毁。结果:26例患者在HIFU治疗中和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副反应和并发症,A组治疗后早期(15天内)疼痛缓解率为13%,20天后疼痛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B组治疗后即刻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后3~5天疼痛缓解率为83.2%,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明显好转,A、B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Р〈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损毁腹腔神经节对晚期胰腺癌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热辐照 腹腔神经节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手术入路的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罗凯 张学学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手术相比,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脊...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手术相比,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脊柱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技术。但是由于突出物的大小和突出位置的不同、病变节段解剖因素的限制等原因,使得PELD的适应证相对狭窄。不同手术入路的研究及内镜工具的研发改良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就脊柱内镜的手术入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手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 被引量:6
4
作者 邱嘉旋 张剑 +3 位作者 邵益森 曹钟义 习伟宏 蒋泽先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下颌骨升支切开入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方法。方法:按腮腺切口切开暴露。于下颌角切断咬肌附丽至骨膜下,沿骨膜下剥离至乙状切迹,于下颌孔外垂直截骨至乙状切迹下近1.0cm,垂直转向下颌骨升支后缘,肿瘤切除后,下...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下颌骨升支切开入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方法。方法:按腮腺切口切开暴露。于下颌角切断咬肌附丽至骨膜下,沿骨膜下剥离至乙状切迹,于下颌孔外垂直截骨至乙状切迹下近1.0cm,垂直转向下颌骨升支后缘,肿瘤切除后,下颌骨升支后份游离骨板复位,钛板固定。结果:采用该手术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3例,均完整切除,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术野暴露好,外形影响小,减少了并发症发生,适用于咽旁间隙巨大肿瘤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肿瘤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气管推移训练的必要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国妹 周玉娟 +5 位作者 万冬花 姚剑英 梅赣红 朱云生 刘志礼 周志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的必要性。方法:7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7例(术前未行气管推移训练),B组41例(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记录术前、术中患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手术... 目的:探讨全麻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的必要性。方法:7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7例(术前未行气管推移训练),B组41例(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记录术前、术中患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咽喉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年龄和性别、手术节段无差异;两组手术中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术前均有升高,手术中较术前心率均有轻度降低,两组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1.5±19.6)与(96.8±23.9)min,无统计学差异;手术血液丢失量分别为(123.5±64.9)、(132.8±86.7)mL,无统计学差异。咽喉相关并发症:A组11例、B组13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对全麻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并非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气管推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骨化性纤维瘤MMP-2、BMP-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嘉骏 邵益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检测MMP-2、BMP-2基因在口腔颌面部骨化性纤维瘤(Oral and Maxillofacial ossifying fibroma,OMOF)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作为OMOF基因治疗靶基因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 目的:检测MMP-2、BMP-2基因在口腔颌面部骨化性纤维瘤(Oral and Maxillofacial ossifying fibroma,OMOF)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作为OMOF基因治疗靶基因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7例OMOF标本及8例颌骨非肿瘤组织中MMP-2、BMP-2基因的表达,SPSS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27例OMOF标本中9例BMP-2阳性表达(33.3%),18例MMP-2阳性表达(66.7%),均定位于细胞浆与细胞核;而8例非肿瘤骨组织无一例表达;M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型、患者年龄与性别均无关,B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年龄、临床病理分型有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MMP-2蛋白比BMP-2蛋白在OMOF组织中的表达更高,因此将其作为研究OMOF免疫治疗靶点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2 BMP-2 颌面部骨化性纤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