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HIV-1TAT蛋白质转导结构域细胞内转导系统的成功改建 被引量:8
1
作者 郭爱华 刘志锋 +3 位作者 孙学刚 李海玉 邓鹏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索本室构建的pET14b-His-TAT-Flag重组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细胞中转导效率低的原因,建立高效的细胞内转导系统。方法通过PCR方法去除原有载体中的Flag序列,在改建正确的pET14b-His-TAT重组载体基础上插入EGFP编码序列,将经酶切、... 目的探索本室构建的pET14b-His-TAT-Flag重组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细胞中转导效率低的原因,建立高效的细胞内转导系统。方法通过PCR方法去除原有载体中的Flag序列,在改建正确的pET14b-His-TAT重组载体基础上插入EGFP编码序列,将经酶切、DNA测序鉴定正确的pET14b-His-TAT-EGFP质粒转化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正确,再经蛋白透析、过滤处理。将His-TAT-EGFP融合蛋白加入ECV304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重组质粒pET14b-His-TAT融合表达载体和pET14b-His-TAT-EGFP重组载体经酶切、DNA测序鉴定证实构建成功。表达纯化出了高纯度His-TAT-EGFP融合蛋白并具有较高细胞内转导活性。结论成功改建pET14b-His-TAT-Flag重组载体,正确构建pET14b-His-TAT-EGFP载体,His-TAT-EGFP融合蛋白高效表达,并具有明确的细胞内转导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反式激活因子 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融合蛋白 细胞内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原核细胞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雷 刘靖华 +4 位作者 唐靖 李志杰 刘亚伟 邓鹏 姜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构建带His标记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融合蛋白原核细胞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人HMGB1重组蛋白,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首先将目的片段HMGB1亚克隆到改造的载体pET14b上,经鉴定、测序证实序... 目的:构建带His标记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融合蛋白原核细胞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人HMGB1重组蛋白,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首先将目的片段HMGB1亚克隆到改造的载体pET14b上,经鉴定、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is-HMGB1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树脂纯化。将纯化得到的HMGB1蛋白经透析和过滤除菌后,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h后收集培养上清,经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细胞因子。结果:构建的pET14b/HMGB1表达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表达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能被His抗体识别;检查了纯化的HMGB1蛋白对HUVEC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发现重组的HMGB1可诱导白细胞介素8(IL-8)上调,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成功构建了His-HMGB1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纯化得到重组的HMGB1;在HUVEC模型上证实所得到的HMGB1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HMGB1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原核表达 细胞因子类 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穿透肽技术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丽萍 刘志锋 +2 位作者 黎永明 李志杰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3-557,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TAT技术的p38MAPK蛋白转运系统并对导入细胞的融合蛋白的功能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亚克隆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His-TAT-p38和pHis-TAT-p38(AF)无活性突变体,并诱导原核表达纯化融合蛋白;将这两种蛋白加入培养的ECV304细胞,在高... 目的构建基于TAT技术的p38MAPK蛋白转运系统并对导入细胞的融合蛋白的功能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亚克隆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His-TAT-p38和pHis-TAT-p38(AF)无活性突变体,并诱导原核表达纯化融合蛋白;将这两种蛋白加入培养的ECV304细胞,在高渗刺激下,通过检测p38底物ATF2的磷酸化水平,以观察由TAT转导进入细胞His-TAT-p38及其无活性突变体对内源性p38活性的影响。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载体构建正确;SDS-PAGE凝胶电泳可见原核表达纯化得到高纯度目的蛋白;Westernblot表明,融合蛋白His-TAT-p38及其突变体能够以一种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方式高效转导进入细胞;导入His-TAT-p38蛋白后,结果发现导入的野生型p38可增强内源性p38的功能,而无活性突变体则竞争性抑制了内源性p38MAPK蛋白的功能,从而阻止或抑制其对内源性底物ATF2的磷酸化,使得信号不能传递下去,进而抑制p38MAPK通路的活动。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TAT的蛋白转运系统,并证实TAT能够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高效转运蛋白进入真核细胞;进入细胞的His-TAT-p38和His-TAT-p38无活性突变体蛋白均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在高渗刺激作用下前者可以增加p38磷酸化水平,而后者则显著抑制p38信号通路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转录激活蛋白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蛋白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多梳蛋白2不同功能片段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4
作者 肖智 吴炜 +1 位作者 姜勇 赵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构建HPC2不同截短功能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各片段在骨肉瘤U2OS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2-V5/HPC2为模板,分别设计各片段PCR引物进行扩增,EcoR I酶切鉴定PCR产物,正确的PCR产物进行连接后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并... 目的:构建HPC2不同截短功能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各片段在骨肉瘤U2OS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2-V5/HPC2为模板,分别设计各片段PCR引物进行扩增,EcoR I酶切鉴定PCR产物,正确的PCR产物进行连接后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并涂板筛选,从而得到带有V5标签的不同截短动能片段的表达载体,提取质粒并转染U2OS细胞,Western blot法鉴定目标蛋白的表达。结果:测序及酶切的结果均表明HPC2不同功能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在U2OS细胞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PC2不同功能域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C2 基因表达 截短功能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佳 刘志锋 姜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7-402,共6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是一系列的染色质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可分为HMGB、HMGA和HMGN三类亚家族,各亚家族有其特征的结构域...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是一系列的染色质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可分为HMGB、HMGA和HMGN三类亚家族,各亚家族有其特征的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介导了HMG和DNA或染色质相关区域的相互作用.现已发现这些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其中几乎所有HMG都可以通过修饰、弯曲或改变染色质/DNA的结构,促进各种蛋白质因子形成大分子复合物来调节基因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调控 迁移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mobility 真核生物细胞 group 生物学功能 分子复合物 染色质 相关蛋白 相互作用 基因转录 结构域 蛋白质 DNA 家族 G蛋白 BMG H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位技术的脑组织超薄电镜切片制作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磊 顾晶晶 +1 位作者 谢敏娟 张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7-488,共2页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需要对不同脑区的功能及超微结构分别研究[1,2],大脑纹状体分为两个区域,尾壳核区和伏隔核区,海马区分为CA1,1CA2,CA3,DG区等,而这些区域在解剖结构上非常接近,传统的取材方法是无法做到准确的定位某一区域。
关键词 切片制作 定位技术 脑组织 电镜 超薄 科学研究 超微结构 脑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GTPase慢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斌 李娟 +2 位作者 张磊 张琳 张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Rac1-GTPase显性负效突变体(Rac1N17)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Rac1L61)的慢病毒。方法构建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并以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包装制备Rac1-GTPase突变体...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Rac1-GTPase显性负效突变体(Rac1N17)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Rac1L61)的慢病毒。方法构建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并以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包装制备Rac1-GTPase突变体慢病毒上清,用其感染大鼠前皮质神经元,分别进行Rac1生物学活性检测、细胞转染效率鉴定与神经元形态学观察。结果构建的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1×106TU/ml。用制备的慢病毒上清感染原代培养的前皮质神经元,Rac1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ac1N17慢病毒显著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Rac1活性的升高,而Rac1L61慢病毒感染神经元Rac1活性显著升高。感染效率鉴定显示病毒上清可感染80%以上的前皮质神经元。形态学观察显示经慢病毒感染后的神经元其胞体与树突分支清晰可见。结论成功制备了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并成功实现了慢病毒感染前皮质神经元,为进一步研究Rho蛋白家族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GTPase 慢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S2蛋白胞外段的原核表达及其细胞膜融合效应研究
8
作者 刘芸 刘爱华 +5 位作者 邓鹏 吴向玲 李涛 刘亚伟 徐佳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6,共6页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S2蛋白胞外段(S2ED)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获得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目的蛋白。方法在生物信息学预测基础上,利用PCR方法扩增S2ED和EGFP的编码序列,插入到质粒pET-14b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在...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S2蛋白胞外段(S2ED)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获得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目的蛋白。方法在生物信息学预测基础上,利用PCR方法扩增S2ED和EGFP的编码序列,插入到质粒pET-14b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His-S2ED-EGFP。采用Ni-NTA亲和树脂纯化融合蛋白可溶部分,利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的方法鉴定纯化后的蛋白,通过荧光显微镜考察S2ED与Hela细胞胞膜能否发生融合效应。结果重组质粒pET-14b-S2ED-EGFP的构建正确无误,并能够在BL21(DE3)中高效表达。纯化后的蛋白与Hela细胞孵育后,未观察到蛋白通过膜融合的过程内化进入细胞。结论S2ED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原核细胞中获得了部分可溶的表达和有效的纯化。虽然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未能在Hela细胞上发挥预期的生物学效应,但是该工作将为加深S2蛋白介导的胞膜融合过程的认识以及未来进行以特异性细胞结合肽为基础的定向靶细胞转运系统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 S2蛋白 胞外段 蛋白表达 细胞膜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 被引量:6
9
作者 丁宁 刘承武 +3 位作者 李志杰 刘靖华 邓鹏 姜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45-1050,共6页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展示技术,筛选出与脓毒症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短肽,探索脓毒症治疗的新方法.分别以经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作为筛选的靶细胞,以未经LPS处理的THP-1细胞作为非...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展示技术,筛选出与脓毒症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短肽,探索脓毒症治疗的新方法.分别以经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作为筛选的靶细胞,以未经LPS处理的THP-1细胞作为非特异性噬菌体吸附细胞,对噬菌体随机环七肽库进行4轮"差减"筛选,经过细胞ELISA验证阳性噬菌体克隆,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实验,鉴定噬菌体克隆与LPS处理THP-1细胞的结合特异性.4轮筛选后,随机挑取的噬菌体克隆,测序后得到可与LPS处理的THP-1细胞特异性结合肽.对去冗余后的七肽进行Clustal W多序列比对分析和BlastP蛋白同源相似性分析,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确定获得的噬菌体展示七肽可与LPS处理的THP-1细胞特异性结合.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为脓毒症单核/巨噬细胞表面靶位的筛选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筛选体系,实验获得的多肽基序具有高度保守性和细胞特异性,这些多肽的生物活性将是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 巨噬细胞 脂多糖 噬菌体展示 肽库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宁 王芳 +1 位作者 肖慧 王迪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寻找维拉帕米最佳预处理时间点。方法沙土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n=6)、缺血损伤B组(n=6)、维拉帕米预处理C~E组(n=7),即脑缺血前48、24、12h分别予2.5%...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寻找维拉帕米最佳预处理时间点。方法沙土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n=6)、缺血损伤B组(n=6)、维拉帕米预处理C~E组(n=7),即脑缺血前48、24、12h分别予2.5%维拉帕米(2mg/kg·b.w.)腹腔注射。观察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每组随机取一大小约1mm×1mm左颞前叶脑组织,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GSH活性显著高于缺血损伤组(P<0.01),ET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损伤组(P<0.05)。C、D组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E组SOD活性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组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E组MDA含量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E各组CGRP的含量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改变不大或仅有轻微的改变,而缺血组脑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严重的损伤。结论缺血前48~12h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以预先给药48h组的效果较为显著,这种作用与其增加体内抗氧化物质SOD、GSH的活性及拮抗ET的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维拉帕米 预处理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信号通路参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骨架重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琳 刘怒云 +2 位作者 姜勇 李庆林 张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0-404,共5页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基因转染等方法,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对单核细胞系Raw264·7细胞骨架的影响,探讨p38家族不同亚型对LPS诱导的细胞骨架蛋白微管蛋白与肌动蛋白变化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未受LPS刺激的细胞富含微管蛋白,微管...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基因转染等方法,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对单核细胞系Raw264·7细胞骨架的影响,探讨p38家族不同亚型对LPS诱导的细胞骨架蛋白微管蛋白与肌动蛋白变化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未受LPS刺激的细胞富含微管蛋白,微管蛋白交联形成辐射状的交联丝网,丝网在细胞中分布均匀;LPS刺激后,微管蛋白募集在细胞膜、核膜周围;p38α、p38β、p38γ亚型的特异性抑制剂FHPI对LPS诱导的微管蛋白募集无影响,而p38无活性突变体p38δ(AF)的基因转染,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骨架微管蛋白的募集;肌动蛋白在静息的细胞内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周围,LPS作用后,肌动蛋白在细胞中形成广泛分布的辐射状应激纤维;p38上游激酶活性诱变体MKK6b基因转染可诱导Raw细胞形成类似的应激纤维,而p38γ(AF)的基因转染,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应激纤维的形成.上述结果表明,p38δ可能参与了LPS诱导的微管蛋白的重构;而LPS诱导Raw细胞应激纤维的形成,可能是通过p38γ蛋白激酶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单核细胞株 RAW264.7 细胞骨架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检测噬菌体阳性克隆中的应用和改进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宁 刘承武 +3 位作者 李志杰 刘靖华 邓鹏 姜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69-187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影响细胞ELISA的关键条件和步骤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降低实验假阳性率,提高敏感性。方法:THP-1细胞接种96孔培养板,分别用脂多糖(LPS)刺激或不刺激作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将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获得的噬菌体分别与处理组及对... 目的:通过对影响细胞ELISA的关键条件和步骤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降低实验假阳性率,提高敏感性。方法:THP-1细胞接种96孔培养板,分别用脂多糖(LPS)刺激或不刺激作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将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获得的噬菌体分别与处理组及对照组细胞作用,洗脱未结合的噬菌体,加入HRP标记的抗M13单克隆抗体,分别用酶标仪和Kodak IS 2000R数码成像系统检测细胞与短肽的结合情况。并针对细胞的特性,在细胞的准备、固定、孵育和洗涤等关键步骤进行改进。结果:酶标仪和数码成像系统检测分别得到6个和8个可与细胞高亲和力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经过免疫荧光实验证实数码成像系统检测得到的8个阳性克隆均与细胞结合,并且数码成像系统多次测量值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结论:本方法为蛋白质与完整细胞的亲和活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结合亲和力 噬菌体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LPS相关模式识别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丁宁 姜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50-1655,共6页
Sepsis i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or their toxin.Lipopolysaccharide(LPS)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outer membrane of Gram negative b... Sepsis i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or their toxin.Lipopolysaccharide(LPS)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outer membrane of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nd has a pivotal role in inducing Gram negative sepsis.Macrophage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Specific recognition of LPS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the defense system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in initial steps for cellular recognition of LPS and consequence initiation of LPS responses.In the past few years,intense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PRR and their recognition mechanism has been achieved.In this review,we attempt to expound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of macrophage PRRs for LPS recognition and thei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脂多糖类 模式识别受休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脂多糖识别系统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丁宁 姜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1-717,共7页
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LPS识别及跨膜信号转导是引起细胞效应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关LPS结合蛋白家族和受体系统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突飞猛进... 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LPS识别及跨膜信号转导是引起细胞效应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关LPS结合蛋白家族和受体系统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突飞猛进,大量研究表明LPS识别涉及复杂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在此对LPS识别系统成员及其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详细介绍新近提出的"LPS受体激活簇"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脂多糖受体 脓毒症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宫颈癌Hela细胞穿透肽的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芸 吴向玲 +3 位作者 江力玮 姚琦 邓鹏 姜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细胞穿透肽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穿透哺乳动物生物膜功能,并能介导大分子物质跨膜转导的一类小分子肽段。该肽段以其转导效率高,速度快,生物活性好,对细胞损害小等特点,成为药物导向治疗方法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噬菌... 目的细胞穿透肽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穿透哺乳动物生物膜功能,并能介导大分子物质跨膜转导的一类小分子肽段。该肽段以其转导效率高,速度快,生物活性好,对细胞损害小等特点,成为药物导向治疗方法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高通量、系统地筛选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穿透多肽。方法以Hela细胞作为对象,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采用细胞筛选的方法,筛选具有细胞膜穿透作用的多肽。将筛选得到的穿透多肽与增强型绿色荧光(EGFP)融合表达,通过荧光显微观察技术快速对多肽的穿透功能进行验证。结果通过4轮的噬菌体文库筛选,目的多肽得到了有效而快速地富集。初步的测序和验证得到了3条具有明显介导融合蛋白内化的短肽序列。结论成功建立起基于噬菌体随机肽库的细胞穿透肽筛选技术,为肿瘤导向药物载体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透肽 噬菌体展示 筛选 功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L12-TAT融合肽对山梨糖醇引起的ECV304细胞ATF2磷酸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爱华 刘志锋 +7 位作者 李海玉 唐靖 李志杰 刘亚伟 龚小卫 刘靖华 邓鹏 姜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2-408,共7页
构建p38Loop12(L12)的TAT融合表达载体,纯化原核表达的p38L12融合蛋白并鉴定其在真核细胞内的功能.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p38L12及其“TXY”双磷酸化位点的AF突变体p38L12(AF)片段,克隆入His标记的TATEGFP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HTE(pET1... 构建p38Loop12(L12)的TAT融合表达载体,纯化原核表达的p38L12融合蛋白并鉴定其在真核细胞内的功能.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p38L12及其“TXY”双磷酸化位点的AF突变体p38L12(AF)片段,克隆入His标记的TATEGFP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HTE(pET14bHisTATEGFP),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原核表达菌,诱导表达纯化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加入ECV304细胞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行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内转导活性;通过检测内源性ATF2磷酸化水平,鉴定高渗刺激下p38L12对内源性p38活性的影响.成功构建了p38L12和p38L12(AF)片段与TAT的融合表达载体,并获得相应的融合蛋白.在ECV304细胞中可见导入的HTEp38L12和HTEp38L12(AF)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细胞内转导活性和转导效率,并可竞争性抑制高渗刺激对内源性p38的活化.基于HIV1TAT细胞转导系统证实p38L12可竞争性抑制高渗刺激诱导的内源性p38对ATF2的活化,从而发挥对p38激活特异性抑制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转录激活蛋白 丝裂原活化蛋白 LOOP 12 细胞转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瑜 姜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56,共4页
整合素是细胞表面重要的受体,介导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粘附。整合素通过与ECM配体结合可活化特定的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细胞发生反应,包括形态改变、伸展、迁移、增殖、分化、存活等,从而决定了与细... 整合素是细胞表面重要的受体,介导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粘附。整合素通过与ECM配体结合可活化特定的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细胞发生反应,包括形态改变、伸展、迁移、增殖、分化、存活等,从而决定了与细胞粘附相关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因此,对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的认识将有助于人们对细胞粘附机制和功能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信号转导 胞内域结合蛋白 双向跨膜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穿透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劭 刘亚伟 姜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1-306,共6页
随着人类对基因组信息解读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生物大分子作为候选药物进入生物治疗领域。但细胞表面的脂质双层膜具有选择通透性,这种天然屏障作用在保护细胞的同时也限制了绝大多数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内部发挥治疗效应。目前流行的... 随着人类对基因组信息解读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生物大分子作为候选药物进入生物治疗领域。但细胞表面的脂质双层膜具有选择通透性,这种天然屏障作用在保护细胞的同时也限制了绝大多数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内部发挥治疗效应。目前流行的入胞转运方式如电穿孔、脂质体转染等均存在对细胞的额外毒副作用,且作用范围局限于体外实验。细胞穿透肽是一类以非受体依赖方式,非经典内吞方式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多肽。它们可以与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连接并携带其进入细胞,这一特性为它们成为理想的药物载体提供了可能。本文对使用细胞穿透肽作为载体转运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抗癌实验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穿透多肽 跨膜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相关的热休克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煜生 姜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0-1035,共6页
LI Yu-sheng, JIANG Yong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and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 Proteomics of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tract:A lot of diseases (e.g., acute in... LI Yu-sheng, JIANG Yong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and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 Proteomics of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tract:A lot of diseases (e.g., acute infarction and infections) and the diversity of harmful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cluding elevating temperature, heavy metals and oxidants damage many kinds of proteins in organism. The denatured proteins usually evoke endogenous adaptive cellular mechanisms called heat shock response. After the activation, heat shock factors (HSFs) bind with heat shock element (HSE). This progress induces heat shock protein (HSP) expression, then facilitates repair of misfolded proteins, and finally inhibits the cell death (both necrosis and apoptosis) pathways. This review will introduce th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HSF, HSP and HSE and details on the signaling process of HSP regulation by H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 热休克元件 热休克蛋白质类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血管靶向性结合肽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冯国开 邓鹏 +3 位作者 姚琦 刘锐 邓间开 姜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6-698,共3页
目的研究肽CLTTWAPAC与内毒素休克BALB/c小鼠肝血管的靶向性结合作用。方法构建pET14b-SBP和pET14b-SBP-CLTTWAPAC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诱导表达纯化蛋白SBP和SBP-CLTTWAPAC。建立内毒素休克小鼠模型,将9只内毒素休克B... 目的研究肽CLTTWAPAC与内毒素休克BALB/c小鼠肝血管的靶向性结合作用。方法构建pET14b-SBP和pET14b-SBP-CLTTWAPAC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诱导表达纯化蛋白SBP和SBP-CLTTWAPAC。建立内毒素休克小鼠模型,将9只内毒素休克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①PBS对照组(经尾静脉先后注射灭活空噬菌体、PBS和噬菌体CLTTWAPAC,间隔5min);②SBP对照组(经尾静脉先后注射灭活空噬菌体、SBP和噬菌体CLTTWAPAC,间隔5min);③SBP-CLT-TWAPAC组(经尾静脉先后注射灭活空噬菌体、SBP-CLTTWAPAC和噬菌体CLTTWAPAC,间隔5min)。小鼠左心室灌流后取肝匀浆称重,行噬菌体计数,计算各组肝噬菌体单位重量滴度。结果 PBS对照组与SBP对照组肝噬菌体单位重量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185±57824pfu/gvs468290±74106pfu/g,P>0.05),而SBP-CLTTWAPAC组肝噬菌体单位重量滴度(176059±98506pfu/g)显著降低,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TTWAPAC可竞争性抑制噬菌体CLTTWAPAC与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血管的结合,进一步证明CLTTWAPAC靶向性结合于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噬菌体展示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