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皮肤转移1例报道及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浩 邓瑾 +2 位作者 刘沛华 张泉涌 蔡寨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1-604,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9岁。自2024年10月起,患者因反复出现吞咽困难,并伴有反酸、乏力、消瘦及食欲下降等症状,于2024年11月15日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底贲门癌侵及食管;胸部CT检查提示食管下段胃底贲门部黏膜不均匀增厚,考...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9岁。自2024年10月起,患者因反复出现吞咽困难,并伴有反酸、乏力、消瘦及食欲下降等症状,于2024年11月15日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底贲门癌侵及食管;胸部CT检查提示食管下段胃底贲门部黏膜不均匀增厚,考虑为恶性肿瘤,并存在胃小弯侧多发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2024年11月17日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加重,遂于2024年11月26日转诊至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门诊以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收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皮肤转移 免疫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在以结肠为替代器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厉周 蔡寨 +6 位作者 付月 方素珍 韩帅 黄宗海 刘春晓 何援莉 朱卉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以结肠为替代器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珠江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结肠为替代器官手术(其中结肠代膀胱59例,结肠代阴道23例)患者82例,分为传统治疗组42例(其中结肠代膀胱3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以结肠为替代器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珠江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结肠为替代器官手术(其中结肠代膀胱59例,结肠代阴道23例)患者82例,分为传统治疗组42例(其中结肠代膀胱30例,结肠代阴道12例)和FTS组40例(其中结肠代膀胱29例,结肠代阴道1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并发症(咽喉疼痛、急性胃扩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FTS组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传统治疗组缩短,住院费用较传统治疗组降低,咽痛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患者急性胃扩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TS可有效促进结肠替代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快速康复外科 结肠替代手术 结肠代膀胱 结肠代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品注射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潘明新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8-889,共2页
我科近年来共收治12例因注射毒品引起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1-35岁,左侧5例,右侧7例,瘤体直径3-10cm,表面皮肤破溃4例。除1例因严重败血症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1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假性动脉瘤切除术。术... 我科近年来共收治12例因注射毒品引起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1-35岁,左侧5例,右侧7例,瘤体直径3-10cm,表面皮肤破溃4例。除1例因严重败血症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1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假性动脉瘤切除术。术中发现除2例无法进行动脉重建而行股动脉结扎外,其余9例都切除破损的动脉瘤后行动脉重建术,股动脉缺损段2-5.5cm,5例行股动脉端端吻合术,1例行健侧大隐静脉间置移植术。2例股动脉结扎术患者术后1例出现肢体坏死而行膝上截肢术,另1例仅出现轻度下肢缺血改变。其余9例患者术后肢体血供良好。我们的经验是,动脉缺损段的长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在充分游离上下端血管后,缺损段达4.5cm亦可以直接行端端吻合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股动脉端端吻合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注射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部外科疾病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小伍 方驰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33-534,共2页
关键词 腹部外科疾病 手助腹腔镜 外科医生 普通外科 外科技术 腹腔镜技术 手术操作 大出血 电视腹腔镜 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RGL1通过激活CDC42/RAC1复合体上调运动型黏着斑组装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5
作者 翁诺舟 谭彬 +3 位作者 曾文涛 古家宇 翁炼基 郑克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038,共8页
目的探究Ral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激活样因子1(RGL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析GEO数据库中RGL1在结直肠癌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中的表达差异。收集珠江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50例临床转移性与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qPCR... 目的探究Ral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激活样因子1(RGL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析GEO数据库中RGL1在结直肠癌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中的表达差异。收集珠江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50例临床转移性与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分析RGL1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体外构建稳定过表达和稳定干扰RGL1基因的细胞株,分别分组为:过表达对照组(veh)与过表达组(RGL1+),敲低对照组(shNC)与敲低组(shRGL1)。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过表达和干扰效率。Transwell实验体外验证细胞表型,明确RGL1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小鼠盲肠原位种植肝转移模型验证动物表型,明确RGL1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细胞-基质黏附检测实验、免疫荧光实验验证RGL1与黏着斑形成的关系,免疫共沉淀实验探究RGL1与GTP酶活化的关系。结果与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相比,RGL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高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RGL1细胞中该基因上调(P<0.05),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5),小鼠出现结直肠癌肝转移;并且加速了结直肠癌细胞运动型黏着斑的组装(P<0.05),促进了运动型黏着斑的形成,上调CDC42/RAC1的活化态与RGL1的结合。结论RGL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高表达,通过激活CDC42/RAC1复合体上调运动型黏着斑组装,从而促进结直肠癌转移。RGL1有望成为防治结直肠癌转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L1 转移性结直肠癌 运动型黏着斑 CDC42 RA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基于中国多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越 季刚 +12 位作者 陶凯雄 梁晖 雷三林 钟晓刚 王小忠 俞金龙 陈超 赵景林 郑权 王强 罗喻文 李勇 王俊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8-1834,共7页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患者共43例。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出院后30 d内因并发症再入院情况等。结果1569例患者中,男性1037例(66.1%),女性532例(33.9%),发病年龄58.4±11.3岁。近端胃切除术105例(6.7%),远端胃切除术877例(55.9%),全胃切除术587例(37.4%)。患者手术时间274.7±80.7 min,中位出血量为150(20~1300)mL,淋巴结清扫数目29.9±13.5枚。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1.2 d,首次排气时间3.4±1.6 d,首次排便时间4.8±1.8 d,首次进食全流时间5.5±3.1 d,术后住院时间11.4±5.0 d。术后按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术后30 d因并发症再入院率为1.1%。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腹腔镜中转开腹病例归为开腹手术)。两组患者胃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胃癌加速康复外科,相较于开腹手术能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排便、进食全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可获得同样的肿瘤学根治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A断层图像虚拟技术对结直肠肿瘤诊治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俞金龙 黄宗海 +2 位作者 崔春晖 黄淑馨 邹兆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CTA断层图像虚拟技术在结肠肿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Brilliance 64层CT对10例术后病理标本证实的结肠癌(8例)和结肠息肉(2例)进行容积扫描。Mimics软件用MC(Marching Cubes)算法对肠管进行面及用... 目的探讨64层CTA断层图像虚拟技术在结肠肿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Brilliance 64层CT对10例术后病理标本证实的结肠癌(8例)和结肠息肉(2例)进行容积扫描。Mimics软件用MC(Marching Cubes)算法对肠管进行面及用虚拟内镜法重建三维图像及基于CTA二维图像对大肠及周围结构等各种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及形态,将影像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 10例三维成像效果良好,图像诊断与病理符合率100%。虚拟内镜与CT仿真内镜显示基本一致。虚拟结肠镜结合多结构数字模型重建,可以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病变的准确定位,能准确反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结论虚拟结肠镜结合多结构数字模型重建,不仅无创、有效,更能准确反映病变定位及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清晰显示肠壁及肠外的转移情况,对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血管造影 数字模型 虚拟技术 多层螺旋CT 虚拟内窥镜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Smo蛋白及其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戎祯祥 方驰华 +1 位作者 朱达坚 刘胜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28-1731,共4页
目的探讨Sonichedgehog信号通路Smo蛋白及其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85例胃癌组织及2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构建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Smo蛋白及Gli1蛋白的表达,并以正常胃粘膜组织... 目的探讨Sonichedgehog信号通路Smo蛋白及其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85例胃癌组织及2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构建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Smo蛋白及Gli1蛋白的表达,并以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Smo和Gli1蛋白均在正常胃粘膜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在胃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中,两者的表达强度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并随着胃腺癌分化程度下降而上升;相关分析显示Smo和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9,P<0.001。结论胃癌发生过程中的Sonichedgehog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能通过Smo蛋白高表达上调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的表达参与部分胃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 Smo蛋白 GLI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腹腔镜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9
作者 邹兆伟 黄宗海 +3 位作者 李强 陈飞 赵大川 汪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33-123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3D腔镜系统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科行2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0例患者与同期行3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3D腔镜系统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科行2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0例患者与同期行3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结果 3D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与2D组,分别为62.77±10.73 min和45.67±8.22 min(t=6.928,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等无明显差异。结论 3D腔镜经乳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安全、有效,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可作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常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经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胃旁路术后肠道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郎敏 郑克鸿 +3 位作者 曾松华 杨园 吴良平 黄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7-1344,共8页
目的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BMI≥40 kg/m2)胃旁路术后肠道菌群的结构及代谢变化。方法分别按照胃旁路术前、后两个组收集4位患者粪便样本共计8例,提取细菌总DNA,通过16S rRNA测序研究两组患者间的肠道菌多样性... 目的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BMI≥40 kg/m2)胃旁路术后肠道菌群的结构及代谢变化。方法分别按照胃旁路术前、后两个组收集4位患者粪便样本共计8例,提取细菌总DNA,通过16S rRNA测序研究两组患者间的肠道菌多样性;同时每3月收集手术后患者血清,分析糖代谢和脂代谢变化,以及统计BMI、腰臀比变化。结果通过胃旁路术后,患者的BMI、腰臀比、糖代谢和脂代谢均下降,逐渐趋于正常水平;同时其肠道菌中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例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比例减少。结论胃旁路术能有效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同时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测序 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胃旁路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何忠杰 方驰华 +1 位作者 马俊勋 杨丽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大鼠股骨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ats并体外传代,实验组用HGF(20mg/m1)+EGF(10mg/m1)对体外...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大鼠股骨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ats并体外传代,实验组用HGF(20mg/m1)+EGF(10mg/m1)对体外培养的Mscs进行诱导分化。细胞免疫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MSCS进行鉴定。RT-PCR检测诱导后慨的AFP、AIb、CK-18的mRNA表达。电镜观察诱导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贴壁的MSCs单个存在或形成克隆,细胞形态比较均一,为长梭形,7~10天达汇合。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均证明培养的细胞为MSCs。实验组MSCS在培养21天时表现为类肝细胞的形态特点。RT-PCR:AFP mRNA在第7天呈阳性表达,AIb mRNA及CK-18 mRNA开始即有表达,21天增强。电镜观察见诱导21天的Mats形态结构与肝细胞相吻合。结论Mats在体外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HGF+EGF可诱导MSCs向类肝细胞分化,为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系统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孔恒 黄宗海 +3 位作者 李强 杨六成 俞金龙 厉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乳腺癌治疗作用。方法用重组VEGFP-CD/TK-GFP基因的腺病毒体外感染表达VEGF的乳腺癌MCF-7细胞和对照组不表达VEGF的乳腺上皮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感染效率,以RT-...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乳腺癌治疗作用。方法用重组VEGFP-CD/TK-GFP基因的腺病毒体外感染表达VEGF的乳腺癌MCF-7细胞和对照组不表达VEGF的乳腺上皮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感染效率,以RT-PCR检测受感染细胞CD/TK的表达,然后给予前药环氧鸟苷(GCV)和/或5-氟胞嘧啶(5-FC),用MTT法观察该体系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变化。建立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瘤内注射腺病毒载体联合腹腔内注射前药GCV和/或5-FC治疗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腺病毒对两种细胞的感染率相似,其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RT-PCR检测发现转染Ad-VEGFP-CD/TK的MCF-7细胞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而乳腺上皮细胞无表达。MTT法检测显示表达VEGF的MCF-7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不表达VEGF的乳腺上皮细胞对前药不敏感,CD/TK融合基因对MCF-7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P<0.01)。在感染复数为100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显示治疗组细胞G0-G1期比率增多,S期细胞减少。在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该双自杀基因系统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联合GCV和5-FC能有效治疗乳腺癌,其效果优于单自杀基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治疗 腺病毒 VEGF启动子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A断层图像直肠及周围结构数字模型的重建及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俞金龙 黄宗海 傅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寻求基于CTA断层图像重建直肠及周围结构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的方法。方法基于空气灌肠造影及CTA血管造影技术,64排螺旋CT对胸12至股骨中上部分沿横断面在动脉期及静脉期连续跟踪扫描。Mimics软件基于856层Dicom3.0标准CT连续断层... 目的寻求基于CTA断层图像重建直肠及周围结构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的方法。方法基于空气灌肠造影及CTA血管造影技术,64排螺旋CT对胸12至股骨中上部分沿横断面在动脉期及静脉期连续跟踪扫描。Mimics软件基于856层Dicom3.0标准CT连续断层二维图像,分别对直肠及周围结构等各种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建立直肠及周围结构三维数字模型。结论薄层CT扫描技术和Dicom3.0标准的应用使数字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空气灌肠造影及CTA血管造影技术方便建立肠管及血管结构,Mimics软件基于CT扫描图像建立人体各种结构更为方便,获得数字模型可为解剖教学、手术培训提供医疗教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血管造影 直肠 数字模型 MI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手术在肝移植2型肝动脉变异动脉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方驰华 鲁朝敏 +3 位作者 黄燕鹏 李晓锋 廖其光 程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肝移植供受者2型肝动脉变异动脉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例肝癌患者和1例未发现肝脏疾病的健康人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自主研发的图像程序分割重建系统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然后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 目的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肝移植供受者2型肝动脉变异动脉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例肝癌患者和1例未发现肝脏疾病的健康人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自主研发的图像程序分割重建系统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然后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修饰和平滑,利用系统的力反馈设备进行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仿真手术研究。结果重建的模型具有肝脏、肝动脉、胆道系统、胆道癌栓及肿瘤,完整的显示肝动脉分支,肝动脉类型属II型肝动脉变异。在建立的仿真环境中,使用PHANToM操纵仿真手术刀及仿真缝针模拟了肝移植供体带补片的腹腔干与受者腹主动脉吻合的动脉重建手术过程。结论可视化的重建模型有助于了解动脉的空间结构总体观,有利于肝移植术前准备及动脉重建手术方案的合理选择;节省肝移植术动脉重建的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及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动脉重建 三维重建 仿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Runx3和C-my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玮 郑克鸿 +2 位作者 钟林 李强 黄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探讨Runx3和C-myc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8例结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缘>5 cm)中Runx3 mRNA和C-myc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免疫印迹... 目的探讨Runx3和C-myc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8例结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缘>5 cm)中Runx3 mRNA和C-myc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蛋白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将实验数据按照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层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了解Runx3、C-myc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主要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提示: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二者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rotein levels,r=-0.398,P=0.001)。且其各自的表达在不同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及病理分化类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晚、病理分化越低,Runx3表达下调、C-myc表达上调越明显。结论 Runx3和C-myc基因表达异常,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与病员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RUNX3 C-MYC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转移和侵袭 被引量:5
16
作者 史福军 黄宗海 +4 位作者 厉周 蔡寨 李秀勤 彭亮 刘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ELISA检测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SphK1的过表达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P<0.05),而SphK1特异性siRNA可轻微降低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SphK1转染细胞S1P表达水平(0.32±0.01)高于对照组(0.24±0.02)(P<0.05),SphK1的过表达可提高S1P的水平,而外源性S1P的添加可通过EDG1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结论 SphK1/S1P/EDG1途径在胃癌的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1-磷酸鞘氨醇 EDG1 胃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蓝碟(LapDisc)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范应方 黄宗海 +3 位作者 方驰华 宋慧娟 厉周 俞金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27-528,共2页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LapDisc手助腹腔镜技术完成2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26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50~200 ml,平均110 ml.术后无死亡及吻合口漏等并发...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LapDisc手助腹腔镜技术完成2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26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50~200 ml,平均110 ml.术后无死亡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随访6~23个月,平均8.6月,未见切口种植复发. 结论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降低标准腹腔镜手术难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助腹腔镜外科 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肿瘤数字解剖模型构建及三维可视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俞金龙 黄宗海 +1 位作者 方驰华 李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A断层图像重建直肠肿瘤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方法。方法:基于空气灌肠检查及CTA血管造影技术,64层螺旋CT对胸9至股骨中段沿横断面在动脉期及静脉期连续跟踪扫描。Mimics软件基于856层Dicom 3.0标准CT连续断层二维图像,... 目的:探讨基于CTA断层图像重建直肠肿瘤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方法。方法:基于空气灌肠检查及CTA血管造影技术,64层螺旋CT对胸9至股骨中段沿横断面在动脉期及静脉期连续跟踪扫描。Mimics软件基于856层Dicom 3.0标准CT连续断层二维图像,分别对直肠肿瘤及周围结构等各种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建立了直肠肿瘤及周围结构三维数字模型,包括骨骼系统,动脉系统及肿瘤供血动脉,泌尿系及皮肤,直肠,直肠肿瘤,结肠及部分小肠和肛管。通过数字模型的不同平面的切面观察各组件的内部结构,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结论:空气灌肠造影及CTA血管造影技术有利于显示肠管及肿瘤血管结构,我们利用这些技术完成直肠肿瘤及周围结构解剖学交互式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血管造影 直肠肿瘤 数字模型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中晚期肝癌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应方 方驰华 +2 位作者 黄宗海 项楠 杨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35-2037,共3页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联合氩氦超冷手术系统-氩氦刀(ASSS)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开腹对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在TACE基础上行ASSS冷冻治疗或手术切除联合ASSS,其中单纯开腹ASSS14例,手术切除减瘤联合ASSS72例,门静脉置泵化...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联合氩氦超冷手术系统-氩氦刀(ASSS)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开腹对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在TACE基础上行ASSS冷冻治疗或手术切除联合ASSS,其中单纯开腹ASSS14例,手术切除减瘤联合ASSS72例,门静脉置泵化疗6例,肝动脉置泵化疗9例。结果全组病例无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66例(76.74%),无明显变化者15例(17.44%),恶化5例(5.82%)。术后复查CT,肿瘤明显缩小58例(67.44%),无明显变化30例(34.88%)。随访70例中死亡42例(60%),存活28例(40%)。原发性肝癌(PHC)ASSS术后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8(91.67%)、35/48(72.92%)、28/48(58.33%)、20/48(41.67%);转移性肝癌(MHC)ASSS术后分别为21/22(95.45%)、18/22(81.82%)、13/22(50.09%)、8/22(36.36%);ASSS术后3、5年生存率PHC优于MHC(P<0.05)。手术切除联合ASSS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72(90.27%)、47/60(78.33%)、24/58(41.38%),显著高于ASSS组的10/14(71.43%)、8/12(66.67%)、4/12(33.33%)(P<0.05)。结论开腹手术联合ASSS靶向性强,疗效确切,可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联合其他方法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氩氦刀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小型猪肝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明新 孔凡东 +5 位作者 吴志峰 张翌 王海澜 李爱辉 谢金敏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小型版纳猪供肝经过缺血预处理后产生的保护效应,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实验用小型版纳猪2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清AST、ALT的活性变化,采用HSP70免... 目的通过分析小型版纳猪供肝经过缺血预处理后产生的保护效应,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实验用小型版纳猪2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清AST、ALT的活性变化,采用HSP70免疫印迹法检测HSP70的表达量,观察光镜和电镜下细胞形态学损害。结果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由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可以看到缺血预处理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术后血清AST、ALT在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但缺血预处理组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过2个循环10min的缺血预处理,对供肝产生了明显的保护效应。缺血预处理对HSP70的表达起正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预处理HSP70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