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马CA1区与眶额叶皮质的神经节律同步活动参与大鼠空间目标导向任务中的学习与记忆巩固
1
作者 唐令苇 李佳松 徐海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7,共9页
目的探究海马CA1区和眶额叶皮质(OFC)神经节律在空间目标导向任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训练Long-Evans大鼠(n=4)在陆地式水迷宫(Cheese-board迷宫)执行空间目标导向任务。空间目标导向任务分别设置学习前测试时期、学习前睡眠时期、学习... 目的探究海马CA1区和眶额叶皮质(OFC)神经节律在空间目标导向任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训练Long-Evans大鼠(n=4)在陆地式水迷宫(Cheese-board迷宫)执行空间目标导向任务。空间目标导向任务分别设置学习前测试时期、学习前睡眠时期、学习时期、学习后睡眠时期和学习后测试时期。学习新奖赏位置前、后的测试时期用来评估大鼠对新、旧奖赏位置的记忆能力,学习两个新奖赏位置的时期用来评估大鼠对新奖赏位置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期内,将任务态划分为两种过程:目标导航过程和奖赏获取过程。学习阶段平均划分成8份。利用可驱动微型电极同步记录海马CA1区与OFC的局部场电位(LFP)。通过计算功率谱密度分析各脑区Theta(6~12 Hz)、Beta(15~30 Hz)、Low gamma(30~60 Hz)和High gamma节律(60~90 Hz)神经活动在不同任务态中的活动强度,并结合相干性、相位锁相值(PLV)和相位-幅值跨频耦合(PAC)分析,探讨海马CA1区与OFC在空间目标导向任务中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作用机制。结果在空间目标导向任务中,OFC各个节律的神经活动在同一任务态中表现出一致性(P>0.05),而海马CA1区在Beta节律和High gamma节律神经活动强度则表现出差异(P<0.05);相较于奖赏获取过程的任务态,双脑区的高相干性和高锁相值主要出现在目标导航过程中,并且这些同步效应在学习稳定阶段高于学习早期阶段(第1阶段vs第8阶段P<0.01);相较于学习前的测试时期,学习后的测试时期显示出更强的海马CA1区-Theta相位与OFC-Low gamma幅值跨频耦合(P<0.05)。结论空间目标导向任务中,对目标路径的学习与记忆的巩固需要海马CA1区与OFC的同步参与。此外,海马CA1区与OFC之间以跨频耦合方式在奖赏位置短期记忆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任务 海马CA1 眶额叶皮质 神经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内NMDAR通道电流在培养神经元发育中的变化
2
作者 田映红 胡德辉 +2 位作者 李树基 陈明 高天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MDAR)通道电流在发育中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dSD大鼠海马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在培养板上进行培养。培养到1周和2周时,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神经元突触内自发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目的】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MDAR)通道电流在发育中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dSD大鼠海马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在培养板上进行培养。培养到1周和2周时,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神经元突触内自发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结果】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介导的mEPSC(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R2B的特异拮抗剂ifenprodil的敏感性降低。Ifenprodil对培养1周神经元mEPSCNMDA的抑制作用达到(80.47±6.12)%,却只抑制(12.27±2.02)%培养2周神经元的mEPSCNMDA。【结论】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电流有发育变化,提示培养1周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R2亚单位主要为NR2B;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膜片钳记录 突触 MEP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在培养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
3
作者 田映红 胡德辉 +1 位作者 李树基 高天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4-637,646,共5页
目的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在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和外面向外模式分别记录突触内和突触外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N... 目的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在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和外面向外模式分别记录突触内和突触外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特异拮抗剂ifenprodil的敏感性远低于培养1周神经元;培养2周神经元突触外NMDA受体的单通道电流幅度和开放概率比培养1周神经元增大,但两者的电导和翻转电位无显著差异。ifenprodil降低培养1周和2周神经元突触外NNDA受体单通道电流的电导和开放概率,且对培养2周神经元开放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NMDA受体通道电流在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有发育变化,提示NMDA受体NR2亚单位在培养1周的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均主要为NR2B亚单位;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亚单位取代,突触外仍主要为NR2B亚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NMDA受体 膜片钳 突触 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单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氏大疣蛛多肽毒素组分通过激活促凋亡通路和协同作用抑制癌细胞增殖
4
作者 谢婷 王云云 +1 位作者 郭婷 袁春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0-1470,共11页
目的 研究雷氏大疣蛛毒素对癌细胞增殖抑制的选择性和有效组分。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48 h后雷氏大疣蛛毒素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凋亡率;采用caspase试剂盒检测癌细胞内caspase-8和9的表达水平;通过凝胶... 目的 研究雷氏大疣蛛毒素对癌细胞增殖抑制的选择性和有效组分。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48 h后雷氏大疣蛛毒素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凋亡率;采用caspase试剂盒检测癌细胞内caspase-8和9的表达水平;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将雷氏大疣蛛粗毒分为蛋白质组分、多肽组分、小分子化合物组分3个部分;通过蛋白质组学对蛋白质和多肽组分进行鉴定;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结合HPLC解析小分子化合物组分中各物质的结构。结果 雷氏大疣蛛粗毒对乳腺癌MCF7和鼻咽癌(SUNE1、HONE1)细胞表现出很强的浓度依赖性增殖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14±0.29、1.57±0.14、2.85±0.15μg/mL;对多种胃癌和肠癌细胞系表现出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对胃癌HGC27细胞的IC_(50)为3.02±0.27μg/mL,对肠癌SW620细胞的IC_(50)为3.02±0.28μg/mL。选用MCF7细胞来研究增殖抑制机制和筛选有效组分,发现粗毒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8介导的信号通路诱导MCF7细胞凋亡。粗毒中蛋白质组分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很弱,10μg/mL浓度仅抑制12.1%±1.9%。多肽组分抑制作用较强,IC_(50)为6.41±0.31μg/mL。多肽组分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10000左右,主要为与巨型上户蛛毒素同源的多肽;小分子组分未表现出增殖抑制作用,主要为核苷酸代谢物。多肽组分和小分子组分质量比4∶1混合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雷氏大疣蛛毒素对不同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有很大差异,发挥对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组分为多肽组分,可能与核苷酸代谢物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大疣蛛 多肽毒素 癌细胞 抗增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a通过抑制iASPP基因表达促进神经突起生长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利芳 谷溪 +1 位作者 刘书虎 王雪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索miR-124a的靶基因iASPP对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预测软件TargetScan对miR-124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结合文献资料提到的与神经早期发育有关的基因进行筛选,我们选择iASPP作为miR-124a的候选靶基因。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 目的探索miR-124a的靶基因iASPP对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预测软件TargetScan对miR-124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结合文献资料提到的与神经早期发育有关的基因进行筛选,我们选择iASPP作为miR-124a的候选靶基因。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其进行验证,然后在M17细胞中转染miR-124a过表达质粒,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iASP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视黄酸诱导M17细胞作为神经元分化模型,通过过表达或者基因干扰的方法,初步探讨iASPP基因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 miR-124a促进神经突起发育,并且能够与iASPP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相互作用来抑制其蛋白质的表达;iASPP基因的过表达抑制神经突起的发育并且抑制miR-124a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结论 miR-124a能够通过抑制iASPP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神经突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4a IASPP 神经发育 突起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特异性PPARγ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巧琪 章红妍 +3 位作者 王震 林利芳 陈璐 王雪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8-1771,共4页
目的制备与鉴定神经干细胞特异性PPARγ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将引进的2种转基因小鼠B6.PPARγloxp/loxp、B6.Nestin-Cre进行饲养并杂交繁殖,将子一代小鼠与B6.PPARγloxp/loxp小鼠回交获得子二代小鼠,提取子二代小鼠的基因组DNA,利用... 目的制备与鉴定神经干细胞特异性PPARγ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将引进的2种转基因小鼠B6.PPARγloxp/loxp、B6.Nestin-Cre进行饲养并杂交繁殖,将子一代小鼠与B6.PPARγloxp/loxp小鼠回交获得子二代小鼠,提取子二代小鼠的基因组DNA,利用PCR方法扩增Cre和loxp基因片段,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选取基因型为B6.PPARγloxp/loxp.Nestin-Cre(KO)的小鼠即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敲除PPARγ的敲除小鼠,另选基因型为B6.PPARγloxp/loxp(loxp)作为对照组小鼠。应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敲除PPARγ的敲除小鼠。结果敲除小鼠在基因鉴定时可以扩增得到PPARγloxp和Cre两个条带,在mRNA表型检测时脑内PPARγ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成功获得神经干细胞敲除PPARγ基因的敲除小鼠。所购2种转基因小鼠均有繁殖能力,其繁殖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基于loxp-Cre系统成功构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敲除PPARγ的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基因敲除 Cre-loxp系统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在神经系统中能够促进IRS-4基因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章红妍 蒙思颖 +3 位作者 林利芳 吴巧琪 周日阳 王雪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脑内胰岛素受体底物-4(IRS-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原代培养1周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用10μmol/L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分别处理0、1、4、24 h;体内实验选取成年C57BL/6J小鼠...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脑内胰岛素受体底物-4(IRS-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原代培养1周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用10μmol/L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分别处理0、1、4、24 h;体内实验选取成年C57BL/6J小鼠和脑内PPARγ条件性敲除(BKO)小鼠,分别按12 mg/kg腹腔注射罗格列酮(10%DMSO溶解)或同等剂量10%DMSO作用12 h。利用MTT法检测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存活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神经元及皮层组织内IRS-4 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各处理组皮层神经元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罗格列酮处理的皮层神经元,C57BL/6J小鼠和BKO小鼠皮层内IRS-4 mRNA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未处理的BKO小鼠皮层内IRS-4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PPARγ在神经系统中能够促进IRS-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 罗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胰岛素受体底物-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对细胞外酸化时海马锥体神经元发作性和非发作性癫痫样活动具有不同调控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帅 陈荣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2-980,共9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酸化时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对癫痫样活动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在海马脑片上使用场电位记录方法研究细胞外酸化对高钾环境的高钾模型和使用GABAA受体拮抗剂的去抑制模型的癫痫样活动的影响;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 目的探讨细胞外酸化时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对癫痫样活动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在海马脑片上使用场电位记录方法研究细胞外酸化对高钾环境的高钾模型和使用GABAA受体拮抗剂的去抑制模型的癫痫样活动的影响;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方法研究细胞外酸化对神经元的兴奋性的影响;使用ASICs拮抗剂研究ASICs对癫痫样活动和神经元兴奋性影响。结果细胞外酸化在高钾模型明显减弱癫痫样放电的程度(P<0.001),明显减少癫痫样活动的单次峰电位数量(P<0.01)及其幅度(P<0.001),并且癫痫样放电的模式从发作性癫痫样放电转换为发非发作性癫痫样放电;ASICs的拮抗剂不能阻断细胞外酸化对神经元兴奋性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癫痫样放电的模式的转换的作用;ASICs的拮抗剂在细胞外酸化条件下可增强非发作性癫痫样放电的活动(P<0.05)。在去抑制模型中,细胞外酸化对癫痫样活动的抑制和癫痫放电模式的转换作用与高钾模型一致;细胞外酸化可明显升高动作电位的阈电位(P<0.01)、半波宽(P<0.05)和达到动作电位峰值的时间(P<0.01),可明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并且这种减弱作用不能被ASICs拮抗剂和GABAA受体拮抗剂阻断。结论ASICs可以直接作用于兴奋性神经元,对癫痫样放电中的发作性癫痫样放电和非发作性癫痫样放电的活动有不同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细胞外酸化 酸敏感离子通道 ASICs 场电位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桂枝汤通过sirt1-p53信号通路产生抗抑郁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葛鑫宇 郭芳 +14 位作者 范俊 陈宝田 于林 任静 李纪强 卢成林 莫嘉文 李树基 袁乐欣 胡号应 刘赟 周晓 崔娟 朱志敏 曹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9-405,共7页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的抗抑郁效应和作用机制。方法设两组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柴胡桂枝汤组(CGD,n=12)接受连续7 d的柴胡桂枝汤灌胃给药,药物浓度为17 g·kg-1·d-1;溶剂对照组(Vehicle,n=14)接受连续7 d的药物溶剂灌胃给药。...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的抗抑郁效应和作用机制。方法设两组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柴胡桂枝汤组(CGD,n=12)接受连续7 d的柴胡桂枝汤灌胃给药,药物浓度为17 g·kg-1·d-1;溶剂对照组(Vehicle,n=14)接受连续7 d的药物溶剂灌胃给药。采用强迫游泳实验(FST)、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新环境压抑进食实验(NSF)以及旷场实验(OFT),检测两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焦虑样行为和运动能力。进一步使用慢性社会挫败应激模型(CSDS)和社会交互实验(SI)明确柴胡桂枝汤在动物抑郁模型中的抗抑郁作用;造模和对照小鼠连续接受柴胡桂枝汤或溶剂7 d灌胃处理,具体分组为:造模鼠+柴胡桂枝汤组(CSDS+CGD,17 g·kg-1·d-1,n=8)、造模鼠+溶剂组(CSDS+vehicle,n=11)、对照鼠+柴胡桂枝汤组(Con+CGD,17 g·kg-1·d-1,n=8)、对照鼠溶剂组(Con+vehicle,n=6)。此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柴胡桂枝汤给药组及溶剂对照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sirt1、p53、乙酰化p53蛋白水平和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synapsin I(Syn1)、Rab4B、SNAP25和Tubulin beta4b的表达。结果柴胡桂枝汤组小鼠在FST中的不动时间显著性减少(P<0.05);两组动物在EPM、NSF和OFT实验中无显著性差异;在SI行为实验中,CSDS+vehicle组小鼠与其他3组相比,在交互区的停留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柴胡桂枝汤组小鼠海马区sirt1蛋白水平上升,乙酰化p53蛋白水平下降(P<0.05),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1 mRNA表达上调(P<0.05),Rab(P=0.813),SNAP(P=0.820),Tubb(P=0.864)的mRNA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柴胡桂枝汤在FST和CSDS动物模型中都具有抗抑郁样作用;可能通过sirt1-p53通路及突触可塑性机制发挥其抗抑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汤 抗抑郁药 SIRT1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过表达EGFR的Ⅲ型突变体的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玉生 林水苗 +2 位作者 邓晓刚 陈龙华 张兴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过表达EGFR的Ⅲ型突变体(EGFRvⅢ)的U87人脑胶质瘤细胞(U87-EGFRvⅢ)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于U87-EGFRvⅢ或U87细胞,用MTT法检测Res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过表达EGFR的Ⅲ型突变体(EGFRvⅢ)的U87人脑胶质瘤细胞(U87-EGFRvⅢ)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于U87-EGFRvⅢ或U87细胞,用MTT法检测Res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es作用后细胞内EGFRvⅢ的表达情况。结果:经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U87-EGFRvⅢ细胞和U87细胞均显示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不同浓度Res对U87-EGFRvⅢ有促凋亡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μmol/L和200μmol/L Res的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1%±0.8%、46.9%±1.2%;免疫印迹法显示Res作用后U87-EGFRvⅢ细胞内的EGFRvⅢ的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Res可诱导U87-EGFRvⅢ细胞凋亡、抑制其细胞增殖,并可使细胞内的EGFRvⅢ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胶质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Ⅲ型突变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4N-末端和C-末端片段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洋 覃小翠 +2 位作者 刘书虎 黄威 王雪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2-715,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表达组蛋白脱乙酰化酶4(HDAC4)N-末端(1-1950bp)和C-末端(1708-3255bp)片段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并进行纯化。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HDAC4N-末端和C-末端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GST融合载体pGEX-6P-1中,...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表达组蛋白脱乙酰化酶4(HDAC4)N-末端(1-1950bp)和C-末端(1708-3255bp)片段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并进行纯化。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HDAC4N-末端和C-末端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GST融合载体pGEX-6P-1中,重组载体在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后,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GST-HDAC4-N'和GST-HDAC4-C'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产物后,用谷胱苷肽琼脂糖珠纯化目的蛋白。结果经测序、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表达出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其相对分子量约为110500和93080。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融合蛋白可以被HDAC4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GEX-6P-1/HDAC4-N'和pGEX-6P-1/HDAC4-C'),并进行了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和鉴定,可以进一步用于HDAC4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4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IP3干扰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明 张兴梅 +3 位作者 李勃兴 孙红宇 李晓文 高天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32-2435,共4页
目的构建大鼠Bcl-2/E1B-19K-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干扰质粒,研究其对BNIP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设计大鼠BNIP3(NM_053420)干扰片段,合成互补的单链寡核苷酸,蒋退火后形成的双链克隆入pcDNATM6.2-... 目的构建大鼠Bcl-2/E1B-19K-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干扰质粒,研究其对BNIP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设计大鼠BNIP3(NM_053420)干扰片段,合成互补的单链寡核苷酸,蒋退火后形成的双链克隆入pcDNATM6.2-GW/EmGFP-miR表达载体,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增菌,质粒小量提取并测序。将构建的干扰质粒与大鼠BNIP3表达质粒共转染到HEK293细胞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目的基因的干扰情况。结果构建的2个干扰质粒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与BNIP3表达质粒共转染后显著抑制外源性BNIP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BNIP3干扰质粒,为进一步研究BNIP3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IP3 RNA干扰 HEK29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et siRNA对U87-EGFRvⅢ胶质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玉生 谭燕 +1 位作者 伍锡栋 张兴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4-856,共3页
目的:合成针对c-Met的小干扰RNA(siRNA),研究其对U87-EGFRv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胶质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合成的c-Met siRNA入U87-EGFRvⅢ细胞,未转染组为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 目的:合成针对c-Met的小干扰RNA(siRNA),研究其对U87-EGFRv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胶质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合成的c-Met siRNA入U87-EGFRvⅢ细胞,未转染组为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c-Me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TT和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c-Met siRNA明显抑制c-Met表达(P<0.05);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同时,c-Met siRNA单独或协同EGFRvⅢsiRNA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P<0.05)。结论:c-Met siRNA可抑制U87-EGFRvⅢ胶质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为研究c-Met基因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联合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c—Met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Ⅲ型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海马组织的全基因表达谱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明 孙红宇 +5 位作者 李晓文 方莹莹 严华成 李树基 石玉生 张兴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6-1929,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背侧海马组织中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缺血后6和24h提取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的背侧海马组织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 目的:检测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背侧海马组织中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缺血后6和24h提取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的背侧海马组织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与含有41000点的大鼠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共发现上调差异基因491个,脑缺血6和24h分别上调351和296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387个,脑缺血6和24h分别下调296和179个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等。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了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基因表达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5d快速动眼睡眠剥夺诱发小鼠迟发性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璐 王震 王雪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长时间快速动眼睡眠剥夺(5 d)对C57BL/6J小鼠抑郁样行为和杏仁核单胺氧化酶A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对照组和快速动眼睡眠剥夺组,通过多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快速动眼睡眠剥夺模型。睡眠... 目的:探讨连续长时间快速动眼睡眠剥夺(5 d)对C57BL/6J小鼠抑郁样行为和杏仁核单胺氧化酶A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对照组和快速动眼睡眠剥夺组,通过多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快速动眼睡眠剥夺模型。睡眠剥夺结束后,于不同时间点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各组运动能力,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各组抑郁样行为。之后,取脑分离杏仁核,利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单胺氧化酶A的表达水平。结果快速动眼睡眠剥夺后的1~3 d内,睡眠剥夺小鼠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第4天可恢复到正常水平;第7~14天强迫游泳实验显示小鼠不动时间延长;糖水偏好率也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发现杏仁核中单胺氧化酶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连续长时间快速动眼睡眠剥夺导致小鼠迟发性抑郁样行为,该现象很可能与杏仁核单胺氧化酶水平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动眼睡眠剥夺 抑郁样行为 杏仁核 单胺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GGDEF和EAL结构域相关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嘉辉 孙洁丽 +1 位作者 闫文娟 王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3-639,共7页
目的鉴定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中含GGDEF和EAL结构域相关蛋白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环二鸟苷酸(c-di-GMP)在该菌株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嗜酸乳杆菌ATCC4356基因组中PCR扩增出NH13_07045-GGDEF、NH13_07050和NH1... 目的鉴定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中含GGDEF和EAL结构域相关蛋白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环二鸟苷酸(c-di-GMP)在该菌株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嗜酸乳杆菌ATCC4356基因组中PCR扩增出NH13_07045-GGDEF、NH13_07050和NH13_07055这3个基因片段,分别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经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表达宿主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直链淀粉树脂纯化后进行体外酶活性实验,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反应产物。结果通过PCR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经重组质粒双酶切后其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嗜酸乳杆菌ATCC4356基因序列一致,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9000(含GGDEF结构域)、67000(含EAL结构域)和72000(含EAL结构域),与预期大小吻合。经树脂亲和柱纯化及浓缩获得目的蛋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NH13_07045-GGDEF的表达产物体外无明显双鸟苷酸环化酶(DGC)活性,NH13_07050的表达产物体外具有磷酸二酯酶(PDE)活性,而NH13_07055的表达产物在体外无明显PDE活性。结论在本研究的3种基因中,NH13_07050的表达产物在体外具有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为研究环二鸟苷酸在嗜酸乳杆菌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环二鸟苷酸 GGDEF结构域 EAL结构域 酶活性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开关及其在抗菌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盛树悦 陈悦 +1 位作者 张兴梅 石玉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核糖开关是一类与核酸、氨基酸、金属离子、糖类衍生物以及辅酶等特异性配体结合的RNA元件,它与配体结合后通过调控相应下游的基因表达起到控制细胞生命及活动的作用。目前核糖开关是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热点,应用于大量筛选工程菌株、... 核糖开关是一类与核酸、氨基酸、金属离子、糖类衍生物以及辅酶等特异性配体结合的RNA元件,它与配体结合后通过调控相应下游的基因表达起到控制细胞生命及活动的作用。目前核糖开关是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热点,应用于大量筛选工程菌株、构建新型生物传感器以及作为抗菌药作用的新靶点。综述了几种主要的核糖开关(如:嘌呤核糖开关、赖氨酸核糖开关、环二鸟苷酸核糖开关、glm S核糖开关、TPP核糖开关、FMN核糖开关等)在抗菌药物靶点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开关 抗菌药 新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配子介导的siRNA转运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燕 张兴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0-415,共6页
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因能快速抑制哺乳动物特定基因的表达而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然而选择合适的载体将siRNA安全有效地转运进入靶细胞仍是制约siRNA应用于临床治疗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转运载体被开发出来,其... 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因能快速抑制哺乳动物特定基因的表达而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然而选择合适的载体将siRNA安全有效地转运进入靶细胞仍是制约siRNA应用于临床治疗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转运载体被开发出来,其中包括针对细胞表面蛋白的适配子(aptamer).Aptamer是一种能与靶分子高特异性和高亲和结合的寡核苷酸,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Aptamer作为载体介导siRNA转运可提高治疗的靶向性并减少副作用,这将为siRNA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提供一种特异有效的途径.目前,已经发现几种aptamers可以介导siRNA的转运,如anti-PSMA aptamer,anti-HIV gp120 aptamer,anti-CD4 aptamer等.本文将综述aptamer介导siRNA转运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X 适配子 SIRNA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E4在U87细胞中可增加GSK-3β的表达及Tau的磷酸化
19
作者 何颜结 卫佩如 +4 位作者 伍巧燕 张馨宇 张兴梅 刘晓加 王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Apo E4与GSK-3β及Tau蛋白超磷酸化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po E4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将对照质粒载体p IRES-EGFP、重组质粒Apo E4/p IRES-EGFP和Apo E3/p IRES-EGFP转染U87脑星形胶质细胞系,用免... 目的探讨Apo E4与GSK-3β及Tau蛋白超磷酸化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po E4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将对照质粒载体p IRES-EGFP、重组质粒Apo E4/p IRES-EGFP和Apo E3/p IRES-EGFP转染U87脑星形胶质细胞系,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Tau/Tau及GSK-3β蛋白水平的变化。在U87细胞中转入干扰Apo E表达的si RNA(Apo E-si RNA)及对照si RNA,检测p-Tau/Tau及GSK-3β蛋白的改变情况。将质粒转染前后及si RNA干扰前后目标蛋白的含量或磷酸化水平的改变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SK-3β蛋白水平的相对值分别为:Apo E4组(1.819±0.130,P<0.01,n=3)和Apo E3组(1.336±0.130,P<0.01,n=3),差异具显著差异,且Apo E4和Apo E3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样,相对于对照组,Apo E4和Apo E3组的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相对值分别为1.587±0.027(P<0.01,n=3)和1.436±0.026(P<0.01,n=3),均具显著差异;且Apo E4组较Apo E3组的促进作用更强,两组间具显著差异(P<0.01)。此外,用Apo E-si RNA干扰后,U87细胞中GSK-3β的表达和p-Tau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544±0.058(P<0.001,n=3)和0.474±0.060(P<0.01,n=3)。结论 AD危险因子Apo E4可能通过上调GSK-3β的表达而促进Tau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阿尔茨海默病(AD) TAU蛋白 糖原合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症转基因小鼠模型Tg6799的鉴定及白藜芦醇对其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悦 梁志满 +5 位作者 石广为 彭立 梁艳玲 王亚苹 王方 张兴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9-514,共6页
目的:鉴定转基因小鼠模型Tg6799,探究该模型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症状及病理特征的模拟情况及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该模型的作用。方法:分别对Tg6799转基因小鼠进行基因鉴定、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 目的:鉴定转基因小鼠模型Tg6799,探究该模型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症状及病理特征的模拟情况及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该模型的作用。方法:分别对Tg6799转基因小鼠进行基因鉴定、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免疫荧光染色、硫黄素S斑块染色、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等检测。20只3月龄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每日连续灌胃40 d(60 mg/kg),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对Tg6799转基因小鼠基因鉴定可得到两条扩增条带;Aβ免疫荧光结果与基因鉴定结果一致;3月龄转基因小鼠脑内开始出现斑块沉积,且随年龄增长斑块数量越多,野生型小鼠9月龄仍未出现斑块沉积;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组学习记忆能力低于野生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小鼠APP表达减少且空间记忆能力提高。结论:Tg6799是一种有效的AD动物模型,白藜芦醇能显著减少该模型APP表达并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白藜芦醇对A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白藜芦醇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