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赵莉 梁婷 +1 位作者 张丽华 曾朝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648-2649,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另给予耳穴、针刺和穴位注射;7天后观察患者呕吐、尿酮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另给予耳穴、针刺和穴位注射;7天后观察患者呕吐、尿酮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剧吐 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例慢性肾脏病3期及4期患者中西医病证结合治疗效果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海清 魏连波 +2 位作者 谢丹丹 陈杰彬 吕佩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85-487,共3页
目的 分析98例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中医症候分布情况和中药辨证治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CKD 3、4期患者98例,根据其是否愿意服用中药汤剂,分为对照... 目的 分析98例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中医症候分布情况和中药辨证治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CKD 3、4期患者98例,根据其是否愿意服用中药汤剂,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中医辨证中药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CKD3、4期患者以脾肾亏虚、肾络瘀痹和痰浊内阻为基本证型,多数患者具有脾肾亏虚证.治疗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低于对照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均低于治疗前,eGFR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中医药辨证治疗,能有效延缓CKD 3、4期患者病情进展,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 CKD3期 CKD4期 中医症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研究
3
作者 孙亚男 梁兴业 +4 位作者 王福 邵辉 贾宝林 翁志文 于长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0-1013,共14页
目的 分析针刺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以期为针刺研究设计和报告提供改进依据。方法 从两篇研究针刺相关系统评价中,获取其纳入针刺RCTs文献。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采用RoB2.0、CONSORT声明与S... 目的 分析针刺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以期为针刺研究设计和报告提供改进依据。方法 从两篇研究针刺相关系统评价中,获取其纳入针刺RCTs文献。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采用RoB2.0、CONSORT声明与STRICTA标准评价方法学及报告质量。结果纳入95篇针刺RCTs文献,中文51篇、英文44篇,涉及38种疾病,54种结局指标。CONSORT声明评价中,高报告率条目8项、低报告率条目15项、中报告率条目2项。STRICTA标准评价中,高报告率条目8项、低报告率条目4项、中报告率条目4项。至于RoB2.0偏倚风险评估,起总结作用的整体偏倚领域中,11.6%的文献为高风险、50.5%为可能存在风险、37.9%为低风险。结论 目前发表的针刺RCTs研究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均不高,今后研究应提高科学严谨的方案设计,形成透明、完整的研究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随机对照试验 质量评价 偏倚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光谱的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鉴别诊断研究
4
作者 朱一峰 刘金鹏 +5 位作者 宋正勋 周小军 周梅 任姣姣 杨文韬 崔宗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946,共6页
鼻咽癌是一种多发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地区较为高发,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由于其发病位置隐蔽,早期症状类似于鼻部炎症性疾病,容易被忽视,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因其具有低能... 鼻咽癌是一种多发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地区较为高发,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由于其发病位置隐蔽,早期症状类似于鼻部炎症性疾病,容易被忽视,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因其具有低能量、强穿透和指纹谱等特性,在生物医学癌症检测领域备受关注。以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炎组织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太赫兹光谱技术在鉴别鼻咽癌与鼻咽炎症方面的应用。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采集鼻咽组织在0.6~5.0 THz范围内的光谱,通过参数提取到其吸收光谱,基于光谱数据分析对比鼻咽癌组织与鼻咽炎组织的频谱特征,结合病理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图分析两种鼻咽组织的光谱差异来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实验采集到的原始功率谱数据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获得样品在第一、二、三主成分构成的三维坐标空间中的散点图。基于该散点图的分析,可以观察到鼻咽癌组织与鼻咽炎组织在特征空间中的显著区分。结果表明,在1.3~3.4 THz内,鼻咽癌组织对太赫兹波的吸收明显高于鼻咽炎组织,2.7 THz是鉴别鼻咽癌组织与鼻咽炎组织的最佳潜在诊断频率。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降维处理,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7.45%,对两组鼻咽组织样品具有良好的聚类作用,主成分散点图可以明显区分鼻咽癌组织与鼻咽炎组织。结合K-最近邻算法(KNN)和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分类模型,实现了对两种鼻咽组织太赫兹光谱的鉴别分类。相比KNN算法,SVM分类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2%。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太赫兹光谱技术用于鉴别鼻咽癌与鼻咽炎症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价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太赫兹时域光谱 鉴别诊断 光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多指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龚莉雅 高明璇 +4 位作者 闻俊彦 吴子琪 罗靖雯 靖林林 文戈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通过多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指标探索年轻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是否与临床指标及认知水平相关。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4名T2DM... 目的通过多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指标探索年轻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是否与临床指标及认知水平相关。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4名T2DM患者和35名PDM患者以及34名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年龄均小于40岁。所有被试者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并行3.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图像数据经预处理后,分别计算低频振幅指数、局部一致性指数、度中心性指标。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作为协变量进行控制。并分析静息态指标与临床指标及认知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NC组相比,PDM组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增强,例如左侧额叶下回(t=4.710,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同时也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减弱,例如右侧下顶小叶(t=-4.097,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T2DM组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增强,例如左侧额叶下回(t=6.348,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同时也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减弱,例如右侧下顶小叶(t=-5.141,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此外,部分静息态指标与临床指标及认知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例如在PDM组中,右侧额叶中回的ALFF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0,P=0.014)。结论年轻的PDM、T2DM患者的脑功能指标与临床指标如血糖特征指标、甘油三酯-血糖指数及认知水平相关。本研究增强了我们对糖尿病性脑损伤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些潜在的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度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梁恒妙 黄锶哲 +3 位作者 陈玉婷 刘策 王慧君 杜庆锋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2635-2642,共8页
背景胰岛素抵抗(IR)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与肥胖、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的共患病率较高,目前IR、肥胖/血脂异常和血尿酸(SUA)水平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SUA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评估HOMA-IR... 背景胰岛素抵抗(IR)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与肥胖、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的共患病率较高,目前IR、肥胖/血脂异常和血尿酸(SUA)水平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SUA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评估HOMA-IR在肥胖/血脂四项与SUA水平间的中介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928名成年人的临床数据。根据性别及IR分组,比较组间SUA水平、IR指标、肥胖和血脂指标的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HOMA-IR与SUA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HOMA-IR在肥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SUA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UA与HOMA-IR、空腹血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的相关性。结果3928名体检者中男3026名,女902名。3026名男性体检人群中IR者757名,非IR者2269名;IR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UA、HOMA-IR、FINS、FBG、BMI、腰臀比(WHR)、TG、TC、LDL-C水平均高于非IR者,年龄、HDL-C水平低于非IR者(P<0.05)。902名女性体检人群中IR者226名,非IR者676名;IR者SBP、DBP、SUA、HOMA-IR、FINS、FBG、BMI、WHR、TG、LDL-C水平均高于非IR者,HDL-C水平低于非IR者(P<0.05)。RCS结果显示,在调整协变量后,HOMA-IR与SUA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该关联存在性别差异;随着HOMA-IR增加,男性SUA呈近似“∩”型改变趋势(P_(非线性)=0.002),女性SUA先增加后不变(P_(非线性)=0.002);而随着SUA升高,男性HOMA-IR呈先下降后不变的趋势(P_(非线性)=0.002),而女性HOMA-IR呈近似“U”型的改变趋势(P_(非线性)=0.002)。中介分析结果显示,HOMA-IR部分介导了肥胖、中心性肥胖、TG与SUA间的关联,中介效应占比在男性中分别为9.5%、7.9%、5.3%,在女性中分别为36.1%、19.9%、6.5%;HOMA-IR完全介导了HDL-C与SUA间的关联,中介效应占比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20.0%、22.0%。分别对男性、女性人群以SUA=7.28 mg/dL和4.70 mg/dL分层,调整协变量后,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SUA与FBG始终呈负相关(P<0.05),当SUA≥7.28 mg/dL时,SUA与FINS呈正相关(P<0.05);女性中,当SUA≥4.70 mg/dL时,SUA与HOMA-IR、FINS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OMA-IR与SUA具有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HOMA-IR在肥胖、TG与SUA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在HDL-C与SUA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男性人群FBG与SUA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血尿酸 空腹血糖 肥胖 血脂 体格检查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腹诊在脓毒症诊疗中的临床运用探析
7
作者 丘富程 吴智鑫 +3 位作者 刘芬芳 苏懿 贾静静 谢东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1,共3页
近年来,脓毒症相关的中医研究备受关注。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以问诊为核心的辨证信息采集往往受到明显限制。中医腹诊作为中医的一种查体方式,受患者意识和其他主观状态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该研究根据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 近年来,脓毒症相关的中医研究备受关注。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以问诊为核心的辨证信息采集往往受到明显限制。中医腹诊作为中医的一种查体方式,受患者意识和其他主观状态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该研究根据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王今达教授总结的脓毒症“四证四法”规律,结合团队多年中医腹诊的临床实践,初步总结了中医腹诊的实施要点和不同证型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腹诊特点,以期为脓毒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相对客观的辨证依据,为脓毒症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医腹诊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大鼠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杨昊霖 王勉 +3 位作者 李子涛 邓羽平 赵东良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50,共9页
目的前交叉韧带在力学响应中表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性及黏弹性。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与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息息相关,但早期KOA对前交叉韧带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多方法探讨KOA大鼠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性能... 目的前交叉韧带在力学响应中表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性及黏弹性。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与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息息相关,但早期KOA对前交叉韧带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多方法探讨KOA大鼠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方法三周左后肢伸直位固定法构建KOA大鼠模型。番红O-固绿染色并结合改良Mankin's关节软骨病理评分法对模型进行评估,后取下正常组与模型组前交叉韧带。通过微型力学加载系统对正常及关节炎前交叉韧带进行宏观力学测试。组织学染色法表征细观韧带组织成分变化。双光子显微镜对细观组织进行结构观测。结果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表明,三周固定后左肢出现早期KOA软骨病理改变,证实模型构建成功;HE染色结果显示,早期KOA前交叉韧带出现炎症细胞浸润,韧带处在炎性环境中;宏观力学结果表明,早期KOA前交叉韧带的刚度、低张模量、高张模量均增高;代偿侧初始斜率较正常组右侧前交叉韧带升高;微观结构结果表明,KOA前交叉韧带结构紊乱,胶原纤维排列方向混乱。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关节制动诱导下的早期KOA前交叉韧带力学性质的改变以组织刚度上升为主,而这可能与韧带组织炎性浸润及其微观胶原纤维结构改变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基因小鼠构建病证结合脾虚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学刚 靖林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9-1331,共3页
目前以苦寒泻下、饥饱劳倦等方法诱导的脾虚动物模型存在规范性、特异性等方面问题。基因突变小鼠如APC^(min/+)、基因敲除小鼠Txnip^(-/-)、IP3R2^(-/-)、db/db小鼠以及条件性敲除Pten小鼠具有易感肿瘤、肌肉失养、肥胖、能量代谢障碍... 目前以苦寒泻下、饥饱劳倦等方法诱导的脾虚动物模型存在规范性、特异性等方面问题。基因突变小鼠如APC^(min/+)、基因敲除小鼠Txnip^(-/-)、IP3R2^(-/-)、db/db小鼠以及条件性敲除Pten小鼠具有易感肿瘤、肌肉失养、肥胖、能量代谢障碍等特征,与脾虚运化失司、清阳不升、聚湿生痰和抗病能力降低相关。基于转基因小鼠结合饥饱劳倦等方法构建的病证结合脾虚模型更为客观、可信和可重复性,该类模型具有较好的转化潜力并将有助于深化脾虚证侯的本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动物模型 转基因小鼠 病证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CycleGAN网络的鼻咽癌自适应放疗CBCT-sCT生成研究
10
作者 贺亚迪 周炫汝 +1 位作者 金锦辉 宋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6,共8页
目的探索基于PE-CycleGAN方法从锥形束CT(CBCT)合成高质量CT(sCT),用于鼻咽癌自适应放疗(ART)。方法提出感知增强的CycleGAN模型(PE-CycleGAN),引入判别器双重对比度损失、生成器多感知损失和改进的U-Net结构。采用80例鼻咽癌患者的CBCT... 目的探索基于PE-CycleGAN方法从锥形束CT(CBCT)合成高质量CT(sCT),用于鼻咽癌自适应放疗(ART)。方法提出感知增强的CycleGAN模型(PE-CycleGAN),引入判别器双重对比度损失、生成器多感知损失和改进的U-Net结构。采用80例鼻咽癌患者的CBCT和CT作为训练集,7例为测试集。通过量化sCT与参考CT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指标(SSIM)以及sCT与参考CT剂量gamma通过率、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相对剂量偏差,评估sCT图像质量和剂量计算精度。结果PE-CycleGAN生成sCT与对应标准CT的MAE为56.89±13.84 HU,较CBCT的81.06±15.86 HU降低约30%(P<0.001)。PE-CycleGAN的PSNR和SSIM(26.69±2.41 dB,0.92±0.02)高于CBCT(21.54±2.37 dB,0.86±0.05)(P<0.001)。在与计划CT剂量gamma分析中,在2 mm/2%标准下,PE-CycleGAN的sCT剂量比对通过率(90.13±3.75)%高于CBCT的(81.65±3.92)%(P<0.001)和CycleGAN的(87.69±3.50)%(P<0.05)。在3 mm/3%标准下,PE-CycleGAN的sCT通过率(97.20±2.52)%同样优于CBCT的(86.92±3.51)%(P<0.001)和CycleGAN的(94.58±2.23)%(P<0.01)。sCT相比计划CT的靶区和OAR相对剂量偏差均值除Lens Dmax(Gy)为3.38%(P=0.09)外都在±3%范围内(P>0.05),PTVnx HI、PTVnd HI、PTVnd CI、PTV1 HI、PRV_SC、PRV_BS、Parotid、Larynx、Oral、Mandible、PRV_ON相对剂量偏差均值都小于±1%(P>0.05)。结论PE-CycleGAN能从CBCT快速合成高质量sCT,可用于鼻咽癌的CBCT引导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合成CT 自适应放疗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断时间序列分析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对高血压防治效果影响研究
11
作者 蔡秋茂 尹雯娟 +1 位作者 朱怡 许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1-835,共5页
目的:基于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探讨县域医共体建设对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阳西县和阳春市的高血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法,比较医共体建设前后住院量、再入院量、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变化。... 目的:基于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探讨县域医共体建设对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阳西县和阳春市的高血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法,比较医共体建设前后住院量、再入院量、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变化。阳西县作为实验组,自2017年11月起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而阳春市作为对照组,于2020年4月开始实施。研究时间窗口为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共纳入14294例高血压住院病例。结果:医共体建设对高血压住院量产生了显著影响,阳西县在政策实施后住院量短期内有所下降(β=-36.05,P=0.186),长期有回升趋势(β=11.40,P<0.001)。再入院量和平均住院天数在医共体建设后未显著改善,表明医共体在慢性病复发预防和住院流程优化方面仍需加强。平均住院费用在阳西县短期内有下降趋势(β=-0.168,P=0.026),降幅约为15.5%,但长期趋势显示费用控制效果有限(β=0.010,P=0.070)。结论:医共体建设在控制高血压住院量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在再入院量、平均住院天数和长期费用控制方面的效果不明显。未来医共体建设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上下联动和患者教育随访,以提升慢性病管理的整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医共体 高血压 中断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修饰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作用
12
作者 方嘉雯 柘钞 +2 位作者 徐玲婷 李林海 肖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2-2266,共15页
RNA修饰是一类发生在RNA上的转录后化学修饰形式,它通过多种途径调控RNA稳定性以及翻译效率,进而影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RNA修饰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等多种关键生物学进程。不同类型的RNA修饰之间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关... RNA修饰是一类发生在RNA上的转录后化学修饰形式,它通过多种途径调控RNA稳定性以及翻译效率,进而影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RNA修饰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等多种关键生物学进程。不同类型的RNA修饰之间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关联机制,包括协同增效、负向调控、竞争占位、功能串扰等,从而构成了复杂的“RNA修饰-RNA修饰”相互作用网络。RNA修饰酶在信号通路中存在上下游的承接关系,或在平行通路的关键节点存在交叉重叠,多种RNA修饰酶通过共享调控蛋白或形成复合物等方式形成复杂的调控架构,是介导并深刻影响RNA修饰相互作用的直接原因。本综述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RNA修饰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机制,介绍了基于RNA修饰相互作用的创新评分体系和疾病预测模型,并在多种疾病背景下发现了RNA修饰相互作用的下游核心信号轴,从而深入剖析RNA修饰相互作用在疾病诊断、治疗靶点开发等临床应用层面的潜在价值,为解析RNA修饰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多维调控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RNA修饰的相互作用揭示了RNA在转录后调控层面上的复杂性,更为阐明RNA修饰酶对特定底物的选择性修饰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RNA修饰 RNA修饰酶 RNA修饰相互作用 m6A 肿瘤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嵌合体技术:靶向乳腺癌不可成药靶点的新工具
13
作者 陈中午 沈三弟 +1 位作者 宋筱羽 肖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4-1254,共11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且致命的癌症之一,其治疗效果往往受限于耐药性和不可成药靶点的存在。传统小分子药物难以有效干预某些关键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等靶点,亟需新的治疗策略。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且致命的癌症之一,其治疗效果往往受限于耐药性和不可成药靶点的存在。传统小分子药物难以有效干预某些关键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等靶点,亟需新的治疗策略。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通过将致病蛋白质招募至细胞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实现靶蛋白的特异性降解。而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ribonuclease targeting chimeras,RIBOTACs)则借助小分子配体结合RNA,并引导内源性核糖核酸酶切割降解目标RNA,从而实现对致病RNA的精准清除。靶向嵌合体技术通过“降解而非抑制”的新机制,拓展了药物研发的靶点范围,为乳腺癌(尤其是难治性、耐药性)病例提供了新的精准治疗策略。不仅克服了传统药物在结合位点缺乏或选择性差方面的局限,还能显著降低药物剂量与不良反应。现有研究已初步验证PROTACs和RIBOTACs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力,其应用涵盖临床前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中靶点设计、分子机制等的探索。基于对靶向嵌合体技术在乳腺癌等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PROTACs与RIBOTACs作用机制的解析,揭示该技术在不可成药靶点干预中的拓展潜力,为寻找安全性更优、治疗效能更高的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未来,随着药物递送系统优化和临床试验深入,PROTACs与RIBOTACs有望与免疫治疗、化疗等方式协同应用,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具前景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可能推动肿瘤学向更广泛的不可成药靶点干预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嵌合体技术 乳腺癌 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 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 不可成药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内镜辅助下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14
作者 张宝珍 赵庆豪 +5 位作者 毛唯韬 姜铁斌 郑志扬 陈天宇 黎庆初 刘则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软质内镜辅助下单节段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5月在我院接受软质内镜辅助下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4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6例;年龄25~68岁(47.0... 目的:探讨软质内镜辅助下单节段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5月在我院接受软质内镜辅助下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4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6例;年龄25~68岁(47.0±11.9岁);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脊髓型颈椎病14例,混合型颈椎病3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C3/42例,C4/56例,C5/612例,C6/74例。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椎前软组织水肿情况;术前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颈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评估颈肩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现脊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4~123min(66.6±20.8min);手术切口长度2.5~3cm(2.6±0.2cm);术中出血量5~50mL(19.6±12.6mL);术后引流量0~60mL(13.5±18.8mL);术后住院时间3~8d(5.1±1.6d)。术后未观察到颈椎皮下血肿及吞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影像学复查未发现显著椎前软组织水肿。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评定综合疗效:优12例,良12例,优良率100%(24/24)。结论:软质内镜辅助下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软质内镜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常春藤皂苷元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
15
作者 朱胤福 李怡燃 +4 位作者 王奕 黄颖而 龚昆翔 郝文波 孙玲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3-1433,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通过实验手段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OMIM、TT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得桂枝茯苓丸的作用靶点和宫颈癌发病相关...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通过实验手段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OMIM、TT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得桂枝茯苓丸的作用靶点和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靶点。构建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GO生物学过程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v10.0.0构建桂枝茯苓丸治疗宫颈癌的“中药-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CB-Dock2软件对药物和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的具体作用靶点。在实验验证部分,采用CCK-8、Western blotting实验体外验证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动物实验中,使用12只雌性BALB/c裸鼠构建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2组(DMSO组及用药组,6只/组),用于评估药物体内抗肿瘤活性,并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评估药物体内使用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分析显示,桂枝茯苓丸共有338个活性成分,涉及247个作用靶点。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靶点共10127个,通过取交集获得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靶点195个。基于节点度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为GABRA1、PTK2、JAK2、HTR3A、GSR和IL-17,并将它们与桂枝茯苓丸的关键前10名活性成分进行后续的分子对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常春藤皂苷元,菜油甾醇,豆甾醇等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低的结合能。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在治疗宫颈癌主要集中在对类固醇激素,氧化应激,脂多糖等生物学过程。常春藤皂苷元在体外和体内都能够表现出抗肿瘤活性,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同时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动物实验提示,裸鼠皮下瘤体积生长速度更慢(P<0.05),且常春藤皂苷元的体内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桂枝茯苓丸中的多种有效活性成分可通过多个途径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中,常春藤皂苷元可能通过与JAK2蛋白紧密结合,抑制STAT3磷酸化,进而显著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桂枝茯苓丸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常春藤皂苷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潜力
16
作者 杜庆锋 杨超 +1 位作者 夏雪晴 王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46-2054,共9页
细胞外囊泡(EVs)是由生物体主动释放到细胞外环境的纳米级脂质双层囊泡,富含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遗传物质和脂质等。由于这些囊泡参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并且能透过血脑屏障,它们可能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生物物质。在本文中... 细胞外囊泡(EVs)是由生物体主动释放到细胞外环境的纳米级脂质双层囊泡,富含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遗传物质和脂质等。由于这些囊泡参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并且能透过血脑屏障,它们可能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生物物质。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EVs生物起源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治疗的潜力,并着重阐述了基于EVs在中药中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最后讨论了EVs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研究领域的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 载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值医用耗材评价的难点分析与方法优化——基于多维度分析
17
作者 杨婷婷 薛允莲 +1 位作者 吴伟旋 许军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4-57,共4页
目的:从多维度视角探讨高值医用耗材评价的优化路径,为健全高值医用耗材评价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梳理高值医用耗材管理和评价相关政策文件,总结分析高值医用耗材评价的难点。结果:高值医用耗材具有种类多、使用风险高、依赖医生操... 目的:从多维度视角探讨高值医用耗材评价的优化路径,为健全高值医用耗材评价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梳理高值医用耗材管理和评价相关政策文件,总结分析高值医用耗材评价的难点。结果:高值医用耗材具有种类多、使用风险高、依赖医生操作、临床数据缺乏等特点,评价成本高、难度大。结论:目前,对高值医用耗材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需进一步量化评价指标、丰富理论基础、完善评价维度,并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最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用耗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值医用耗材 评价 卫生技术评估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组分配伍理论探讨鳖甲-莪术有效组分协同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及机制验证
18
作者 冯豆豆 骆小珊 +6 位作者 蒙雁云 赵晶哲 朱久龙 黄雅珍 谢青 凌湘力 谢甦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0-959,共10页
目的探究鳖甲-莪术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有效组分配伍及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得鳖甲-莪术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OMMI、GeneCards数据库获取TNBC的疾病... 目的探究鳖甲-莪术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有效组分配伍及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得鳖甲-莪术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OMMI、GeneCards数据库获取TNBC的疾病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关键靶点与成分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对关键组分配伍及靶点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①鳖甲-莪术药对中筛选出71个有效成分,药物与疾病相关靶点146个,通过KEGG分析得出113条信号通路。鳖甲-莪术的71个潜在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mTORC1、ULK1、TNF、EGFR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氨酸和姜黄素为鳖甲-莪术的关键活性成分,均对关键靶蛋白mTORC1和ULK1有较强的对接活性。②体外实验发现,甘氨酸联合姜黄素明显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P<0.05),抑制核心靶点EGFR的表达,上调自噬活性标志蛋白LC3Ⅱ/Ⅰ表达、下调通路蛋白mTORC1、p-mTOR、p-ULK1蛋白表达、促进通路蛋白ULK1表达(P<0.05)。结论鳖甲-莪术药对抗三阴性乳腺癌关键组分配伍是甘氨酸-姜黄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TORC1/ULK1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莪术药对 三阴性乳腺癌 组分配伍 自噬 mTORC1/ULK1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JAK2/STAT3通路中葛花解酲汤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晓玲 吴玉泓 +4 位作者 李海龙 殷银霞 舍雅莉 郝民琦 梁永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4-1460,1466,共8页
目的:探讨葛花解酲汤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UC-UCAC)小鼠结肠组织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选出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70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在建立脾虚湿热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探讨葛花解酲汤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UC-UCAC)小鼠结肠组织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选出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70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在建立脾虚湿热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第1、2、3周期)、葛花解酲汤高、中、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10只/组,以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继续建立UC-UCAC转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统计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Western blot、IHC和RT-q 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EGFR、IL-6、JAK2、STAT3、 p-STAT3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第3周期)小鼠一般状态较差,结肠黏膜组织出现癌变,DAI评分、各目标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第3周期)相比,各治疗组小鼠一般状态有所恢复,结肠组织病理不同程度改善,除葛花解酲汤低剂量组外,其他各治疗组各目标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葛花解酲汤可能通过抑制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破坏肿瘤炎症微环境,修复受损结肠黏膜组织,延缓UC-UCAC进程,预防UC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花解酲汤 溃疡性结肠炎 炎-癌转化 脾虚湿热 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前期相关性研究的单个率Meta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洁玲 陈雄森 +3 位作者 廖荣鑫 孙晓敏 赵晓山 陈洁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31-2941,2957,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高血压前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并确定该病的高危体质类型,为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系统评价高血压前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并确定该病的高危体质类型,为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Cochrane Library,纳入所有评价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前期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推荐的评价标准对横断面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Stata软件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并与王琦教授发表的中国一般人群体质分布情况进行比较。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以率(rate)或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描述效应值。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8篇,共涉及高血压前期患者13455例,对照组(即非高血压前期患者)4133例。所有纳入评价的文献均未完全符合NOS或AHRQ条目要求,但文献质量评价总分均较高,总体质量较高。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在高血压前期患者占比较高,分别为17.2%、16.6%、10.9%和9.4%。含健康对照人群的Meta分析显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郁质、平和质、阳虚质、特禀质发生高血压前期风险的OR值分别为8.39(2.18~32.36)、2.11(1.46~3.06)、2.02(1.44~2.83)、1.82(1.57~2.11)、0.81(0.61~1.06)、0.78(0.57~1.08)、0.31(0.21~0.47)、0.71(0.52~0.99)、0.55(0.40~0.76)湿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是高血压前期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也是导致高血压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痰湿质与高血压前期关系最为密切;而平和质、阳虚质、特禀质在高血压前期患者的体质分布中是相对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高血压前期 治未病 单个率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偏颇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