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数字供应链金融赋能民营企业融资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学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7-91,共5页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在发展中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转型。重构信用评估机制、完善智能化风控体系及搭建平台化生态,一定程度上为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在发展中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转型。重构信用评估机制、完善智能化风控体系及搭建平台化生态,一定程度上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新路径,但依然存在技术标准化不足、数据安全风险等新挑战。对此,可通过强化数据安全体系、突破技术标准化瓶颈、完善法律监管框架及平衡普惠与风控能力等措施,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为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升级提供决策参考,实现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精准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供应链金融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
作者 王博 荣师竹 康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8,共15页
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面向“十五五”新阶段,系统探讨数字金融发展的特征、机遇与挑战,对探寻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我国数字金融历经20余年高速发展,... 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面向“十五五”新阶段,系统探讨数字金融发展的特征、机遇与挑战,对探寻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我国数字金融历经20余年高速发展,已形成了消费导向与普惠特色的鲜明特征。从内生演进规律和外部形势变化来看,“十五五”时期我国数字金融将面临消费金融向产业金融转型深化、金融机构数字化加速、数字金融对多维度金融战略枢纽作用强化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作用提升等发展机遇,为此应加大AI大模型等底层前沿技术的投入,搭建统一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强化战略连接枢纽,进一步提升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实用性。同时,我国数字金融发展也将面临产业数字金融初期发展困境、数字生产关系制度滞后和创新监管缺位三重挑战,为此应加强对产业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数据要素产权确立制度,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构建“科技+法律”双维监管体系,不断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数字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产业数字金融 数字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物理风险如何向金融部门传染——基于银企借贷联系渠道的分析
3
作者 赵胜民 彭馨漫 王超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53,共23页
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省级气候物理风险指数(CPRi)和69377对银企借贷数据,重点考察了气候物理风险通过银企借贷联系向金融部门的传导效应。研究发现,气候物理风险会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这一影响具有约3年的持续效应,且中... 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省级气候物理风险指数(CPRi)和69377对银企借贷数据,重点考察了气候物理风险通过银企借贷联系向金融部门的传导效应。研究发现,气候物理风险会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这一影响具有约3年的持续效应,且中小型银行、高贷款占比银行以及经营效率较低的银行表现出更高的脆弱性。通过两阶段回归分析,本文揭示了气候物理风险通过企业渠道向银行传导的具体机制:气候物理冲击首先会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并增加其经营成本,继而通过银企借贷联系传导至银行体系,最终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在传导效应的异质性方面,气候敏感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受气候风险冲击更为明显,而企业规模优势和气候风险关注度的提升则能够缓解此类风险的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商业银行在面临气候物理风险时并未主动调整风险承担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风险的传导效应。该研究揭示了气候物理风险通过银企借贷联系向金融部门传导的内在机制,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气候冲击所引发的金融风险提供了实证依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物理风险 金融风险传染 银企借贷联系 银行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财政与企业金融资产投资
4
作者 覃家琦 张梓瑶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5,共11页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一种表现,对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取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剖析了土地财政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企业的金融资产投...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一种表现,对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取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剖析了土地财政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机制分析发现,土地财政通过强化信贷挤出、加剧寻租行为以及扩大投资收益率差距等途径,推动了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面临较高地方经济增长压力与财政压力的企业,土地财政显著推动企业金融化;而对于高政治关联或高商业信用供给能力的企业,土地财政对企业金融化的推动作用减弱。本文深化了土地财政的微观经济后果研究,为地方政府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应对实体经济金融化趋势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金融资产投资 企业金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异质性特征、微观机制与宏观调节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博 康琦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76,共15页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和北京大学编制的数字金融指数,从数字金融这一视角入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和北京大学编制的数字金融指数,从数字金融这一视角入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途径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水平。此外,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制造业企业和成长期企业而言,数字金融的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成熟期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良好的科技环境和金融监管强度的提高均有助于加强数字金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正向影响。本文揭示了数字金融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传导机制,丰富了数字金融领域的研究,拓展了如何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讨论,为我国数字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融资约束 数字化转型 可持续发展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投入视角下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来自A股市场非金融企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全 李姿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F0002,共10页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的非金融企业为样本,探究了ESG表现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ESG优势对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在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中尤为突出。基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效应和创新活动的高...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的非金融企业为样本,探究了ESG表现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ESG优势对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在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中尤为突出。基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效应和创新活动的高风险特征,从企业外部风险分析ESG表现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的作用机制,发现ESG优势能够有效缓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而使企业的创新投入得以提升。由于提高企业内部的偿债能力和外部市场的关注程度皆能显著增强企业的ESG表现,因此应从内外两方面出发,通过内部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外部的市场关注压力,共同加强企业的ESG建设,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创新 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体制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撑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全 王志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8-61,共4页
科技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的第一篇,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推动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的第一篇,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推动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与金融相互促进、相互赋能,才能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此,应聚焦突出问题、重点领域,开展业务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方面有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金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博 欧阳日辉 康琦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共12页
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革命性产物,众多学者对数字金融的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论文采用文献梳理法对近两年来有关数字金融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多维度的,主要涉及企业部门... 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革命性产物,众多学者对数字金融的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论文采用文献梳理法对近两年来有关数字金融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多维度的,主要涉及企业部门、银行部门、家庭部门和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在对企业部门的影响方面,数字金融的发展解决了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财务绩效和创新水平,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对银行部门的影响方面,数字金融的发展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和创新水平,促使银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在对家庭部门的影响方面,数字金融提升了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配置效率,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降低了农村家庭的贫困程度。在对农业部门的影响方面,数字金融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数字金融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部门 银行部门 家庭部门 农业部门 宏观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产业政策、金融化与企业创新投入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全 李姿璇 樊轶侠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8,共18页
本文基于“五年规划”的重点产业政策信息,探究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金融化在其中发挥的干扰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重点产业政策能有效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其促进效果会随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升高而减弱。在经过一系列稳... 本文基于“五年规划”的重点产业政策信息,探究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金融化在其中发挥的干扰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重点产业政策能有效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其促进效果会随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升高而减弱。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通过对影响机制的检验,我们发现金融化对重点产业带来的正面作用低于非重点产业,使得其负面影响更加凸显,从而削弱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效果。进一步分析可知,机构持股能够改善金融化的负面干扰,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最后,相比于高管薪酬差距较低的企业,高管薪酬差距提高有利于增强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降低金融化的负面干扰。本文拓宽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决策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政府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产业政策 金融化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融资渠道与企业创新——基于外部发展环境和内在发展水平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光艺 李向阳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5,共11页
企业创新活动中面临的财务排斥是阻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缓解这种财务排斥提供了新型工具。本文基于金融科技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在发展水平的双重视角,从企业融资的外部约束和内部能力的双层渠道,探究了融资渠道在... 企业创新活动中面临的财务排斥是阻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缓解这种财务排斥提供了新型工具。本文基于金融科技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在发展水平的双重视角,从企业融资的外部约束和内部能力的双层渠道,探究了融资渠道在金融科技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中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部金融科技发展环境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而内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作用渠道是提升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 金融科技 融资约束 内部融资 企业数字化转型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金融资产投资——基于避险和逐利动机的检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青 庄朋涛 琚望静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8,共10页
近年来,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是各级政府力图解决的一个难题,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既有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给我国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投融资决策带来诸多深刻的变革,本文... 近年来,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是各级政府力图解决的一个难题,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既有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给我国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投融资决策带来诸多深刻的变革,本文基于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动机,以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经营风险弱化避险动机,还能通过缩小金融与实体投资收益率相对差距弱化逐利动机,进而抑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在国有企业、高实体投资成本企业以及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抑制效果更为凸显,侧面反映现阶段我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行为是以逐利动机为主导。数字化转型通过遏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能够引导企业资本回流主业领域,提高实业投资和创新投资水平,推动实体企业主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投融资 金融资产 主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文本复杂度与金融市场稳定——基于短语句法结构复杂度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小云 李皓若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1,共19页
基于前沿的短语句法复杂度识别方法,本文对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文本信息进行了分析,并使用2005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探究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文本复杂度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较低的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文本复杂... 基于前沿的短语句法复杂度识别方法,本文对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文本信息进行了分析,并使用2005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探究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文本复杂度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较低的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文本复杂度有利于股票市场和中长期国债市场维持稳定,但是会导致债券市场的整体价格波动幅度上升。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文本复杂度对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小。对央行货币政策报告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文本复杂度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主要通过前瞻性指引部分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复杂度 中央银行沟通 金融市场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转型何以缓解多维能源贫困——来自低碳试点城市和家庭的经验证据
13
作者 杨红燕 杨阳 +1 位作者 李天云 黄远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6,共14页
探索低碳试点政策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有助于发挥其在促进低碳转型和缓解能源贫困问题上的协同效益。通过构建中国城市层面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使用交叠双重差分模... 探索低碳试点政策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有助于发挥其在促进低碳转型和缓解能源贫困问题上的协同效益。通过构建中国城市层面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使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结合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LCCP)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及其机制路径。LCCP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多维能源贫困,不仅使试点城市多维能源贫困程度显著下降0.9%,且存在政策溢出效应。LCCP对多维能源贫困的缓解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能源可使用性维度及促进能源清洁性维度方面,对能源可负担性维度的贫困无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LCCP的能源减贫效果在资源禀赋及区域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对资源型城市以及北方城市的多维能源贫困缓解效果更明显。企业层面,LCCP的实施通过增强企业绿色创新效应缓解多维能源贫困,且印证了“波特假说”;政府和家庭层面,政府环保支持效应与家庭环保行为效应是LCCP缓解城市和家庭多维能源贫困的有效路径。据此提出推进LCCP政策扩围增效,强化绿色创新驱动与区域协同机制,构建差异化、可持续的多维能源减贫路径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转型 环境规制 低碳试点政策 能源贫困 绿色创新 环保支持 环保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破解基金“高费用低业绩”之谜——基于浮动费率政策的调节效应检验
14
作者 李学峰 吕佳丽 蔡新怡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0,共19页
本文以2013—2023年我国开放式公募基金为例,探讨了浮动费率政策的推行对管理费用与基金业绩负向关联的调节作用及路径机制。实证研究发现:浮动费率确实缓解了基金费用与业绩之间的负向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委托代理问题。该结论在进... 本文以2013—2023年我国开放式公募基金为例,探讨了浮动费率政策的推行对管理费用与基金业绩负向关联的调节作用及路径机制。实证研究发现:浮动费率确实缓解了基金费用与业绩之间的负向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委托代理问题。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讨论发现,基金治理在浮动费率政策对“费用-业绩”关系的调节效应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提高基金治理水平可以通过强化基金的内外部监督评价机制,有效降低基金费用以及缓解委托代理冲突,进而缓解基金“高费用低业绩”现象。本文丰富了浮动费率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内涵,也为基金监管的政策实施以及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费率 “费用-业绩”关系 基金治理 委托代理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握手通道对缩小京津冀城市间经济差距的作用:基于新闻大数据的分析
15
作者 周密 刘力燔 +1 位作者 王道平 沈欣燕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74,共20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以来,三地不断提升协同水平、缩小经济差距,开启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本文对2004—2022年220万条新闻数据进行筛选,使用文本挖掘方法测算京津冀城市间握手通道,重点考察握手通道在缩小城市间经济差距中的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以来,三地不断提升协同水平、缩小经济差距,开启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本文对2004—2022年220万条新闻数据进行筛选,使用文本挖掘方法测算京津冀城市间握手通道,重点考察握手通道在缩小城市间经济差距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握手通道显著缩小了京津冀城市间经济差距。纵向上,程度更深的握手通道具有更大的边际影响与更长的作用时效。横向上,以首都为核心,京津双城引领的握手通道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过小或过大的城市间距离下的握手通道效应都较弱。高校、中央企业及地方机构参与的握手通道更有效。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异地投资越强,握手通道缩小城际经济差距的作用越强。城际握手通道存在正向锦标赛效应和负向挤占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解读握手通道促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为助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握手通道 共现分析 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救助制度公平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佳卉 朱铭来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12,共16页
维护公平是医疗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与重要目标,通过测度与比较医疗救助支出水平来评估当前医疗救助制度运行的公平性。首先,讨论了医疗救助公平性的含义以及当前制度存在的公平性难题。之后,根据2013~2022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关数... 维护公平是医疗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与重要目标,通过测度与比较医疗救助支出水平来评估当前医疗救助制度运行的公平性。首先,讨论了医疗救助公平性的含义以及当前制度存在的公平性难题。之后,根据2013~2022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关数据测度各省医疗救助支出水平,分别从地区间和群体间两个方面来分析医疗救助支出的公平性。地区公平性的评价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地区差距及其来源;群体公平性方面,以Z省为例深入展开分析,比较医疗救助在不同类别的救助对象和不同医疗费用上的保障程度。测度比较后发现:在2013~2022年的十年间,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医疗救助支出水平提升相对缓慢,总体支出呈现区域一致性,中西部地区支出水平高于东部地区,区域间差距主要来自直接救助支出,地区差距先扩大后逐渐缩小,地区不公平依然存在;群体间,不同救助对象间存在救助水平差异,低保对象整体支付水平较高,在部分疾病上可能存在逆向分配现象,不同医疗费用段的救助水平差距较大,高额医疗费用的救助保障效果较弱,却占用了大量救助资金。最后针对分析结论,认为医疗救助未来要从重视底线公平、加强倾斜支持、强化精准救助和平衡资金结构四方面提高制度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救助 公平性 地区差距 群体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101家商业银行的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8,55,共8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协调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百度指数 银行收益水平 技术外溢效应 竞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及监管——基于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宝伟 楚燕兰 +1 位作者 张云 张庆元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5,共11页
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现状,本文从历史演绎的角度厘清其金融本质,分析与传统金融的差异,并运用PVAR模型实证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公众储蓄未有效转化为工业企业投... 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现状,本文从历史演绎的角度厘清其金融本质,分析与传统金融的差异,并运用PVAR模型实证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公众储蓄未有效转化为工业企业投资,而是大量滞留在金融体系内部,未能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据此,本文提出“安全、公平、效率”三大顺序监管原则,并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优势、新兴商业模式和传统监管资源,构建了一个引导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监管联动机制,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与金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P2P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脱虚向实 互联网理财 数字货币 大数据征信 云计算 金融科技 金融创新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户议价能力与商业信用融资:基于纵向一体化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泽广 苑秉纪 黄远标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8,共10页
近年来,采用供应链视角来探究企业的商业信用行为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新范式。基于2000—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从纵向一体化视角研究了客户议价能力对企业商业信用提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当供应链中下游客户企业具有较强的... 近年来,采用供应链视角来探究企业的商业信用行为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新范式。基于2000—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从纵向一体化视角研究了客户议价能力对企业商业信用提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当供应链中下游客户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时,通常表现为供应商企业市场势力相对较弱或客户集中度较高,供应商企业倾向于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撑了“客户议价能力假说”。然而,企业外部的纵向一体化程度会显著地影响产业链内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供给。具体而言,纵向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会向下游客户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同时强化客户议价能力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表明,产品市场势力所传递的议价能力会沿着供应链扩散,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行为,并且企业所处行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成为理解其商业信用行为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一体化 客户议价能力 市场势力 客户集中度 商业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性投资者互动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孙浩然 谢雁翔 +1 位作者 马连福 李楠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6-1565,共10页
基于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互动问答数据,以问答相似度构建中小-机构投资者差异性互动指标,检验差异性互动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差异性互动显著提升了股价崩盘风险,且在回复字数、回复语调、创新信息披露、前瞻性信息披... 基于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互动问答数据,以问答相似度构建中小-机构投资者差异性互动指标,检验差异性互动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差异性互动显著提升了股价崩盘风险,且在回复字数、回复语调、创新信息披露、前瞻性信息披露等层面均有体现;差异性互动通过信息不对称与投资者情绪机制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且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监管力度弱、媒体关注少、非国有以及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样本中;差异性互动带来的股价崩盘风险会加剧财务困境风险,损害市场经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互动 投资者互动 股价崩盘风险 投资者关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