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增强肝癌细胞NF-κB转录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凤泽 沙丽 +3 位作者 乔玲 吴莲英 张晓东 叶丽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7-1201,共5页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其分子机制,观察了HBXIP对核因子κB(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通过基因共转染将NF-κB报告基...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其分子机制,观察了HBXIP对核因子κB(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通过基因共转染将NF-κB报告基因质粒pNF-κB-Luc和HBXIP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ip导入人肝癌H7402细胞系中,进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H7402细胞过表达HBXIP后NF-κB的转录活性明显增强;此外,基因转染后经免疫印迹检测显示,与NF-κB二聚体结合的抑制亚基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同时,提取H7402细胞的核蛋白,然后应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核中p65/NF-κB的水平.结果显示,H7402细胞中HBXIP过表达后细胞核中p65/NF-κB的水平明显增加.当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了细胞内源性的HBXIP基因表达后,则出现与上述结果相反的效果.上述结果提示,HBXIP可增加核内p65/NF-κB蛋白水平,进而发挥NF-κB促转录调控的作用.因此,HBXIP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途径而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 核因子κB(NF-κB) IΚBΑ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释放Dkk-1抑制乳腺癌细胞Wnt/β-catenin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乔玲 徐治立 +2 位作者 谭旭 叶丽虹 张晓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2-708,共7页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BMMS-03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通过软琼脂克隆形...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BMMS-03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MTT实验、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观察细胞克隆形成、增殖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受到了明显的抑制,β-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c-Myc、Bcl-2、PCNA和survivin的表达被明显下调,MCF-7细胞浆和细胞核内β-catenin的表达被明显抑制.BMMS-03细胞中Dkk-1的表达水平与MCF-7细胞相比较高.利用抗Dkk-1的抗体中和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Dkk-1后,可明显拮抗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对MCF-7细胞中β-catenin及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基因转染使MCF-7细胞过表达Dkk-1后,MCF-7细胞的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明显下调.同样经基因转染使BMMS-03细胞过表达Dkk-1后,其条件培养液可进一步下调MCF-7细胞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BMMS-03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恶性表型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释放Dkk-1抑制乳腺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乳腺癌细胞 Wnt/β-catenin途径 DK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hrobacter sp. AD30和Pseudomonas sp. AD39在阿特拉津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及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希坤 王雪涵 +3 位作者 姚金城 李清艳 牛淑敏 蔡宝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9-613,共5页
将分类地位和降解特性不同的两个高效降解除草剂阿特拉津的菌株Arthrobacter sp.AD30和Pseudo-monas sp.AD39,用于阿特拉津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试验.填充聚氨酯泡沫的小型生物反应器阿特拉津降解实验表明,在进水的CO... 将分类地位和降解特性不同的两个高效降解除草剂阿特拉津的菌株Arthrobacter sp.AD30和Pseudo-monas sp.AD39,用于阿特拉津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试验.填充聚氨酯泡沫的小型生物反应器阿特拉津降解实验表明,在进水的CODCr为1702mg.l-1、阿特拉津浓度为133mg.l-1和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的条件下,出水的CODCr稳定在100mg.l-1以下,阿特拉津浓度在0.2mg.l-1以下,均达到国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523—2008).土壤的生物修复实验表明,含有200mg·kg-1阿特拉津的土壤接种上述两个菌株,在30℃处理20d以后,土壤中99.1%的阿特拉津被去除.这些结果表明,由AD30和AD39组成的混合菌株在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OBACTER sp.AD30 PSEUDOMONAS sp.AD39 废水生物处理 土壤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转移倾向乳腺癌细胞中p-ERK促进增殖和迁移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 被引量:15
4
作者 尤嘉琮 汪宏斌 +2 位作者 杨宗伟 张晓东 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07-1012,1013,共7页
在建立乳腺癌细胞MCF-7高转移倾向亚克隆LM-MCF-7细胞株的基础上,为阐明LM-MCF-7细胞具有更强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分子机制,对其相关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途径进行了探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MCF-7细胞相比,LM-MCF-7细胞中p-ERK1/2水平显著升高... 在建立乳腺癌细胞MCF-7高转移倾向亚克隆LM-MCF-7细胞株的基础上,为阐明LM-MCF-7细胞具有更强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分子机制,对其相关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途径进行了探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MCF-7细胞相比,LM-MCF-7细胞中p-ERK1/2水平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和“伤口愈合”实验结果表明,ER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可明显抑制LM-MCF-7细胞的高增殖和高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检测发现,与MCF-7细胞相比,LM-MCF-7细胞中与增殖和迁移相关的因子,如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水平呈明显增高,PD98059对这些因子水平的增高具有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M-MCF-7细胞中β-catenin分布在细胞核中,应用PD98059处理后,β-catenin主要分布在胞浆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LM-MCF-7细胞中活化的ERK1/2水平升高,是导致该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与ERK1/2-MLCK-p-MLC和ERK1/2-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等信号转导途径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ERK1/2 信号转导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乔玲 赵铁军 +2 位作者 山长亮 叶丽虹 张晓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37-1044,共8页
干细胞移植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用人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H7402肝癌细胞,拟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今后应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肿瘤细胞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应用胎儿真皮来源的Z3间充质干细胞和胎儿骨... 干细胞移植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用人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H7402肝癌细胞,拟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今后应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肿瘤细胞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应用胎儿真皮来源的Z3间充质干细胞和胎儿骨髓来源的BMMS-03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H7402肝癌细胞,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H7402细胞的克隆形成、增殖和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显示,H7402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克隆形成和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H7402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有23个基因上调表达,17个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细胞的转录调控、新陈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应激反应和细胞粘附等功能相关.本实验结果表明,人间充质干细胞对H7402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有多种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这些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对上述肿瘤细胞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肝癌细胞 克隆形成 增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凤泽 吴莲英 +2 位作者 乔玲 张晓东 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7-491,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可与乙肝病毒X蛋白(HBX)的C端结合,它具有抑制HBX活性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HBXIP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构建了HBXIP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稳定转染至...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可与乙肝病毒X蛋白(HBX)的C端结合,它具有抑制HBX活性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HBXIP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构建了HBXIP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稳定转染至正常人肝细胞系L-O2细胞中,建立了稳定表达HBXIP蛋白的肝细胞系,命名为L-O2-hbxip.然后,应用MTT、BrdU标记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发现HBXIP过表达后,L-O2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可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到S期,表明HBXIP具有促进L-O2-hbxip细胞增殖的作用.应用免疫印迹对有关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HBXIP过表达时可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并下调p21和p27的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周期,产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IP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在抗乙肝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学智 山长亮 +1 位作者 叶丽虹 张晓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1-636,共6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我国现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和3000多万乙肝患者,其中约有20%~40%的患者经过多年慢性炎症的反复发作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然而,至...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我国现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和3000多万乙肝患者,其中约有20%~40%的患者经过多年慢性炎症的反复发作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然而,至今人们仍没有找到一种能够彻底治愈慢性乙肝的特效药物.自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建立以来,人们致力于将其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研究结果表明,RNAi可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但靶向目的基因的不同RNA干扰片段所沉默的效率不同.关于将RNAi抗病毒药物应用于人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NAi发生"脱靶"的现象是临床应用的难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通过NF-κB上调钙蛋白酶小亚基1促进肝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烜 叶丽虹 张晓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4-539,共6页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参与调控多种信号途径激活转移相关基因,进而促进细胞迁移.钙蛋白酶小亚基1(calpain small subunit1,Capn4)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许多肿瘤及其转移组织中高表达.为了探讨OPN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应用...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参与调控多种信号途径激活转移相关基因,进而促进细胞迁移.钙蛋白酶小亚基1(calpain small subunit1,Capn4)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许多肿瘤及其转移组织中高表达.为了探讨OPN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应用报告基因检测、RT-PCR、免疫印迹及"伤口愈合"等方法检测了肝癌细胞中OPN对Capn4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OPN后,Capn4的启动子转录活性显著增强,同时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也明显上调.在HepG2细胞中应用siRNA干扰OPN的表达可导致Capn4启动子转录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同时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也显著下调.应用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抑制剂PDTC可抑制由过表达OPN导致的HepG2细胞中Capn4的上调."伤口愈合"实验显示,OPN可以通过上调Capn4促进肝癌细胞迁移.因此,研究发现,OPN通过NF-κB上调Capn4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这一发现对进一步阐明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钙蛋白酶小亚基1 核转录因子-ΚB 肝癌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突变体(HBxΔ127)通过ERK上调钙蛋白酶小亚基1促进肝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4
9
作者 山长亮 张帅 +1 位作者 张晓东 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6-430,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蛋白(HBx)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HBx突变体(HBxΔ127)与肝癌的增殖和迁移有密切的关系.钙蛋白酶小亚基1(calpain small subunit 1,Capn4)具有促进细胞迁移、增殖...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蛋白(HBx)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HBx突变体(HBxΔ127)与肝癌的增殖和迁移有密切的关系.钙蛋白酶小亚基1(calpain small subunit 1,Capn4)具有促进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本研究对HBx突变体(HBxΔ127)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HBxΔ127可明显激活Capn4的启动子活性和上调Capn4蛋白表达.应用ERK抑制剂PD98059作用肝癌细胞后,可明显抑制HBxΔ127对Capn4的上调作用,提示HBxΔ127可通过磷酸化ERK1/2(p-ERK1/2)上调Capn4.应用伤口愈合实验进一步证实,HBxΔ127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作用与Capn4和p-ERK1/2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HBxΔ127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是通过p-ERK1/2上调Capn4实现的.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揭示HBx突变体HBxΔ127促进肝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钙蛋白酶小亚基1(Capn4) 肝细胞癌 ERK1/2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通过骨桥蛋白OPN促进肝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烜 叶丽虹 张晓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7-331,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HCC的发生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骨桥蛋白(OPN)在许多肿瘤及其转移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阐明HBx在肝癌细胞迁移中...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HCC的发生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骨桥蛋白(OPN)在许多肿瘤及其转移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阐明HBx在肝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以稳定表达HBx的肝癌细胞H7402-X为模型探讨了HBx与OPN的关系.结果发现,HBx可激活OPN启动子转录活性和上调OPN的mRNA表达."体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HBx与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呈正相关.通过RNA干扰下调OPN的表达可抑制H7402-X细胞的迁移能力.本研究发现,HBx通过上调OPN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迁移,对揭示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蛋白 肝癌 细胞迁移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促胰岛素降糖酵母的构建及其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日 马超 +10 位作者 李晓丹 段会坤 姬艳丽 王宇 姜苹哲 王海松 屠培培 李淼 尼钢钢 马百成 李明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91,共9页
益生菌生物药物是指通过口服表达药用多肽(蛋白)的重组益生菌活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的新型口服给药系统。为了构建一种能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的酵母生物药物,文章首先构建了酿酒酵母(S.cerevisiae)整合型表达载体p NK1-PGK,并且通过绿色荧光... 益生菌生物药物是指通过口服表达药用多肽(蛋白)的重组益生菌活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的新型口服给药系统。为了构建一种能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的酵母生物药物,文章首先构建了酿酒酵母(S.cerevisiae)整合型表达载体p NK1-PGK,并且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证明其表达功能正常,利用该载体将10?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基因转化到酿酒酵母INVSc1中,通过营养缺陷型和Western blotting成功筛选出表达10?GLP-1的长效促胰岛素降糖酵母(Long-acting GLP-1 hypoglycemic yeast,LHY)。该酵母生长迅速,外源基因10?GLP-1表达稳定,表达量达到1.56 mg/g细胞湿重。通过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诱导的方法构建了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LHY对其进行口服灌胃治疗,证明LHY具有较好疗效,明显降低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长效促胰岛素降糖酵母(LHY) 重组酿酒酵母 糖尿病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KK-1通过上调nm23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晓雷 张晓东 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9,共6页
Dickkopf-1(DKK-1)作为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经典信号传导通路的拮抗剂而受到关注.为了进一步阐明DKK-1在乳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应用我们建立的乳腺癌细胞MCF-7高转移倾向亚克隆LM-MCF-7细胞株,比较了DKK-1在... Dickkopf-1(DKK-1)作为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经典信号传导通路的拮抗剂而受到关注.为了进一步阐明DKK-1在乳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应用我们建立的乳腺癌细胞MCF-7高转移倾向亚克隆LM-MCF-7细胞株,比较了DKK-1在不同转移能力的乳腺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及其与细胞迁移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DKK-1在LM-MCF-7细胞中表达明显下调;"伤口愈合"实验结果表明,在MCF-7细胞中,RNA干扰DKK-1可导致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相反,在LM-MCF-7细胞中过表达DKK-1则可抑制细胞的迁移.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DKK-1为肿瘤转移抑制因子nm23的上游激活因子.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KK-1表达水平下调导致nm23表达水平下调,解除了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是LM-MCF-7乳腺癌细胞具有高迁移能力的原因之一;反之,与LM-MCF-7相比,DKK-1在MCF-7细胞中高表达,其通过上调nm23可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揭示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1 NM23 乳腺癌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酶和ERK与乳腺癌转移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米达 尤嘉琮 +4 位作者 丁佩剑 杨宗伟 徐少峰 张晓东 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0-1046,共7页
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酶环加氧酶(COX)、脂氧合酶(LOX)和活化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等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阐明它们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应用反转录PCR(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 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酶环加氧酶(COX)、脂氧合酶(LOX)和活化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等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阐明它们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应用反转录PCR(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了乳腺癌细胞系、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OX-2、5-LOX、12R-LOX、cPLA2和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具有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LM-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以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OX-2、5-LOX、12R-LOX、cPLA2和p-ERK1/2均有较高水平表达.进而发现,p-ER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可拮抗LM-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中COX-2、5-LOX、12R-LOX和cPLA2的高表达.上述结果表明,p-ERK1/2可以通过促进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 花生四烯酸代谢 环加氧酶(COX) 脂氧合酶(LOX)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在乙肝病毒X蛋白(HBx)促进肝癌细胞和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付卿 山长亮 +1 位作者 叶丽虹 张晓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68-973,共6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蛋白(HBx)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与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的磷脂酶COX-2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为了阐明COX-2在HBx促进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在前期应用基因芯片方...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蛋白(HBx)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与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的磷脂酶COX-2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为了阐明COX-2在HBx促进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在前期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发现稳定转染HBx基因的肝癌细胞H7402-X中COX-2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的基础上,本研究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在蛋白表达水平上获得了相同的结果.进而,应用COX-2的特异性抑制剂Indo分别作用H7402-X细胞和L-O2-X细胞(稳定转染HBx基因的人永生化L-O2肝细胞),观察HBx蛋白是否通过COX-2促进肝癌细胞或肝细胞增殖.BrdU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50μmol/L的Indo可明显抑制H7402-X细胞和L-O2-X细胞的增殖.本研究结果提示,HBx可通过COX-2所介导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促进肝癌细胞和肝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COX-2 肝癌 肝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