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净化高分子吸附材料 被引量:38
1
作者 何炳林 马建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212-1218,共7页
简要总结了我们近年来在血液净化高分子吸附材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有机小分子吸附剂、中分子吸附剂和生物大分子吸附剂的系统研究,不仅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结果,而且筛选出了性能优良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已经与血液灌流装置... 简要总结了我们近年来在血液净化高分子吸附材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有机小分子吸附剂、中分子吸附剂和生物大分子吸附剂的系统研究,不仅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结果,而且筛选出了性能优良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已经与血液灌流装置一起开始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吸附剂 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 人工肾 人工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凝胶化反应的分形几何研究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左榘 陈天红 +3 位作者 冉少锋 梁德海 牛爱珍 何炳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2-6,共5页
提出基于实验基础之上的高分子凝胶化反应的分形几何研究方法,即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凝胶化反应为例,由激光及小角X光散射技术测定反应中分子质量、尺寸及散射光强角度依赖性,经分形理论处理数据,以分数维参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在... 提出基于实验基础之上的高分子凝胶化反应的分形几何研究方法,即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凝胶化反应为例,由激光及小角X光散射技术测定反应中分子质量、尺寸及散射光强角度依赖性,经分形理论处理数据,以分数维参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化学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化反应 分形几何 苯乙烯-二乙烯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偶氮基团的侧链液晶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会旗 黄文强 +1 位作者 李晨曦 何炳林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15-424,共10页
综述了含偶氮基团的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可逆光信息存储与非线性光学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侧链 液晶高分子 偶氮基团 非线性光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网络和浓溶液中高分子链运动的NMR研究 Ⅱ质子自旋-自旋弛豫与凝胶和浓溶液体系中高分子链段运动 被引量:2
4
作者 黎明 孙平川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用自旋-自旋弛豫时间考察了线型聚苯乙烯溶液与溶胀交联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凝胶的质子弛豫行为。发现在溶胀交联体系中,不论交联度高低,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质子的弛豫时间弛豫都呈现出双指数衰减特征;而在线型溶液体系中,聚苯乙烯... 用自旋-自旋弛豫时间考察了线型聚苯乙烯溶液与溶胀交联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凝胶的质子弛豫行为。发现在溶胀交联体系中,不论交联度高低,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质子的弛豫时间弛豫都呈现出双指数衰减特征;而在线型溶液体系中,聚苯乙烯质子的弛豫时间弛豫符合单指数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溶液 凝胶 弛豫 交联网络 链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网络和浓溶液中高分子链运动的NMR研究Ⅰ.NMR质子线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明 孙平川 +3 位作者 王亦农 马建标 黄文强 何炳林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用质子NMR谱对交联凝胶高分子(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网络与线型高分子(聚苯乙烯)浓溶液体系的NMR线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体系中高分子链段运动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充分溶胀的交联凝胶高分子网络中,交联点间的链段... 用质子NMR谱对交联凝胶高分子(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网络与线型高分子(聚苯乙烯)浓溶液体系的NMR线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体系中高分子链段运动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充分溶胀的交联凝胶高分子网络中,交联点间的链段运动比较自由,交联点的运动则比较慢,使其质子谱呈现“超洛伦兹”线型;而在线型高分子浓溶液中,缠结点间的链段与缠结点一样,运动并不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交联网络 浓溶液 NMR 溶胀 链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弱交联高分子体系的微观运动状态及微观结构特征
6
作者 门爱菊 黄文强 +3 位作者 李晨曦 孙平川 黎明 何炳林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32-535,共4页
用核磁共振13C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表征了以离子微区为表观交联点的以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弱交联高分子体系的微观链运动特征,及体系中溶剂分子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聚合物主链表现为快、慢两种运动状态,聚... 用核磁共振13C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表征了以离子微区为表观交联点的以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弱交联高分子体系的微观链运动特征,及体系中溶剂分子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聚合物主链表现为快、慢两种运动状态,聚合物体系存在多相结构;溶剂分子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间接反应了聚合物体系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交联 高分子体系 驰豫时间 链运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吸附层析法分离喜树果中的喜果甙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瑞芳 李家政 +3 位作者 史作清 施荣富 王重 欧来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34-1536,共3页
The content of CPT and VCS-LT could be improved to 4.88%, 21.52%, respectively from 0.379%, 1.524% in crude extract solution after refined by X-5 resin. Then the refined solution was chromatographically separ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CPT and VCS-LT could be improved to 4.88%, 21.52%, respectively from 0.379%, 1.524% in crude extract solution after refined by X-5 resin. Then the refined solution was chromatographically separated with hypercrosslinked resin and the contents of VCS-LT could be improved to about 60%(CPT 15%). The achromaticity needle crystal was obtained after several recrystallization and its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IR, 1H NMR, 13C NMR, MS and element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吸附层析法 分离 喜树果 喜果甙 吸附树脂 喜树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其对喜树碱和喜果苷的色谱分离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瑞芳 史作清 +3 位作者 施荣富 张静泽 杨文泓 吴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9,共6页
研究了所合成的大孔超高交联吸附树脂(Rf18)及其甲胺化(Rs3)、N-甲基乙酰胺化(Rs4)、二甲胺化(Rs5)、三甲胺化(Rs6)后对喜树碱和喜果苷的吸附性能及柱层析分离效果. 结果表明,超高交联吸附树脂胺化后,对喜树碱和喜果苷的吸附量及吸附选... 研究了所合成的大孔超高交联吸附树脂(Rf18)及其甲胺化(Rs3)、N-甲基乙酰胺化(Rs4)、二甲胺化(Rs5)、三甲胺化(Rs6)后对喜树碱和喜果苷的吸附性能及柱层析分离效果. 结果表明,超高交联吸附树脂胺化后,对喜树碱和喜果苷的吸附量及吸附选择性显著增大,如季铵盐树脂(Rs6)对2种生物碱的分离因子高达114.Rf18、Rs3、Rs5树脂可经分步洗脱,使喜树碱和喜果苷完全分离;Rs6树脂吸附后,喜树碱用有机溶剂难以洗脱,但用质量分数为80%的酸性(pH=4)乙醇水溶液淋洗时,喜树碱很快被洗脱.经层析树脂柱分离,与上柱前相比喜树碱的质量分数可提高3~6倍,喜果苷提高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喜果苷 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吸附性能 层析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大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栗方星 徐景瑞 +6 位作者 于芳菲 陈胜男 于翔 杨晓英 安英丽 左榘 密怀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36,共5页
设计了含有分子内反应和分子间反应的聚合体系 ,这是一对竞争反应 ,竞争的结果可达到一定的平衡 ,使无法控制的凝胶化过程得以控制 ,从而合成了具有交联结构的大分子。通过分子尺寸的测定还发现了交联大分子在溶液中的特殊行为 。
关键词 合成 表征 交联大分子 分子内反应 分子间反应 聚氧化四甲撑二元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回收钛白废液中硫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铜文 杨伟华 +3 位作者 刘兆明 李善清 李旭娣 何炳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4-208,共5页
本文研究了自制的均相渗析阴膜对钛白废液中废酸的回收效果,实验考察了膜的交换容量、苯环卤含量、废液中组分的相对浓度等因素对渗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自制的阴膜回收废液中的 H2 S O4 是可行的,能实现 H2 S O4 ... 本文研究了自制的均相渗析阴膜对钛白废液中废酸的回收效果,实验考察了膜的交换容量、苯环卤含量、废液中组分的相对浓度等因素对渗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自制的阴膜回收废液中的 H2 S O4 是可行的,能实现 H2 S O4 与其他成分如 Fe S O4、 Ti( S O4)2 的良好分离,其分离系数分别不低于 26.0 和 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扩散渗析 钛白废液 废液回收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相法合成β沸石分子筛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铁红 袁忠勇 +2 位作者 王敬中 李赫咺 孙平川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7-80,共4页
采用气固相合成方法合成出纯β沸石分子筛, 用XRD, SEM, TG-DTA, IR, NMR 等手段作了表征, 并考察了它的形成机理, 发现气固相法合成β沸石分子筛时遵循液相转化机理。
关键词 沸石分子筛 气固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吸附法处理苯酚工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槐三 寇晓康 黄文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67-70,共4页
采用XDA - 2大孔吸附树脂对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的两种含酚和丙酮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并回收苯酚 ,研究了影响吸附的各种因素。结果显示 ,在温度≤ 30℃ ,流量≤ 4BV/h条件下 ,废水中酚的去除率≥ 98% ,COD的去除率≥ 74 % ;采用丙酮解吸 ... 采用XDA - 2大孔吸附树脂对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的两种含酚和丙酮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并回收苯酚 ,研究了影响吸附的各种因素。结果显示 ,在温度≤ 30℃ ,流量≤ 4BV/h条件下 ,废水中酚的去除率≥ 98% ,COD的去除率≥ 74 % ;采用丙酮解吸 ,解吸效率接近 10 0 % ,解吸液直接返回生产车间精馏分别回收丙酮和苯酚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酚废水处理 苯酚生产 异丙苯氧化法 树脂吸附法 丙酮解吸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柱色谱法对有机碱类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瑞芳 史作清 +2 位作者 施荣富 孙江晓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23-226,共4页
研究了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在水和非水体系中对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含酯羰基的极性树脂在非极性体系中对3种胺的吸附顺序为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吸附机理应与氢键的形成有关;在水体系中... 研究了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在水和非水体系中对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含酯羰基的极性树脂在非极性体系中对3种胺的吸附顺序为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吸附机理应与氢键的形成有关;在水体系中,吸附顺序相反,这与3种胺的疏水性有关.用含酯羰基的树脂对3种胺的混合水溶液进行动态色层吸附,可将3种胺完全分离.此结果预示用吸附树脂对生物碱进行常压色谱分离是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树脂 色谱分离 有机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MA-DVB三元共聚大孔吸附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亚宁 王槐三 +1 位作者 刘德荣 黄文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8-120,共3页
以液体石蜡、甲苯和环己酮作致孔剂 ,采用悬浮聚合合成S -MMA -DVB大孔吸附树脂 ,研究单体和致孔剂组成对孔结构的影响 ,液体石蜡和环己酮分别适宜于使树脂内部生成起扩散通道作用的大孔和发挥物理吸附作用的微孔 ,两者的比例一般控制... 以液体石蜡、甲苯和环己酮作致孔剂 ,采用悬浮聚合合成S -MMA -DVB大孔吸附树脂 ,研究单体和致孔剂组成对孔结构的影响 ,液体石蜡和环己酮分别适宜于使树脂内部生成起扩散通道作用的大孔和发挥物理吸附作用的微孔 ,两者的比例一般控制在致孔剂总量的 2 0 %~ 30 %和 12 %~ 15 %。并测定了树脂对水中维生素C的吸附能力为 17.6mg/g ,该树脂与日本产类似树脂的化学组成、孔结构以及对维生素C的吸附能力相似或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S-MMA-DVB共聚物 维生素C 合成 孔结构 吸附性能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基苯 致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B-b-PMMA增容PVC/PE共混物相分离与相态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左榘 王志刚 +2 位作者 张邦华 周庆业 宋谋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8,共1页
以激光散射(LS)跟踪升温过程光散射强度变化的方法,研究了氢化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HPB-b-PMMA)增容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共混物溶液浇铸膜相分离行为的特点,还以广角X光衍射(WA... 以激光散射(LS)跟踪升温过程光散射强度变化的方法,研究了氢化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HPB-b-PMMA)增容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共混物溶液浇铸膜相分离行为的特点,还以广角X光衍射(WAXD)测定了该膜的结晶状况,扫描电镜(SEM)和相差显微镜(PCM)观察、记录了表面相态结构。提出增容剂在此既有增容作用又有“协调链段活动”作用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共混物 相分离 增容剂 聚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二异氰酸酯交联氧化β-环糊精及其与透析膜复合吸附剂对尿素的吸附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林启 李湛勇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724-1728,共5页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交联氧化β-环糊精与透析膜复合制得复合吸附剂,对尿素的吸附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的透析膜既可有效地阻止人血清白蛋白与吸附剂接触,又可使尿素分子迅速透过膜而被吸附剂吸附,复合吸附剂能从人血清蛋白溶液中高选...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交联氧化β-环糊精与透析膜复合制得复合吸附剂,对尿素的吸附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的透析膜既可有效地阻止人血清白蛋白与吸附剂接触,又可使尿素分子迅速透过膜而被吸附剂吸附,复合吸附剂能从人血清蛋白溶液中高选择性地吸附尿素,吸附量也有明显提高,由未复合时的10mg/g增至38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膜 Β-环糊精 交联氧化 尿素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层析在糖化白蛋白肽段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逊 李顺子 李文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甲醇水三氟醋酸”作为洗脱体系的反相高效液相层析(简称RPHPLC)对通过固相合成方法合成的糖化白蛋白肽段进行了分析鉴定和分离纯化.使用酸敏性PEG载体,Fmoc保护化学法合成了白蛋白八肽NH2... 采用一种简单的“甲醇水三氟醋酸”作为洗脱体系的反相高效液相层析(简称RPHPLC)对通过固相合成方法合成的糖化白蛋白肽段进行了分析鉴定和分离纯化.使用酸敏性PEG载体,Fmoc保护化学法合成了白蛋白八肽NH2LysGlnThrAlaLeuTyrTyrCysCOOH.对其N端Lys进行糖化反应后,经SephadexG10柱色谱纯化后,通过RPHPLC分析,证明得到了糖化八肽的单一峰.使用Merrifield树脂,Boc保护化学法合成了白蛋白七肽NH2GlnThrAlaLeuTyrTyrCysCOOH.通过RPHPLC半制备分离提纯后,得到了所需的肽段.对NαBocLys的ε氨基进行糖化反应后,经RPHPLC分析,证明得到了比较纯的糖化赖氨酸,与纯化后的白蛋白七肽偶联后,通过RPHPLC分析,得到了偶联产物———糖化八肽的单一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白蛋白 糖化赖氨酸 RP-HPLC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多相聚氨酯大孔树脂吸附细胞色素c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林启 何炳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微多相聚氨酯大孔树脂吸附细胞色素c的研究史林启*何炳林(南开大学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关键词微多相聚氨脂大孔树脂,细胞色素c,吸附选择性1996-07-15收稿,19... 微多相聚氨酯大孔树脂吸附细胞色素c的研究史林启*何炳林(南开大学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关键词微多相聚氨脂大孔树脂,细胞色素c,吸附选择性1996-07-15收稿,1996-10-24修回国家自然科学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脂 大孔树脂 细胞色素C 吸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型仿生分析试剂的制备——分子模板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杰 何锡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4-170,共7页
评述了一类新型仿生分析试剂——分子模板聚合物的系列制备方法。该方法称为分子模板技术 ,包括封管聚合、原位聚合、悬浮聚合、两步溶胀和聚合联用以及膜技术 。
关键词 仿生分析试剂 模板聚合物 分子模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氨酸/乳状液膜复合净化材料对甘油三酯的清除研究
20
作者 李湛勇 史林启 +2 位作者 崔俊杰 余鸿涛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36-239,共4页
依据甘油三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将组氨酸作为模拟酶,与液体石蜡-Span 80乳状液膜体系复合,制备具有双重选择性的复合血液净化材料,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三硬酯酸甘油酯的清除实验表明,该复合体系在30min.内,即可有效清除目标... 依据甘油三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将组氨酸作为模拟酶,与液体石蜡-Span 80乳状液膜体系复合,制备具有双重选择性的复合血液净化材料,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三硬酯酸甘油酯的清除实验表明,该复合体系在30min.内,即可有效清除目标物,表观清除率可达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 乳状液膜 复合净化材料 三硬酯酸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