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啸玲 汤恢焕 +2 位作者 周志刚 尹峰 刘文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单纯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开胸行单纯性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七氟烷单纯吸入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每组45例。分别于麻... 目的:探讨七氟烷单纯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开胸行单纯性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七氟烷单纯吸入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每组4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单肺通气开始前即刻(T1)、单肺通气结束前即刻(T2)、手术关胸后即刻(T3)、术后24 h(T4)5个时间点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8、IL-10及TNF-α浓度。结果:(1)两组血清IL-6浓度在T1时均明显上升,与术前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T2及T3时IL-6水平继续升高,至T4时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组T1和T2时IL-6浓度低于A组(P<0.05)。(2)两组血清IL-8浓度在T1、T2及T3时进行性上升,与术前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T4时两组血清IL-8浓度较术中明显降低,但与术前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B组在T1、T2及T3时IL-8浓度低于A组(P<0.05)。(3)两组血清IL-10浓度在T1时开始明显上升,与术前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T2及T3时IL-10水平继续升高,至T4时两组血清IL-10浓度较术后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组间比较,B组T1到T4时IL-10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减轻肺癌患者围术期不良炎症反应,更有利于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维持,其效果优于七氟烷单纯吸入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七氟烷 丙泊酚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患者全麻非泌尿外科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李思宇 肖志勇 +3 位作者 潘荣佳 年芳 王傲一 曾谷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5-810,共6页
目的基于有向无环图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男性患者全麻非泌尿外科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CRBD)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收集2022年3—7月全麻下行非泌尿外科手术男性患者41... 目的基于有向无环图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男性患者全麻非泌尿外科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CRBD)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收集2022年3—7月全麻下行非泌尿外科手术男性患者415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男性患者全麻非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管期间CRBD的发生情况。根据CRBD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CRBD 0~1级)和B组(CRBD 2~3级)。采用有向无环图分析本研究中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筛选出构建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及混杂变量。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本研究中不可干预的混杂变量进行控制,均衡矫正基线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男性患者全麻非泌尿外科术后发生CRBD 2~3级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患者全麻非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管期间CRBD发生率为77.3%,其中CRBD 2~3级发生率为53.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宣教(95%CI 0.029~0.394,P=0.001)、全麻联合椎管内麻醉(95%CI 0.000~0.475,P=0.021)、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95%CI 0.002~0.249,P=0.002)、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镇静(95%CI 0.001~0.129,P<0.001)、右美托咪定复合瑞马唑仑镇静(95%CI 0.000~0.027,P<0.001)、新斯的明复合阿托品催醒(95%CI 0.000~0.019,P<0.001)是术后CRBD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患者全麻非泌尿外科术后CRBD的发生率较高,需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术前接受健康教育、全麻联合椎管内麻醉或腰腹部神经阻滞麻醉、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或瑞马唑仑镇静、术后药物催醒可有效降低CRBD 2~3级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 有向无环图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经ROS通路激活NLRP3炎症复合体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和IL-18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翔 何跃平 +5 位作者 刘胜 罗晶晶 刘硕 张紫柔 姚雯 张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NLRP3炎症复合体活化的影响及活性氧(RO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THP-1细胞与H.pylori SS1共孵育,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及上清,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和IL-18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胞内ROS的产...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NLRP3炎症复合体活化的影响及活性氧(RO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THP-1细胞与H.pylori SS1共孵育,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及上清,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和IL-18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胞内ROS的产生;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NLRP3、caspase-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aspase-1活性亚单位p10的表达;检测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及NLRP3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预处理细胞后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H.pylori SS1能以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THP-1细胞产生IL-1β、IL-18和胞内ROS;H.pylori SS1刺激能使THP-1细胞NLRP3和caspase-1 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NAC及NLRP3-siRNA预处理THP-1细胞能显著降低H.pylori SS1诱导的NLRP3炎症复合体相关成份的表达及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H.pylori SS1株通过ROS途径激活NLRP3炎症复合体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和IL-18,这可能与机体的先天免疫防御及细菌的致病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活性氧 NLRP3 炎症复合体 IL-1Β 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围术期纠正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烁 罗振中 +1 位作者 徐国海 杨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9-712,共4页
围术期患者的贫血现象十分普遍。即使术前无贫血的患者,也可能因术中失血量多导致术后出现贫血。贫血不仅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增加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并延长住院时间,而且能与患者术前已存在的基础疾病联合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 围术期患者的贫血现象十分普遍。即使术前无贫血的患者,也可能因术中失血量多导致术后出现贫血。贫血不仅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增加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并延长住院时间,而且能与患者术前已存在的基础疾病联合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纠正贫血的最常用方式是同种异体输血,术前贫血的患者术中输血率高[1],但同种异体输血的弊端日益显现:血源紧张、细菌污染、感染性疾病传播、溶血反应、输血反应及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输血 术中失血量 急性肺损伤 RHEPO 细菌污染 常用方式 基础疾病 术中输血 术后并发症 溶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患者呼吸抑制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喜连 佘守章 许学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3-935,共3页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9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25例和对照组(C组)24例,分别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μg/kg或生理盐水5ml,1...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9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25例和对照组(C组)24例,分别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μg/kg或生理盐水5ml,10min后开启丙泊酚TCI泵。分别于麻醉前(T1)、输注右旋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后1min(T2)、5min(T3)和10min(T4)及丙泊酚TCI启动后1min(T5)、5min(T6)、结束时(T7)记录VT、分钟通气量(MV)、PETCO2、RR、SBP、DBP、ECG、HR、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计算并比较D、C组丙泊酚TCI所致患者呼吸抑制的EC50及镇静程度。结果 D、C组丙泊酚TCI呼吸抑制的EC50分别为2.35μg/ml(95%可信区间为2.31~2.39μg/ml)和2.62μg/ml(95%可信区间为2.52~2.72μg/ml),D组低于C组(P<0.05);T3~T7时D组患者的BIS值及T5~T7时OA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前单次静脉注射0.4μg/kg的右旋美托咪啶能降低丙泊酚TCI患者呼吸抑制的EC50,患者的镇静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丙泊酚 呼吸抑制 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livin的siRNA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何跃平 罗晶晶 +3 位作者 刘钊 安立 李祥东 张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观察livin基因siRNA对鼻咽癌细胞CNE-2Z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靶向livin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质粒pGPU6/GFP/Neo-livin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鼻咽癌细胞系CNE-2Z,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ivi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cas... 目的:观察livin基因siRNA对鼻咽癌细胞CNE-2Z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靶向livin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质粒pGPU6/GFP/Neo-livin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鼻咽癌细胞系CNE-2Z,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ivi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未转染(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pGPU6/GPF/Neo-shNC,无关序列对照组)CNE-2Z细胞比较,实验组(pGPU6/GPF/Neo-livin)重组质粒使livi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4.38%和61.43%;caspase-3活性增强,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靶向livin的siRNA抑制CNE-2Z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LIVIN 鼻咽癌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神经切断对大鼠乳腺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祥 冯程 +1 位作者 郭涛 禹正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35-1340,共6页
目的:观察切断右侧第7、8肋间神经对大鼠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肋间神经切断组和卵巢切除组共4组。使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注射液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HMG模... 目的:观察切断右侧第7、8肋间神经对大鼠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肋间神经切断组和卵巢切除组共4组。使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注射液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HMG模型。术后2、4、6周测量各组大鼠乳头直径、高度及乳腺组织形态变化及Ki-67的表达,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手术后2、4、6周,各时间点肋间神经切断组大鼠右侧第3个乳头直径、高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各时间点乳腺组织病理改变比较,肋间神经切断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层数、小叶腺泡数减少程度,腺泡腔、导管扩张减轻程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Ki-67各组表达均为阴性。PCR显示肋间神经切断组乳腺组织的ER、PR的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肋间神经切断组乳腺组织的ER、PR和PCNA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切断肋间神经减轻大鼠HMG的乳腺组织病理改变,减少乳腺组织中ER和P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肋间神经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良性乳腺疾病 KI-67抗原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艳生 彭良玉 于小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2S处理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再灌注2h建立MIRI模型;H2S处理组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2S处理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再灌注2h建立MIRI模型;H2S处理组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前腹腔注射14μmol/kg的硫氢化钠(Na HS)。再灌注24h后,从腹主动脉中取血、分离血清,剥离心脏,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通过试剂盒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心肌匀浆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细胞质内Keap 1表达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结果 H2S明显减轻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模型组血清CK-MB、LDH、cTnI水平、心肌MDA活性、细胞核Nrf2、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1β、IL-6、IL-18、TNF-α含量较对照组增加,而心肌SOD、GSH-Px、CAT活性及细胞质Keap 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经H2S处理后,血清CK-MB、LDH、cTnI水平、心肌MDA活性、细胞质Keap 1表达水平、心肌IL-1β、IL-6、IL-18、TNF-α含量及细胞核NF-κB p65水平下降;心肌SOD、GSH-Px、CAT活性及细胞核Nrf2水平升高。结论外源性H2S对MIRI大鼠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及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雷米芬太尼对支撑喉镜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文捷 李玉成 彭庆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7-899,共3页
关键词 支撑喉镜手术 雷米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舒芬太尼 术后苏醒 复合 心血管应激反应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介导化学性缺氧引起的HT22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炎症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波 徐勇 +4 位作者 李祥 侯娇艳 周忠群 田绍文 旷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0-486,共7页
目的探讨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否参与化学性缺氧诱导的小鼠HT22海马细胞损伤和炎症。方法采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_2)作用HT22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的细胞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 目的探讨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否参与化学性缺氧诱导的小鼠HT22海马细胞损伤和炎症。方法采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_2)作用HT22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的细胞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的水平;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海马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性;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双氯荧光素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600μmol·L^(-1)CoCl_2作用HT22细胞36 h可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使细胞存活率降至(52.0±2.65)%,成功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的海马细胞模型;此外,CoCl_2可引起HT22细胞的多种损伤和炎症,表现为培养液中LDH活性升高,ROS过度生成,MMP丢失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分泌均增多。40~100μmol·L^(-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共处理可抑制CoCl_2引起的HT22细胞存活率降低,其中80μmol·L^(-1)时对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同时,80μmol·L^(-1)Nec-1可对抗CoCl_2可引起HT22细胞的上述多种损伤和炎症。此外,CoCl_2处理HT22细胞6~48 h可促进RIP3的表达水平,Nec-1可明显抑制CoCl_2对RIP3表达的上调作用。结论坏死性凋亡介导化学性缺氧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凋亡 化学性缺氧 氯化钴 HT22细胞 损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在小儿唇裂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志刚 胡啸玲 +3 位作者 郭立平 旷昕 彭庆明 李玉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9-990,共2页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唇裂修补术 小儿唇裂 麻醉并发症 氯胺酮麻醉 麻醉药物 系统发育 病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素昌 彭良玉 +3 位作者 王喜连 周忠群 唐杰 谢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单次鞘内注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1: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人造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alspinal fluid,... 目的:探讨单次鞘内注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1: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人造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alspinal fluid,aCSF)组和LPA组,在注射后24小时、3天和7天处死小鼠取其背根神经(dorsal root,DR),采用原位杂交(western blot,WB)方法测定DR中MAG的表达。实验2: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CSF组,LPA组,钙蛋白酶抑制剂X(calpain inhibitor X,CalX)+LPA组和aCSF+CalX组,在注射后0天、24小时、3天、7天和14天测定小鼠机械性阈值及热阈值。实验3:C5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CSF组,aCSF+LPA组和CalX+LPA组,在注射后24小时处死小鼠取其背根神经,采用WB和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CalX对MAG的影响。结果:(1)与aCSF组对比,LPA注射后24小时MAG显著降低,持续到第3天,第7天降低不明显;(2)与aCSF组和aCSF+CalX组对比,LPA组在术后1~7天有明显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与LPA组对比,CalX+LPA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明显减轻;(3)与aCSF组和aCSF+LPA组对比,CalX+LPA组WB结果显示CalX能完全阻止LPA诱导DR中MAG的下调,免疫荧光和WB结果是一致的。结论:单次鞘内注射LPA可以诱导背根神经MAG的下调,且是通过钙蛋白酶激活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背根神经 髓鞘相关糖蛋白 钙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化生理盐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铭 王喜连 旷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19-522,共4页
目的:研究臭氧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CCI(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造模前将大鼠分成臭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三个组,右侧CCI手术处理成功后每组分配20只。连续21天进行药物和生理盐水注射。于术前1天,术后1... 目的:研究臭氧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CCI(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造模前将大鼠分成臭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三个组,右侧CCI手术处理成功后每组分配20只。连续21天进行药物和生理盐水注射。于术前1天,术后1、3、5、7、11、14、21天,8个时间点进行大鼠后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 threshold,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 latency,PWL)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臭氧组大鼠右脚在术后第5、11、14和21天PWT值均显著性升高(均P<0.05);左脚在术后第3、11、14和21天(均P<0.05)PWT值显著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臭氧组大鼠右脚PWL值在术后第5、7、11和14天均明显延长(均P<0.05);左脚在术后第3、5、11和14天PWL值均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静脉注射40μg/ml的臭氧化生理盐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臭氧化生理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全麻下脊柱矫形术中唤醒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礼平 王文军 +1 位作者 彭建明 高利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脊柱畸形矫形术中唤醒时间及质量的影响,探讨在脊柱畸形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操作方法,评估唤醒效果。方法:脊柱畸形矫形患者38例,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19例。两组麻醉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 目的:对比研究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脊柱畸形矫形术中唤醒时间及质量的影响,探讨在脊柱畸形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操作方法,评估唤醒效果。方法:脊柱畸形矫形患者38例,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19例。两组麻醉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5~2.0mg/kg、阿曲库铵0.15~0.20mg/kg、舒芬太尼0.2ptg/kg或芬太尼4.0/μg/kg静脉注射,用舒芬太尼0.1pg/(kg·h)或芬太尼1.0弘g/(kg·h)持续泵入维持术中镇痛,术中在需要唤醒前30min左右停止阿曲库铵、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泵入,在需要唤醒时停止丙泊酚泵入,进行唤醒,比较唤醒时间和唤醒质量。结果: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脊柱畸形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比较中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指令动作恢复时间均短于芬太尼(P〈0.05)。唤醒成功时,唤醒质量比较舒芬太尼纽优于芬太尼(P〈0.05)。芬太尼患者出现1例术中疼痛及知晓,两组术后均无其他麻醉并发症。结论:该术中唤醒试验方法能快速实现脊柱畸形矫形术的术中唤醒,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相比唤醒时间更短、唤醒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脊柱矫形术 全身麻醉 唤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现状与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 被引量:29
15
作者 夏艺萍 肖艳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7期894-897,共4页
通过分析我国护理伦理学院校课程教育、实习延续教育和医院继续教育现状,发现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在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改善,建议构建一个包含终身性的教育体系、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多... 通过分析我国护理伦理学院校课程教育、实习延续教育和医院继续教育现状,发现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在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改善,建议构建一个包含终身性的教育体系、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形成一个适应我国国情、满足我国医疗卫生发展需求的护理伦理学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伦理学 教学现状 教学体系 护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文捷 李玉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6-928,共3页
目的:研究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在全麻插管下行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分为对照组(C组,n=20)及高碳酸血症组(H组,n=20),依据Omeda麻醉气体监测仪... 目的:研究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在全麻插管下行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分为对照组(C组,n=20)及高碳酸血症组(H组,n=20),依据Omeda麻醉气体监测仪监测的PETCO2数据,调控每分钟通气量。使C组PETCO2≤45mmHg,H组PETCO2则维持在50~55mmHg之间。观察记录麻醉后仰卧位双肺通气(T1)、侧卧位单肺通气后15min(T2)、单肺通气后30min(T3)、术后2h(T4)、术后6h(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抽取动脉血5mL行血气分析及TNF-α测定,观察术毕的恢复情况(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正确回答时间)。结果:两组组内各时点与其相应的T1时点比较血浆TNF-α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均在T3时点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降低,但到T5时点仍然显著高于T1时点(P<0.05);两组组间比较,除T1时点外,其他各时点的血浆TNF-α浓度C组均显著高于H组(P<0.05)。结论:容许性高碳酸血症能抑制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TNF-α的产生,对肺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高碳酸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aoxonase-1介导硫化氢的抗甲醛神经毒性作用(英文)
17
作者 张平 李祥 +3 位作者 任衍开 王春燕 邹伟 唐小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7-496,共10页
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证实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甲醛神经毒性和氧化应激具有拮抗作用.Paraoxonase-1(PON-1)是机体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ON-1是否可介导H2S的抗甲醛神经毒性作用.采用甲醛损伤PC12细胞为... 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证实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甲醛神经毒性和氧化应激具有拮抗作用.Paraoxonase-1(PON-1)是机体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ON-1是否可介导H2S的抗甲醛神经毒性作用.采用甲醛损伤PC12细胞为甲醛神经毒性的细胞模型.硫氢化钠(NaHS,一种H2S的供体)不仅可以上调PC12细胞PON-1的活力,还可恢复甲醛对PC12细胞PON-1表达与活力的抑制作用.2-hydroxyquinoline(2-HQ)是一种选择性PON-1抑制剂,它可显著降低H2S对甲醛细胞毒性、凋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累积的抑制作用.而且,2-HQ可阻止H2S逆转甲醛激活PC12细胞caspase-3和下调PC12细胞bcl-2表达.结果提示H2S依赖PON-1去保护PC12细胞对抗甲醛的神经毒性.我们的这一发现表明PON-1有希望成为防治甲醛神经损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硫化氢 PARAOXONASE-1 凋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手术患者核因子-κB的影响
18
作者 刘文捷 郭曲练 +1 位作者 李玉成 胡啸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4-946,共3页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预处理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在CPB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谷氨酰胺预处理组(G组)和对照组(C组),术前4dG组患者静注谷...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预处理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在CPB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谷氨酰胺预处理组(G组)和对照组(C组),术前4dG组患者静注谷氨酰胺0.5g/kg,1次/天,手术当天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经中心静脉给予相同剂量的谷氨酰胺,总计5次;C组采用相同的方法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开放主动脉后1h(T2)、6h(T3)、12h(T4)、24h(T5)抽取桡动脉血15ml分离提取中性粒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记录两组患者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多巴胺以及硝普钠总用量。结果 T2~T4时C组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明显高于T1时和G组(P<0.05);T2时G组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明显高于T1时(P<0.05)。T2~T5时两组患者心肌cTnI浓度明显高于T1时,且C组明显高于G组(P<0.05)。两组硝普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多巴胺的用量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预处理能有效降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的活性,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中性粒细胞 核因子-ΚB 心肺转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地氟醚和丙泊酚不同组合的全麻方式对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欢 谢叶青 +4 位作者 胡啸玲 王燕 梁娜 杨冯睿 刘文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地氟醚、丙泊酚三种麻醉药物不同组合用于患儿麻醉对苏醒期躁动(EA)和苏醒期谵妄(E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龄5~12岁,BMI 11~2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五... 目的比较七氟醚、地氟醚、丙泊酚三种麻醉药物不同组合用于患儿麻醉对苏醒期躁动(EA)和苏醒期谵妄(E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龄5~12岁,BMI 11~2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五组:七氟醚组(SS组)、七氟醚+地氟醚组(SD组)、七氟醚+丙泊酚组(SP组)、丙泊酚组(PP组)和丙泊酚+地氟醚组(PD组)。记录EA和ED的发生情况,以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SD组、PP组和P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SS组(P<0.05)。SD组ED发生率明显低于SS组和SP组(P<0.05)。SD组和PD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SS组、SP组和PP组(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地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能降低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EA和ED的发生,同时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地氟醚 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谵妄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抑制溶血磷脂酸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及TNF-α上调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珊雅 彭良玉 +4 位作者 王喜连 周忠群 唐杰 谢斌 陈素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单次椎间孔注射臭氧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脱髓鞘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单次椎间孔注射臭氧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脱髓鞘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小鼠鞘内注射1 nmol LPA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造模,造模后24 h将小鼠随机分为:人造脑脊液[LPA+aCSF(artificial cerebralspinal fluid)]组和臭氧(LPA+O3)组。同节段椎间孔分别单次注射aCSF或臭氧。在注射LPA前(t0)、注射臭氧或aCSF前(t1)、注射臭氧或aCSF后24 h(t2)、3天(t3)、7天(t4)、14天(t5)时进行疼痛行为学检测(每组8只,共48只),并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在不同时间点(t0-t4)检测背根神经髓鞘蛋白MAG及TNF-α的表达变化(每组3只,共30只)。结果:①与人造脑脊液组对比,臭氧注射后24 h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上升,维持到第7天;②与人工脑脊液组对比,臭氧注射后24 h TNF-α表达显著下降,3天时最低,并维持到第7天;③与人工脑脊液组对比,臭氧组注射后24 h和3天MAG的蛋白定量表达稳定,无进一步降解,仅在第7天时稍下降。结论:在溶血磷脂酸脱髓鞘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单次椎间孔注射臭氧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以及维持MAG稳定性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背根神经 髓鞘相关糖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