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素经PI3K/Akt通路改善突触可塑性减轻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 被引量:7
1
作者 邱明月 罗焱 +5 位作者 李绍合 聂亚雄 陈如梦 唐雅玲 李超 顾洪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30-1542,共1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青蒿素对II型糖尿病(T2DM)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单次腹腔注射STZ(100 mg/kg)后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T2DM模型。T2DM小鼠随后腹腔注射青蒿素(40 mg/kg/d)或等体积溶剂。干预4周后,新...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青蒿素对II型糖尿病(T2DM)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单次腹腔注射STZ(100 mg/kg)后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T2DM模型。T2DM小鼠随后腹腔注射青蒿素(40 mg/kg/d)或等体积溶剂。干预4周后,新物体识别、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PI3K、Akt、磷酸化Akt、SYN和PSD-95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密度和突触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素干预组T2DM小鼠的认知功能显著改善,海马中PI3K和磷酸化Akt水平升高,SYN和PSD-95蛋白表达增加,CA1区神经元丢失减少。此外,青蒿素干预组小鼠CA1区的突触密度、PSD-95和突触界面曲率增加,突触间隙宽度减小。结论青蒿素可能通过激活海马PI3K/Akt途径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减轻T2DM小鼠认知功能障碍;青蒿素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 突触可塑性 海马 青蒿素 PI3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经激活AMPK-PGC1α-Sirt1信号通路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肩胛下脂肪组织棕色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吕慧婕 罗金定 +5 位作者 伍迪 许拓 何剑琴 杨丝丝 奉水东 凌宏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87-1692,共6页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HM)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肩胛下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采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分别用或不用低剂量(125 mg·kg^-1·d^-1)或高剂量(250 mg·kg^-1·d^...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HM)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肩胛下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采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分别用或不用低剂量(125 mg·kg^-1·d^-1)或高剂量(250 mg·kg^-1·d^-1)的DHM处理16W。实验期间每4周测一次小鼠体质量,16周后小鼠空腹过夜测空腹血糖,接着处死小鼠,测量体长后算出Lee’s指数,随后取肩胛下脂肪组织,一部分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另一部分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肩胛下脂肪组织:解偶联蛋白1(UCP1)、锌指转录因子PR结构域包含子16(Prdm16)、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α(PGC1α)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D组)相比,高脂饮食组(HFD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说明肥胖小鼠模型复制成功;此外,HFD组小鼠血糖、Lee’s指数和肩胛下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直径增加,UCP1、Prdm16、AMPK、PGC1α和Sirt1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DHM可逆转HFD小鼠上述指标的改变,但DHM不影响正常小鼠这些指标。结论二氢杨梅素可能经激活AMPK-PGC1α-Sirt1信号通路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肩胛下脂肪组织棕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肩胛下脂肪组织 棕色化 高脂饮食 肥胖 AMPK-PGC1α-Sirt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M抑制海马内质网应激改善T2DM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梦伟 吕慧婕 +6 位作者 王紫涵 罗金定 丁星星 何剑琴 杨丝丝 奉水东 凌宏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7,共7页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 DHM)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6):普通饲料+柠檬酸盐缓冲液(30 mg·kg^(-1));T2DM模型组(n=60):高糖高脂+低剂量STZ(30 mg·kg...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 DHM)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6):普通饲料+柠檬酸盐缓冲液(30 mg·kg^(-1));T2DM模型组(n=60):高糖高脂+低剂量STZ(30 mg·kg^(-1))(未成功的4只剔除)。将上述2组大鼠分别用或不用DHM处理(250 mg·kg^(-1)·d^(-1),灌胃),12周后,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检测,观察DHM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各组剩余大鼠分别侧脑室置管给与内质网应激(ERS)拮抗剂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10μg·d^(-1)或ERS激活剂衣霉素(TUN)10μL,行为学检测之后,取大鼠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ERS蛋白GRP78、p-PERK的表达。结果 DHM和TUDCA均能改善T2DM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相反,TUN降低DHM对T2DM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Western blot显示,TUDCA降低T2DM大鼠GRP78和p-PERK蛋白表达,TUN增加DHM处理的T2DM大鼠GRP78和p-PERK蛋白表达。结论 DHM改善T2DM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2型糖尿病大鼠 认知功能障碍 内质网应激 GRP78 p-P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在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江丽萍 陈金智 +3 位作者 杨正 蒋伟伟 何平平 欧阳新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又称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的一个应激反应细胞因子,在产前发育、炎症、应激反应以及急性损伤后的组织修复中起...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又称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的一个应激反应细胞因子,在产前发育、炎症、应激反应以及急性损伤后的组织修复中起关键作用。GDF-15通过抑制活化B细胞的核因子k轻链增强子(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NFkB)通路和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通路保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免受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可通过抑制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激活PI3K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通路保护心脏。虽然一些研究表明,血浆GDF-15水平升高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的发生发展相关,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阐明。本文就GDF-15在肥胖、糖尿病和CVDs中的作用做一综述,期望为相关疾病的诊治和预后寻找新的靶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糖尿病 心肌肥厚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通路的调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艳 邹洁琼 +4 位作者 申倩倩 杨娇星 胡莉芝 何平平 欧阳新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7-472,共6页
Hippo通路由一系列激酶构成,在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上皮细胞顶端-基底极性、平面细胞极性、机械张力和G蛋白偶联受体均可以调控该通路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ippo通路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病理的发生发展,在这个过程... Hippo通路由一系列激酶构成,在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上皮细胞顶端-基底极性、平面细胞极性、机械张力和G蛋白偶联受体均可以调控该通路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ippo通路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病理的发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Hippo通路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Hippo通路的调控及其在As中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As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稳态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症 被引量:3
6
作者 弓慧 贺仕清 +1 位作者 唐小卿 赵剑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54-1059,共6页
锌作为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机体组织中的代谢平衡是多种生理功能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锌稳态失衡在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恢复锌稳态可有效改善AD病理表现及认知损... 锌作为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机体组织中的代谢平衡是多种生理功能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锌稳态失衡在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恢复锌稳态可有效改善AD病理表现及认知损伤,但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本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对锌稳态失衡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稳态 阿尔茨海默症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突触可塑性 氧化应激 锌稳态调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decans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金智 江丽萍 +4 位作者 张杏霆 蒋伟伟 石茗西 何平平 欧阳新平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3期193-198,共6页
Syndecans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多糖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作用,其家族成员Syndecan1-4影响广泛,Syndecan-1可充当受体介导心脏成纤维细胞信号传导,且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Syndecan-2可促进视网膜血管... Syndecans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多糖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作用,其家族成员Syndecan1-4影响广泛,Syndecan-1可充当受体介导心脏成纤维细胞信号传导,且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Syndecan-2可促进视网膜血管发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生成,Syndecan-3在肾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Syndecan-4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虽然在了解Syndecans的功能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复杂的生理及病理生理作用机制还远未明确。对Syndecans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相关疾病新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的开发,因此针对近两年Syndecans在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体聚糖 癌症 骨骼肌 血管生成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经激活SIRT1-AMPK通路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质沉积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紫涵 罗金定 +4 位作者 吕慧婕 田英入 何剑琴 奉水东 凌宏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质蓄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ND组:正常饲料;②ND+L-DHM组:正常饲料+低剂量DHM(125 mg·kg^-1·d^-1);③ND+H-DH... 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质蓄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ND组:正常饲料;②ND+L-DHM组:正常饲料+低剂量DHM(125 mg·kg^-1·d^-1);③ND+H-DHM组:正常饲料+高剂量DHM(250 mg·kg^-1·d^-1);④HFD组:高脂饲料;⑤HFD+L-DHM组:高脂饲料+低剂量DHM;⑥HFD+H-DHM组:高脂饲料+高剂量DHM。记录小鼠体重;16周后,测空腹血脂;计算体脂重量;肝脏HE和油红O染色;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SIRT1、AMPK、ACC、FAS、SREBP-1和PPARα、CPT1的表达。结果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体重、体脂、血清TG、TC、HDL水平明显增加;肝脏内脂肪蓄积增加,肝脏SREBP-1c、FAS、ACC1表达增加,而PPARα、CPT1、SIRT1和AMPK表达下降。经DHM处理后,HFD小鼠上述指标发生逆转;但ND小鼠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DHM可能通过激活SIRT1-AMPK通路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质分解,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肥胖 肝脏脂质沉积 SIRT1-AMPK通路 脂质合成 脂质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雷思 王诗怡 田绍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8-423,共6页
一直以来,乳酸在脑中被视作代谢废物,对其功能认识严重滞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酸在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神经细胞中,星形胶质细胞是产生和释放乳酸的主要细胞源,该细胞通过有氧糖酵解过程生成乳酸,随后经... 一直以来,乳酸在脑中被视作代谢废物,对其功能认识严重滞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酸在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神经细胞中,星形胶质细胞是产生和释放乳酸的主要细胞源,该细胞通过有氧糖酵解过程生成乳酸,随后经跨膜通道释放至胞外进入神经元为其供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乳酸对稳态调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乳酸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代谢途径(作为能量底物)与信号途径(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神经元的功能活动,广泛参与神经元能量代谢、兴奋性、可塑性、学习记忆及神经系统发育等生理过程调节,亦参与抑郁行为、阿尔兹海默病(AD)和脑损伤等病理过程的调节。在脑组织中,存在着乳酸特异性受体(GPR81),乳酸与其结合后调控胞内的第二信使。此外,还发现乳酸可通过未知受体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以及作为信号分子的其他作用。本文就乳酸作为能量底物和信号分子及其参与相关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信号分子 G蛋白偶联受体81 突触可塑性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极化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腾 高雪 +4 位作者 刘顺峰 孟安娜 吕虹颖 吴颛 周寿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4-1413,共10页
小胶质细胞控制着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免疫功能,在各种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信号通路的激活引发的神经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炎症的主要介导者,不同的刺激促进小胶质细胞极化,不同极化类型的小胶质... 小胶质细胞控制着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免疫功能,在各种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信号通路的激活引发的神经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炎症的主要介导者,不同的刺激促进小胶质细胞极化,不同极化类型的小胶质细胞能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在神经炎症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和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小胶质细胞极化介导的神经炎症有关.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抑郁症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包括NF-κB信号通路激活、呼吸爆发、补体受体3信号通路、NLRP3炎症激活、cannibalism受体1、Notch-1信号通路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激活.本文就小胶质细胞极化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小胶质细胞极化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的神经机制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亚 田绍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遗忘是记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生理条件下,正常的遗忘有助于维持大脑记忆系统稳态;另一方面,异常的遗忘与多种病理条件下记忆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或者说,遗忘是为了更好的记忆。对不愉快或者不必要记忆的遗忘有利于机体... 遗忘是记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生理条件下,正常的遗忘有助于维持大脑记忆系统稳态;另一方面,异常的遗忘与多种病理条件下记忆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或者说,遗忘是为了更好的记忆。对不愉快或者不必要记忆的遗忘有利于机体及时地获取新信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遗忘出现异常很可能会导致相关记忆障碍。例如,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和癫痫患者出现加速遗忘的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和自闭症患者无法忘记不愉快的记忆。目前,生理条件下正常的遗忘与病理条件下异常的遗忘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仍未完全清楚,如何通过调控遗忘过程以改善患者的记忆障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就Ras相关的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 (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 Rac1)、细胞分裂周期因子42 (cell division cycle 42, Cdc42)、神经发生、小胶质细胞、多巴胺及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 receptors, AMPA receptors)在生理条件下参与遗忘调控,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癫痫、创伤后应激障碍、自闭症等病理条件下遗忘机制的异常进行阐述,分别旨在进一步理解遗忘的神经分子机制,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遗忘 Ras相关的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 神经发生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X受体调控非泡沫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伟伟 周洁 +2 位作者 何镇宇 龙雄权 欧阳新平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3期222-226,共5页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是体内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该因子转录活性受氧化型胆固醇调控。多项研究表明,LXR及其靶基因调节体内的甾醇和脂肪酸稳态,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LXR有望作为治疗AS...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是体内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该因子转录活性受氧化型胆固醇调控。多项研究表明,LXR及其靶基因调节体内的甾醇和脂肪酸稳态,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LXR有望作为治疗AS的靶点,除了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发挥抑制炎症及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等作用外,还对血管细胞及造血细胞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LXR调控非泡沫细胞抗AS的分子机制展开综述,期望为AS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X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造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