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火温度对激光选区熔化AlSi10Mg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温飞娟 杜建钢 +3 位作者 龙樟 黄本生 刘志敏 马明月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9,共7页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AlSi10Mg合金,并进行了不同温度(260,270,280,290,300℃)下的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退火前后AlSi10Mg合金均主要由α-Al、硅和Mg2Si相组...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AlSi10Mg合金,并进行了不同温度(260,270,280,290,300℃)下的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退火前后AlSi10Mg合金均主要由α-Al、硅和Mg2Si相组成;相比退火前,退火后晶格畸变减弱,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减弱程度增大;退火前AlSi10Mg合金晶粒细小,网状共晶硅均匀分布,二次硅颗粒弥散分布在铝基体内;退火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网状共晶硅发生断裂、粗化和球化,二次硅颗粒数量减少,直至几乎消失;相比退火前,退火后且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减小,断后伸长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AlSi10Mg合金 退火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克长输玻璃管线沿程压力和温度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沈坤蓉 田欣 +3 位作者 周新志 赵燎 李泉昌 郭宝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6-122,共7页
为确定红—克长输玻璃管线常温输送方案,根据现场管线工况,利用Pipephase软件建立了管道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原油含水率、输送流量、管道内壁粗糙度、环境温度、入口温度等因素对管线沿程压力和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原油含水... 为确定红—克长输玻璃管线常温输送方案,根据现场管线工况,利用Pipephase软件建立了管道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原油含水率、输送流量、管道内壁粗糙度、环境温度、入口温度等因素对管线沿程压力和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原油含水率、输送流量、管壁粗糙度的增加会导致管线沿程压降增大;环境温度、入口温度的增加会造成管线沿程压降减小,且压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原油含水率、入口温度的增加,会引起管线沿程温降的增大;输送流量、环境温度的增加,会造成管线沿程温降的减小;管壁粗糙度对管线沿程温降影响较小。该研究工作为玻璃钢管线长输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保障油气安全运输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克长输管线 玻璃钢管 常温输送 沿程压力 沿程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7钛合金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9
3
作者 温飞娟 温奇飞 +2 位作者 龙樟 宋檬 曹立清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92,99,共8页
对TC17钛合金进行不同温度(600~950℃)和不同应变速率(0.001~10 s^(-1))的热压缩试验,研究了TC17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建立了TC17钛合金多元线性回归本构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TC17钛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对TC17钛合金进行不同温度(600~950℃)和不同应变速率(0.001~10 s^(-1))的热压缩试验,研究了TC17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建立了TC17钛合金多元线性回归本构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TC17钛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低温段(600~850℃)变形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整体上呈应变软化特征,在高温段(850~950℃)变形时,则呈稳态流动特征,流变应力软化现象不明显;由TC17钛合金多元线性回归本构模型得到的流变应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接近,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热变形行为 Arrhenius方程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红外热波技术的再制造零件裂纹检测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温飞娟 温奇飞 +2 位作者 龙樟 蒲京辰 邓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172,共8页
再制造是制造的延续,再制造零件由涂覆层和已经服役过的基体组成,异质材料体系的添加以及二次服役使得再制造零件的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辨识及表征再制造零件缺陷是再制造零件服役安全评价的重要难题。超声红外热波检测技术利用超声激... 再制造是制造的延续,再制造零件由涂覆层和已经服役过的基体组成,异质材料体系的添加以及二次服役使得再制造零件的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辨识及表征再制造零件缺陷是再制造零件服役安全评价的重要难题。超声红外热波检测技术利用超声激励产生能量转化和热传导原理,通过采集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红外热图对缺陷结构进行反演表征,是热学无损检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由于涂层的存在,将红外热波技术用于再制造零件裂纹的评价表征也面临着新的理论难题。基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再制造零件的特点,总结了超声红外热波的检测机理,详细综述了低频超声振动能量与裂纹缺陷耦合生热机制研究现状,其中,摩擦生热机制得到了较多的理论支持和试验验证。同时,概述了内部热异常信号向表面瞬态传导的规律。通过对多种超声红外热波的辨识理论的应用,可实现表面异常热波的辨识及准确表征的协同提升。最后,对表面裂纹、界面裂纹及基体裂纹检测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总结了超声红外热波技术在再制造零件缺陷检测方面的应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红外热波技术 再制造 无损检测 裂纹生热 热图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