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国内外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模式的差异——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与美国代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为例 |
张苏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2
|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
顾文缘
金丹(指导)
赖伟宏
刘元堂(指导)
杨天赐
李彤(指导)
浦诗慧
张筱膺(指导)
王泽宇
徐钢(指导)
江晓玲
周京新(指导)
王依云
程楠(指导)
石头
尚可(指导)
纳尔波利·波拉提
万子亮(指导)
王金城
刘波(指导)
李璐
向颖(指导)
李东亮
赵晓华(指导)
王晓宇
吕晓雯(指导)
龙欢
姚红(指导)
李佳琪
周尤(指导)
洪程格
李小光(指导)
蔡鸿渤
唐彦(指导)
刘九鸣
詹雪喜
朱智伟(指导)
武茂辉
尹悟铭(指导)
吴健
徐飞(指导)
崔啸东
章文浩(指导)
顾延森
夏慧
张新权(指导)
刘晓宇
王浩辉(指导)
俞心怡
顾硕儒
毛焰(指导)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3
|
艺术类高校美术馆的教育实践模式——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为例 |
尹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4
|
南京艺术学院的中国画教学 |
于友善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2004 |
0 |
|
5
|
闳约深美不息变动经典传承--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创作教学观研究 |
黄巍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6
|
美国当代艺术学院教育 |
常宁生
蒋奇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7
|
从实利教育到艺术启蒙——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第一届”成绩展之历史意义辨析 |
商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8
|
在“紧张”中寻求学术活力——学院精神的“自主二重性”及其在艺术中的呈现 |
徐东树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9
|
艺术学的建构与整合——近百年来的西方艺术学理论与方法及其与中国艺术史研究 |
常宁生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10
|
关于新时期美术教育和创作的思考 |
章文浩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叙事的基础——法国学院绘画中的历史画与素描教学 |
尹霄
郑喆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2
|
精神分析美学视域下的作品解读——以超现实主义艺术为例 |
沈文婷
樊波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3
|
从主人公到看客——1942年以来美术作品中农民形象分析 |
顾丞峰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14
|
契合与兼容——解读装置艺术的“不确定性”与“暗示性” |
孙胜银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5
|
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从写生到工笔、写意的创作演进 |
郭大兴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6
|
国家形象塑造——新中国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1949-1976) |
胡清清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7
|
视觉艺术与大脑——论塞米尔·泽基及其神经美学 |
袁圣婴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8
|
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
李志强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9
|
论唐代墓室壁画仕女形象艺术风格的演进 |
张静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20
|
禅宗顿悟与艺术思维的异质同构关系 |
曾佳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