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6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研究——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艳丽 赵志轩 +6 位作者 孙周亮 王国庆 金君良 王高旭 鲍振鑫 刘翠善 贺瑞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93,共7页
以水利益共享代替分水的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和减少区域矛盾冲突,但由于缺乏具体可实施的分配模式一直停留在设想阶段。基于水利益共享理念,建立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并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资源利用现状... 以水利益共享代替分水的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和减少区域矛盾冲突,但由于缺乏具体可实施的分配模式一直停留在设想阶段。基于水利益共享理念,建立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并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模型。为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提供了具有充分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和分配模型,有助于推进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的实施,实现区域双边或多边在水资源利用上的共赢和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流域 水利益共享 指标体系 多目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化对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评估及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艳丽 张建云 +4 位作者 王国庆 金君良 鲍振鑫 刘翠善 胡庆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综述了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影响的研究方法,提出当前研究中应将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的环境因素来源分为气候自然变异、人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并给出了方法体系;基于环境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的复杂不确定性,详细剖析... 综述了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影响的研究方法,提出当前研究中应将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的环境因素来源分为气候自然变异、人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并给出了方法体系;基于环境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的复杂不确定性,详细剖析了环境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的不确定性来源,总结了常用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并介绍了针对定性不确定性(奈特不确定性)评估的信息差距理论。指出为提高减缓和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未来应加强以气候自然变异、人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源分解的环境变化影响研究;不确定性分析应成为环境模拟的固有组成部分,在影响评价中应注重不确定性的评估,并应加强不确定性信息在流域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流域风险管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水文水资源 不确定性 分源 信息差距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中小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库联合调控洪水资源利用研究:Ⅰ.方法与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坤 王宗志 +5 位作者 白莹 刘群 程亮 杜慧华 刘克琳 丁启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5,126,共8页
针对沿海中小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库复杂工程系统,因缺少联合调控方法而导致洪水资源利用难的问题,解析地表-地下水库系统结构与功能,定量模拟地表水库调度、闸坝调控下河流和地下水动力过程,并利用智能替代模型提升水动力过程计算速度;... 针对沿海中小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库复杂工程系统,因缺少联合调控方法而导致洪水资源利用难的问题,解析地表-地下水库系统结构与功能,定量模拟地表水库调度、闸坝调控下河流和地下水动力过程,并利用智能替代模型提升水动力过程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研发时/日/月多时间尺度模型耦合嵌套方法,构建了兼顾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地表-地下水库联合调控模型。该模型实现了洪水、地表-地下水相互作用和供水等时间尺度差异明显的调节过程的统一调配,可为沿海中小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资源利用 地表-地下水库系统 联合调控 多时间尺度嵌套模型 沿海中小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需水的水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澎喆 赵志轩 +3 位作者 吴皓天 金鑫 杨苗 耿雷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共10页
水资源配置是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均衡水与发展的关键措施。根据新时期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以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户为对象,基于分层需水相关理论和已有成果,提出了刚性需水、弹性需水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 水资源配置是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均衡水与发展的关键措施。根据新时期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以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户为对象,基于分层需水相关理论和已有成果,提出了刚性需水、弹性需水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构建了面向分层需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NSGA-Ⅲ算法与EMW-TOPSIS法求解得到4种效益配置方案;以用水基尼系数表征配置单元间、用水户间的用水公平性,对非劣解集内配置方案的用水公平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兼顾用水公平和效益的均衡配置方案;最后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典型研究区,进行案例应用。结果表明:均衡配置方案下,2025年宁夏全区总缺水量为10.74×10^(8)m^(3),经济效益为2182.6×10^(8)元,污染物排放量为162.78 t,该方案对应的全区用水基尼系数为0.98,配置单元间、不同用水户间用水公平性较高;与现状年相比,均衡配置方案对应的全区地下水开采量减少了0.91×10^(8)m^(3),降幅超过16.1%,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比例下降1.3%,进一步优化了自治区供水结构。本研究提出的水资源均衡配置思路与方法可为水资源短缺地区均衡配置提供借鉴,也可为新时期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需水量 NSGA-Ⅲ EWM-TOPSIS 用水基尼系数 用水公平性指标 水资源均衡配置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分析及推广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银堂 田庆奇 袁小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共5页
分析了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科技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剖析了我国水文水资源技术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水资源提出的科技需求,在总结近年来国内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及其实践效果... 分析了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科技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剖析了我国水文水资源技术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水资源提出的科技需求,在总结近年来国内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及其实践效果的基础上,提出近期水文水资源领域适于推广转化的重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科技需求 技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耿雷华 刘恒 +3 位作者 魏永富 李和平 钟华平 颜志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25-28,共4页
在分析以水为基础的草地畜牧业经济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提出了牧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决策模型.以内蒙古有代表意义的荒漠草原区———鄂托克前旗为例,完成了人工种植冷季补饲型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型两个方案的区域性... 在分析以水为基础的草地畜牧业经济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提出了牧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决策模型.以内蒙古有代表意义的荒漠草原区———鄂托克前旗为例,完成了人工种植冷季补饲型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型两个方案的区域性优化决策,并提出了发展家庭畜牧业的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系统工程 优化决策模型 鄂托克前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利平 张建云 +3 位作者 舒章康 刘翠善 周雄 王国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7,共9页
水资源脆弱性是区域水安全的重要度量方式,基于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评价框架构建了水资源脆弱性评估体系,采用SERV模型(Spatially Explicit Resilience-Vulnerability model)定量评价河南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并分析其空... 水资源脆弱性是区域水安全的重要度量方式,基于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评价框架构建了水资源脆弱性评估体系,采用SERV模型(Spatially Explicit Resilience-Vulnerability model)定量评价河南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是水资源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三者相互影响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河南省水资源系统暴露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敏感性时序上无明显变化,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适应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东南低、西北中高”的空间格局特征;脆弱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东北高、西南低、分界最低”的空间格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脆弱性 时空分异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胡庆芳 王银堂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2,共7页
为给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评价提供基本的阈值标准,有效协调洪水资源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防洪安全的关系.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的基本框架。指出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应解决洪水资源量计算、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分析、洪水... 为给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评价提供基本的阈值标准,有效协调洪水资源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防洪安全的关系.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的基本框架。指出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应解决洪水资源量计算、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分析、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和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估四个基本问题。在对洪水资源利用量、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等基本概念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评价方法。根据所建立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对1980-2006年海河流域及4个二级区的洪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合理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980-2006年海河流域平均年洪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利用潜力分别为62.8亿m^3和5.35亿m^3。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总体而言处于比较不合理的状态.洪水资源利用量频繁超过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不大。多数年份洪水资源利用量超过了河道内必要需水量允许的限度。少数丰水年份超过了流域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的范围。今后,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的提高,需要逐步调整目前洪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于山区的空间格局,提高平原区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有效保障洪水期河道内必要需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资源利用评价 洪水资源量 洪水资源可利用量 洪水资源利用潜力 海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昌硕 耿雷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1,36,共3页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总结国内外常见的几种主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种类和研究侧重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思路,...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总结国内外常见的几种主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种类和研究侧重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思路,分析了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内涵和总体框架,提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为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管理模式 内涵 框架 三条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系数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指标组合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辉 卞锦宇 +2 位作者 周婷 金菊良 张礼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指标预测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在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指标预测的BP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联系数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指标组合预测模型(CFCN)。通过对区域... 为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指标预测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在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指标预测的BP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联系数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指标组合预测模型(CFCN)。通过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水量要素能力表征指标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CFCN的预测平均误差最小(0.27%)、预测精度最高、稳定性最好,CFCN综合了BP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和支持向量机这3种预测方法的优势,克服了在区域可利用水量预测中BP神经网络外延性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精度低、支持向量机拟合效果差的缺点,预测精度较单一的预测模型有显著提高。上述组合预测方法可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指标预测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诊断指标 组合预测模型 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大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现状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金华 陈静 朱乾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3,37,共6页
重大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调度管理涉及范围广、部门多,管理非常复杂。在梳理国内外部分大中型调水工程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重大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的管理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借鉴目前重大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重大... 重大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调度管理涉及范围广、部门多,管理非常复杂。在梳理国内外部分大中型调水工程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重大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的管理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借鉴目前重大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重大调水工程现阶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可为加强我国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工程 水资源调度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现社 杜霞 +1 位作者 耿雷华 王淑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中国水资源具有人均占有量偏少、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间变化大、水土资源不匹配、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等特点。分析了中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人口增长太快、污染加剧、水价太低、浪费严重、盲目开采、植被减少及管理不善等。提出了控制... 中国水资源具有人均占有量偏少、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间变化大、水土资源不匹配、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等特点。分析了中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人口增长太快、污染加剧、水价太低、浪费严重、盲目开采、植被减少及管理不善等。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利用非传统水源、控制水污染、加快供水工程建设、进口高耗水产品、制定应急预案、实现统一管理和开发利用国际河流等十大水资源安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安全战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分析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卞锦宇 宋轩 +1 位作者 耿雷华 颜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78,83,共7页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多元复杂综合体系,在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内涵和特征分析基础上,突出水质、水生态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湖泊水体循环流动的特性,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定义进行了界定。基于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水生态、水流...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多元复杂综合体系,在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内涵和特征分析基础上,突出水质、水生态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湖泊水体循环流动的特性,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定义进行了界定。基于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水生态、水流4要素,构建由目标层、要素层、表征层及指标层构成的多层次、分要素、能力-负荷双向表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要素评价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现状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现状水量要素能支撑人口经济发展,水质、水生态状况仍较为严重,对流域人口经济的承载能力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资源承载力 承载力内涵和特征 承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资源利用风险效益量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显峰 黄雪晴 +2 位作者 方国华 王宗志 朱丽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49-54,共6页
结合洪水资源利用的风险因素,对水库汛限水位调整后的洪水资源利用风险效益进行量化研究。汛限水位是涉及水库防洪风险和兴利效益的关键水位。汛限水位调整后,可得到每个汛限水位对应的风险率,并将水库因水位调整而产生的增蓄水量按... 结合洪水资源利用的风险因素,对水库汛限水位调整后的洪水资源利用风险效益进行量化研究。汛限水位是涉及水库防洪风险和兴利效益的关键水位。汛限水位调整后,可得到每个汛限水位对应的风险率,并将水库因水位调整而产生的增蓄水量按比例分配,综合考虑工业、农业、生活、生态4个方面的风险效益,采用c—D生产函数、分摊系数法、能值水价法和能值理论,分别对这4种效益进行量化。以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为例,计算了各汛限水位对应的风险率和效益值,并根据汛限水位、风险率、风险效益之间的关系,在考虑风险最小且效益最大的前提下,得到石梁河水库汛限水位合理的控制范围为23.9~24.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利用 风险 效益 C—D生产函数 能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月用水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星 沈紫菡 +2 位作者 许钦 刘睿佳 蔡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基于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月用水量数据分析,选用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经过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月用水量模拟。在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通过多源社会经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采用... 基于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月用水量数据分析,选用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经过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月用水量模拟。在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通过多源社会经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采用平均影响值算法(MIV)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联合方法筛选月用水量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在陕西省月用水量预测中均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其中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为进一步验证影响因子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方法筛选影响因子作为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模拟结果表明,MIV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联合方法提高了影响因子的选取精度,能够有效提升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用水量预测 ARIMA模型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模型 因子筛选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高旭 陈敏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主线,总结了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的发展轨迹,归纳出我国水资源配置经历了单纯供需平衡、基于宏观经济的优化配置、面向生态的合理配置三个主要阶段。通过分析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利科技的需求,展望了我国水... 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主线,总结了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的发展轨迹,归纳出我国水资源配置经历了单纯供需平衡、基于宏观经济的优化配置、面向生态的合理配置三个主要阶段。通过分析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利科技的需求,展望了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水文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君良 张建云 +3 位作者 王国庆 顾颖 刘翠善 贺瑞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2,共2页
气候变化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Spearman秩次检验相关法分析了过去60 a降水、气温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利用10套情景数据驱动大尺度分布式VIC模型,分析了黄河源区... 气候变化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Spearman秩次检验相关法分析了过去60 a降水、气温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利用10套情景数据驱动大尺度分布式VIC模型,分析了黄河源区未来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过去60 a黄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 a上升约0.23℃,高于全球地表平均升温速率0.13℃/10 a;日最低气温比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的升高趋势显著;年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年径流量呈微弱减少趋势,两者变化趋势都不显著;可变下渗容量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的水文过程,率定期及检验期的水量相对误差都在5%以内,月径流过程的Nash效率系数达到0.9。采用4个全球气候模式、4种排放情景组成的共10个情景系列来驱动水文模型,结果表明,未来黄河源区径流和土壤含水量将有可能呈减少趋势,未来唐乃亥站的年内日径流量分配的不均匀性将更明显,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将会对工农牧业生产构成威胁,应及早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气候变化 气候情景 水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安全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银堂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洪水资源 海河流域 安全利用 水资源综合利用 应用 安全保障技术 科技攻关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窖集水模拟的农村饮水干旱预警评估研究
19
作者 闵星 李伟 黎春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0-133,共4页
为解决山区农村饮水干旱预警问题,针对水窖这一山区农村抗旱中常见的人饮工程,构建分布式新安江产流模型,基于水流路径提出了山区水窖汇流模型,两相结合实现了对山区零散分布水窖供水的干旱预警。以重庆市典型农村乡镇建平乡和骡坪镇为... 为解决山区农村饮水干旱预警问题,针对水窖这一山区农村抗旱中常见的人饮工程,构建分布式新安江产流模型,基于水流路径提出了山区水窖汇流模型,两相结合实现了对山区零散分布水窖供水的干旱预警。以重庆市典型农村乡镇建平乡和骡坪镇为研究区,通过模型计算研究区各水窖的集水过程,结合水窖供用水均衡计算,得到各村社实时缺水量、弃水量、剩余可供水天数等信息。结果表明:从剩余供水天数上看,建平乡各村社差异较大,骡坪镇比较均一,缺水村社水窖剩余可供水天数大多不到100 d,甚至小于10 d;在75%降水频率的干旱年份下,建平乡属于缺水较为严重的乡镇,个别村社甚至全年缺水,骡坪镇缺水时段较短,主要集中在1~4月份。构建的山区水窖汇流模型可较好实现农村饮水干旱预警评估,可为广大山区农村抗旱预警、保障人畜饮水安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窖 集水过程 产汇流模拟 干旱预警 农村饮水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递的时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睿 尹义星 +1 位作者 王小军 马燮铫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6,88,共9页
认识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动态传播过程,对制定水文干旱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文干旱传播的物理过程复杂和时空传播方面的认识不足,采用周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结合游程理论和贝叶斯网络分析干旱... 认识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动态传播过程,对制定水文干旱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文干旱传播的物理过程复杂和时空传播方面的认识不足,采用周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结合游程理论和贝叶斯网络分析干旱指数的特征和时间变化,探索不同等级干旱事件特征,揭示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时间规律。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一般在11~15周以内,且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相关性在夏秋季高于春冬季。(2)气象干旱之后发生水文干旱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某一等级的气象干旱发生条件下,最大可能会紧接着发生与气象干旱同等级的水文干旱事件,其次是轻于该气象干旱一个等级的水文干旱事件。(3)气象干旱发展至越高等级的水文干旱,其时间间隔越长;很难发生轻等级气象干旱演变成严重水文干旱;春冬两季干旱传播时间间隔长于夏秋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干旱传播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