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场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中蒙特卡洛检验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0
1
作者 施能 魏风英 +1 位作者 封国林 沈桐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55-359,共5页
指出了气象要素及气象要素场显著性检验中的问题,介绍了解决这种问题的蒙特卡洛模拟试验方法。若干要素及气象场相关场检验的蒙特卡洛试验表明,所得结果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合成分析 蒙特卡洛检验 气象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向量场奇异值分解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盘兴 周伟灿 +2 位作者 王欣 薛志华 黄丽萍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给出一个实现气象向量场时间序列奇异值分解的简单方案。用它分析赤道太平洋区域年际尺度海气异常关系。
关键词 气象向量场 奇异值分解 年际尺度 海气 厄尔尼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前的某些气象征兆 被引量:3
3
作者 阮均石 施能 王永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32-37,共6页
选择1950~1989年期间出现的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对其前期在中一西太平洋近赤道地区的某些气象条件及北半球环流特征作合成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有助于对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监测和... 选择1950~1989年期间出现的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对其前期在中一西太平洋近赤道地区的某些气象条件及北半球环流特征作合成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有助于对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监测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气象条件 环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率变化特征的分析和讨论
4
作者 陈雪萍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A01期582-586,共5页
分析了南京气象学院1977-1994年级气象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发现影响学位授予率总体特征的2因子是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所激发出的学习动力。指出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是影响学位授予率的关键课程,第... 分析了南京气象学院1977-1994年级气象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发现影响学位授予率总体特征的2因子是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所激发出的学习动力。指出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是影响学位授予率的关键课程,第一学年是影响学位授予率的关键时期。最后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位授予率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授予率 变化特征 关键因子 气象学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桐间作系统辐射传输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卢琦 阳含熙 +3 位作者 慈龙骏 竺肇华 吴运英 景元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44,共9页
农桐间作系统中泡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千粒重,对其它产量组分影响不大。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距树行越近,产量越低;与对照相比,5m处减产2.1%,2.0m处减产3.7%,树行处减产15.6%;在严重遮荫期,当PAR... 农桐间作系统中泡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千粒重,对其它产量组分影响不大。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距树行越近,产量越低;与对照相比,5m处减产2.1%,2.0m处减产3.7%,树行处减产15.6%;在严重遮荫期,当PAR减少率大于17.0%和4.0%时,分别开始影响小麦产量和千粒重。泡桐对小麦产量的显著影响范围在距树行5m以内,对千粒重的显著影响范围则延伸到距树行10m以内。农桐间作不同结构对夏作物(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密度越大(5m×10m、5m×15m),距树行不同位置的产量变化幅度越小,田间的相对产量较低;密度愈小(5m×20m、5m×30m、5m×40m),形成的增产带和减产带越明显;5m×20m的株行距增产带占带宽的45%,而5m×30m、5m×40m的增产带占带宽的60%~80%。秋作物产量随间作年数的增加而下降;特别是间作6a以后;减产幅度达10%以上(玉米11%~28%,棉花21%~33%)。农桐间作的小麦品质各项指标变化的总趋势是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明显提高,淀粉含量下降,灰分含量略有提高。间作以后玉米品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千粒重、粗脂肪和淀粉含量的提高,灰分和粗纤维的降低;总的趋势是产量大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 农林间作 辐射传输 农作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场遥相关型及其与我国季风降水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9
6
作者 施能 朱乾根 +1 位作者 古文保 黄静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10,共10页
用一点相关法计算了盛夏北半球500hPa遥相关型。得到7月份北半球存在7个遥相关型,8月份有6个遥相关型。确定了它们的中心,计算了各遥相关型的历年强度指数(1951~1990).研究了它们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指出7... 用一点相关法计算了盛夏北半球500hPa遥相关型。得到7月份北半球存在7个遥相关型,8月份有6个遥相关型。确定了它们的中心,计算了各遥相关型的历年强度指数(1951~1990).研究了它们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指出7月份的东亚太平洋型(EAP)、北美东西遥相关型(NAEW);8月份的EAP型、欧亚型(EU)与我国盛夏季风降水关系密切。1991年夏季发生的弱EAP型是江淮流域大涝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遥相关型 降水异常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季风指数及其与大尺度热力环流年际变化关系 被引量:91
7
作者 祝从文 何金海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1-402,共12页
将东西向海平面气压差与低纬度高、低层纬向风切变相结合 ,定义了东亚季风指数 ,该季风指数较好地反映了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其中 ,夏季风指数年际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变化和长江中下游旱涝具有较强的反映能力。分析表明 ... 将东西向海平面气压差与低纬度高、低层纬向风切变相结合 ,定义了东亚季风指数 ,该季风指数较好地反映了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其中 ,夏季风指数年际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变化和长江中下游旱涝具有较强的反映能力。分析表明 :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与印度洋 -西太平洋上空反 Walker环流及夏季越赤道南北半球间的季风环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强、弱异常东亚夏季风年份 ,异常的 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上的辐合 (辐散 )中心在垂直方向不重合 ,高层 ( 2 0 0 h Pa)速度势与东亚夏季风显著相关区域位于西北太平洋上 ,该异常环流的高层的辐合 (辐散 )通过改变低层空气质量而影响夏季 50 0 h Pa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采用 SVD分析进一步发现 :与海温耦合的异常 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上空的上升支表现出南北半球关于赤道非对称结构 ,亚澳季风区受该异常 Walker环流控制。因而 ,东亚季风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可直接通过这种纬向非对称的 Walker环流发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指数 WALKER环流 ENSO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及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靖 李湘阁 +1 位作者 刘恩民 于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冬小麦相对蒸散(农田蒸散量ET与自由水面蒸发量ET_0之比)表征冬小麦受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状况制约下的耗水规律。冬小麦生长季利用大型蒸渗仪测定农田蒸散,用E601型水面蒸发器测定水面蒸发,并用平行观测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分析冬小麦... 冬小麦相对蒸散(农田蒸散量ET与自由水面蒸发量ET_0之比)表征冬小麦受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状况制约下的耗水规律。冬小麦生长季利用大型蒸渗仪测定农田蒸散,用E601型水面蒸发器测定水面蒸发,并用平行观测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分析冬小麦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并建立了冬小麦返青~收获期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和0~60cm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经验公式为。在田间条件下由RE和ET_0推算出小麦耗水量ET,并可用于冬小麦适时、适量灌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相对蒸散 叶面积指数 表层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型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28
9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赵振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用历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同期、前期(冬季)环流及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大气环流及北太平洋海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夏季... 用历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同期、前期(冬季)环流及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大气环流及北太平洋海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夏季雨带的不同分布,在同期环流场上有不同的配置相对应,尤其在欧亚西风带;而且在相应的前期环流场上,也有明显的反映,型与型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值区。对应于三类雨型,前冬海温场上也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型 大气环流 海温 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数值模式的资料同化系统——(一)伴随模式的设计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子通 沈桐立 +1 位作者 丁一汇 孙麟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65-172,共8页
以一个有限区域的中尺度模式为基础,采用伴随模式技术进行有限区域气象资料的同化。伴随模式的方法是以数值天气预报的动力模式作为约束条件的变分方法,比传统的变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本文初步探讨了伴随模式系统的设计方法,特别... 以一个有限区域的中尺度模式为基础,采用伴随模式技术进行有限区域气象资料的同化。伴随模式的方法是以数值天气预报的动力模式作为约束条件的变分方法,比传统的变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本文初步探讨了伴随模式系统的设计方法,特别是伴随模式的构造问题;用共轭码的方法导出伴随模式;初步试验表明该系统有较强的同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式 资料同化 伴随模式 数值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干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怀亮 冯定原 邹春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0-53,共4页
利用NOAA/AVHRR极轨气象卫星遥感与GIS集成干旱遥感监测研究成果,建立了河南省干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和主要功能,并给出了具体应用例子。
关键词 遥感 干旱 监测信息系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σ坐标系海洋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一种算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钱永甫 朱伯承 王谦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91-700,共10页
在有海底地形的海洋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在大陆架附近,海底地形变化很大.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误差往往使计算不稳定.或者海流的计算结果不可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海洋模式(POM)在垂直方向采用σ座... 在有海底地形的海洋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在大陆架附近,海底地形变化很大.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误差往往使计算不稳定.或者海流的计算结果不可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海洋模式(POM)在垂直方向采用σ座标系.这一问题尤为突出.POM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方法为静力扣除法,此方法已有较高的精度.但作者对POM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该方法仍有可改进之处.以作者提出的有地形大气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计算方法的原理为基础.设计了一种计算σ坐标系海洋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新方法.给出了详细的推导过程.利用POM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并与POM的原方案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提出的方法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故能有效地改进有地形海洋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模式 数值计算 压力梯度 大气环流 α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温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宣飞 朱乾根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90-397,共8页
利用1951~1989年全球格点及中国160站逐月气温资料,分析了中国气温场与全球温度场变化的关系及其相应的环流异常。指出:年平均气温显著增暖的中国东北、新疆北部,属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北部增暖区的一部分,而中国西南地... 利用1951~1989年全球格点及中国160站逐月气温资料,分析了中国气温场与全球温度场变化的关系及其相应的环流异常。指出:年平均气温显著增暖的中国东北、新疆北部,属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北部增暖区的一部分,而中国西南地区的变冷则是局地现象。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主要由冬季气温的贡献所致。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增暖相对应,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也增暖,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则变冷,这种变化可从欧亚大陆纬向型环流加强和北美大陆经向型环流加强得到解释。长江中下游和南亚地区夏季气温的变化呈反相趋势: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降温趋势,南亚地区则为增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温变化 全球气温变化 EOF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华南降水与水汽输送气流及大气加热场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唐东升 王建德 刘文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利用ECMWF/WMO逐日资料分析了1982年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气流、大气加热场与华南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两支水汽输送气流都具有30~60天振荡特征,并共同影响华南地区的降水;夏季风... 利用ECMWF/WMO逐日资料分析了1982年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气流、大气加热场与华南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两支水汽输送气流都具有30~60天振荡特征,并共同影响华南地区的降水;夏季风建立后,华南强降水过程与其上空的加热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视热源与水汽汇的加强(减弱)对应华南地区多(少)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水汽输送 大气加热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育期计算机模拟系统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郑有飞 万长建 +1 位作者 宗雪梅 苗开超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77-382,共6页
在小麦生长发育的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将小麦生育期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制定了数学模型和子程序,确定模型的参数,模拟出每一阶段的生育期天数,并且就每一阶段的温光条件对生育期各阶段的影响给出了分析与决策。该系统对了解小麦... 在小麦生长发育的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将小麦生育期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制定了数学模型和子程序,确定模型的参数,模拟出每一阶段的生育期天数,并且就每一阶段的温光条件对生育期各阶段的影响给出了分析与决策。该系统对了解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对不同发育期小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具有参考意义,也是计算机应用于小麦生产的一种尝试。系统采用中文菜单操作,界面友好,可人机交互。结构化、模块化技术使系统具有易于修改、扩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 计算机模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纬度北太平洋SST异常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英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92-199,共8页
在分析北太平洋(60°N~20°S)SST距平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出北太平洋海流区为中纬度北太平洋SST变化最活跃的海区。讨论了该海区SST异常与大气环流的相互关系,并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异常和大气环流... 在分析北太平洋(60°N~20°S)SST距平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出北太平洋海流区为中纬度北太平洋SST变化最活跃的海区。讨论了该海区SST异常与大气环流的相互关系,并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异常和大气环流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北太平洋海流区SST异常时,大气环流存在显著的PNA型环流。本文还指出在中纬度北太平洋SST异常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中,大气环流是首先启动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纬度海表温度 遥相关型 大气环流 统计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四年周期的北半球夏季遥相关与东亚夏季风环流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言科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70-79,共10页
利用NMC的200hPa和850hPa风场资料研究了北半球夏季遥相关和东亚夏季风异常环流在准4年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当北半球夏季出现积雪强迫型遥相关时,东亚-西太平洋地区既存在异常纬向环流,也存在异常经向环... 利用NMC的200hPa和850hPa风场资料研究了北半球夏季遥相关和东亚夏季风异常环流在准4年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当北半球夏季出现积雪强迫型遥相关时,东亚-西太平洋地区既存在异常纬向环流,也存在异常经向环流;而当出现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时,东亚-西太平洋地区以异常纬向环流为主。分析还发现源于北太平洋的异常涡旋在向南传播的过程中,先取西南路径,在到达菲律宾东部以后折向东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环流 准4年周期 北半球 遥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数值模式的资料同化系统——(二)伴随模式系统的检验与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桐立 陈子通 +1 位作者 丁一汇 孙麟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在《中尺度数值模式的资料同化系统——(一)伴随模式的设计》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伴随模式码的检验问题做了讨论。表明采用共轭码方法是可行的。其导出的伴随模式与理论推导的共轭方程是相容的。试验发现该同化系统有消除随机干扰... 在《中尺度数值模式的资料同化系统——(一)伴随模式的设计》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伴随模式码的检验问题做了讨论。表明采用共轭码方法是可行的。其导出的伴随模式与理论推导的共轭方程是相容的。试验发现该同化系统有消除随机干扰的能力,同化效果好。在同化过程中,系统是先同化大尺度信息,然后逐步同化中小尺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式 资料同化 伴随模式 数值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被引量:15
19
作者 景元书 李湘阁 张育萍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在调查和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综合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灰关联评价法和最优综合评价模型法,分别对南京地区5县4郊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状况进行了科学评价,并讨论了两种方法对评价结果的细微差异,为挖掘南京地区各种... 在调查和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综合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灰关联评价法和最优综合评价模型法,分别对南京地区5县4郊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状况进行了科学评价,并讨论了两种方法对评价结果的细微差异,为挖掘南京地区各种农业资源、促使生产力水平提高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力 评价指标 多层次灰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月中国地温异常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异常关系的合成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照渤 曾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71-477,共7页
在对中国区域1月份0.8m月平均地温距平场进行EOF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地温异常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温异常与大气环流有一定的关系;与地温异常同月和前一月的大气环流距平分布相似,而与后一... 在对中国区域1月份0.8m月平均地温距平场进行EOF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地温异常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温异常与大气环流有一定的关系;与地温异常同月和前一月的大气环流距平分布相似,而与后一月的大气环流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前一月的大气环流异常至少部分地激发了1月份的地温异常,反过来地温又影响大气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异常 合成分析 高度场异常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