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椴的资源现状及园林应用前景 被引量:15
1
作者 汤诗杰 汤庚国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4-236,共3页
阐述了南京椴在江苏省的野生资源现状、经济价值、园林应用前景以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南京椴的资源保护对策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南京椴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生态环境评价原理和内容的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银龙 薛建辉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2期60-64,共5页
论述了林业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特点、原则、内容、指标和标准等,构建出林业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建议。着重指出,林业生态环境的价值多重性决定了林业生态环境评价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 林业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 林业建设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林业新时期的森林生物灾害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星耀 骆有庆 +2 位作者 叶建仁 孙江华 梁军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2,共5页
分析了国家林业新时期的重要特征 ,认为国家林业新时期是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为标志 ,以五大历史性转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阐明了国家林业新时期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特征 ,包括 :以国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生物灾害... 分析了国家林业新时期的重要特征 ,认为国家林业新时期是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为标志 ,以五大历史性转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阐明了国家林业新时期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特征 ,包括 :以国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生物灾害频繁发生 ;在西部为主的生态脆弱区 ,森林的寄主主导性生物灾害发生普遍 ;已入侵我国的森林有害生物逐步形成稳定生态格局的同时 ,伴随着国际、国内物流通径的增多和物流通量的增大 ,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不断增强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灾害流行 ;森林的历史性生物灾害间歇发生的同时 ,次要性的生物灾害逐步演化成主要威胁 ;伴随都市化的高速进程 ,城市森林的生物灾害发生普遍且机理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林业新时期六大工程的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目标需求和实现对策。进一步提出了森林生物灾害管理的三大技术体系建设及其研究任务。具体内容为 :森林生物灾害的信息管理 ,森林生物灾害的基因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灾害 信息管理 基因管理 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椴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0
4
作者 汤诗杰 李乃伟 汤庚国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89,共3页
以南京椴带腋芽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南京椴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芽的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诱导技术。结果表明,南京椴的最适外植体来自一年生种子苗。运用正交试验筛选出南京椴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0.2 mg/L+KT0.05 mg/L+IBA0.... 以南京椴带腋芽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南京椴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芽的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诱导技术。结果表明,南京椴的最适外植体来自一年生种子苗。运用正交试验筛选出南京椴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0.2 mg/L+KT0.05 mg/L+IBA0.02 mg/L+GA30.1 mg/L;继代培养基为:MS+6-BA0.3 mg/L+IBA0.02 mg/L+GA30.3 mg/L;生根培养基为MS+6-BA0.05 mg/L+IBA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椴 组织培养 正交试验 芽的诱导 继代增殖 生根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的构树种群及其伴生树种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国华 舒洪岚 张金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5,188,共3页
以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自然恢复的植被优势种群为对象,对构树及其伴生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的9个树种的生态位总体比较接近,都有比较宽的生态位,从群落形成的时间分析,这些树种是在矿区废弃地上的先... 以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自然恢复的植被优势种群为对象,对构树及其伴生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的9个树种的生态位总体比较接近,都有比较宽的生态位,从群落形成的时间分析,这些树种是在矿区废弃地上的先锋树种,对废弃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人工恢复这一地区矿区废弃地植被时,可以选用这些树种。构树的生态位较宽,而其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却不是很大,构树在一定时期内,还是矿区废弃地上植物群落的最主要的优势树种,是矿区废弃地最适应的树种之一,可以作为本地区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废弃地 植被恢复 构树种群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果树根癌病发生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利利 王焱 +3 位作者 马风林 何兴兵 宋福强 田兴军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8-502,共5页
果树根癌病(致病菌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目前在上海地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桃(Amygdalus persicaL.)、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苹果(Malus pumila Mill.)等果树的生长。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及微生物培养等方... 果树根癌病(致病菌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目前在上海地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桃(Amygdalus persicaL.)、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苹果(Malus pumila Mill.)等果树的生长。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及微生物培养等方法,研究了上海地区桃树和梨树根癌病的发生与土壤因子(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细菌以及与不同果树品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微生物总体数目与病害的发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土壤中存在的个别菌种对病害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初步分析显示Agrobacterium sp.和Bacillus sp.对根癌病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而Psuedomonas sp.对根癌病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不同果树品种的病害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病 土壤环境 根癌土壤杆菌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野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被引量:30
7
作者 汤庚国 李湘萍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5年第3期33-37,共5页
江苏野菜资源丰富,共计192种,隶属44科108属,其中蕨类植物7科15属51种,种子植物37科93属141种。江苏野菜利用历史悠久,近年已发展成为规模种植,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论述江苏野菜资源的利用历... 江苏野菜资源丰富,共计192种,隶属44科108属,其中蕨类植物7科15属51种,种子植物37科93属141种。江苏野菜利用历史悠久,近年已发展成为规模种植,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论述江苏野菜资源的利用历史、属种组成及利用现状,探讨了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野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菜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与肥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国华 舒洪岚 张金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4-235,238,共3页
对南京市幕府山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土壤肥力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城市建筑余土等对矿区废弃地进行土壤改良,是城市郊区矿区废弃地土壤改良和进行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矿区废弃地 植被恢复 土壤 南京幕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恢复植被的群落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国华 舒洪岚 张金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4,78,共4页
通过南京幕府山地区矿区植被恢复的群落种群调查,对植物群落的组成、主要植物种群径级、垂直结构、密度等进行分析,总结群落种群动态规律。对模拟自然植被恢复,恢复植被的管理,建设幕府山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植物种群 动态规律 南京幕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及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天蜀 彭世揆 杨树华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0-56,63,共8页
概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结构组成 ,以及与MIS ,ES的区别与联系 ,提出了DSS的未来发展方向 .详细评价了国内外林业及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林业 生态系统管理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专家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安兴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6,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森林资源监测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阐述了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森林经理 森林资源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分布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汤诗杰 李和平 +1 位作者 郑贵鸣 汤庚国 《江苏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45-47,54,共4页
全世界有椴树属植物25种,中国有19种,江苏有7种,2变种,1栽培种。该文从椴树属的广泛用途和江苏省林业发展目标阐述了发展应用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必要性。从资源和气候的优势、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实力阐述了发展应用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可... 全世界有椴树属植物25种,中国有19种,江苏有7种,2变种,1栽培种。该文从椴树属的广泛用途和江苏省林业发展目标阐述了发展应用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必要性。从资源和气候的优势、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实力阐述了发展应用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可能性。提出了江苏发展应用椴树属植物资源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属 植物资源 分布 应用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南京椴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诗杰 郑贵鸣 +1 位作者 彭治 汤庚国 《福建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42-47,99,共7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分析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天然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南京椴群落有种子49种,隶属于31科44属,地理成分较为简单,主要由温带和热带区系成分组成,并有一定的温带性质和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中高... 采用样地调查法,分析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天然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南京椴群落有种子49种,隶属于31科44属,地理成分较为简单,主要由温带和热带区系成分组成,并有一定的温带性质和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中高位芽植物最多,占67.35%;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51.02%;叶形以单叶为主,占79.69%。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可分为2个亚层;乔木层优势种为南京椴,重要值高达106.87;并有较为丰富的层间植物。南京椴群落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群落中南京椴有一定的天然更新,但缺乏幼树,在群落中处于很不稳定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椴 天然群落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天然更新 安徽皇藏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恢复植被的群落种群动态研究
14
作者 刘国华 舒洪岚 张金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2-154,共3页
通过南京幕府山地区矿区植被恢复的群落种群的调查,对植物群落的组成、主要植物种群径级、垂直结构、密度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群落种群动态规律。对模拟自然植被恢复,恢复植被的管理,建设幕府山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植物种群 动态规律 南京幕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被引量:25
15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1 位作者 俞新妥 黄宝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56,共8页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 ,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 ,结果表明 :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并促进杉木...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 ,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 ,结果表明 :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 ;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地径结构 ;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 ,不抚育最小 ,块状抚育居中 ;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 ,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 ,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 ,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抚育方法 群体结构 抚育成本 综合评价 幼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地区不同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蒋文伟 余树全 +2 位作者 周国模 姜志林 盛文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35-639,共5页
应用系统论和水分平衡原理 ,从森林截水的 4个层次 ,系统地分析了浙江安吉 6个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枯落物、灌草、乔木层持水量差异。研究表明 :各林地水源涵养总量变动于 70 3 .94~ 445 0 .67t/hm2 ·a-1;从1 983到 1 998年四次年... 应用系统论和水分平衡原理 ,从森林截水的 4个层次 ,系统地分析了浙江安吉 6个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枯落物、灌草、乔木层持水量差异。研究表明 :各林地水源涵养总量变动于 70 3 .94~ 445 0 .67t/hm2 ·a-1;从1 983到 1 998年四次年度森林资源调查期间 ,研究估算出安吉地区森林水源涵养总量变动于 3 .5 3× 1 0 8~4.2 6× 1 0 8t,将为今后开展森林生态功能的量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地区 森林植被 水源涵养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平衡施肥持续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45
17
作者 郭晓敏 牛德奎 +6 位作者 杜天真 肖冬平 陈防 王婷 彭桂群 雷俊 叶学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86-790,共5页
旨在分析平衡施肥技术及持续效应与毛竹林构成因子的关系 ,尤其注重钾肥施肥量对毛竹生长的持续效应影响。对平衡施肥毛竹进行为期 6年的观测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 :平衡施肥有较好的持续效应 ,毛竹林施入的肥料在当年对毛竹生长有很大的... 旨在分析平衡施肥技术及持续效应与毛竹林构成因子的关系 ,尤其注重钾肥施肥量对毛竹生长的持续效应影响。对平衡施肥毛竹进行为期 6年的观测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 :平衡施肥有较好的持续效应 ,毛竹林施入的肥料在当年对毛竹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 2年后仍对毛竹生长产生影响。NPK处理的平衡施肥配方持续效应较理想 ,即在N、P两种养分同水平的条件下 ,钾肥的施量要适宜 ,每公顷施氧化钾 90kg的K1配方对笋日生长量、出笋率、毛竹胸径增粗的效果最佳。同时 ,K1配方的持续效应也是最好的 ,2 0 0 2年立竹胸径比 1997年试验前立竹胸径增加 0 .7cm ,其增长率比对照高 7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平衡施肥 持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2 位作者 俞新妥 何智英 黄宝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6-33,共8页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4 0、3 15和 1 11倍 ;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根 茎比分别为 0 1992、0 193 1、0 1673、0 3 5 75和 0 2 680。这可能是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杉木对地下营养空间激烈竞争的一种适应现象。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地植被 抚育技术 生物量 群体结构 幼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安吉山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蒋文伟 姜志林 +2 位作者 刘安兴 俞益武 王云珠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森林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是认识森林景观结构、功能动态的重要途径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分维数、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及标准差、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 ,分析了安吉山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 森林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是认识森林景观结构、功能动态的重要途径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分维数、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及标准差、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 ,分析了安吉山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从 1 985年至 1 999年显示森林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及标准差从 1 .487、 2 .373到 1 .70 0、 3.844,呈明显增大趋势 ;森林景观形状指数从 83.69到 91 .5 ,呈增大趋势 ;景观优势度从 0 .868到 0 .80 7,呈减弱趋势 ;森林景观破碎度从 9.1 5 %到 8.32 % ,呈降低趋势 .反映出由于生态公益林面积的逐年增加 ,林种结构比例的适度调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斑块 空间格局 森林景观 浙江 安吉山区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类型及程度评价 被引量:71
20
作者 王德炉 朱守谦 黄宝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57-1063,共7页
由于碳酸盐岩岩性的不同,发育的喀斯特在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和质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石漠化类型。在大量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岩性、小生境种数、小生境组合、裸露石面面积、石砾含量和土壤总量6个因子为指标,通过聚类分... 由于碳酸盐岩岩性的不同,发育的喀斯特在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和质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石漠化类型。在大量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岩性、小生境种数、小生境组合、裸露石面面积、石砾含量和土壤总量6个因子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喀斯特石漠化分为2大类型,即显性石漠化和隐性石漠化,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主要特征。同时,分别石漠化类型选择了程度评价指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和欧氏距离公式建立了石漠化数量评价模型,即石漠化程度指数模型,用石漠化程度指数对样地的石漠化现状进行了评价,将6 4个样地划分为未石漠化,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5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石漠化 数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