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品化”:资本主义的经济表象和生产方式——《资本论》“商品化”理论探析
1
作者 孙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4,共4页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化——货币商品化——资本商品化趋势产生的机理,揭露了掩盖在"商品化"现象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利用"商品化"手段强化资本主义支配无酬劳动...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化——货币商品化——资本商品化趋势产生的机理,揭露了掩盖在"商品化"现象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利用"商品化"手段强化资本主义支配无酬劳动的权力,揭示出"商品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其存在具有历史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商品化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分析哲学的“结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京 刘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3,共5页
分析哲学的理论旨趣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转向的重合造就了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形成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结合"具体是通过分析哲学的概念、逻辑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命题以... 分析哲学的理论旨趣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转向的重合造就了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形成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结合"具体是通过分析哲学的概念、逻辑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命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实现的。分析哲学的引入,一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各社会科学思潮的交流空间,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确性、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分析哲学自身方法论上的分歧,分析哲学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仍有较大的随意剪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分析哲学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对社会时间的利用与制作——民国农民节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惠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07-112,共6页
现代农民节的设立是国民党的一大发明,是国民党对于社会时间资源的一种利用与制作。这种发明性的创造,借助于一系列仪式的操演、纪念活动的举办以及政治宣传的实施,企图在广大农民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日常时间中影响农民的行为与心... 现代农民节的设立是国民党的一大发明,是国民党对于社会时间资源的一种利用与制作。这种发明性的创造,借助于一系列仪式的操演、纪念活动的举办以及政治宣传的实施,企图在广大农民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日常时间中影响农民的行为与心理,以便于国民政府农村政策的推行,从而达到加强国民党对整个农村社会的控制力、提高其统治效能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节 国民党 时间资源 节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风险冲突与科学发展观的治理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友倩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120,共4页
20世纪末,金融风险、恐怖袭击、核风险、网络风险、化学和物种风险、生态环境风险、致命传染病风险前所未有地盛行,全球进入世界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来临揭示了在传统的发展观引导下社会的失衡以及其中人与高科技、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 20世纪末,金融风险、恐怖袭击、核风险、网络风险、化学和物种风险、生态环境风险、致命传染病风险前所未有地盛行,全球进入世界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来临揭示了在传统的发展观引导下社会的失衡以及其中人与高科技、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激化。只有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应对风险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才能抵御现代风险,从而建立公平正义、民主透明、稳定有序、各方面能形成基本的价值认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传统的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 和谐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核心方法论原则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峰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8,共3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方法论基础,围绕这一核心,《资本论》强调和贯彻了三个层面的方法论原则:在社会经济的人本价值关照中探讨资源配置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依据生产条件的分配关系来解释资源配置行为主体间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方法论基础,围绕这一核心,《资本论》强调和贯彻了三个层面的方法论原则:在社会经济的人本价值关照中探讨资源配置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依据生产条件的分配关系来解释资源配置行为主体间的关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演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资源配置 理论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唐王朝治吏的制度设计
6
作者 周宝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09,共3页
唐王朝在治吏的制度设计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内容全面、结构严谨的治吏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日常工作制度,明晰官吏的职责;二是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权力的制约;三是健全法律制度,严惩官吏的腐败行为。这... 唐王朝在治吏的制度设计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内容全面、结构严谨的治吏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日常工作制度,明晰官吏的职责;二是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权力的制约;三是健全法律制度,严惩官吏的腐败行为。这些做法对于保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和社会安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吏制 行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主体性思潮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7
作者 仲彬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2-27,89-90,共6页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分析批判西方资产阶级主体性理论,辩证地看待现代西方主体性思潮对我国的影响,从中吸取为我们所用的积极东西,坚决抵制消极尤其是错误的东西对我国的渗透。尽管目前我国有一些青年受现代西方主体性思潮负面影响较...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分析批判西方资产阶级主体性理论,辩证地看待现代西方主体性思潮对我国的影响,从中吸取为我们所用的积极东西,坚决抵制消极尤其是错误的东西对我国的渗透。尽管目前我国有一些青年受现代西方主体性思潮负面影响较深,但我们不能过分斥之,必须及时对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正面的东西进行正确而又科学的教育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 主体性思潮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转型的动力机制
8
作者 秦国涛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6期42-49,共8页
在当代中国,推动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转型,培育现代新和谐精神,必须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资源,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尤其是西方现代平等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开放精神、个体精神等... 在当代中国,推动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转型,培育现代新和谐精神,必须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资源,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尤其是西方现代平等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开放精神、个体精神等有益的和谐文化因子,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教育引导、道德控制和法律控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和谐精神 转型 动力机制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培育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年第12期10-11,共2页
目前我国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体主义精神是新农村目标的内在要求,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培育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词 新农村 集体主义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