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内生菌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武佳蕊 王宏伟 +1 位作者 谢星光 戴传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59-1266,共8页
土壤微生物区系是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分,其结构的稳定性对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本文重点综述了植物内生菌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调节作用,调节机制及潜在应用,指出了植物内生菌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一些植物内生菌... 土壤微生物区系是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分,其结构的稳定性对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本文重点综述了植物内生菌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调节作用,调节机制及潜在应用,指出了植物内生菌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一些植物内生菌不仅对植物生长有益,还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主要表现在对土壤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这可能是内生菌在土壤中和植物体内引发的多种效应的综合。植物内生菌可以在土壤中作为腐生菌与土壤微生物存在生态位竞争,通过产生某些抗菌活性物质和有机酸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通过降解复杂有机物如木质素、酚类化感物质等调节微生物区系,并吸收和转运重金属降低其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危害等等。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区系 植物内生菌 生态竞争 降解作用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抗Cry1B毒素蛋白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重新 张存政 +3 位作者 张霄 刘媛 黄鹰 刘贤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2,共6页
利用含有重组噬菌粒的噬菌体直接侵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B2151,原核分泌表达了抗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Cry1B毒素蛋白的单链抗体(single chain-variable fragment,scFv),经纯化、鉴定抗原结合活性后,建立... 利用含有重组噬菌粒的噬菌体直接侵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B2151,原核分泌表达了抗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Cry1B毒素蛋白的单链抗体(single chain-variable fragment,scFv),经纯化、鉴定抗原结合活性后,建立了Cry1B毒素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展示scFv抗体的重组噬菌体感染E.coli HB2151,经PCR和基因测序检测克隆scFv基因片段的完整性,用SDS-PAGE方法检测scFv在E.coli HB2151宿主菌中的表达水平,用ELISA测定法检测scFv的抗原结合活性,通过时间梯度优化获得可溶性表达蛋白的最佳培养时间。结果表明:经PCR、DNA电泳及基因测序等,均证实重组噬菌体对E.coli HB2151宿主菌侵染成功,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scFv抗体表达成功,纯化后的蛋白质量浓度为132μg.mL-1。以纯化的scFv蛋白为基础建立了对Cry1B毒素蛋白的间接竞争ELISA法,方法的抑制中质量浓度(IC50)为1.398μg.mL-1,最低检测限(IC10)为0.025 7μg.mL-1,线性检测范围为0.5~5.0μg.mL-1,scFv对Cry1C的交叉反应率为7.51%;与Cry1Ab、Cry1Ac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在培养温度30℃,1 mmol.L-1IPTG诱导条件下,scFv在E.coliHB2151宿主中的最佳诱导表达时间为12 h。本研究成功地将抗Cry1B毒素蛋白的scFv在E.coli HB2151中进行了可溶性表达,获得了具有抗原结合活性的scFv融合型抗体,为实际生产应用与试剂盒研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B毒素蛋白 单链抗体 可溶性表达 抗原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氮菌(Ensifer meliloti 1021)降解苯甲腈及其代谢酶的基因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郭静静 郭磊磊 +2 位作者 赵云岫 葛峰 戴亦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8-254,共7页
对固氮菌(Ensifer meliloti 1021)降解环境污染物苯甲腈途径及其相关酶进行了基因克隆和表达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显示En.meliloti 1021静息细胞可将苯甲腈降解为苯甲酰胺和苯甲酸。En.meliloti 1021全基因组中没有腈水解酶(n... 对固氮菌(Ensifer meliloti 1021)降解环境污染物苯甲腈途径及其相关酶进行了基因克隆和表达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显示En.meliloti 1021静息细胞可将苯甲腈降解为苯甲酰胺和苯甲酸。En.meliloti 1021全基因组中没有腈水解酶(nitrilase)基因,但有1个腈水合酶(nitrile hydratase)基因和12个酰胺酶(amidase)基因,因而其降解苯甲腈生成苯甲酸是经腈水合酶/酰胺酶途径。PCR扩增En.meliloti 1021的腈水合酶基因并在Esche-richia coli Rosetta (DE3)中成功表达。腈水合酶过表达的E.coli可在5 min内降解90%的浓度为97 mmol·L-1的苯甲腈,10 min基本检测不到苯甲腈,产生66.9 mmol·L-1苯甲酰胺。对12个酰胺酶进行了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有4个酰胺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苯甲酰胺水解酶(benzamide amidohydrolase)有较高的同源性。对这4个酰胺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以及酶活检测,发现只有登录号为CAC47672.1的酰胺酶有苯甲酰胺酶活性,可将苯甲酰胺水解为苯甲酸。该酰胺酶由43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47 k Da,等电点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菌 腈水合酶 酰胺酶 苯甲腈 微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t(Cry1B)毒素单链抗体在sf9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重新 张霄 +4 位作者 张存政 刘媛 谢雅晶 黄鹰 刘贤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5-991,共7页
通过构建pFastBacTM HT-A-scFv重组质粒,并将重组质粒化转DH10BacTM 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胞,进行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克隆.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挑取的白斑阳性单克隆存在完整、正确的单链抗体基因.提取阳性克隆中的重组杆状病毒... 通过构建pFastBacTM HT-A-scFv重组质粒,并将重组质粒化转DH10BacTM 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胞,进行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克隆.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挑取的白斑阳性单克隆存在完整、正确的单链抗体基因.提取阳性克隆中的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scFv)侵染sf9昆虫细胞,细胞发生明显病变特征.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竞争性ELISA等方法检测,发现单链抗体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成功,测得纯化后蛋白浓度为103.000 0 μg/ml,Cry1B毒素对单链抗体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1.010 0 μg/ml,最低检测线IC10为0.011 3μg/ml,线性检测范围为0.500 0~10.000 0 μg/ml.可溶性scFv对抗原类似物无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B毒素 单链抗体 真核表达系统 酶联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灰链霉菌CGMCC 13662降解苯甲腈和苯甲酸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铃 方文婉 +1 位作者 葛峰 戴亦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7-264,共8页
筛选到一株能降解腈类化合物的暗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anus)CGMCC 13662,该菌的生长细胞能在120 h内完全降解0.5 g·L-1苯甲腈,而其静息细胞仅需24 h就能完全降解苯甲腈。生长细胞只能将苯甲腈代谢为苯甲酰胺,而静息细胞还能继... 筛选到一株能降解腈类化合物的暗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anus)CGMCC 13662,该菌的生长细胞能在120 h内完全降解0.5 g·L-1苯甲腈,而其静息细胞仅需24 h就能完全降解苯甲腈。生长细胞只能将苯甲腈代谢为苯甲酰胺,而静息细胞还能继续将苯甲酰胺代谢为苯甲酸并进一步降解。暗灰链霉菌CGMCC 13662能同时降解苯甲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儿茶酚和原儿茶酸,表明该菌株代谢苯甲酸主要通过儿茶酚和原儿茶酸途径。CoCl2诱导的菌体在苯甲腈代谢的前8 h内产生苯甲酸的量比无CoCl2诱导时低6倍,CoCl2可改变苯甲腈代谢流。苯甲腈的降解速率在酸性条件下降低,而苯甲酰胺的降解对pH值变化敏感,仅在pH值为7.5时达到最高。添加苹果酸盐后苯甲腈的降解半衰期由5.4减少到3.8 h,是转化苯甲腈的最适共代谢基质。葡萄糖和蔗糖对苯甲腈降解没有影响,但能抑制苯甲酰胺的进一步降解。该研究可为消除环境中苯甲腈及其中间代谢污染物以及探究苯甲腈代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灰链霉菌 苯甲腈 苯甲酸 微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对水稻、养殖动物和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瑛涵 汤丹瑶 +3 位作者 张骏 潘璇 张杨 戴传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以其稳产提质、改善环境、绿色增效等特点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养殖动物和环境的影响,对常见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汇总,以期为中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水稻 养殖动物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