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地方院校新闻学专业“校媒平台”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以江西师范大学“CBR传播人”为例 |
康国卿
梁民达
|
《传媒论坛》
|
2023 |
0 |
|
2
|
私人叙事视域下新四军新闻宣传工作研究(1942—1947)——以阿英《敌后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
胡辰旭
|
《传媒论坛》
|
2024 |
0 |
|
3
|
“被扭曲的交流”:社交媒体时代假新闻现象的三重批判 |
骆正林
曹钺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18 |
12
|
|
4
|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专业主义——新媒体生态环境下大众传媒素养的培育 |
杨一
黄超
|
《电影评介》
|
2009 |
6
|
|
5
|
政治干预下的职业抗争——清季民初新闻业“有闻必录”理念的奠定 |
操瑞青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18 |
2
|
|
6
|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分析 |
郭莉
韩孟江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7
|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路径 |
张勇丽
|
《新闻论坛》
|
2018 |
2
|
|
8
|
中国视听艺术理论建构的“对话观”——论《中国电视》杂志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品格 |
李璇
尹心悦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胜券在握》:当代职场题材的类型游移、现实追求及悬浮表征 |
刘祎祎
于映菡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陈独秀与中共早期新闻体制的创建 |
张朋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11
|
南京传统媒体如何在网上抢占一席之地 |
杨立
|
《中国传媒科技》
|
2002 |
0 |
|
12
|
信息框架和证据类型对大学生HPV疫苗接种的影响研究 |
徐孝婷
杨梦晴
朱庆华
|
《现代情报》
CSSCI
|
2022 |
8
|
|
13
|
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挑战与展望 |
拾以舟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4
|
|
14
|
我国英文新闻网站在对外传播中的策略分析 |
陈曙光
|
《无线互联科技》
|
2011 |
3
|
|
15
|
权力的规训:《新新新闻》中的成都茶馆(1936-1949) |
向莲君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6
|
当内容与技巧相逢——从电影技术层面看《南京! 南京!》 |
连毅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17
|
新媒体对传统新闻生产流程的冲击——以短视频为例 |
张薇
|
《传媒论坛》
|
2018 |
4
|
|
18
|
浅议新闻杂志类节目《60分钟》的成功之道 |
朱沁怡
|
《艺术科技》
|
2015 |
1
|
|
19
|
对拍摄新闻图片的几点思考 |
卞萧雅
|
《中国传媒科技》
|
2012 |
1
|
|
20
|
匠人依旧 竹音渐远——记南京“荣记狗牌竹音堂”第三代传人孙光辉 |
冷嘉诚
|
《中国艺术时空》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