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融合视域下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以数学D类课程“美术中的数学”为对象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亚琼 陈波 徐文彬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跨界与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了“美术中的数学”选修课程,这是数学与美术两门学科跨界融合的体现.数学和美术融合下的数学学习,应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在学科交叠的范围内设计活动,关... 跨界与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了“美术中的数学”选修课程,这是数学与美术两门学科跨界融合的体现.数学和美术融合下的数学学习,应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在学科交叠的范围内设计活动,关注知识结构的联结和迁移,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借助真实情境为背景,削弱学科间的刚性边界,实现数学和美术间的相互统整,旨向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学科知识主导美术知识为辅下,形成教育合力,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研究聚焦“美术中的数学”课程理念与目标,分析课程内容的安排,进而对其进行教学思考:基于数学与美术的知识关联,设计真实情境;收集美术作品案例,系统设计评价任务;以增值评价为导向,关注作业设计;以学科融合育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融合 “美术中的数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 跨学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汪杨 徐文彬 潘禹辰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通过对197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研究类型,横向研究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和国际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义务教育阶... 通过对197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研究类型,横向研究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和国际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纵向研究主要针对近20年来中国内地相邻不同版本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流形式,多选择“课程内容”板块为比较主题,初中学段的比较研究关注度较为稳定.未来相关研究应增强学科关联、加强学段联系并4003增进实践互动,以提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比较研究 横向研究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确问题 刨生理论 改善实践——“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中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善亮 苏丹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39,共6页
作为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者,既需要坚持“基于实践、源于实践、面向未来、面向创新”基本立场,更需要拥有“关注实践、研究实践、筹划实践、改善实践”教育情怀,不断拓展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领域和实践路径,深刻分析基础教育课程与教... 作为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者,既需要坚持“基于实践、源于实践、面向未来、面向创新”基本立场,更需要拥有“关注实践、研究实践、筹划实践、改善实践”教育情怀,不断拓展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领域和实践路径,深刻分析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中的实践问题,积极建立教育研究者和实践实施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探询教育本真,绽放教育纯朴之美,张扬教育高尚之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变革 实践 责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基础教育学校“所需要的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需要” 被引量:2
4
作者 彭亮 徐文彬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0,共4页
面对基础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基础教育学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成为当下的一种迷思。而这中间,"需要"可能是一个关键词,因此从"需要"出发,通过对"需要"的缘起、... 面对基础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基础教育学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成为当下的一种迷思。而这中间,"需要"可能是一个关键词,因此从"需要"出发,通过对"需要"的缘起、取向以及核心的探析,试图明晰"需要"的内涵,以期为基础教育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学校 课程与教学研究 需要 内涵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三十年:回顾及展望--基于1993—2023年中国(内地)数学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5
作者 樊惟媛 徐文彬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6,共7页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588篇1993—2023年中国(内地)数学教育博士学位论文从论文数量分布、学位授予单位、所属学科专业、论文研究领域及主题等维度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状况.研究发现:论文数量呈增长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588篇1993—2023年中国(内地)数学教育博士学位论文从论文数量分布、学位授予单位、所属学科专业、论文研究领域及主题等维度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状况.研究发现:论文数量呈增长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学位授予单位多达33个,但博士培养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学位论文所属学科专业很多,但存在倾向性;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数学学习、数学教学和数学教师研究;不同领域的研究主题存在不均衡现象.拓宽论文述评时的检索方式、优化数学教育博士培养机制、推动数学教育发展的全面性、增强学位论文选题的时代性等应是其未来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育研究 回顾及展望 博士学位论文 内容分析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知”视域下的课程知识观及知识教学
6
作者 许慧逸 李如密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1-6,共6页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知识与素养之争折射出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两种知识观的人为对立。然而,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各有利弊,使两者和谐共存而非各执一端才能完整反映教育本相。哲学认识论意义上的无知与知相互联系、...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知识与素养之争折射出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两种知识观的人为对立。然而,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各有利弊,使两者和谐共存而非各执一端才能完整反映教育本相。哲学认识论意义上的无知与知相互联系、渗透与转换,是调和知识观对立局面的思维基点。“无知”的本质即缺乏知识,它表现为对其他个体所拥有知识的无知、对个体自身默会知识的无知、对流变时空下生成知识的无知以及对“无知”认识状态的反思。“无知”视域下的课程知识强调主体介入、内蕴默会维度、有赖实践情境、指向自反特性。践行“无知”视域下的知识教学,则需要复现知识创生过程,鼓励个人知识构建;显化知识缄默维度,精进学生默会知识;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以智性平等为起点,以智性谦逊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视域 课程知识观 知识教学 默会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统计教育研究新进展——基于2016-2023年SSCI文献的分析
7
作者 潘禹辰 徐文彬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5,共8页
为了解国际统计教育研究新进展,梳理2016—2023年发表于SSCI期刊上的相关研究,并与2018年出版的《国际统计教育研究手册》中对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研究的局部性突破体现在3个方面:从非正式路径和统计建模活动来促进概... 为了解国际统计教育研究新进展,梳理2016—2023年发表于SSCI期刊上的相关研究,并与2018年出版的《国际统计教育研究手册》中对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研究的局部性突破体现在3个方面:从非正式路径和统计建模活动来促进概念理解和统计推断;技术中对人工智能的引入;从公民素养的角度来看待统计教育并扩充教学中的问题背景.未来研究在继续推进这些研究主题的同时,还需重视对各研究问题的理论探讨,丰富教师研究的内容,关注幼儿早期的统计教育,并且尤其要继续加强理论的综合、学习环境的整合,以及研究共同体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统计教育研究 SSCI文献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均衡视域下的区域性学校发展——以南京市栖霞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瞿卫星 吴亮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24,共4页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生源、师资和校园文化是困扰校长们的主要问题。差异均衡理论是以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底线,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生源、师资和校园文化是困扰校长们的主要问题。差异均衡理论是以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底线,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它不只是着眼于差异的消弥,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差异的特色来研究基础教育的发展。差异均衡视野下的区域性学校发展的路径有外求式、合作式和内生式三种形式。底线内生式发展是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科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均衡 区域性学校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实践中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内在理路
9
作者 狄万青 彭亮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9-21,共3页
伴随着"校本教研""教师即研究者""科研兴校"等理念的认同与践行,教育实践中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教育实践中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应秉持"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伴随着"校本教研""教师即研究者""科研兴校"等理念的认同与践行,教育实践中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教育实践中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应秉持"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内在理路,基于学校提出研究问题,融于学校开展具体研究,以促进学校发展作为研究结果的基本标准。如此,教育实践中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 课程 教学 研究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尔敏论证模型在科学教育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0
作者 任红艳 李广洲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34,40,共8页
基于论证的科学教学活动注重证据的收集与获取、强调社会交互过程的知识建构,已经成为西方科学教育的关注焦点之一。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基于实证的教学研究过程及结果更是凸显了论证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可行性。本文在介绍图... 基于论证的科学教学活动注重证据的收集与获取、强调社会交互过程的知识建构,已经成为西方科学教育的关注焦点之一。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基于实证的教学研究过程及结果更是凸显了论证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可行性。本文在介绍图尔敏论证模型的基础上,对其在科学教育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后续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尔敏论证模型 社会性科学论证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娴 何善亮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75,共6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物理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经历了恢复和奠基、继承和发展、繁荣和开拓三个主要阶段的演变,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有自身特点和不断完善的物理教育研究体系。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都丰富了物理教育理论,提供了学科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物理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经历了恢复和奠基、继承和发展、繁荣和开拓三个主要阶段的演变,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有自身特点和不断完善的物理教育研究体系。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都丰富了物理教育理论,提供了学科发展的基石。在综述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对物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四点建议:丰富和开拓新的研究课题;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加强国际间以及大学与中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课程 教学 实验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反思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永婷 徐文彬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21,共6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关于课程改革的讨论就从未间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存在一些共性,多数学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达成了共识;理论基础从来都是热议的话题;多数研究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关于课程改革的讨论就从未间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存在一些共性,多数学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达成了共识;理论基础从来都是热议的话题;多数研究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成果呈现出概括性、多样性、争鸣性特点,但也存在研究内容宽泛、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梳理,可以更直观、系统地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基本状况,并透析课程改革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改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现状 问题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背景下中澳两国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比较研究——以加强数与代数学习之间的衔接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章勤琼 徐文彬 Max Stephens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9-65,共7页
中国与澳大利亚最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都特别强调数与代数学习衔接的重要性。运用问卷,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中澳两国数学教师在这一。问题上的辛学能力:相关数学知识,对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解读,对学生数学思考的理解,寅期与... 中国与澳大利亚最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都特别强调数与代数学习衔接的重要性。运用问卷,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中澳两国数学教师在这一。问题上的辛学能力:相关数学知识,对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解读,对学生数学思考的理解,寅期与长期的教学计划。结果表明,中澳数学教师在总体能力上水平相近,中国教少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清晰,而澳大利亚教师则在对学生数学思考的理解上表劫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推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课程 中澳比较 数学教师 教学能力 数与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学视域中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1979-2015年)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亮 徐文彬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107,120,共8页
教学设计一直是教育技术学中较为核心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教学论和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者也在这一新兴的领域上不断"耕耘",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然而,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性及身处其中的研究者所内蕴的知识、态度和信... 教学设计一直是教育技术学中较为核心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教学论和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者也在这一新兴的领域上不断"耕耘",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然而,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性及身处其中的研究者所内蕴的知识、态度和信念的不同,可能会使其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教学论和学习心理学中的研究有所不同。鉴于此,该文从教育技术学视域出发,以1979-2015年期间的期刊文献和图书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量化和可视化分析发现:教育技术学视域中的教学设计研究在不断推进和深化,其中"1979-1991"是其探索和尝试构建理论体系的时期;"1992-1997"则在教学设计的某些具体环节上有了更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述,且相关研究引导着后续研究变更的方向;及至"1998-2015",其在研究的精进、理论的更新、范围的拓展以及技术助推等层面不断深化。而后继的研究可能需要在学科的坚守、学科的共生以及研究的定位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教学设计 文献分析 回顾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究竟需要怎样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文彬 彭亮 蒋学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6-127,102,共3页
为促进课程与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实践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切实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于2014年4月12日召开了“基础教育学校究竟需要怎样的课程与教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来自一些师范院校的专... 为促进课程与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实践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切实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于2014年4月12日召开了“基础教育学校究竟需要怎样的课程与教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来自一些师范院校的专家,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省、市教研员,以及南京师范大学部分教师和研究生。会议集中探讨了以下四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研究 大学课程 教育学校 师范院校 教育实践 专题研讨会 中小学校长 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调查研究——以J省N大学2007年入学部分教育硕士研究生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善亮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5,共6页
为克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难的困境,研究者以J省N大学2007年入学部分教育硕士研究生为样本,就其学位论文选题问题进行开放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多集中于学生学习与自身教学领域,研究目的旨在改... 为克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难的困境,研究者以J省N大学2007年入学部分教育硕士研究生为样本,就其学位论文选题问题进行开放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多集中于学生学习与自身教学领域,研究目的旨在改善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专业学位特点。进一步分析表明,论文选题也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研究意识相对缺乏,文献综述方法比较陌生,对研究结果期望不高,科研创新动力不足。研究启发我们,要提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质量,还必须在课程顺序(培养计划)设置、选题意识培养、选题方法指导等方面下大工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学位论文选题 调查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化:现代学校变迁中逝去的挽歌--以南京市栖霞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变革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亮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4,29,共5页
城市是从乡土上生长起来的,城市文化源于乡土文化。现代城市的发展背离了乡土文化的自然纯朴,城市化带来了学校教育的改变,首先是儿童游戏方式的改变。城市化学校教育过于功利化的教学目的、精英化的人才培养取向使基础教育的性质发生... 城市是从乡土上生长起来的,城市文化源于乡土文化。现代城市的发展背离了乡土文化的自然纯朴,城市化带来了学校教育的改变,首先是儿童游戏方式的改变。城市化学校教育过于功利化的教学目的、精英化的人才培养取向使基础教育的性质发生某种程度上的变异。乡土文化的城市化发展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文化的再造。课程与教学是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中发生的,研究课程与教学离不开对变迁着的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城市教育 学校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隐喻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以教学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维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1年第4期11-15,共5页
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起点应是师范生已有的教学观念。通过撰写、分享和讨论个人学习(教学)生活史以及反映生活史的教学隐喻,使师范生初步反思和扩展其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此同时,挖掘教学理论中的教学隐喻,以隐喻和逻辑相结合的方式传播教... 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起点应是师范生已有的教学观念。通过撰写、分享和讨论个人学习(教学)生活史以及反映生活史的教学隐喻,使师范生初步反思和扩展其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此同时,挖掘教学理论中的教学隐喻,以隐喻和逻辑相结合的方式传播教学理论,并将其与师范生已有的教学观念相融合,有利于他们对教学理论的理解,进而深化他们对教学的认识。这些措施的价值在于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其认识教学的复杂性,并生成超越现实的教学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隐喻 学习生活史 教师教育 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回应:地方公费师范生回归乡土的教育之路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家盘 李如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27-34,共8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力军,其培养质量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当前,职后地方公费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无法为乡村学生提供文化适宜的教学和难于融入乡土世界的“离乡”困境。困境的... 地方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力军,其培养质量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当前,职后地方公费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无法为乡村学生提供文化适宜的教学和难于融入乡土世界的“离乡”困境。困境的突破需要引入文化回应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文化回应的教育意蕴。基于文化回应的视角,地方公费师范生的职前培养中存在的乡土文化疏离、个体经验“冷遇”和协同培养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地方公费师范生文化回应素养的生成及乡土情怀的厚植,阻碍了地方公费师范生回归乡土的实现。帮助地方公费师范生由“离乡人”回归为“在乡人”,需要以文化回应性课程与教学为抓手,在课程中渗透乡土知识,在教学中观照个体经验,在培养中展开多方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回应 地方公费师范生 乡土文化 乡村教育 回归乡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规划及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20
作者 吴晓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3-46,共4页
通过从"知"与"行"两个方面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总体描述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规划及建设状况,揭示了学校课程建设的规划、主体、支持、动力、实践与效果维度等变量间关系;并对苏北和苏南、城市和乡郊、小学和... 通过从"知"与"行"两个方面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总体描述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规划及建设状况,揭示了学校课程建设的规划、主体、支持、动力、实践与效果维度等变量间关系;并对苏北和苏南、城市和乡郊、小学和初中的学校课程规划与建设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发现学校课程规划及建设水平差异显著,在实证结果基础上,循证提出省域学校课程建设发展方向和策略:优化学校课程建设者在知与行方面的互动关系;针对课程建设的阶段需求来提高外部支持的实效性;关注校长和教师课程专业能力的发展差异和水平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义务教育 学校课程规划 课程建设 知与行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