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学院实验室的建设模式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孔继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9-101,149,共4页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而现代实验教学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和操作技能等融于一体的教学,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支持手段。实验教学内容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已有的经济学和管理...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而现代实验教学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和操作技能等融于一体的教学,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支持手段。实验教学内容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已有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从事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着经济管理类专业性、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商学院实验室逐步形成了基于知识学习、实务模拟、专业研究和自主创新的实验系统建设思路。在经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发展过程中,逐渐建设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模块和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实践教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管理类 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实验室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高校科研管理的变革逻辑及挑战应对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利平 许欢 赵磊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共5页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高校科研管理正经历着从信息化管理向数智化管理的深度变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智时代。高校科研管理变革遵循人智共进促进科研管理科学化、数据监测助力科研管理灵活化、数据理性促进管...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高校科研管理正经历着从信息化管理向数智化管理的深度变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智时代。高校科研管理变革遵循人智共进促进科研管理科学化、数据监测助力科研管理灵活化、数据理性促进管理决策精准化、技术监管推动学术伦理公正化的四重逻辑,呈现学科创新的交叉性与融合性、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人才培养的自主性与针对性、科研平台的共享性与多样性,但在对接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科研评价体系面临顶层设计危机、学术伦理失范风险监测体系不健全、科研数据挖掘与应用缺乏安全保障、科研工作者陷入技术迷失困境等现实挑战。应对数智时代高校科研管理挑战的策略是:加强科研评价顶层设计、提升高校科研团队数字素养、加强数字监管与服务、统筹布局新型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高校 科研管理 管理决策 伦理失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质态跃升与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2
3
作者 洪银兴 卞元超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涉及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内的各种劳动者质态跃升。战略科学家和科技企业家分别是科技创新链和产业创新链的链主。依托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基...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涉及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内的各种劳动者质态跃升。战略科学家和科技企业家分别是科技创新链和产业创新链的链主。依托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基础是教育。教育与技术“赛跑”,既要促进科技创新人员知识更新,也要克服新科技鸿沟,强化对于简单劳动的技能培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大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不仅要激励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家,还要激励各类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家,从收入分配方面强化对于创新人才激励,形成地区间的人才良性竞争,进一步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质态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视角下儒家文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子成 柏淑嫄 +2 位作者 易志高 潘镇 刘杨方姝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76,共20页
文化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领。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以资源为视角,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文化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领。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以资源为视角,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等内生性分析以及更换核心变量、排除替代性解释、变更样本等若干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信贷资源和技术资源是儒家文化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制,即儒家文化能够为数字化转型带来“资源获取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冗余资源多的企业、环境不确定性高的企业以及受外来文化冲击小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最后,探索了数字化转型实践中“资源”和“能力”的互动关系,发现儒家文化和信息技术背景高管的联合效应更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结论为如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为何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数字化转型 资源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关键路径 被引量:7
5
作者 景晓栋 田贵良 程飞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4,共10页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阵地和重要载体。在当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新质生产力的协同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经济...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阵地和重要载体。在当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新质生产力的协同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全面总结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其内涵,从理念协同、目标协同、动力协同、路径协同和机制协同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二者协同发展的逻辑机理,深入剖析了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约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包括强化生态产品供给的自然基础、健全市场机制、加强技术和创新能力、完善产业体系,以及优化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等,以期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撑、市场动力、技术支持、产业动能和制度保障。文章可为加快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全面提升,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补偿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景晓栋 田贵良 程飞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全面分析了水利新质生产力及耐心资本的概念,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其中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资源技术创新与应用、产业结构优化与能级提升、生产要素... 全面分析了水利新质生产力及耐心资本的概念,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其中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资源技术创新与应用、产业结构优化与能级提升、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及形态变革、水资源管理创新与制度建设、市场协同与风险管理、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以及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8个核心维度;指出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协同路径包括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提升水利产业的“含新量”、健全水利基础设施投融资长效机制、拓宽多元化投资和融资渠道及强化水利项目的监测和环境评估机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基础设施 耐心资本 水利新质生产力 水资源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杨方姝 易志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1,共14页
本文以2008—2021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机制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风险以及减少代理成本进... 本文以2008—2021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机制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风险以及减少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能通过内部化企业违约行为造成的负外部性而对债务违约风险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处于“管理层防御”区间、企业审计质量较低以及宏观经济增速下降时,共同机构投资者对债务违约风险的抑制效应更强。此外,持股类型和持股期限不同的共同机构投资者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异质性,压力抵制型和长期共同机构投资者更能显著抑制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机构投资者 债务违约风险 融资约束 经营风险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动态评估:以工业机器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义焓 蒋伏心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8,共16页
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是中国从技术封锁中突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利用PageRank算法识别关键核心技术,从进度、程度和难度3个层面构建国产替代量化评估模型,并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展... 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是中国从技术封锁中突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利用PageRank算法识别关键核心技术,从进度、程度和难度3个层面构建国产替代量化评估模型,并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展开实证分析,为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动态评估提供更为科学直观的量化测度方法,为企业和政府了解“卡脖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进程、识别技术断点和国产替代难点、合理分配创新资源提供有益参考。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已基本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技术国产替代效果显著,整体已进入到“从强到优”的跨越期。然而,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水平发展并不均衡,中下游国产替代程度较高,但上游核心零部件仍面临较严重的“卡脖子”问题。企业和政府一方面需要在国产替代程度较低的“卡脖子”技术环节加强战略布局,瞄准关键技术进行靶向狙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前沿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和战略引导,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动权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替代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差距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杨靖 封思贤 陈志斌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2-1031,共10页
以中国各地级市公共数据平台上线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扩大企业内部收入差距。机制检验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通过... 以中国各地级市公共数据平台上线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扩大企业内部收入差距。机制检验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通过管理层能力提升和风险补偿渠道提高管理层薪酬,进而扩大了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公共数据开放对管理层具备数字化背景、高技能员工占比较小、民营性质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企业内部收入差距 管理层能力 风险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峰 许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8-514,共7页
目的:检测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LSR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大学生728人,采用平行分析(PA)和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ESEM)确定LSRP的因子数量和结构,比较ESEM模型与3个竞争性结构模型的拟合优度;选取其中461人,以中国... 目的:检测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LSR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大学生728人,采用平行分析(PA)和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ESEM)确定LSRP的因子数量和结构,比较ESEM模型与3个竞争性结构模型的拟合优度;选取其中461人,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的宜人性及严谨性、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MACH-Ⅳ)和自恋人格问卷(NPI)为效标检测LSRP的效标关联效度,并检测LSRP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随机选取其中118人用于检测1个月后的重测信度。结果:PA结果发现LSRP有4个因子,ESEM结果发现由冷酷无情、恻隐之心、情绪失控和行为冲动4因子构成的ESEM模型可以较好解释LSRP的结构,修订后的LSRP共25个条目;宜人性和严谨性得分与LSRP得分呈负相关(r=-0.57、-0.40,P<0.001),MACH-Ⅳ和NPI得分与LSRP得分呈正相关(r=0.66、0.22,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α为0.80,4个因子的α系数为0.60~0.79;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4个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66~0.83。结论: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LSRP)测评大学生的精神病态有较好的信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态 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 效度 信度 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视角下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决策行为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彭小辉 王静怡 王坤沂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6,F0003,共8页
基于博弈论视角,从理论上构建了金融机构与大学生消费信贷决策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引入信誉机制,比较分析了传统金融机构退出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而互联网金融大举进入校园信贷市场的深刻原因,同时借助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一手数据实证检验了... 基于博弈论视角,从理论上构建了金融机构与大学生消费信贷决策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引入信誉机制,比较分析了传统金融机构退出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而互联网金融大举进入校园信贷市场的深刻原因,同时借助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一手数据实证检验了信誉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次和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囚徒困境”普遍存在,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尽管利率和交易成本下降有利于促进交易,但信息不对称问题却使博弈只能进行有限次,因此要达成长期合作,必须引入具有“社会性惩罚”的信誉机制来抑制大学生的短期投机行为,然信誉机制对于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大学生合作的作用有限,更多的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大学生消费信贷关系的达成,实证结果验证了该结论。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强化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责任意识,有助于破解“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监管困局,这对于规范互联网金融校园消费信贷市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誉机制 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 消费信贷 博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理论逻辑、典型模式与政府作为
12
作者 卞元超 白俊红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型举国体制下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正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导向,围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责任社会主体”的框架开展多元协同创新,助力实现长期技术优势和产业领...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型举国体制下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正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导向,围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责任社会主体”的框架开展多元协同创新,助力实现长期技术优势和产业领先地位。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阐释在新型举国体制中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国家主导的资源配置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衔接的理论逻辑,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表现为自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有效衔接,科技成果与市场应用的高效转化,以及技术、人才、信息与资金的相互渗透,即创新范式、价值实现与资源整合的统一。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需要充分展现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政府作为,既要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变革,也要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生态与资源配置平台,更要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升制度灵活性与可持续性,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产业创新 科技创新 深度融合 政府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13
作者 周鹃 盛宇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6,共12页
文章基于2003—2023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的整合效应,其中对城市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效应最大,对相邻城市间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效... 文章基于2003—2023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的整合效应,其中对城市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效应最大,对相邻城市间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效应次之,对全域城市间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效应最小;数实融合通过减少劳动力错配,特别是减少高技能劳动力错配,进而推动劳动力市场整合。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在数实融合推动劳动力市场整合的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的整合作用在中心城市、大型城市和试点城市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数实融合 劳动力市场分割 劳动力错配 技能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哲 马影 易志高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的频繁调整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的频繁调整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正向影响,该结果在替换子指标、自变量滞后、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剔除特殊年份后仍然稳健。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持续攀升通过降低供应链韧性、促进绿色创新以及增加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机制,增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并且对于东部地区、第二产业、高科技发展水平以及高碳排放行业的企业,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不仅丰富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关系的理论探讨,还为政策制定者设计气候治理框架以及推进数字化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 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韧性 绿色创新 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质认定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
15
作者 丁声怿 白俊红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1,共13页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专精特新资质认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实融合视角,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考察了专精特新“小巨...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专精特新资质认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实融合视角,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考察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质认定对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研究表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质认定显著提升了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水平;专精特新“小巨人”资质认定主要从企业外部支持和企业内部变革两个维度,通过提高政府补贴优惠、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推动企业战略变革以及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等途径,助力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发展。此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质认定对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的积极影响在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好企业、营商环境表现较好城市企业以及内部管控成本较低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微观企业层面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质认定推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资质认定 技术融合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能力视角下商业环境数字化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姚能志 甄岳 李健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2-1070,共9页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构造准自然实验,探究商业环境数字化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环境数字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开放式创新水平,并且企业的研发强度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能够增强这一积极效应。机制分析表明...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构造准自然实验,探究商业环境数字化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环境数字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开放式创新水平,并且企业的研发强度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能够增强这一积极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商业环境数字化通过提高企业所在地区的知识丰富度与知识流动性,有效促进了企业开放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环境数字化 开放式创新 吸收能力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否提升了信用风险治理能力?
17
作者 何英 华桂宏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5,共16页
基于2010-2021年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信用风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对内通过优化人力结构、对外通过促进银行有效竞争,进而实现数字化的信用风险治理效应;“效率赋能”... 基于2010-2021年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信用风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对内通过优化人力结构、对外通过促进银行有效竞争,进而实现数字化的信用风险治理效应;“效率赋能”机制不成立,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有待提升,数字化思维有待加强,企业架构协调性有待提高;从银行特征分析,数字化转型能有效降低非国有银行和东部地区银行的信用风险,“贝塔银行”对数字化转型的信用风险治理效应尚未展现出显著的推动作用;从市场特征分析,非银行金融科技和跨境资本流动强化了数字化转型的信用风险治理效应,金融监管与数字化转型之间存在着不匹配问题。研究结论为建设金融强国、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银行信用风险 效率赋能 数字化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分层的影响及对策
18
作者 郭冰沁 陶士贵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2,共5页
数字经济时代,居民消费会受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不同群体受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进而形成消费分层。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释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消费分层的机理,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确实拉大了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在消费... 数字经济时代,居民消费会受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不同群体受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进而形成消费分层。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释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消费分层的机理,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确实拉大了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在消费总量和结构上的差距;它主要是通过增加低收入群体食品消费比重,降低高收入群体食品支出比重,加速形成消费分层;数字经济发展加剧消费分层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尤为显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能够显著降低数字经济加速消费分层的影响,超过临界水平将产生反转。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缩小数字鸿沟,降低数字经济发展对消费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消费分层 居民收入 数字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新促三质:数字化转型赋能银行主动风险承担能力的新质生产力机制
19
作者 何英 华桂宏 陈昌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共28页
面向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如何发展金融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来提升银行主动风险承担能力。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上市银行数据,探究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主动风险承担的作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发展金融新质... 面向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如何发展金融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来提升银行主动风险承担能力。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上市银行数据,探究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主动风险承担的作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发展金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数字化转型会强化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水平,且在“新”的视角下通过扩大人力资本规模、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和促进银行业有效竞争提高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水平,实现“以三新(新要素、新模式、新产业)促三质(高质量、高品质、高质效)”。(2)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无法为数字化转型促进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提供支持,而外源性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主动风险承担强化效应。(3)从政府的经济调节作用分析,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市场自由化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随着金融监管强度提高,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出“先提升速度,后优化结构和规模”的特征。随着科创支持力度提升,该作用效应呈现出“先优化结构和规模,后提升速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 银行主动风险承担 金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投资行为与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研究——基于差异化投资动机视角
20
作者 李笑 华桂宏 陆羽中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2,共20页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创新型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运用“动态视角—三元维度”分析框架,探究海外投资行为对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寻求型海外投资与创新能力的不适配情况在独资模式中更显著,而自主创新能...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创新型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运用“动态视角—三元维度”分析框架,探究海外投资行为对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寻求型海外投资与创新能力的不适配情况在独资模式中更显著,而自主创新能力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2)通过合资模式进行市场扩张可显著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但需注重内部资源冗余管理。(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进行投资时,企业须结合地缘政治风险;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自身特点,制定可有效抵御贸易保护主义并适配高质量发展的投资决策。本研究旨在为创新型企业突破“低端锁定”寻求具体投资路径,有效助力其优化海外投资布局,研究结论可为企业、行业和政府推动海外投资的顺利进行提供管理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投资行为 创新型企业 高质量发展 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