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教学生会教: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的问题反思及实践对策 被引量:11
1
作者 尚力沛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1,93,共10页
围绕“如何教学生会教”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在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形成的经验论反思基础上,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为其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存在的问... 围绕“如何教学生会教”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在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形成的经验论反思基础上,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为其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体育教师教育者未充分掌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其教学示范性的缺失影响师范生PCK的形成,核心课程教学未能“活化”PCK,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与基层体育教学实践缺乏深度关联,体育师范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运动技能教学问题的能力不足。提出实践对策:体育教师教育者的教学应基于前沿理论与实践提升示范性;术科教学应基于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升体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理论课程教学联系体育教学实践“活化”体育师范生PCK;创设教学情境,以数字化赋能体育师范教育;深度把控教育实习质量,优化实践课程学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师范生 体育教育 学科教学知识 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感受到的学校体育是什么样子:一项对“双一流”大学学生长达3年的追踪调查
2
作者 尚力沛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从学生视角来审视他们感受到的学校体育,研究文本来自对“双一流”大学大一学生关于“中小学学校体育经历”体育作业长达3年的追踪调查。从归纳出学生感受到的体育中考、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上的学段差异、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看法、学... 从学生视角来审视他们感受到的学校体育,研究文本来自对“双一流”大学大一学生关于“中小学学校体育经历”体育作业长达3年的追踪调查。从归纳出学生感受到的体育中考、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上的学段差异、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看法、学生参与体育获得的情感体验、学生学校体育参与中的家庭因素等5个方面来具体呈现学生感受到的学校体育,总结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从初中学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协调学生体育运动与学业间的矛盾及关系、整体性聚焦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质量、体育教育者要重视及实现体育教育活动的情感育人价值、建构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等5个方面提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青少年学生 体育中考 体育课 体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视域下体育教师课标转化能力的实践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尚力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教师课标转化能力的内涵、实践作用及其内在形成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认为:首先,体育教师课标转化能力是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标的内在心理认知与外在行为相互统一的状态。体育教师课标转...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教师课标转化能力的内涵、实践作用及其内在形成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认为:首先,体育教师课标转化能力是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标的内在心理认知与外在行为相互统一的状态。体育教师课标转化能力可以促进体育教师将课标要求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建立课标与体育教学实践间的联结关系,增强体育教师基于课标的教学能力。其次,研究从“理解课标—自我内化—教学预设—实践反思”4个方面揭示体育教师课标转化能力的形成机制:理解课标是教师课标转化能力的起点,自我内化是教师课标转化能力的保障,教学预设是教师课标转化能力形成的关键,实践反思是课标转化能力的完成。最后,提出体育教师课标转化能力发展策略: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体育教师对课标的认同和实践,赋予体育教师对课标进行教学实践转化的专业自主权,开展体育教师对课标进行教学实践转化的行动研究,强调体育教师课标转化自觉是转化能力培育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转化能力 学校体育 教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尚力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48,共7页
运用无结构访谈、课堂观察、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对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1)赋权运动模式对学生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2)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赋权运动模式能够提升学... 运用无结构访谈、课堂观察、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对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1)赋权运动模式对学生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2)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赋权运动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愉悦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赋权运动模式所融合的运动教育模式和TPSR(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体育情感,进而实现学生优秀社会责任品质的锻造.实验表明将赋权运动模式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能够明显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运动模式 体育教学 体育情感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人口减少背景下我国2025—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需求量预测及建议
5
作者 尚力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3-482,共10页
教育资源应与人口变化相适应,这直接关系到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小学和初中体育学科特定周课时与体育教师周课时量的测算,预测2025—2035年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各年度的需求量,判断各年... 教育资源应与人口变化相适应,这直接关系到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小学和初中体育学科特定周课时与体育教师周课时量的测算,预测2025—2035年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各年度的需求量,判断各年度体育教师数量的余缺状况。经研究认为:1)2025—2035年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需求量随着年份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基于A方案,2025—2035年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需求量为114.28万人至77.25万人;基于B方案,2025—2035年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需求量为99.46万人至67.25万人。2)基于A方案,2025—2035年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需求量存在缺口与过剩并存的现象,从2031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数量开始出现过剩;基于B方案,2025—2035年间小学体育教师需求量存在缺口与过剩并存的现象,小学自2029年开始出现过剩,初中从2025年就开始出现过剩。基于测算数据,对我国义务教育下一阶段的体育师资配置建议为:严格依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配备专任体育教师、基于高质量与适度原则调整体育师范生培养规模、基于实践需要弹性调配体育师资布局、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师资动态配置的预警监测、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退出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体育教师 学龄人口 学校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77
6
作者 尚力沛 程传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6,共8页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解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并围绕现存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1)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具体指涉的是体...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解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并围绕现存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1)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具体指涉的是体育品德教育,体育品德教育是学校场域中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手段。2)实践困境表现在体育教学德育价值和功能的泛化导致体育品德教育目标的模糊,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狭隘理解限制品德教育内容的生成,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缺失固化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方式,传统技能教学过程未重视师生交往关系对学生品德塑造的价值,体育品德的内隐性使教师难以把握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客观评价。提出优化策略:发展学生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标,强调技能教学项目完整性与突破体育教学德育时空界限,用多种品德教育方式调适学生参与运动项目学习的体验,学生体育品德教育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交往,提取情境中学生情意品质的表现是体育品德评价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体育品德教育 立德树人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 被引量:47
7
作者 尚力沛 俞鹏飞 +1 位作者 王厚雷 程传银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18,共10页
体育课程中跨学科学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理解现实生活和跨学科地解决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基本要求是贴合学生的生活需求、强调各种情境创设、注重“五育”的相... 体育课程中跨学科学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理解现实生活和跨学科地解决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基本要求是贴合学生的生活需求、强调各种情境创设、注重“五育”的相互融合、学生身体力行深度参与,其基本过程是“搭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保障路径包括:体育课程实施者转变对学生知识学习的传统认知;整合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多方面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思维与能力;立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找准“五育”融合的基点;防范体育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出现各种虚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跨学科学习 基础教育体育 体育课程改革 主题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推进探析 被引量:60
8
作者 尚力沛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03,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推进的实践要求、教学关键与保障路径。具有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勤练是教会和常赛的保障,常赛是教会和勤练的延伸的内在关系。实践要求:教会学生是基...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推进的实践要求、教学关键与保障路径。具有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勤练是教会和常赛的保障,常赛是教会和勤练的延伸的内在关系。实践要求:教会学生是基本要求,经常练习是核心要求,课内外比赛是重点要求。学生运用技能的目标导向、教学方法多元综合运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设计、整体性把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导向是“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推进的教学关键。保障路径: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自身学科教学观念;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结构化教学设计能力;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和整体性把握运动项目教学;注重学生体育课内学习的质量与课外校外学习的联动;秉持课内比赛与课外竞赛相互联动的常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教会、勤练、常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思考 被引量:15
9
作者 尚力沛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0,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基本框架及路径。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克服课后体育服务内容随意化,补充常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长期监测学生体育学习机会。基本框架:以...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基本框架及路径。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克服课后体育服务内容随意化,补充常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长期监测学生体育学习机会。基本框架:以体育人的课程目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多元互联的课程实施,全面有效的课程评价。建设路径:制定课程制度加以规范,统筹人财物资源作以支撑,构建服务共同体作为保障,综合提升教师课后体育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 课后体育服务 中小学 课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建设的价值、框架及路径 被引量:9
10
作者 尚力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实践调研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建设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是以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导向,以解决体育教育问题和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为追求,实现基础教育体育教研...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实践调研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建设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是以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导向,以解决体育教育问题和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为追求,实现基础教育体育教研的内涵式发展且达到体育教研状态的最优化,以此带动和促进中小学学校体育整体性发展。(2)建设高质量体育教研的价值体现在促进体育课程教学问题得到精准解决,引领中小学体育教师实现卓越成长,提升中小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获得感,高效服务于体育政策的实施与研究,推动体育教研工作更加规范与高效。(3)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建设框架包含体育教研目标、体育教研内容、体育教研方式、体育教研评价4个方面。(4)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研建设路径:更新基础教育体育教研价值观念与明确各级教研的职能定位,重视体育教研员队伍的建设与支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研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教研与推动基于数字化的体育教研改革,加强中小学体育教研制度建设与合理使用体育教研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研 基础教育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技能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难点及其优化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尚力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5,302,共8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运动技能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相关问题作以讨论。从知识是素养的基础、素养是对知识的超越、知识可以转化为素养等方面分析了运动技术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运动技能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相关问题作以讨论。从知识是素养的基础、素养是对知识的超越、知识可以转化为素养等方面分析了运动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而阐释了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经研究认为,指向培养核心素养的运动技能教学存在的主要难点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缺少关联性和实战化;运动技能教学未能传授给学生完整的运动项目;学生对运动项目学习的意义难以充分迁移;运动技能教学未充分建构起学生的运动认知。优化策略是:实施结构化运动技能教学;强调学生学习运动项目的完整性;注重运动技术学习意义的转化;关注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学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技能教学 运动技术 运动技能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化测评的实施程序与实现策略 被引量:14
12
作者 尚力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5,共8页
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化测评作相关讨论。研究认为:情境化测评作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教育主体依据评价内容创设各种情境活动来评估、观察、监测学生体育学习表现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更为全面和... 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化测评作相关讨论。研究认为:情境化测评作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教育主体依据评价内容创设各种情境活动来评估、观察、监测学生体育学习表现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更为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和效果,功能在于整体性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的真实状况。以高中排球项目学习中的正面双手垫球为例,从“评价目标的确定-选择与设计情境-情境中收集信息-教师参与和反馈”4个基本实施程序,介绍如何运用情境化测评方法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情况。提出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化测评的实现策略:体育教师的评价思想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围绕教学与评价目标进行情境测评的整体性设计,情境化测评中以学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作为评价重点,多途径增强体育教师情境化测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习评价 情境化测评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尚力沛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30期119-121,共3页
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表现在:健康教育目标泛化导致健康教育的实施缺乏明确的指向,健康教育主体对健康教育的浅层理解致使教育过程形式化,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不足制约健康教育教学实施的方式,健康内容的复杂性使得教学中难以... 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表现在:健康教育目标泛化导致健康教育的实施缺乏明确的指向,健康教育主体对健康教育的浅层理解致使教育过程形式化,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不足制约健康教育教学实施的方式,健康内容的复杂性使得教学中难以形成有组织的内容框架,健康评价的不易操作导致教学中难以把握学生的健康水平。依据现实问题提出健康教育的推进策略:健康行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指向,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分类实施健康教育教学,多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能力,多主体共同参与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多手段对学生健康行为养成展开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健康教育 健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