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S-InSAR的南京江北区域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秋月 范洪冬 +1 位作者 朱邦彦 张建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9,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采用HTCI算法进行同质像元识别,通过特征值分解方法实现相位优化,根据时空相干性确定分布式目标(DS),最后建立DS相位与形变间的关系模型来解算时序地表形变。实验利用50...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采用HTCI算法进行同质像元识别,通过特征值分解方法实现相位优化,根据时空相干性确定分布式目标(DS),最后建立DS相位与形变间的关系模型来解算时序地表形变。实验利用50景Sentinel-1A影像获取2021-10—2023-10南京江北区域地表形变时空分布信息,结果表明:1)DS-InSAR与PS-InSAR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31,点位密度提高6.22倍,DS-InSAR可更加完整地反映研究区时空地表形变。2)DS-InSAR结果与水准实测数据整体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5.6 mm,平均误差为2.6 mm,均方根误差(RMSE)为3.0 mm。3)地质构造、城市建设以及降雨等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江北区域 INSAR 分布式目标 地面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源数据分析南京市河西地面沉降风险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彭 朱邦彦 +1 位作者 孙静雯 王晓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对城市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InSAR沉降和地质数据对南京河西地面沉降进行风险性分析。首先,利用InSAR技术获取的2012-2016年河西地区的沉降信息,结合软土层厚度、土地利用类型、地面高程和轨道交通分布信息,...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对城市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InSAR沉降和地质数据对南京河西地面沉降进行风险性分析。首先,利用InSAR技术获取的2012-2016年河西地区的沉降信息,结合软土层厚度、土地利用类型、地面高程和轨道交通分布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三级多因子的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了河西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程度;最后,着重分析了轨道交通的沉降风险。结果表明,河西地面沉降风险空间特征明显,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河西北部的江东街道、凤凰街道及莫愁湖街道,面积约6.4 km2,其中地铁2号线地面沉降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轨道交通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区域气象干旱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孟和 何桂芳 +2 位作者 徐建辉 汪光胜 吴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67,共6页
为了解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气象干旱情况,利用30年逐日降水数据,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了均态尺度和变化尺度下的标准降水指数,并进行叠加分析,统计了30年间逐日干湿等级事件数量,从而分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发生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为了解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气象干旱情况,利用30年逐日降水数据,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了均态尺度和变化尺度下的标准降水指数,并进行叠加分析,统计了30年间逐日干湿等级事件数量,从而分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发生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在两种尺度叠加情况下,江淮分水岭地区"特别干"和"特别湿"等级事件缺失,干湿等级事件总体呈正态分布,越趋向极端的干湿等级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其中,"正常"事件发生的概率均在50%以上,其他事件发生的概率均小于20%;(2)各月份中西部地区气象干旱日数占比较高,春季、冬季干事件主要发生在南部,夏秋季节干事件主要发生在西部;(3)从干湿等级发生区域来看,西部、南部易发生"轻微干"事件,西部易发生"严重干"事件。可为江淮分水岭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标准降水指数 信息熵 江淮分水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与知识图谱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园园 刘俊生 王行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0-186,共7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地下空间工程建设、运营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深基坑安全风险识别的高效化、智能化日益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针对深基坑安全监管的现实需求,设计了一种...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地下空间工程建设、运营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深基坑安全风险识别的高效化、智能化日益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针对深基坑安全监管的现实需求,设计了一种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与知识图谱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框架。该框架基于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需求,关联、映射、抽取与施工标准、安全规范以及事故经验总结等相关的知识构建深基坑安全风险识别知识图谱,重点分析了基于BIM模型的施工对象以及关联对象的知识发现、知识提取和知识构建,以期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估实体关系,从而辅助实现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的智能识别。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安全识别过程中的经验依赖和专家依赖等问题,可以为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的快速、高效和准确识别提供一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知识图谱 建筑信息模型 风险识别 安全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中心城区精细化建模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华安中 孙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126,共6页
无人机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在数据缺失时会出现扭曲、变形等现象,模型精细程度不高,同时由于建模机制等原因无法直接用于智慧城市的管理应用。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100 km^(2)中心城区的精细化建模为研究对象,融合应用多源异构数据构建出大... 无人机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在数据缺失时会出现扭曲、变形等现象,模型精细程度不高,同时由于建模机制等原因无法直接用于智慧城市的管理应用。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100 km^(2)中心城区的精细化建模为研究对象,融合应用多源异构数据构建出大场景实景三维模型,基于三维模型完成了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单体精细化建模及三维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精细化模型数学精度高、模型表达细腻、完整性优,基于数字孪生平台搭建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可承载海量三维模型数据的快速加载及运行,并可为智慧城市的管理提供服务应用。本文为大规模三维精细化城市模型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精细化建模 三维城市模型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侧扫声呐影像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博宇 王晓 +1 位作者 杨敬华 朱邦彦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卷积神经网络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图像识别算法,利用大量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即可达到快速、高效地对图像进行识别的目的。由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众多,且同一数据在不同网络表现也不尽相同,为了选择适用于分析沉船声呐数据的网络,使用Pyt... 卷积神经网络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图像识别算法,利用大量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即可达到快速、高效地对图像进行识别的目的。由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众多,且同一数据在不同网络表现也不尽相同,为了选择适用于分析沉船声呐数据的网络,使用Python搭建LeNet-5、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系列(ResNet50、ResNet101、ResNet152)、DenseNet系列(DenSeNet121、DenSeNet169、DenSeNet201、DenSeNet264)六种共11个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以侧扫声呐沉船影像为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DenSeNet121是6种网络中最适合用于水下沉船图像识别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侧扫声呐图像 沉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断面椭圆度检测及数据分析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贺磊 蔡乾广 +1 位作者 许诚权 冯耀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07,118,共5页
在地铁隧道竣工检测和运营监测中,盾构断面椭圆度是隧道变形和维修整治的关键指标,对其高效准确地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与日俱增的交通需求和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铁竣工验收、运维监护对断面测量的精度、效率以及信息全面性等... 在地铁隧道竣工检测和运营监测中,盾构断面椭圆度是隧道变形和维修整治的关键指标,对其高效准确地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与日俱增的交通需求和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铁竣工验收、运维监护对断面测量的精度、效率以及信息全面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介绍盾构管片椭圆度的多种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原理,并对其优劣性进行对比分析。针对盾构管片断面变形规律的复杂性,利用大量实例数据,统计分析管片椭圆的旋转角、横向收敛、椭圆度等参数的关联和分布情况,发现横向收敛与椭圆度有很强的相关性,且椭圆旋转角超过一定数值对常规水平收敛测量也有影响,即横向与水平直径的偏差不容忽视。因此,横向收敛作为管片结构安全评估的重要参数,将椭圆长轴作为收敛基线更能客观反映实际变形情况,该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监测 收敛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 椭圆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影响下的高铁运营安全智能综合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敏 杜伟吉 段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25-228,共4页
高速铁路周边的施工直接影响其结构安全。传统水准仪进行逐站测量沉降,内外业工作量大;利用InSAR技术能够实现大跨度高速铁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评价,但对于小范围施工影响下高铁运行安全监测成本高。高铁的变形监测精度要求高,需要实时... 高速铁路周边的施工直接影响其结构安全。传统水准仪进行逐站测量沉降,内外业工作量大;利用InSAR技术能够实现大跨度高速铁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评价,但对于小范围施工影响下高铁运行安全监测成本高。高铁的变形监测精度要求高,需要实时监控周边施工对其影响,并通过多个监测测项分析高铁的安全状态。基于多种高精度传感器的高铁运营安全智能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高铁多种监护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展示,提供全天候、自动、实时的安全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 高速铁路 安全运营 智能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ct深度传感器深度误差分析和修正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泽周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2期239-241,252,共4页
针对Kinect2.0深度传感器获取的深度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本文对其误差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测距范围在4.5 m以内时,误差变化稳定,且保持在25 mm精度以内。但是当距离大于4.5 m后,误差则表现为快速增加,且随距离增加而曲线上... 针对Kinect2.0深度传感器获取的深度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本文对其误差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测距范围在4.5 m以内时,误差变化稳定,且保持在25 mm精度以内。但是当距离大于4.5 m后,误差则表现为快速增加,且随距离增加而曲线上升。鉴于此,本文通过多项式曲面拟合误差与距离曲线,对深度数据进行误差修正,使得深度数据在4.5 m至7 m范围内时,误差可控制在50 mm以内。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修正深度数据误差,提升Kinect深度传感器测距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ct2.0深度传感器 深度数据 误差分析与修正 多项式曲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束水柱图像联合降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文广 王晓 +2 位作者 朱邦彦 蒋廷臣 周骏骁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3,共5页
针对多波束水柱测量中受设备固有的旁瓣干扰及复杂海洋环境噪声等的影响,使成像后的水下目标边缘轮廓变得模糊、水柱图像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根据噪声特性提出了一种降噪方法。首先利用Bresenham算法模拟同距噪声,通过设置阈值区分目标... 针对多波束水柱测量中受设备固有的旁瓣干扰及复杂海洋环境噪声等的影响,使成像后的水下目标边缘轮廓变得模糊、水柱图像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根据噪声特性提出了一种降噪方法。首先利用Bresenham算法模拟同距噪声,通过设置阈值区分目标与噪声实现整体去噪,后利用密度聚类算法,并结合目标的形态学特征,剔除剩余噪声。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水柱图像中的噪声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并较为完整的保留了羽状气泡流目标的轮廓信息,为目标的探测和识别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水柱图像 图像降噪 旁瓣干扰 多扇区噪声 BRESENHAM算法 密度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扫描线分布特征的地铁隧道移动扫描点云超分辨率方法
11
作者 张家文 梁嘉辉 +2 位作者 张秋昭 段伟 张开坤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239,共9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点云超分辨率技术能够将稀疏点云进行上采样,获得更加真实、丰富的物体点云信息,为高精度的三维重建、病害识别提供数据基础。基于“插值生成点云+深度学习位置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扫描线分布特征的地铁隧道... 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点云超分辨率技术能够将稀疏点云进行上采样,获得更加真实、丰富的物体点云信息,为高精度的三维重建、病害识别提供数据基础。基于“插值生成点云+深度学习位置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扫描线分布特征的地铁隧道移动扫描点云超分辨率模型和方法。应用扩张K近邻采样原理,改善了生成的插值点云空间分布。设计了融合扫描线空间分布特征的点云位置优化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在点距离特征提取过程中融合了扫描线空间分布特征,增强了网络模型对点云扫描线分布特征的感知与利用能力,从而改善地铁隧道移动扫描点云超分辨率处理效果。利用南京某地铁隧道实测点云数据制作点云超分辨率数据集,对所提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测试数据集的超分辨率结果CD值达到3.72,HD值达到50.57,相比经典的Grad-PU模型分别降低了19.31%和14.22%,对于低分辨率点云中扫描线间隙较大、点云密度不均匀的区域,能够取得更加均匀且准确的超分辨率处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超分辨率 地铁隧道 移动激光扫描 Grad-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化镁碳化固化粉质黏土微观机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刘松玉 曹菁菁 蔡光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3-1552,1563,共11页
以活性氧化镁碳化固化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酸碱度测试、X射线衍射试验、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和碳化时间影响下活性氧化镁碳化加固粉质黏土的强度、pH值、碳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等变化。... 以活性氧化镁碳化固化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酸碱度测试、X射线衍射试验、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和碳化时间影响下活性氧化镁碳化加固粉质黏土的强度、pH值、碳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等变化。根据碳化固化土强度与碳化产物含量及累积孔隙体积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粉质黏土的碳化反应微观模型。结果表明:随碳化时间增加和初始含水率减小,碳化固化土的碳化产物含量增加、累积孔隙体积减小,同时氧化镁碳化加固土的强度提高;碳化固化土的pH值随碳化时间不断减小,而随初始含水率变化不大;最后提出了粉质黏土的碳化反应微观模型,确定了活性氧化镁固化粉质黏土在碳化约6.0 h时可获得最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镁 粉质黏土 碳化 土体固化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DRASTIC评价模型的无锡市潜水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亮 王敏 +3 位作者 邢怀学 葛伟亚 贾军元 余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潜水是无锡市生产、生活及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潜水的污染风险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无锡市潜水污染风险评价,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DRASTIC方法相结合的方... 潜水是无锡市生产、生活及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潜水的污染风险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无锡市潜水污染风险评价,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DRASTIC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影响因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减少了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利用差分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并成图。评价结果显示,无锡市大部分潜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为中等、较差,部分地区污染风险等级为较好,局部污染风险等级为差或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污染风险 DRASTIC模型 层次分析法(AHP) 权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过程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何立恒 杨强 鲍其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对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考核方式单一、成绩评定不够客观及监督检查力度小是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毕业设计质量考核过程化、毕业设计成果呈现方式多样化和毕业设计质量检查制度化3方面构建教师和学生... 对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考核方式单一、成绩评定不够客观及监督检查力度小是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毕业设计质量考核过程化、毕业设计成果呈现方式多样化和毕业设计质量检查制度化3方面构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为全面客观评价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工程 毕业设计 质量评价 全过程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数据间差异性分析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雪虹 张书亮 储征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83,共4页
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成果,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可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对数据演变与内涵解读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与土地利用地类图斑数据间的分类差异,构建了分类映射体... 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成果,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可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对数据演变与内涵解读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与土地利用地类图斑数据间的分类差异,构建了分类映射体系,设计并实现了两类数据间的差异性分析方法,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土地利用 差异性分析 分类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北部地区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及其演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亮 王敏 +4 位作者 邢怀学 葛伟亚 李灵恩 余成 贾军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6,153,共7页
太湖北部地区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其地下水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地表水、潜水、承压水水样的采集、测试和分析,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识别各水体环境同位素(D,18 O,3H,14 C)的组成特征,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 太湖北部地区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其地下水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地表水、潜水、承压水水样的采集、测试和分析,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识别各水体环境同位素(D,18 O,3H,14 C)的组成特征,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主要来源于现代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补给潜水的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强烈蒸发;Ⅰ承压水为无氚水,14 C年龄变化范围为7~9 ka,降水补给时温度范围为12.2℃~13.5℃,主要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Ⅱ承压水为无氚水,年龄变化范围为16.27~27.37 ka,降水补给时温度范围为3.5℃~3.8℃,比现代温度(14.8℃)低约11℃,推断其形成于末次冰期的盛冰期降水入渗补给。潜水、Ⅰ承压水、Ⅱ承压水的D,18 O值在垂向上表现为明显的成层性,且地下各水体之间水力联系较弱。潜水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Ⅰ承压水和Ⅱ承压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具有不可再生资源属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正在开展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地下水资源 承压水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专业岩石物理实验教学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晶 陈琼 裴烁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0-172,177,共4页
引导学生建立岩石物理性质与地球物理场之间关系的岩石物理学已成为地球物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岩石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引入岩石物理测试系统,开展了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性教学实践,并阐述... 引导学生建立岩石物理性质与地球物理场之间关系的岩石物理学已成为地球物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岩石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引入岩石物理测试系统,开展了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性教学实践,并阐述了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数据分析思路。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发挥潜能,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专业 岩石物理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几何特征融合增强的地铁隧道点云语义分割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秋昭 梁嘉辉 +2 位作者 段浩然 王宗伟 段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7-246,共10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点云语义分割技术能够对大规模点云数据中的物体对象进行识别与分类,可以实现隧道场景内物体信息的提取与管理。顾及地铁隧道内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几何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几何特征融合增强的地铁隧道点云语义... 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点云语义分割技术能够对大规模点云数据中的物体对象进行识别与分类,可以实现隧道场景内物体信息的提取与管理。顾及地铁隧道内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几何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几何特征融合增强的地铁隧道点云语义分割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了隧道点云空间几何特征提取模块,提取了隧道设施点云的相对空间位置与几何分布特征,将其与相应的网络编码层的点云信息进行通道拼接,以增强网络模型对多尺度点云特征信息的感知能力。构建了基于通道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编码层,提取不同通道间特征信息的权重,对不同空间尺度的点云信息进行加权融合,以充分利用不同尺度的信息来提高模型的表示和泛化能力。利用南京某地铁隧道实测点云数据制作语义分割数据集,对所提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训练mIoU值达到0.9556;在测试数据集上的预测结果中,加权平均F1分数为0.9959,加权平均IoU值为0.9631;对于PointNet++模型分割精度较差的通信光缆、管线架、接触吊梁类别,本研究模型的IoU值分别达到0.845、0.825和0.999,有效提高了地铁隧道点云分割的整体准确性,可为实现地铁隧道自动化病害巡检与设施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语义分割 通道注意力机制 空间几何特征 Point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侧扫声呐图像去噪及均衡化综合处理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晓 郭军 +2 位作者 朱邦彦 王爱学 秦天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5,共5页
侧扫声呐在测量过程中易受其他作业船只及作业船速、尾流、增益参数设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其图像存在多种噪声干扰及辐射畸变问题,传统方法难以有效滤除,严重影响海底地物和目标的判读。本文根据侧扫声呐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颖... 侧扫声呐在测量过程中易受其他作业船只及作业船速、尾流、增益参数设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其图像存在多种噪声干扰及辐射畸变问题,传统方法难以有效滤除,严重影响海底地物和目标的判读。本文根据侧扫声呐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去噪及均衡化综合处理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综合法处理后图像熵值减小,峰值信噪比增大,且目标形状得到了有效保持,实现了侧扫声呐图像的高质量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扫声呐图像 峰值信噪比 去噪 均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珠海市地表形变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邦彦 唐超 +3 位作者 任志忠 马状 张琪 李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基于63景Sentinel-1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监测珠海市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地面沉降,利用GNSS地面同步观测数据进行精度评定,监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4.58 mm,表明利用PS-InSAR监测研究区地面沉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分析珠海市地表形... 基于63景Sentinel-1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监测珠海市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地面沉降,利用GNSS地面同步观测数据进行精度评定,监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4.58 mm,表明利用PS-InSAR监测研究区地面沉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分析珠海市地表形变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珠海市主体部分的平均形变速率在-55~15 mm/a,主要沉降区域分布在珠江水道周边的农垦区及沿海港口区域;主要交通线路为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和广珠铁路珠海段,均存在年平均形变速率超过20 mm/a的明显形变异常区,需重点关注。结合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对珠海市地表形变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地面沉降速率与软土层的厚度呈正相关,与地下水水位降深呈对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地表形变 Sentinel-1数据 珠海市 形变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