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0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动力工程机械与氢动力发动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宁宁 殷晨波 +1 位作者 张子立 朱斌 《机电工程》 CAS 2011年第11期1300-1305,1309,共7页
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和氢动力发动机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典型代表。概述了二者的研究现状、在工程和汽车领域里的应用及其关键技术。为进一步降低排耗,分别针对工程机械的能量回收率、燃料利用率低和氢气的储运以及发动机的早燃、回火等问... 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和氢动力发动机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典型代表。概述了二者的研究现状、在工程和汽车领域里的应用及其关键技术。为进一步降低排耗,分别针对工程机械的能量回收率、燃料利用率低和氢气的储运以及发动机的早燃、回火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最后,对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和氢动力发动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措施都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氢动力 工程机械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0 m^(3)机械搅拌式发酵罐数值模拟分析
2
作者 喻建国 周锦楠 +1 位作者 李庆生 卢建新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76,82,共7页
采用顶入式与侧入式搅拌器组合装置设计4000 m^(3)餐厨垃圾发酵罐,模拟分析顶入式搅拌器离底间距、层间距及侧入式搅拌器水平偏角、数量对流场的影响,获得发酵罐搅拌器适宜参数。结果表明:罐体横截面及纵向截面的流体流动分别主要呈现... 采用顶入式与侧入式搅拌器组合装置设计4000 m^(3)餐厨垃圾发酵罐,模拟分析顶入式搅拌器离底间距、层间距及侧入式搅拌器水平偏角、数量对流场的影响,获得发酵罐搅拌器适宜参数。结果表明:罐体横截面及纵向截面的流体流动分别主要呈现环向流动及轴向流动。随着离底间距增大,上部区域Ⅰ、中部区域Ⅱ流体速度波动幅度σ呈波动性增大,下部区域Ⅲ流体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底部固相体积分数增大;随着层间距增大,σ呈波动性增大,下部区域Ⅲ流体速度变化较小,底部固相体积分数先变化较小后逐渐增大;随着水平偏角增大,σ先减小后增大,下部区域Ⅲ流体速度增大,底部固相体积分数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数量增加,σ先增大后减小,下部区域Ⅲ流体速度增大,底部固相体积分数增大。当离底间距d_(1)=4 m、层间距d_(2)=5 m、水平偏角α=15°及数量n=2—3时,发酵罐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搅拌器 流体流动 固相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流体动力效应的机械密封优化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剑锋 顾伯勤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4,共6页
机械密封端面间的热流体动力效应受介质物性、密封环尺寸和材料以及工况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液膜摩擦热与端面热变形耦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热流体动力效应的形成机理。在考虑热流体动力效应的前提下,以提高液膜承载力、减小泄漏率... 机械密封端面间的热流体动力效应受介质物性、密封环尺寸和材料以及工况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液膜摩擦热与端面热变形耦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热流体动力效应的形成机理。在考虑热流体动力效应的前提下,以提高液膜承载力、减小泄漏率为目标,提出一种新的机械密封设计方法。依据该方法,可获得机械密封环传热性能最优时的几何尺寸,并可根据承载力和泄漏率的要求确定改形位置的半径Rg和改形扩散角1β。所设计的机械密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热流体动力效应 热变形 承载力 泄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阀控液压系统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文华 殷晨波 +1 位作者 冯勇 吴婷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72,共3页
针对挖掘机挖掘工况的复杂性,采用AMESim以铲斗挖掘为例对挖掘机的多路阀控液压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铲斗齿尖过垂直位置之前,有杆腔压力一直大于无杆腔压力,在开始阶段液压泵出口压力为0,随着阀芯的移动,中位过流面积逐渐减小,系... 针对挖掘机挖掘工况的复杂性,采用AMESim以铲斗挖掘为例对挖掘机的多路阀控液压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铲斗齿尖过垂直位置之前,有杆腔压力一直大于无杆腔压力,在开始阶段液压泵出口压力为0,随着阀芯的移动,中位过流面积逐渐减小,系统开始建立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AMESIM仿真 多路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微孔截面形状对机械密封动力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可 石卓 陆晓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0-85,共6页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单一椭圆型微孔端面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的三维CFD动力润滑模型,研究不同截面形状椭圆微孔机械密封的动力润滑性能,分析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椭圆微孔对端面液膜承载力、摩擦力和摩擦因数的影响。结...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单一椭圆型微孔端面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的三维CFD动力润滑模型,研究不同截面形状椭圆微孔机械密封的动力润滑性能,分析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椭圆微孔对端面液膜承载力、摩擦力和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孔其他参数恒定情形下,微孔深度与端面间隙比值H*<0.8时,矩形截面微孔的动力润滑性能占优,0.8≤H*<1.8时梯形截面微孔的动力润滑性能占优,H*≥1.8时三角形截面微孔的动力润滑性能最好;微孔倾斜角为45°时3种截面形状下都取得了最好的动力润滑性能,且梯形截面动力润滑性能最好;微孔长宽比1.5≤γ<2时梯形截面形状的微孔端面动力润滑性能最好,但当γ>2时矩形截面形状的微孔端面动力润滑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椭圆微孔 截面形状 动力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车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凯佳 苏小平 王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55,共5页
以某型号道路工程车辆车架为研究对象,在CATIA软件中建立了该车架的3D模型,导入Hypermesh进行网格划分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根据车辆的实际工作情况,构建满载静止和支撑两种工况然后进行强度分析,选择应力与变形较大的工况进一步计算其... 以某型号道路工程车辆车架为研究对象,在CATIA软件中建立了该车架的3D模型,导入Hypermesh进行网格划分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根据车辆的实际工作情况,构建满载静止和支撑两种工况然后进行强度分析,选择应力与变形较大的工况进一步计算其模态频率。构建以厚度为应变量的响应面模型,基于车架近似模型以车架的总质量和第一阶模态频率作为优化目标,以车架的强度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车架整体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后的车架第一阶模态频率提高了6%,并且车架质量减轻了7%,证实了该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工程车架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车辆 车架 响应面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密封椭圆微孔端面动力润滑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石卓 徐国平 +1 位作者 陆晓峰 张林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85,107,共6页
为了深入探讨机械密封椭圆微孔端面的动力润滑性能,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单一椭圆型微孔端面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的三维CFD动力润滑模型,分析微孔深度、倾斜角、长短轴之比以及雷诺数对液膜承载力和微孔... 为了深入探讨机械密封椭圆微孔端面的动力润滑性能,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单一椭圆型微孔端面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的三维CFD动力润滑模型,分析微孔深度、倾斜角、长短轴之比以及雷诺数对液膜承载力和微孔端面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他因素不变且仅考虑单一因素的影响时,微孔深度为端面间隙的1/2时液膜承载力最大、摩擦因数最小,端面间的液体动力润滑性能最好;倾斜角为45°时,液膜承载力有最大值,摩擦因数有最小值,端面间液体动力润滑性能也达到最佳;随椭圆微孔长宽比的增加,液膜承载力增大,摩擦因数减小,液体动力润滑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椭圆微孔表面 动力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工程车辆车架的结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吴凯佳 苏小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8-694,共7页
为实现车架轻量化,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以某型号工程车辆车架为研究对象,在Hypermesh中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分析车架在满载弯曲、扭转和制动三大典型工况下的静态特性,计算发现车架在对角轮悬空工况下的应力最大,最大应力为189.2 MPa。... 为实现车架轻量化,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以某型号工程车辆车架为研究对象,在Hypermesh中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分析车架在满载弯曲、扭转和制动三大典型工况下的静态特性,计算发现车架在对角轮悬空工况下的应力最大,最大应力为189.2 MPa。对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车架的前16阶模态频率与振型图,并在此基础上推导车架的动载系数,计算得到车架的最大动应力为230.8 MPa。基于分析结果对车架进行尺寸优化,使车架质量降低了7.14%,一阶模态频率提高了13.4%,二阶模态频率提高了12.6%,达到了预期的轻量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架 轻量化 静态分析 模态分析 尺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效应对斜线槽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文博 周剑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2,56,共8页
润滑膜的空化效应对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的密封性能影响显著。以煤油基磁流体润滑斜线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考虑空化热效应以及黏温效应,建立润滑液膜特性的数值分析模型,以液膜中的气相体积分数为指标,研究工况和结构参数对密... 润滑膜的空化效应对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的密封性能影响显著。以煤油基磁流体润滑斜线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考虑空化热效应以及黏温效应,建立润滑液膜特性的数值分析模型,以液膜中的气相体积分数为指标,研究工况和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仅考虑黏温效应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因空化热模型考虑液膜介质饱和蒸汽压力随温度变化,考虑空化热效应时的开启力、泄漏率和气相体积分数均小于仅考虑黏温效应下的对应值,但2种条件下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转速和槽径比增大,空化效应增强,而进口压力、膜厚、径向夹角和槽数的增大会削弱空化效应;转速、槽深、径向夹角、槽径比增加,会导致泄漏率增加,而进口压力和槽数的增加能够提升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线槽 空化热效应 黏温效应 机械密封 磁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裂尖不同塑性状态的工业纯钛断裂参量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
10
作者 李建 徐英东 +4 位作者 沈程骏 戴承霖 徐涵 朱建国 周昌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1486,共6页
考虑到裂尖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选择合适的断裂参量并准确预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采用4种不同疲劳加载条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分析探究了裂纹尖端断裂参量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之间的关联,最后通过公式与参数拟合对... 考虑到裂尖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选择合适的断裂参量并准确预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采用4种不同疲劳加载条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分析探究了裂纹尖端断裂参量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之间的关联,最后通过公式与参数拟合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预测提供合适的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载荷比和载荷幅的提高,ΔK表征疲劳裂纹扩展逐渐失去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裂纹扩展前期,高载荷比裂纹扩展阻力更大。在裂纹扩展后期,高、低载荷比裂纹扩展阻力差距在缩小。在所有讨论的断裂参量中,ΔJ′_(ac)是适合工业纯钛疲劳裂纹扩展的断裂参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裂纹扩展 断裂参量 预测模型 载荷比 载荷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模型的亚像素位移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澍 孙磊磊 +2 位作者 孙义杰 张浩 王森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6-1160,共5页
亚像素位移测量算法常见的有曲面拟合法、梯度法和插值法等,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亚像素位移测量方法,提出一种用于计算物体移动前后两幅图像的相关值来表征亚像素位移的梯度加权求和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生成一系列以0... 亚像素位移测量算法常见的有曲面拟合法、梯度法和插值法等,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亚像素位移测量方法,提出一种用于计算物体移动前后两幅图像的相关值来表征亚像素位移的梯度加权求和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生成一系列以0.001pixel步调的图像,其中70%作为训练集,30%作为测试集,为了检验该模型抗噪性,在生成的图像中添加不同方差的高斯噪声,并将其与曲面拟合法和梯度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精度要求为0.01pixel时,采用SVM法在保证高精度的情况下其抗噪性优于曲面拟合法和梯度法,其噪声方差上限为0.015,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可用于实际物体位移的高精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SVM) 亚像素位移 数字图像相关法(DICM) 梯度加权求和法 高斯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Fluent耦合的泵内含不同形状颗粒的固液两相流磨损
12
作者 程文洁 邵春雷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离心泵是输送固液两相混合物的关键设备,固体颗粒的存在容易导致泵磨损。为了研究固相性质对泵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特别是揭示固体颗粒在壁面上的磨损机制,采用EDEM-Fluent耦合方法研究泵内的固液两相流,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进行数... 离心泵是输送固液两相混合物的关键设备,固体颗粒的存在容易导致泵磨损。为了研究固相性质对泵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特别是揭示固体颗粒在壁面上的磨损机制,采用EDEM-Fluent耦合方法研究泵内的固液两相流,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清晰地显示了粒子的动态分布及其碰撞情况。结果表明:颗粒尺寸对磨损影响较大,无论在何种流量工况下,大尺寸颗粒对蜗壳的磨损更为严重;在相同工况下,非球体颗粒对泵部件的磨损相对严重一些;在不同流量工况下,泵入口及出口段的颗粒分布差别较大,低流量工况下的叶轮入口位置颗粒分布非常不均匀,前盖板的磨损较严重;对大尺寸球体颗粒和非球体颗粒进行对比,在小流量工况下,无论是球体颗粒还是非球体颗粒,泵的磨损情况都非常严重,磨损曲线斜率很高,且呈现阶段性的陡增。研究结果可以获得准确的磨损位置,为改进离心泵的水力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 EDEM-Fluent耦合 球体颗粒 非球体颗粒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nding V2模型的蒜种离散元建模与参数标定
13
作者 李骅 孟煜柏 +3 位作者 齐新丹 王永健 李玉青 李明阳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57,169,共9页
针对利用离散元法进行大蒜精准播种及收获等关键作业过程仿真分析时,蒜种内部黏结参数缺乏的问题,选取邳州白蒜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软件建立了一种可破碎的蒜种离散元柔性模型,并对其黏结参数进行标定。以处理后不带皮蒜种块临界破碎载... 针对利用离散元法进行大蒜精准播种及收获等关键作业过程仿真分析时,蒜种内部黏结参数缺乏的问题,选取邳州白蒜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软件建立了一种可破碎的蒜种离散元柔性模型,并对其黏结参数进行标定。以处理后不带皮蒜种块临界破碎载荷(105.5 N)及位移(4.7 mm)为参考依据,通过Plackett-Burman、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蒜种离散元模型进行显著性筛选和寻优。结果表明:最优参数中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单位面积切向刚度、法向强度、剪切强度和黏结半径比例分别为5.115×10^(8) N/m^(3)、2.3×10^(7) N/m^(3)、1.265×10^(6) Pa、54454.594 Pa、1.716。此时,仿真不带皮蒜种块临界破碎载荷和位移分别为116.6 N、5.13 mm,与前期不带皮蒜种试验误差分别为9.5%、12.7%,与带皮蒜种试验(临界破碎载荷和位移分别为107.5 N和4.8 mm)误差分别为7.8%、7.4%,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建立的蒜种离散元模型可为后续振动充种受力分析及姿态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种 离散元模拟 参数标定 Bonding V2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固有应变法的选区激光熔化成型316L钢块体残余应力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博 耿鲁阳 +2 位作者 彭亚伟 王小威 巩建鸣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选区激光熔化(SLM)制造过程中极高的温度梯度及快速熔化凝固现象会在部件中产生复杂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而导致部件的变形、开裂,以及使用中的提前失效。因此,对SLM成型零件的残余应力预测至关重要。将修正固有应变(MIS)法用于SLM成型316... 选区激光熔化(SLM)制造过程中极高的温度梯度及快速熔化凝固现象会在部件中产生复杂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而导致部件的变形、开裂,以及使用中的提前失效。因此,对SLM成型零件的残余应力预测至关重要。将修正固有应变(MIS)法用于SLM成型316L钢块体的残余应力预测。首先,采用热-力顺序耦合方法建立SLM成型的详细模型,从计算结果中提取固有应变并验证其准确性;随后,基于修正固有应变法建立10 mm×10 mm×10 mm的316L钢块体模型,模型由20个元层构成,每个元层中包含数个真实物理层;最后,通过逐层激活元层,并加载固有应变来模拟选区激光熔化成型过程,得到块体的应力-应变分布。以相同的工艺参数实际打印同尺寸的316L钢块体,使用X线衍射(XRD)法对块体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与XRD测量数据对比,修正固有应变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预测SLM成型316L钢块体的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钢 选区激光熔化(SLM) 固有应变 残余应力 元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分布器出流均匀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谈琥 朱晓磊 陆晓峰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2,共8页
液体分布器的出流均匀性是影响高效污水处理工艺的关键指标,当前对于其出流均匀度的评价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对于对称结构液体分布器的出流均匀性尚难以评价。针对两级液体分布器结构,建立了基于组分输运模型的简化有限元分析方... 液体分布器的出流均匀性是影响高效污水处理工艺的关键指标,当前对于其出流均匀度的评价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对于对称结构液体分布器的出流均匀性尚难以评价。针对两级液体分布器结构,建立了基于组分输运模型的简化有限元分析方法,并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研究了不同进液方式和不同尺寸液体分布器出流流量分布情况,并选用合适的出流均匀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端进液和中间进液结构液体分布器的出流均匀性要明显优于一端进液结构,而两端进液结构的出流均匀度又要略优于中间进液结构;Killat分区法相比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法和白跃华区域面积法更加适合大尺寸对称型液体分布器出流均匀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分布器 均匀度 评价方法 组分输运模型 进液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折流板三弧叶桨釜内流场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贤俊 许家宝 +2 位作者 徐子强 陶兰兰 周勇军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3,共8页
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了双层折流板三弧叶组合桨搅拌槽内转速N、离底距C_(1)及桨间距C_(2)的变化对流场产生的影响,并对双层折流板三弧叶桨和双层无折流板三弧叶桨的釜内流场特性进行了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当N=110 r/min时,釜... 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了双层折流板三弧叶组合桨搅拌槽内转速N、离底距C_(1)及桨间距C_(2)的变化对流场产生的影响,并对双层折流板三弧叶桨和双层无折流板三弧叶桨的釜内流场特性进行了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当N=110 r/min时,釜内流场速度分布相对均匀,釜内高速区集中在桨叶附近;桨间距的提升会影响上下桨叶之间的相互配合效果;当C_(2)=0.27 h(h为搅拌釜液面高度)时,桨叶之间连接流稳定,釜内的整体混合能力显著增强;C_(1)对近液面区域及釜底区域的混合效果影响较大,当C_(1)=0.29 h时,釜内低速区面积大幅减少;双层折流板三弧叶桨的折流板限制了其径向推流能力,但轴向推流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双层折流板三弧叶桨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槽 双层折流板三弧叶桨 搅拌釜 PIV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点阵结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祖磊 孟岩松 +4 位作者 赵嘉喜 孙中刚 郭艳华 常辉 I.V.ALEXANDROV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56,共23页
航空航天等领域对轻量化高性能结构的需求日益迫切,突显了点阵结构在轻量化目标中的重要性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粉末床熔融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使得复杂的点阵结构制备成为可能,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虽然当前关于增材制造点阵结构的... 航空航天等领域对轻量化高性能结构的需求日益迫切,突显了点阵结构在轻量化目标中的重要性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粉末床熔融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使得复杂的点阵结构制备成为可能,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虽然当前关于增材制造点阵结构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成果间的关联性和系统化整合仍然不足,有关点阵结构的最优设计和调控手段仍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不仅介绍了点阵结构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分类,系统探讨了增材制造点阵设计和制备对其力学性能的相关影响及其主要研究进展,还总结了点阵结构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点阵结构 结构设计 制备缺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燃室内喷油参数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雨凤 鹿盈盈 +1 位作者 张道陈 裴毅强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以重型柴油机WP10H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仿真软件CONVERGE研究预燃室式燃烧系统中预燃室内喷油定时和喷油角度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预燃室式燃烧室能够强化燃烧,提前燃烧相位,提高缸压峰值,缩短燃烧持... 以重型柴油机WP10H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仿真软件CONVERGE研究预燃室式燃烧系统中预燃室内喷油定时和喷油角度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预燃室式燃烧室能够强化燃烧,提前燃烧相位,提高缸压峰值,缩短燃烧持续期,但增加壁面传热损失;部分预燃室方案能够同时降低NO_(x)和碳烟排放.优化后的方案表明,预燃室产生的持续湍动能扰动使得主燃室未燃混合气重新分布,降低稀燃混合气比例,降低NO_(x)排放;同时当量比为1左右混合气比例增多,燃烧更加充分,在碳烟氧化阶段,主燃室温度高,利于碳烟氧化,降低碳烟排放.选择预燃室喷油定时为0°CA ATDC、预燃室喷油角度为54.5°作为最终优化方案,该预燃室方案相较于原机,NO_(x)排放减少2.48%,碳烟排放减少2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燃室 湍动能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健 王华 +2 位作者 戴天赐 王金明 李帅康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0,共4页
针对传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诊断当下复杂设备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构建滚动轴承的数字孪生体,通过动力学仿真获取故障特征数据;其次,利用包络谱分析验证数据的有效性;最... 针对传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诊断当下复杂设备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构建滚动轴承的数字孪生体,通过动力学仿真获取故障特征数据;其次,利用包络谱分析验证数据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深度学习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并以迁移学习的方式实现对物理空间实体设备的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以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的数字孪生体模型,虚拟故障数据是有效的,并且建立的孪生数据诊断模型能较为准确的实现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滚动轴承 动力学建模 深度学习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近端策略优化算法的AGV路径规划与任务调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祁璇 周通 +2 位作者 王村松 彭孝天 彭浩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5-964,共10页
自动引导车(AGV)是一种具有高度柔性和灵活性的自动化物料运输设备,可实现路径规划、任务调度和智能分配等功能。目前关于AGV最优路径与调度算法研究仍存在泛化性差、收敛效率低、寻路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改进近端策略优化算法(... 自动引导车(AGV)是一种具有高度柔性和灵活性的自动化物料运输设备,可实现路径规划、任务调度和智能分配等功能。目前关于AGV最优路径与调度算法研究仍存在泛化性差、收敛效率低、寻路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改进近端策略优化算法(PPO)。首先,采用多步长动作选择策略增加AGV移动步长,将AGV动作集由原来的4个方向基础上增加了8个方向,优化最优路径;其次,改进动态奖励值函数,根据AGV当前状态实时调整奖励值大小,提高其学习能力;然后,基于不同改进方法比较其奖励值曲线图,验证算法收敛效率与最优路径距离;最后,采用多任务调度优化算法,设计了一种单AGV多任务调度优化算法,提高运输效率。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最优路径缩短了28.6%,改进后的算法相比于PPO算法收敛效率提升了78.5%,在处理更为复杂、需要高水平策略的任务时表现更佳,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将改进后的算法与Q学习、深度Q学习(DQN)算法、软演员-评论家(SAC)算法进行比较,算法效率分别提升了84.4%、83.7%、77.9%;单AGV多任务调度优化后,平均路径缩短了4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导引小车 路径规划 任务调度 近端策略优化算法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