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监管水平演化研究
1
作者 屈健 曲凡玉 +3 位作者 王万平 刘琪 王静虹 赵坤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0-1879,共10页
受各种理论、社会因素影响,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监管复杂且极具挑战。将监管系统细化为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影响因子子系统,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及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使用Anylogic软件构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监管... 受各种理论、社会因素影响,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监管复杂且极具挑战。将监管系统细化为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影响因子子系统,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及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使用Anylogic软件构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监管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通过投入产出视角预测系统安全监管水平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系统的安全监管水平较低时需要持续进行较大的安全投入,当系统安全监管状况处于良好的状态时,可以适当缩减安全投入,增加管理子系统和人员子系统的安全投入比例对安全监管整体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正向作用。通过改变安全投入比分析各子系统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而确定应重点管控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投入策略,可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危化品安全监管 系统动力学 安全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化工安全应用型安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17
2
作者 钱剑安 周汝 +3 位作者 王华 周平 赵声萍 蒋军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5,共6页
为适应国内化工安全发展形势,解决化工安全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构建互联网+应用型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首先,利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深入剖析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然后,通过完善培养方案,重构课... 为适应国内化工安全发展形势,解决化工安全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构建互联网+应用型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首先,利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深入剖析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然后,通过完善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开展互联网+教学改革,创立多位一体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加强互联网+化工“双师型”、“多师型”队伍建设;最后,提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新模式。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化工安全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评价人才质量有助于培养互联网+化工安全应用型创新人才;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改革、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化工安全 安全工程 创新人才 安全生产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储能电站火灾与消防安全防护技术综合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陶致格 朱顺兵 +2 位作者 侯双平 李可 王赫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545,共10页
近年来国内外锂电池储能电站的增量十分可观,用户侧潜力巨大,遂对锂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锂电池储能舱传统火灾探测器的预警方式存在不足,同时国内外大量应用研究也表明七氟丙烷和全氟己酮是目前较适用于锂... 近年来国内外锂电池储能电站的增量十分可观,用户侧潜力巨大,遂对锂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锂电池储能舱传统火灾探测器的预警方式存在不足,同时国内外大量应用研究也表明七氟丙烷和全氟己酮是目前较适用于锂电池储能电站火灾的气体灭火剂,但任何单一灭火剂均无法同时起到扑灭明火和抑制大容量锂电池复燃的作用,锂电池储能电站目前缺乏明确有效的灭火技术、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本文从极早期火灾探测对储能舱火灾预警的重要性出发,综述了含不同种类添加剂的细水雾对锂电池储能电站火灾的灭火效果,突出了气体灭火剂-细水雾联合应用消防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清洁高效灭火技术开发的重点和下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储能电站 灭火剂 添加剂 高效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再造高强度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徐佑林 吴旭坤 +5 位作者 周波 郑伟 吴少康 周泽 陈志松 张际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8,共15页
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可锚性差、受强动压和强构造应力影响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现场调研并归纳分析了3种典型煤矿巷道围岩大变形和围岩控制难题;在分析现有支护技术和理论基础上,提出再造高强度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思路和再造方法。以... 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可锚性差、受强动压和强构造应力影响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现场调研并归纳分析了3种典型煤矿巷道围岩大变形和围岩控制难题;在分析现有支护技术和理论基础上,提出再造高强度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思路和再造方法。以贵州龙宝煤矿11205运输下山为工程背景,分析其变形破坏原因,结合实际设计出对破碎围岩进行置换加卸压的联合支护方法,理论上建立巷旁充填墙承载力学模型,分析了巷旁充填墙的承载强度,确定了巷旁充填墙的强度与巷道围岩的可适性及有效性。结合FLAC^(3D)数值模拟与Python脚本编程语言,实现飞蛾火焰优化算法,确定最优的破碎围岩巷道的置换参数(墙体厚度和卸压区宽度)。研发了高强度高韧性充填支护新材料。通过对软弱墙体进行置换再造,让巷道顶板、充填体和底板重新构成一个整体承载结构。井下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巷道软弱岩体进行置换再造后,巷道顶板、充填体和底板所构成的新结构可实现整体承载,充分发挥了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能力,围岩变形趋于平稳,收敛速率基本都小于0.2 mm/d,无明显变形,且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工程实践监测较为吻合,表明巷旁充填置换支护方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控制有较好的效果。最后,对深入研究再造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围岩 难支护巷道 高强度承载结构 承载强度 飞蛾火焰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发展态势的系统动力学预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然 刘琪 +3 位作者 姜同 潘勇 王静虹 王彦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9-1658,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产业需求日益增长,但尚缺少针对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发展态势的研究与政策支持分析。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江苏省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2015—2030年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四个子系统之... 近年来,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产业需求日益增长,但尚缺少针对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发展态势的研究与政策支持分析。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江苏省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2015—2030年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循环,揭示了企业数量、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资金、市场需求和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企业数量增加,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集聚程度增大;R&D资金的增多及市场需求的增加均有助于促进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集聚;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较高时,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集聚程度也较高。这一研究不仅有望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的管理水平,还能为建设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化工产业体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 系统动力学 产业集聚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的江苏沿海辐射雾边界层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邬昊鹏 牛生杰 +8 位作者 刘端阳 吕晶晶 祖繁 周悦 王元 葛攀延 邵乃夫 汪玲玲 鲁海宁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2-536,共15页
为深入研究辐射雾边界层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020年冬季在江苏省东海县利用无人机(UAVs)开展了边界层和污染物综合观测实验。研究发现:雾天逆温层厚度要比晴天厚几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强度要大0.5~1℃(100 m)^(-1)。雾天... 为深入研究辐射雾边界层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020年冬季在江苏省东海县利用无人机(UAVs)开展了边界层和污染物综合观测实验。研究发现:雾天逆温层厚度要比晴天厚几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强度要大0.5~1℃(100 m)^(-1)。雾天低空有风切变,风向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较小,而晴天低层风速变化较小,风向在低空随高度呈顺时针旋转。相较于双层逆温结构,有着深厚单层逆温结构的辐射雾的强度更强。在同一次辐射雾过程中,雾的强度不会随着风向的变化而变化,较低的风速更有利于强浓雾的形成。从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来看,逆温层内相同高度处的TVOC(总挥发有机化合物)在晴天要比雾天高,在辐射雾形成前和生成阶段,SO_(2)浓度随高度递减速率远高于晴天同期。晴天和雾天O_(3)和NO_(2)的垂直变化呈现明显的负相关,O_(3)在雾天近地面的梯度变化明显要大于晴天。PM_(1.0)、PM_(2.5)和PM_(10)在雾天要比晴天高出一倍以上,CO在辐射雾过程中相对稳定,垂直变化较小。TVOC、NO_(2)、PM_(1.0)、PM_(2.5)和PM_(10)会受到辐射雾过程中强逆温的影响而在逆温层内累积。它们的累计变化率在雾后与雾前相比均有了明显下降,颗粒物污染物的累积变化率比气体下降更显著,且大粒径颗粒物累积变化率的下降幅度要超过小粒径颗粒物。夜间地面排放的NO等还原物质较难向上输送,对高层的O_(3)消耗量远小于低层,使得夜间高层O_(3)远大于低层,导致PM_(2.5)和O_(3)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白天太阳辐射增强,不稳定边界层的发展伴随着高空O_(3)向下的混合导致O_(3)增加以及PM_(2.5)排放增多使得二者的垂直变化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边界层 气象要素 大气污染物 无人机 高分辨率垂直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两次冷雾过程宏微观物理特征
7
作者 王天舒 牛生杰 +8 位作者 王莹 赵俊杰 梁绵 王元 段婧 樊栋樑 杨霏云 袁薇 张鸿伟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7-521,共15页
为研究冷雾演变机制和宏微观物理特征,2016年1月和12月在江西省庐山气象局布设雾滴谱仪和自动气象站进行雾综合观测,结合观测获取的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16~17日(个例1)和2016年12月25~27日(个例2... 为研究冷雾演变机制和宏微观物理特征,2016年1月和12月在江西省庐山气象局布设雾滴谱仪和自动气象站进行雾综合观测,结合观测获取的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16~17日(个例1)和2016年12月25~27日(个例2)两次冷雾的宏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两次冷雾的发展演变与冷锋的移动密切相关,从形成阶段到发展阶段800 hPa以下由西南风转为偏北风,冷锋前缘到达,近地面气温骤降;两次冷雾的成熟阶段近地面雨停且风力减弱,个例2出现锋面逆温层;两次冷雾的消散阶段900~500 hPa转为一致的偏北气流,800 hPa以下风速增大。个例1和2的过程平均雾滴谱均呈双峰分布,主峰均位于4.9μm,次峰分别位于8.9、11.0μm。个例1和2均出现了主峰位于10~14μm的瞬时雾滴谱,出现频率分别为12.4%和46.3%。个例1和2中均有暖雾向冷雾的转换,冷雾与暖雾相比各粒径段雾滴数密度均有所上升,尤其是粒径14μm以下的雾滴数量增长较为明显。个例1全过程雾滴数浓度与平均直径的相关性较弱,可能受雾滴碰并、雾滴竞争水汽等因素影响。个例2全过程雾滴数浓度、平均直径与含水量均为正相关关系,说明此次雾过程以凝结核活化和凝结增长为主。个例2西南低空急流强劲、近地面降温明显、有逆温层存在,雾滴谱较宽,雾滴谱10~14μm粒径之间峰值更为突出,雾滴数浓度、平均直径、含水量皆大于个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雾 庐山 锋面逆温 尺度谱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障碍物管道中CO_(2)对甲烷爆炸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8
作者 程方明 刘宇航 +1 位作者 杨漪 罗振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为了探究障碍物对CO_(2)抑制甲烷爆炸效果的影响,利用FLACS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研究半密闭管道内CO_(2)与障碍物共存时的甲烷燃爆特性。通过构建多工况组合,结合爆炸压力峰值、火焰传播速度及流场的演变过程,分析半密闭管道内不同浓度CO_... 为了探究障碍物对CO_(2)抑制甲烷爆炸效果的影响,利用FLACS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研究半密闭管道内CO_(2)与障碍物共存时的甲烷燃爆特性。通过构建多工况组合,结合爆炸压力峰值、火焰传播速度及流场的演变过程,分析半密闭管道内不同浓度CO_(2)抑制甲烷爆炸过程受障碍物影响的特征规律,确定能使障碍物失去促进作用的CO_(2)体积分数。结果表明:障碍物显著削弱CO_(2)对爆炸压力及火焰传播的抑制效果,当CO_(2)体积分数达20%时,其促进作用基本消失;爆炸压力初峰时间随CO_(2)浓度增加而延后,但障碍物工况较空管仍有提前,最大压力峰值出现时间延后;平均火焰速度在70%阻塞率时达峰值,90%时因湍流淬熄下降;随CO_(2)浓度增加,火焰未燃区空腔面积增加,抑制火焰加速。研究为复杂管道甲烷燃爆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防控 障碍物 FLACS 二氧化碳浓度 爆炸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储罐声发射技术下的安全评价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宋高峰 张延兵 +2 位作者 孙培培 沈硕勋 王志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探究腐蚀声发射信号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以常见的立式金属储罐为对象开展试验,研究储罐腐蚀声发射源特性,建立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安全评价模型,并开展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活性和强度会随着腐蚀反应的剧烈程度发生变... 为探究腐蚀声发射信号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以常见的立式金属储罐为对象开展试验,研究储罐腐蚀声发射源特性,建立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安全评价模型,并开展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活性和强度会随着腐蚀反应的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且在腐蚀活性不同时期腐蚀信号的波形表现出连续型、突发型和混合型3种特征,频率主要集中在20~60 kHz;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评价结果一致,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储罐 腐蚀信号 声发射活性及强度 声发射检测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与安全食品购买行为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明华 温晋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大量具有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的消费者是避免食品安全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关键。研究基于江苏省消费者660份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利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了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消费者食品... 大量具有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的消费者是避免食品安全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关键。研究基于江苏省消费者660份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利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了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与安全食品购买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薄弱是导致安全食品购买较少的主要原因;食品安全知识学习和信息搜寻是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的主要因素;基层食品安全执法部门信任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加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年龄和性别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有显著影响。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和提高基层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公信力,是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识别能力和实现食品安全市场分离均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识别能力 购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水系灭火剂抑制磷酸铁锂电池火灾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可 朱顺兵 +1 位作者 陶致格 王赫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为了探究复合水系灭火剂对磷酸铁锂电池火灾的抑制效果,选定水溶性盐类物质及表面活性剂开展不同浓度单一组分的灭火实验,基于此结果复配得到4种复合水系灭火剂(complex solution,CS),并研究灭火剂的表面张力及热解特性揭示灭火机理。... 为了探究复合水系灭火剂对磷酸铁锂电池火灾的抑制效果,选定水溶性盐类物质及表面活性剂开展不同浓度单一组分的灭火实验,基于此结果复配得到4种复合水系灭火剂(complex solution,CS),并研究灭火剂的表面张力及热解特性揭示灭火机理。同时开展不同细水雾特性参数下锂离子电池火灾灭火实验,研究细水雾工作压力及雾化锥角对火灾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4种复合水系灭火剂后均有效阻断了锂离子电池组热失控传播。根据各项灭火参数及灭火剂有效性综合评估结果,配方为:0.15%FC-4(全氟丁基磺酰氟)、1%APG0810(癸基葡糖苷)、0.32%CH_(4)N_(2)O(尿素)、2%NaHCO3(碳酸氢钠)的CS-4灭火剂综合灭火效果突出。高压细水雾对火焰压制能力更强,而低压细水雾下的火焰在得到初步抑制后出现强化现象。灭火剂对火灾的抑制效率随细水雾雾化锥角的增大呈现“V”形趋势,实验雾化锥角为60°时效果最好。复合水系灭火剂及细水雾灭火系统特性参数综合研究,可为锂离子电池火灾消防控制策略、灭火剂开发提供借鉴,为锂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效灭火剂 灭火有效性 灭火机理 细水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罩呼吸阻力对心肺运动实验结果影响分析
12
作者 申梁昌 黄梦瑶 +4 位作者 贺非凡 吴家麟 李亚运 付明 骆晓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共6页
为探究心肺运动实验中,利用呼吸面罩收集的呼吸气体进行实验分析,是否会与真实运动场景中不佩戴呼吸面罩的结果产生偏差,研究呼吸面罩产生的呼吸阻力对个体通气量的量化影响。首先,利用通气阻力标准测试仪测量心肺运动实验所用呼吸面罩... 为探究心肺运动实验中,利用呼吸面罩收集的呼吸气体进行实验分析,是否会与真实运动场景中不佩戴呼吸面罩的结果产生偏差,研究呼吸面罩产生的呼吸阻力对个体通气量的量化影响。首先,利用通气阻力标准测试仪测量心肺运动实验所用呼吸面罩在不同通气量时的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其次,共招募30名身穿短袖长裤的男性受试者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环境温度25℃、相对湿度50%)开展心肺运动实验,测量并分析其在不同运动速度工况下的通气量(先静坐30 min,后依次从2~9 km/h逐渐增加运动速度进行连续运动,每种速度运动10 min,每次速度增量1 km/h);最后,提出针对个体通气量的实验结果修正方法,并将修正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个体运动速度在2~6 km/h时,通气量从18.57 L/min逐渐增大至34.57 L/min,在此范围内,实验获取的通气量与理论计算的通气量差别较小;当个体运动速度在7~9 km/h时,通气量从56.14 L/min迅速增大至73.20 L/min,修正后通气量相比修正前最大增加约30%。研究结果可为心肺功能运动实验结果的数据修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运动实验 呼吸面罩 呼吸阻力 通气量 呼吸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苏省化工企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妍 赵瑶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50,共6页
在国内外企业安全文化与员工安全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向江苏省化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假设模型;采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23.0分析收集的418份有效问卷,运用AM... 在国内外企业安全文化与员工安全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向江苏省化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假设模型;采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23.0分析收集的418份有效问卷,运用AMOS 21.0构建安全文化、安全领导行为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服从行为没有直接影响;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参与行为有直接影响;安全领导行为对员工安全参与行为、员工安全服从行为有直接影响。实现员工安全服从行为的关键在于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提升安全领导行为和员工安全参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文化 安全领导行为 安全参与行为 安全服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缘关系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的社会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明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37,共4页
面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严峻压力,学界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在理念制度方面,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做了充分的研究论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制度核心在于"食品安全共同体"内各社会行动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但实践证明,由于食品安全供给... 面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严峻压力,学界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在理念制度方面,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做了充分的研究论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制度核心在于"食品安全共同体"内各社会行动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但实践证明,由于食品安全供给责任意识的严重缺失,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过程中,普遍存在"食品安全共同体"情感认同缺乏、相关行动主体协作困难的问题,致使社会共治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基于此,本文重点提出食缘关系的概念,明确食品安全保障应建立在参与者的内在需求之上,确定其为社会共治体系、社会整合系统和社会理性表达的内涵属性,建议从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和社会参与等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并明确各主体的定位角色,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公共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缘 内涵 机理分析 理论基础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食缘关系良性运行的机制保障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明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9,共5页
建立在人际交流和往来实践机缘基础上的食缘关系是当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内在要求,而风险交流是食缘关系各方主体之间就食品安全风险属性及风险管理等相关信息进行互联互通的关键环节,其对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参与、切实增强食缘关系的信... 建立在人际交流和往来实践机缘基础上的食缘关系是当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内在要求,而风险交流是食缘关系各方主体之间就食品安全风险属性及风险管理等相关信息进行互联互通的关键环节,其对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参与、切实增强食缘关系的信仰认同和内生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功效。尽管我国在信息公开制度方面,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应有的立法基础,但从制度运行来看,也存在风险交流主体地位不平等、信息获取不对称、救济路径不完善等制度障碍。结合新《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我们可以从健全信息公开、完善公共参与、强化诚信建设、完善权利救济等方面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法律制度,为食缘关系的良性运行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交流 食缘关系 功效 制度评估 完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创制抑或扩张解释:食品安全权实现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明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23,共4页
立法是否应当确认食品安全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修订《食品安全法》过程中,有学者呼吁将食品安全权入法,然而以立法机械创制食品安全权,将面临权利表述困境、权利绝对化倾向、权利沉淀等障碍。国内外法律实践表明,通过灵活解释实... 立法是否应当确认食品安全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修订《食品安全法》过程中,有学者呼吁将食品安全权入法,然而以立法机械创制食品安全权,将面临权利表述困境、权利绝对化倾向、权利沉淀等障碍。国内外法律实践表明,通过灵活解释实现法益扩张可作为法律保障食品安全利益的应然之道:警惕以构建理性创设食品安全权的危险,以现有权利优化取代权利另行创设,同时借助灵活解释适度扩张食品安全利益的可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权 权利创设 法益扩张 应然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爆墙对某厂区LPG管网泄漏-爆炸事故后果的影响
17
作者 王秋红 杜孙薇 +3 位作者 董国强 罗振敏 张明广 薛云帆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6-725,共10页
应用FLACS软件对陕西某石化厂区LPG管网泄漏引发的爆炸事故危害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在装置区与生活办公区之间增设防爆墙来减缓爆炸风险。通过防爆墙的位置D(指防爆墙与生活办公区最左侧边缘的间距)、高度H和厚度d来研究防爆墙的爆炸减缓... 应用FLACS软件对陕西某石化厂区LPG管网泄漏引发的爆炸事故危害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在装置区与生活办公区之间增设防爆墙来减缓爆炸风险。通过防爆墙的位置D(指防爆墙与生活办公区最左侧边缘的间距)、高度H和厚度d来研究防爆墙的爆炸减缓效果。结果表明:防爆墙离爆源越远,离生活办公区越近,对生活办公区的防护效果越好;对于该石化厂区生活办公区内的24 m建筑物,防爆墙距生活办公区域5 m、防爆墙高度分别是3 m和11 m时,对应的墙后爆炸超压降幅分别为52.20%和70.33%;防爆墙厚度d分别为0.1,0.3,0.5和0.7 m时,对应的墙后爆炸超压降幅分别为68.29%、67.44%、66.80%和66.41%。对于刚性结构防爆墙而言,防爆墙高度对墙后爆炸超压降低效果比防爆墙厚度更显著,防爆墙高度的设计对爆炸的防爆与防控更关键。模拟结果对该石化厂区事故的超前防护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泄漏扩散 爆炸风险分析 防爆墙位置 防爆墙高度 防爆墙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毒气泄漏扩散与人体吸入暴露的数值模拟
18
作者 吴家麟 冯旭光 +4 位作者 王静虹 蔡昀廷 潘勇 李亚运 付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5-1133,共9页
实验室有毒气体泄漏会严重威胁人员安全。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模拟分析一氧化碳和氯气泄漏扩散及人体吸入暴露规律。通过构建真实实验室环境的数值模型,量化毒气浓度时空分布演化规律,结合人... 实验室有毒气体泄漏会严重威胁人员安全。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模拟分析一氧化碳和氯气泄漏扩散及人体吸入暴露规律。通过构建真实实验室环境的数值模型,量化毒气浓度时空分布演化规律,结合人体对毒气的剂量-反应关系,获取了不同泄漏场景下的人员损伤特征。结果显示,一氧化碳在远离通风口且存在障碍物的实验室区域会明显聚集,而氯气的扩散和聚集较均匀。安全撤离时间受气体密度、毒性等特性及空间位置影响。当一氧化碳泄漏时,人员须在90 s内撤离,在氯气泄漏时则须在30 s内撤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建议结合模拟结果在实验室典型位置,如试验仪器附近、实验室中心、出口、通风口等区域设置浓度报警器,并为安全疏散与人员防护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有毒气体 实验室安全 泄漏扩散 呼吸暴露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水系灭火剂协同全氟己酮抑制锂电池火灾实验研究
19
作者 张梦兰 朱顺兵 +2 位作者 余涛 侯双平 牛亚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3-1722,共10页
以60Ah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开展复合水系灭火剂(composite formula:CF)及协同全氟己酮(C_(6)F_(12)O)灭火实验,探究其灭火效果及降温效能,揭示其灭火机理、研究协同抑制机制。结果表明6种复合水系灭火剂均能有效扑灭明火,其中配方为... 以60Ah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开展复合水系灭火剂(composite formula:CF)及协同全氟己酮(C_(6)F_(12)O)灭火实验,探究其灭火效果及降温效能,揭示其灭火机理、研究协同抑制机制。结果表明6种复合水系灭火剂均能有效扑灭明火,其中配方为:0.15%FC-4(全氟丁基磺酰氟)、0.34%CO(NH_(2))_(2)(尿素)、1.5%NH_(4)H_(2)PO_(4)(磷酸二氢铵)、0.6%C_(3)H_(7)NO(N,N-二甲基甲酰胺)、0.3%(CH_(2)OH)_(2)(乙二醇)的CF-6灭火剂综合性能最优,降温冷却效能表现突出。CF-6灭火剂与C_(6)F_(12)O协同使用,灭火效率提高80.95%,冷却速度为0.518℃/s,是单独使用CF-6灭火剂的1.1倍。协同灭火时,C_(6)F_(12)O及时中断燃烧链式反应,复合水系灭火剂加强物理冷却;二者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确保更快的火焰抑制、有效的热管理和可靠的复燃预防,为我国锂离子储能电站的火灾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水系灭火剂 全氟己酮 灭火机理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盐抑制小麦淀粉粉尘爆燃特性试验研究
20
作者 李明 朱顺兵 +1 位作者 张建龙 段毅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56,共9页
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和2 L哈特曼管装置,研究了钠盐粉体NaHCO_(3)、Na_(2)HPO_(4)和NaH_(2)PO_(4)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严重性和火焰传播特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钠盐粉体和小麦淀粉的热解行为以及其对小... 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和2 L哈特曼管装置,研究了钠盐粉体NaHCO_(3)、Na_(2)HPO_(4)和NaH_(2)PO_(4)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严重性和火焰传播特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钠盐粉体和小麦淀粉的热解行为以及其对小麦淀粉爆炸产物的影响,揭示不同钠盐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钠盐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钠盐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的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影响显著。在相同的质量分数下,NaHCO_(3)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燃爆的抑制效果优于Na_(2)HPO_(4)粉体和NaH_(2)PO_(4)粉体。研究结果为小麦淀粉加工行业爆炸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粉尘爆炸 火焰传播 钠盐粉体 惰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