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9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工业大学举办第十四届亚太膜学会大会
1
作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7,共1页
7月23日-26日,由南京工业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中国膜工业协会、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国家“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7月23日-26日,由南京工业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中国膜工业协会、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国家“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膜材料与膜工艺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未来膜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十四届亚太膜学会大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球19个国家地区204个机构的727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化工学院院长顾学红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工业大学 化工学院 材料化学工程 盐城工学院 协同创新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S-1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工业试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顾耀明 刘春平 +1 位作者 程立泉 朱泽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7-191,共5页
通过工业试验,考察了钛硅分子筛HTS-1新剂和再生剂在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工艺中的工业试验性能,工业运行结果显示:环己酮转化率>99.6%,环己酮肟选择性>99.5%,催化剂单程寿命大于600h。同时介绍了亚微米级HTS-1催化过程中的... 通过工业试验,考察了钛硅分子筛HTS-1新剂和再生剂在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工艺中的工业试验性能,工业运行结果显示:环己酮转化率>99.6%,环己酮肟选择性>99.5%,催化剂单程寿命大于600h。同时介绍了亚微米级HTS-1催化过程中的分离和粘壁问题及其工程解决措施,应用陶瓷膜微滤技术解决了催化剂和反应液的分离和循环使用问题,应用波纹管技术克服了催化剂粘壁现象,达到正常换热的效果,并通过优化使系统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肟 钛硅分子筛HTS-1 氨肟化 工业试验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氧水吸附净化工艺中失活树脂的失活机制及再生方法研究
3
作者 豆振江 杜玮辰 +6 位作者 韩林 朱丹 吴家秋 刘清 汤吉海 崔咪芬 乔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解决现有双氧水生产工艺中甲醇再生树脂不完全而导致树脂更换频率高的问题,通过借助高分辨液质联用、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X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双氧水再生工艺中树脂吸附双氧水前后含有的有机杂质及无法完全再生脱附... 为解决现有双氧水生产工艺中甲醇再生树脂不完全而导致树脂更换频率高的问题,通过借助高分辨液质联用、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X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双氧水再生工艺中树脂吸附双氧水前后含有的有机杂质及无法完全再生脱附出来的杂质;选用了不同的再生剂对失活树脂进行再生,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对再生后树脂进行了表征分析,NaOH溶液处理后失活树脂中属于2甲基环己基醋酸酯的红外特征峰已经完全消失;然后配制了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失活树脂的再生进行了条件优化,N 2吸脱附测试结果表明,当碱液浓度为0.25 mol/L时,失活树脂的比表面积恢复为575 m^(2)/g,高于甲醇再生后的失活树脂的412 m^(2)/g,其再生效果要优于甲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 失活树脂 有机污染物 2甲基环己基醋酸酯 再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5)光催化剂的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玲霞 周杰 +3 位作者 石祥辉 王璐 朱蓓蓓 管国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2,39,共5页
综述了g-C_(3)N_(5)的合成方法,包括模板法和热缩聚法,并重点探讨了通过元素掺杂、形貌调控和异质结构筑等策略对g-C_(3)N_(5)进行改性的方法,同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g-C_(3)N_(5) 合成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8,8-四硝基-2,6-二氧杂金刚烷的合成及表征
5
作者 李欢 周琪 +2 位作者 侯天骄 王桂香 罗军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7-564,共8页
以9-氧杂双环[3.3.1]壬-2,6-二烯为原料经氧化环合、氧化、肟化、偕硝化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笼状含能化合物4,4,8,8-四硝基-2,6-二氧杂金刚烷。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晶... 以9-氧杂双环[3.3.1]壬-2,6-二烯为原料经氧化环合、氧化、肟化、偕硝化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笼状含能化合物4,4,8,8-四硝基-2,6-二氧杂金刚烷。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采用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联用研究了热稳定性,通过EXPLO5预测了爆轰性能。结果表明,4,4,8,8-四硝基-2,6-二氧杂金刚烷的晶体密度为1.75 g·cm^(-3),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起始分解温度为190.6℃,爆速为7705 m·s^(-1),爆压为25.75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杂金刚烷 偕二硝基 含能笼状化合物 合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52
6
作者 林海波 伍振毅 +2 位作者 黄卫民 徐红 张雪娜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综述了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介绍了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絮凝、电气浮、电渗析等方法。阐述了电化学氧化技术目前没有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低的电流效率、高能耗和大的操作费用,如何提高传质特性、电流效率、开发... 综述了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介绍了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絮凝、电气浮、电渗析等方法。阐述了电化学氧化技术目前没有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低的电流效率、高能耗和大的操作费用,如何提高传质特性、电流效率、开发用于废水处理的高效电解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指出了未来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生物难降解废水处理用的阳极材料、电化学反应器、电化学组合技术、生物膜电化学反应器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电化学工艺 电化学反应器 电化学组合方法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在化工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31
7
作者 朱宇 陆小华 +3 位作者 丁皓 王俊 王延儒 时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13-1223,共11页
随着高技术学科的飞速进步 ,化工学科在多年来已形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之外 ,又产生了一种完全独立而新颖的研究手段———分子模拟 .目前化学工业受关注的新技术涉及聚合物、电解质等复杂物质 ,临界、超临界等复杂状态 ,界面、膜、溶液... 随着高技术学科的飞速进步 ,化工学科在多年来已形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之外 ,又产生了一种完全独立而新颖的研究手段———分子模拟 .目前化学工业受关注的新技术涉及聚合物、电解质等复杂物质 ,临界、超临界等复杂状态 ,界面、膜、溶液等复杂现象 .实现化学工业从产品到过程设计完全自动化 ,在这些方面除了准确的物性数据外 ,更要对各种复杂现象的机理有深刻了解 .分子模拟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以分子动力学为主 ,结合计算量子化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分子动力学 计算量子化学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VPSA分离锂精矿焙烧窑炉尾气CO_(2)工艺模拟
8
作者 张林 王镜霖 +2 位作者 崔群 王海燕 马正飞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82,共11页
采用变压吸附分离锂精矿焙烧(天然气)窑炉尾气中CO_(2),以作为锂辉石生产碳酸锂的碳化原料受到广泛关注。针对该窑炉尾气CO_(2)含量较低和温度较高的特点,设计了两阶真空变压吸附(VPSA)分离CO_(2)工艺,采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模拟了... 采用变压吸附分离锂精矿焙烧(天然气)窑炉尾气中CO_(2),以作为锂辉石生产碳酸锂的碳化原料受到广泛关注。针对该窑炉尾气CO_(2)含量较低和温度较高的特点,设计了两阶真空变压吸附(VPSA)分离CO_(2)工艺,采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模拟了该工艺过程。结果表明,以13X分子筛为吸附剂,在进料(窑炉尾气)温度373.15 K、再生压力5 kPa和CO_(2)体积分数9%的条件下,由第一阶VPSA将CO_(2)富集到体积分数为65.88%,再进入第二阶VPSA提纯CO_(2)至体积分数为95.31%,CO_(2)总回收率为92.20%;将第二阶VPSA吸附阶段的出塔气回流并入第一阶VPSA进料,CO_(2)总回收率提高至95.20%。两阶VPSA从窑炉尾气中分离CO_(2)纯度(>95%)满足锂精矿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碳化工艺要求。本研究可为天然气窑炉尾气CO_(2)分离及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精矿焙烧窑炉尾气 CO_(2) VPSA 工艺模拟 13X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A-SVM的复杂化工过程集成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薄翠梅 乔旭 +2 位作者 张广明 张湜 杨海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59-2264,共6页
针对由于复杂操作或多回路控制等因素造成复杂化工过程故障诊断难度加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集成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快速ICA算法建立正常工况ICA模型,通过监控统计量I2、I2e、SPE是否超过用... 针对由于复杂操作或多回路控制等因素造成复杂化工过程故障诊断难度加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集成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快速ICA算法建立正常工况ICA模型,通过监控统计量I2、I2e、SPE是否超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确定相应的置信限检测故障。如检测到故障发生,即用梯度算法计算每一个监控变量对统计量I2、Ie2、SPE的贡献度,根据观察贡献度变化情况初步诊断出可能的故障源,并利用支持向量机多分类算法诊断出初始故障源。利用丁二烯精馏装置的实际工业故障数据验证提出的ICA-SVM集成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梯度算法 丁二烯精馏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NiW/Al_2O_3催化剂上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动力学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夕志 任晓乾 +2 位作者 董振国 王军 王延儒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3-486,共4页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含硫模型化合物,在高压滴流床反应装置中,考察了工业NiW/Al2O3催化剂(RN10)的加氢脱硫(HDS)动力学规律,研究了氢分压(1.5MPa~4.5MPa)、氢油体积比(150~700)、液体质量空速(15h-1~60h-1)、反应温度(280℃~380℃)...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含硫模型化合物,在高压滴流床反应装置中,考察了工业NiW/Al2O3催化剂(RN10)的加氢脱硫(HDS)动力学规律,研究了氢分压(1.5MPa~4.5MPa)、氢油体积比(150~700)、液体质量空速(15h-1~60h-1)、反应温度(280℃~380℃)等对DBT的HDS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氢分压和氢油体积比较大时,两者变化对DBT的转化率基本无影响;温度对DBT的转化率影响较大,提高温度可有效提高DBT的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DBT转化率的增加逐渐变缓。采用2级平推流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温度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求得了不同温度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模型的相关系数>0.989。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RN10催化剂在高反应温度区(>330℃)的DBT的HDS活化能明显低于较低温度时的活化能,分别为13.4kJ/mol和121.4kJ/mol。对于RN10催化剂,不可单纯地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来大幅度提高HDS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反应动力学 二苯并噻吩 NiW/Al2O3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专业三元共沸物分离实验与模拟探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晓新 陆凯锐 +3 位作者 陈群 陈海群 马江权 汤吉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6-189,共4页
化工分离的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仿真模拟技术的发展迅速,化工分离教学活动中引入过程模拟技术成为当下发展趋势。仿真模拟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安全的特点,与传统化工实验形成了互... 化工分离的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仿真模拟技术的发展迅速,化工分离教学活动中引入过程模拟技术成为当下发展趋势。仿真模拟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安全的特点,与传统化工实验形成了互补。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醇/水三元共沸物为例,将气液相平衡测定实验、Aspen Plus软件教学及萃取精馏过程模拟相结合,形成综合性化工实验课程,涉及三元体系的气液相平衡测定方法、化工模拟软件授课、萃取精馏过程模拟等主要内容。将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开发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综合性的化工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沸物 化工实验 模拟仿真 Aspen Plus软件 萃取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SR-TSS理论的高校涉化实验室安全评估与分析
12
作者 沈海霞 张岩岩 +2 位作者 秦冬玲 李强 王重庆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64,共8页
开展涉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评估与分析是高校实验室有序运行的前提与保障。该文首先基于WSR理论框架,从物理属性、事务逻辑及人性因素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实验室安全风险识别体系,奠定风险评估的基础;然后运用TSS理论构建二维及三维... 开展涉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评估与分析是高校实验室有序运行的前提与保障。该文首先基于WSR理论框架,从物理属性、事务逻辑及人性因素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实验室安全风险识别体系,奠定风险评估的基础;然后运用TSS理论构建二维及三维风险情景模型,模拟实验室事故可能发生的多维度风险因素;最后通过实证分析与问卷调查,量化了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绘制了二维及三维风险情景概率热图,识别出涉化实验室主要风险源。为验证这一风险评估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该文以反应釜爆炸事故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SR-TSS综合分析为高校涉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R-TSS理论 涉化实验室 安全管理 分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工业NiW/Al_2O_3催化剂上萘的加氢饱和反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晓乾 余夕志 +2 位作者 李凯 王军 王延儒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中压固定床中,高温条件下研究了工业NiW/Al2O3催化剂上硫化氢气氛中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空速对萘加氢饱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时空速为10—30 h-1,氢油体积比为800,高反应温度区320—380℃的实验条件下,萘加氢主要生... 在中压固定床中,高温条件下研究了工业NiW/Al2O3催化剂上硫化氢气氛中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空速对萘加氢饱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时空速为10—30 h-1,氢油体积比为800,高反应温度区320—380℃的实验条件下,萘加氢主要生成四氢萘和十氢萘,而进一步加氢裂化产物较少;提高反应温度,萘转化率和四氢萘的收率下降,加氢裂化产物略有升高,表明高温不利于芳环的加氢饱和;提高加氢反应压力,萘的转化率和四氢萘的芳环加氢程度提高;综合反应结果,提出了高温条件下萘加氢的简化可逆连串反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饱和 四氢萘 NiW/Al2O3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己烷在5A分子筛床层上吸附穿透曲线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陆超 杜旭东 +4 位作者 姚小利 刘宗健 崔群 王海燕 姚虎卿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4,46,共6页
测定了工业己烷在5A分子筛固定床上的吸附穿透曲线,考察吸附温度、压力和空速对正己烷的穿透吸附量、吸附传质区长度和床层饱和度的影响,探讨工业己烷中非正己烷组分在5A分子筛上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在160℃~240℃、吸附压力... 测定了工业己烷在5A分子筛固定床上的吸附穿透曲线,考察吸附温度、压力和空速对正己烷的穿透吸附量、吸附传质区长度和床层饱和度的影响,探讨工业己烷中非正己烷组分在5A分子筛上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在160℃~240℃、吸附压力在0.1MPa~0.9MPa条件下,5A分子筛对正己烷的吸附透曲线均为较陡峭的"S"型;降低吸附温度、提高吸附压力和空速,有利于增加正己烷的穿透吸附量及饱和吸附量、降低吸附传质区长度、提高床层利用率;在吸附温度200℃、压力0.5MPa、空速0.9h-1条件下,正己烷的穿透吸附量达到0.0977kg/kg,床层饱和度为88.75%,5A分子筛对工业己烷中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有一定吸附作用,对其它非正己烷组分几乎不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正己烷 5A分子筛 吸附穿透曲线 传质区长度 床层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过程工业的陶瓷膜制备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邢卫红 范益群 +1 位作者 仲兆祥 徐南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79-2688,共10页
陶瓷膜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及分离性能,在过程工业中获得了成功应用,成为我国膜领域中最有国际竞争力的膜品种之一。本文基于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设计的理论框架,系统概述了陶瓷膜的定量制备技术、面向应用体系的陶瓷膜... 陶瓷膜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及分离性能,在过程工业中获得了成功应用,成为我国膜领域中最有国际竞争力的膜品种之一。本文基于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设计的理论框架,系统概述了陶瓷膜的定量制备技术、面向应用体系的陶瓷膜选择与设计方法以及膜应用过程中污染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我国陶瓷膜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材料设计 面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胺液吸附用活性炭表征及失活原因分析
16
作者 杨帆 徐李飞 +2 位作者 张林 王海燕 崔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1-861,共11页
活性炭会减轻硫回收装置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N-甲基二乙醇胺(MDEA)的发泡现象,但过滤装置中活性炭使用90 d左右就会失活。为了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采用XRD、SEM、BET、TG-DTG、XPS和FT-IR等手段对失活活性炭的物相结构、形貌、元素组... 活性炭会减轻硫回收装置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N-甲基二乙醇胺(MDEA)的发泡现象,但过滤装置中活性炭使用90 d左右就会失活。为了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采用XRD、SEM、BET、TG-DTG、XPS和FT-IR等手段对失活活性炭的物相结构、形貌、元素组成、孔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分析其失活的主要原因,探究失活机理。结果表明:失活活性炭的物相结构和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其表面吸附了MDEA以及MDEA与O_(2)、CO_(2)、单质硫等反应降解的含氮、含硫有机物,且BET比表面积和微孔孔体积均降低98%以上;含氮有机物堵塞孔道、表面官能团结构改变是活性炭失活的主要原因,失活活性炭在温度150~550℃范围内存在质量损失17.18%,主要为含氮、含硫降解产物的热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二乙醇胺 胺液净化 活性炭 硫氮含量 失活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氯苯甲醛与乙酰氯联产反应机制解析及工艺优化
17
作者 王菲 陈献 +2 位作者 崔咪芬 汤吉海 乔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以邻氯苄叉二氯为原料,与乙酸发生酸解反应联产邻氯苯甲醛与乙酰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酸解反应产物进行了鉴别与分析,剖析了酸解反应历程,并优化了酸解反应工艺。根据产物鉴别分析结果,酸解反应的产物除了包括邻氯苯甲醛与乙... 以邻氯苄叉二氯为原料,与乙酸发生酸解反应联产邻氯苯甲醛与乙酰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酸解反应产物进行了鉴别与分析,剖析了酸解反应历程,并优化了酸解反应工艺。根据产物鉴别分析结果,酸解反应的产物除了包括邻氯苯甲醛与乙酰氯两个主产物以外,还包括乙酸酐、邻氯苯乙烯、邻氯苯甲酰氯、2,2二氯甲苯乙酸酯、(2氯苯基)甲二乙酸酯及2氯肉桂酸等副产物。由此推断出邻氯苄叉二氯与乙酸的酸解反应是一个包含平行、连串的复杂反应网络,其中主要副产物为乙酸酐与邻氯苯乙烯,其形成机制为:乙酸与乙酰氯缩合得到乙酸酐;邻氯苯甲醛与乙酸酐先发生Perkin反应生成2氯肉桂酸,再由2氯肉桂酸脱去1分子CO _(2)而形成邻氯苯乙烯。反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主要副产物的形成均由系统中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乙酰氯产物所贡献,因此,在反应过程将产物乙酰氯及时移出反应系统是工艺优化的方向之一。反应工艺优化结果如下:在反应温度为110℃、乙酸滴加速率为15.8 mL/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2%、酸苄摩尔比值为0.8、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在反应的同时,将产物乙酰氯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最终邻氯苄叉二氯与乙酸的转化率分别达到70.66%、82.37%,邻氯苯甲醛与乙酰氯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8.11%、91.1%。通过反应分离工艺,邻氯苯甲醛与乙酰氯的选择性分别提高了1.53%、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氯苄叉二氯 乙酰氯 酸解 反应网络 PERKIN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材料在芳烃同分异构体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符红梅 刘定华 刘晓勤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006-5017,共12页
芳烃同分异构体因其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和物化性质,在工业分离中面临着较大挑战。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度可调性及结构可控性等特性,在芳烃同分异构体吸附分离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芳烃吸附分离... 芳烃同分异构体因其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和物化性质,在工业分离中面临着较大挑战。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度可调性及结构可控性等特性,在芳烃同分异构体吸附分离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芳烃吸附分离应用中研究较多的几个典型MOF结构,探讨了芳烃同分异构体分离机制。从C8芳烃同分异构体及其他关键芳烃异构体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不同系列和不同分离机制的MOF材料,系统回顾了MOF材料的吸附特性、吸附机制及其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针对MOF材料在芳烃异构体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问题,比较了MOF膜分离芳烃异构体的效率,剖析了分子模拟优化材料吸附性能的案例。最后,总结了MOF材料在吸附分离芳烃同分异构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MOF材料的创新与吸附性能的提升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同分异构体 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 分离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污油超声破乳脱水及工业化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莉云 杨亮 +1 位作者 韩萍芳 吕效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4-456,共3页
利用超声波破乳脱水的基本原理,在超声驻波场条件下考察了沉降温度、沉降时间、超声辐照时间、超声声强对污油破乳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研究中,使用超声频率40 kHz的超声波发生器,沉降温度60℃、沉降时间120 min、超声辐照5 min、... 利用超声波破乳脱水的基本原理,在超声驻波场条件下考察了沉降温度、沉降时间、超声辐照时间、超声声强对污油破乳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研究中,使用超声频率40 kHz的超声波发生器,沉降温度60℃、沉降时间120 min、超声辐照5 min、超声声强0.66 W/cm2时,污油的破乳脱水效果最好,含水率低于5%;工业化放大实验中,除沉降时间延长外,其余操作参数均具有实际指导作用,污油含水率降到10%以下,破乳脱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油 乳状液 破乳 脱水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与工业生物技术 被引量:9
20
作者 阚苏立 丁永山 +2 位作者 陶志强 李振江 欧阳平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45-1652,共8页
低碳经济以大幅度降低CO2排放量为主要手段,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为最终目标。低碳经济是经济转型的重点,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从低碳经济要求出发,当前工业生物产业的新局面,主要包括工业生物技术... 低碳经济以大幅度降低CO2排放量为主要手段,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为最终目标。低碳经济是经济转型的重点,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从低碳经济要求出发,当前工业生物产业的新局面,主要包括工业生物技术中的热点项目以及在生物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的几种聚酯材料,同时也简介了当前工业生物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生物工业技术 生物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