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官僚主义及其矫治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詹国彬 陈鑫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数字技术嵌入公共管理领域后,在提升公共管理效能的同时也引发了数字官僚主义弊病。在公共管理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官僚主义通常以“痕迹主义”盛行、“电子衙门”林立、“信息烟囱”众多、“面子工程”泛滥、“信息轰炸”频繁等形式表现... 数字技术嵌入公共管理领域后,在提升公共管理效能的同时也引发了数字官僚主义弊病。在公共管理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官僚主义通常以“痕迹主义”盛行、“电子衙门”林立、“信息烟囱”众多、“面子工程”泛滥、“信息轰炸”频繁等形式表现出来。数字官僚主义的出现和蔓延造成了诸多危害,包括背离数字政府建设初衷、加大基层工作压力和负担、削弱数字政府治理效能、损害政府公信力、增大政府问责难度等等。为此,需要通过平衡“人-技”关系、整合数字网络平台、优化绩效评价机制、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完善政府问责体系等策略来克服和消解数字官僚主义,以数字政府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数字官僚主义 数字政府 数字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面临的挑战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詹国彬 桑园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4,共6页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的兴起可以建设廉洁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失灵现象;建设高效政府,积极回应民众需求;建设民主政府,推动民主决策与监督;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实践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面临着公共服务的复杂性与...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的兴起可以建设廉洁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失灵现象;建设高效政府,积极回应民众需求;建设民主政府,推动民主决策与监督;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实践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面临着公共服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标准的不一致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方法的内在不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存在主观缺陷、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不到位等多重因素之掣肘。为此,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应凝聚共识,积极转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的观念;统一标准,建立科学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明确口径,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的制度建设;创新方法,切实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的质量;注重培训,打造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的专业化队伍;强化问责,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审计的整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绩效审计 国家治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共识建构 被引量:4
3
作者 姜海 陈乐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3,共8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范式变革,社会共识建构逐渐进入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场域,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社会共识推动着公共政策的议程、制定、执行与调整全过程,公共政策则持续塑造价值、规则、结果等层面的社会共识,二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范式变革,社会共识建构逐渐进入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场域,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社会共识推动着公共政策的议程、制定、执行与调整全过程,公共政策则持续塑造价值、规则、结果等层面的社会共识,二者构成一种共生演化关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应更加注重公共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共识建构,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党的全面领导巩固社会共识建构的政治基础,为公共政策提供价值内核与方向引领;健全制度机制和技术支撑,提升社会共识建构能力;优化改革方式,彰显社会共识建构实效,推动社会共识与公共政策实现高水平的协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社会共识 共生演化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以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乐宾 姜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0,共10页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公共政策引领社会共识不足,实现有效治理应基于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的准确认识;(2)在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过程中,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两类失调同时存在,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对动态发展的社会共识响应不够及时、吸纳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对社会共识的引领塑造效应不够彰显;(3)新时代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在化解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第一类失调问题上取得进展,在引领塑造社会共识方面仍需强化。研究结论:应坚持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共生演化的系统观念,注重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提升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创新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公共政策 社会共识 共生演化 协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分权视角下基层监督的困境及其优化路径——以南京政务服务热线12345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海涛 杨祖翰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基层治理现代化使资源向基层倾斜,必然导致任务、监督一同下到基层,基层在忙于监督的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等现象,如何纾解基层超负的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核心。以功能性分权为分析框架,将南京市政务服务热线涉及的权力划分为决策权、执行... 基层治理现代化使资源向基层倾斜,必然导致任务、监督一同下到基层,基层在忙于监督的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等现象,如何纾解基层超负的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核心。以功能性分权为分析框架,将南京市政务服务热线涉及的权力划分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和提议权,对南京市政务服务热线涉及的权力关系、权力运行向度、权力结构、权责关系以及行动场域等进行分析,得出监督控权下执行权在权力关系中处于依附于决策权的被动执行、行动空间压缩、监督问责压力大、权力向度单一等困境中,并通过南京市政务服务热线的具体优化总结出引入制约控权机制、优化责任配置、限制权力膨胀和优化监督考核的问题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分权 基层监督 优化路径 南京政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粉饰策略与审计师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振波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数字化转型往往难以一蹴而就,部分企业可能采取数字化粉饰策略以实现低成本的声誉建构和形象管理。基于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粉饰策略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粉饰策略与高质量审计... 数字化转型往往难以一蹴而就,部分企业可能采取数字化粉饰策略以实现低成本的声誉建构和形象管理。基于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粉饰策略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粉饰策略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呈显著负向关系,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在选聘审计师时通过向下匹配机制从而获得审计意见的正向偏离,是在数字化转型中采取粉饰策略的公司倾向于聘用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动机;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粉饰策略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在内部控制水平较低、行业竞争程度更高以及所在地被列入“智慧城市”试点的企业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实质性转型 形式性转型 数字信息披露 形象管理 数字化粉饰 审计师选择 审计意见 审计意见激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错管理与错误学习:地方政府创新中纠错机制的构建思路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建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5,共10页
地方政府创新中的纠错是地方政府在创新变革过程中识别假设和实施错误而采取纠正或终止创新行为的做法。纠错与容错看似矛盾,实则对立统一。在地方政府创新实践中,厌恶错误的思维与氛围导致部分官员不愿纠错,错误识别和纠正机制效力较... 地方政府创新中的纠错是地方政府在创新变革过程中识别假设和实施错误而采取纠正或终止创新行为的做法。纠错与容错看似矛盾,实则对立统一。在地方政府创新实践中,厌恶错误的思维与氛围导致部分官员不愿纠错,错误识别和纠正机制效力较弱导致部分官员不能纠错,纠错理念与方法失当导致部分官员不会纠错。地方政府创新中构建富有成效的纠错机制,既需要建立灵活的错误预防机制、分布式错误诊断与纠正机制、纠错互助与协调机制以及纠错沟通与共享机制,也需要适度推进单环学习与基于相互作用的预见性调节学习机制,强化双环学习与自适应调节学习机制,发展基于SDAL模式的错误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创新变革 容错纠错 差错管理 错误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23-131,148,共10页
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是当前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全球政府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目标。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呈现为关注公共服务需求、制定公共服务质量标准、优化服务提供过程、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形成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整体性系统与良性机... 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是当前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全球政府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目标。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呈现为关注公共服务需求、制定公共服务质量标准、优化服务提供过程、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形成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整体性系统与良性机制等共性经验。从中国实践来看,形成了供给改善型公共服务质量改进、评价推动型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与需求驱动型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等三种实践类型。基于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新时代中国公共服务质量改进需要解决复杂性、碎片化、机制整合度低等综合性问题,进而探索面向未来的多维面向、动态机制、循环互动的中国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新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质量改进 供给改善型 评价推动型 需求驱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任务与响应策略
9
作者 姜海 孙欣 +1 位作者 曹建丰 陈磊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7,共6页
文章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本质特征与演进历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及响应策略。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清晰绘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蓝图,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政策,促进凝聚国土空... 文章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本质特征与演进历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及响应策略。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清晰绘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蓝图,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政策,促进凝聚国土空间治理主体智慧与共识的共同行动。研究认为:应厘清中央和各级地方规划职能,破除学科专家、部门官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技术和制度壁垒,以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本质特征 演进历程 使命任务 响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导向型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及实现路径——基于浙江公共服务改革的经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钰 吴敏意 曹雯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49-57,147,共10页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需求导向型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以公共需求为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出发点,以公共需求是否得以满足为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浙江省公共服务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公共服务...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需求导向型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以公共需求为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出发点,以公共需求是否得以满足为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浙江省公共服务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经验在于突破传统政府中心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机制。从我国公共服务发展看,实现需求导向型公共服务质量改进,需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公民参与度,拓宽民众需求表达渠道,了解真实公共服务需求数据并进行信息整合,提供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并开展以需求是否实现为内容的公共服务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需求导向型公共服务 质量改进 浙江公共服务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项目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海艳 李振跃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24-126,共3页
公众参与的成本效益关系是影响公众参与的关键因素。运用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中的部分方法,对公众参与项目管理的成本效益进行识别。对成本效益中无法量化的部分进行定性描述。制定出降低参与成本,提高参与效率的措施。依据厂商生产... 公众参与的成本效益关系是影响公众参与的关键因素。运用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中的部分方法,对公众参与项目管理的成本效益进行识别。对成本效益中无法量化的部分进行定性描述。制定出降低参与成本,提高参与效率的措施。依据厂商生产理论,适度参与有利于降低参与成本,提高参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成本效益分析 项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廉感知如何增强获得感?——政府回应的中介作用及数字政府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南日 陈虹璇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为探讨清廉感知、政府回应、公民获得感的关系以及数字政府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线上线下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1137份有效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清廉感知对公民获得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2)政府回应在清廉感知与公民获... 为探讨清廉感知、政府回应、公民获得感的关系以及数字政府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线上线下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1137份有效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清廉感知对公民获得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2)政府回应在清廉感知与公民获得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且政府回应的内部系统比外部压力的中介效应更大;(3)数字政府在清廉感知与公民获得感之间发挥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中国在廉政建设中不断增强公民获得感的潜力发挥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公民获得感 政府回应 数字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后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变革
13
作者 张劲松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始成熟,并成为当前重要的新质生产力,原有生产关系需要变革。人工智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后,对现存生产关系在所有权、组织方式、分配关系、管理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动。相对而言,生产关系的发展往往具有渐变性和滞... 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始成熟,并成为当前重要的新质生产力,原有生产关系需要变革。人工智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后,对现存生产关系在所有权、组织方式、分配关系、管理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动。相对而言,生产关系的发展往往具有渐变性和滞后性,当前生产关系存在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所发生的剧变、集聚和有序要求。生产关系与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标准从低到高可以归纳为:紧跟人工智能发展、能防控人工智能异化、能与人工智能相激荡。当前要做好三方面工作:要促进能够识别推动力量的生产关系的形成,要促进能够快速应对挑战的生产关系的形成,还要促进能够分层达到标准的生产关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生产关系 适应性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政府建设对行政责任的冲击与重塑
14
作者 张海涛 唐方涵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数字政府建设驱动行政责任范式的结构性演变。聚焦数字技术对行政责任归属、程序公平及权力结构的系统性冲击,旨在揭示技术赋能与责任伦理之间的张力。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理论视角,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追溯行政责任阶段演进的变迁... 数字政府建设驱动行政责任范式的结构性演变。聚焦数字技术对行政责任归属、程序公平及权力结构的系统性冲击,旨在揭示技术赋能与责任伦理之间的张力。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理论视角,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追溯行政责任阶段演进的变迁逻辑,借助结构分析法剖解技术应用引发的权责关系网络重组,通过规范分析法审视技术运用下潜藏的伦理风险,讨论数字技术引发的行政责任归属模糊、算法黑箱削弱程序公平、数据垄断催生权力转移等问题。研究认为,行政责任体系在数字政府建设下的演变既反映了技术赋权下治理结构的适应性调整,也暗含权责匹配失序的风险,需要通过协同调适实现技术理性与行政伦理的再平衡。为此,从制度重构、价值校准及社会共治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强调通过平衡技术赋能与责任约束、协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构建包容且韧性的新型行政责任体系,寻找技术运用与行政伦理的再平衡,最终实现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行政责任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识别的最小假设原则及其运用——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例
15
作者 张冰倩 臧雷振 张端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256,共11页
呈现清晰且有解释力的因果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往往导致因果情境复杂化,从而影响因果识别结果的有效性。情境复杂性体现在个体、总体、理论及相互交织等多个维度。最小假设原则在因果识别中的多重应用,能... 呈现清晰且有解释力的因果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往往导致因果情境复杂化,从而影响因果识别结果的有效性。情境复杂性体现在个体、总体、理论及相互交织等多个维度。最小假设原则在因果识别中的多重应用,能显著提升假设效能、优化模型设计和扩展研究发现。在应对情境复杂性及其张力时,可采用如下策略:构建核心假设、应用分类工具、完善因果机制链条、调整实践策略,借助最小假设原则来解决因果识别过程中的情境复杂性难题,实现模型清晰性与情境复杂性的有效平衡。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案例的文本分析,呈现了最小假设原则在因果识别中的经典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识别 最小假设原则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协同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与推进路径研究
16
作者 汪建康 童友敏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灾害治理共同体是指政府与非政府主体之间建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灾害治理统一体,成员共同治灾、共受风险、共担责任。结合相关研究发现,当前自然灾害治理过程中仍存在各体系协调困难,配合不紧密且效率不高等问题,亟待通过... 灾害治理共同体是指政府与非政府主体之间建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灾害治理统一体,成员共同治灾、共受风险、共担责任。结合相关研究发现,当前自然灾害治理过程中仍存在各体系协调困难,配合不紧密且效率不高等问题,亟待通过构建灾害治理共同体的方式,探索灾害协同治理的可行路径。基于此,从“政府—社会”协作治理模式出发,明确共同体的框架,探究灾害治理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协同治理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学科建设论纲——基于政治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金太军 赵军锋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共7页
国家审计的实践发展呼唤建立国家审计一级学科。国家审计学科建设既受到国家审计实践属性影响,又受到国家审计科学研究纲领制约。国家审计的实践属性是政治性与技术性的结合,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国家审计的学科定位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 国家审计的实践发展呼唤建立国家审计一级学科。国家审计学科建设既受到国家审计实践属性影响,又受到国家审计科学研究纲领制约。国家审计的实践属性是政治性与技术性的结合,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国家审计的学科定位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应用型学科;学科属性是一门独立的、与政治学学科联系密切的、属于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学科设置除了包括常规的"国家审计学科、社会审计学科、内部审计学科、审计技术与方法"之外,还应增设"审计政治学、审计管理学和国际审计学科"共七个二级学科;同时,积极完善国家审计学科规范和方法论,即大力培养国家审计学科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多方合作、多学科融合与多元方法综合,形成国家审计学科建设的合力。这七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国家审计学科建设论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学科论纲 政治学 实践属性 学科定位 学科属性 学科设置 学科规范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7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8
作者 鹿斌 沈荣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41,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走过了曲折、初创、巩固、发展的70年。回顾历史,旨在清晰认识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特色,审视中国审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融入国家治理框架,思考审计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走过了曲折、初创、巩固、发展的70年。回顾历史,旨在清晰认识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特色,审视中国审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融入国家治理框架,思考审计制度的独立性、规范性、运转性、协同性,探索审计体制改革的理念更新、组织机构完善、“大监督”体系创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国家治理 审计 大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论视角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中春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09-115,共7页
内部审计实践迫切需要回答什么是内部审计的问题,但现有定义并不能反映内部审计的本质。根据系统论的理论论证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概念,构建由环境、目标与功能、程序与方法、审计报告及质量控制所构... 内部审计实践迫切需要回答什么是内部审计的问题,但现有定义并不能反映内部审计的本质。根据系统论的理论论证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概念,构建由环境、目标与功能、程序与方法、审计报告及质量控制所构成的基本概念框架,从而初步形成完整的内部审计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内部审计实践,有利于实现价值型内部审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审计 信息系统 系统论 概念框架 增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的协同监督:现实基础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军锋 金太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国家监察与国家审计虽然分属两种不同的监督体系,但都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结构上的“监审分离”,导致了两者职能上的“分工”和权力上的“分权”,这构成了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协同监督的现实基础。基于此,为... 国家监察与国家审计虽然分属两种不同的监督体系,但都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结构上的“监审分离”,导致了两者职能上的“分工”和权力上的“分权”,这构成了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协同监督的现实基础。基于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监察和审计的监督效能,形成两者的监督合力,必须要逐渐构建党统一领导下的统一机制和统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监察 国家审计 权力监督 分权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