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俊 陶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1999年第4期38-40,共3页
本文是近几年来在普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总结。文中从实验教材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在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尝试。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可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实验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子酸及其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冬梅 周楠迪 +2 位作者 周卉 陈亭 李根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276,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芥子酸、芥子酸甲酯及芥子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酪氨酸酶电极对其底物邻苯二酚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电流响应在底物1.0×10^-7~6.0×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并具有较高的灵...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芥子酸、芥子酸甲酯及芥子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酪氨酸酶电极对其底物邻苯二酚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电流响应在底物1.0×10^-7~6.0×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93nA·L/μmol);芥子酸及其衍生物都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抑制能力大小的顺序为芥子酸〉芥子酸甲酯〉芥子碱.通过对这3种物质的抑制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芥子碱是非竞争型抑制,而芥子酸和芥子酸甲酯是混合型抑制.这3种物质对酪氨酸酶可能的抑制机理一是抑制物与底物竞争酶的双铜活性中心;二是抑制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因而抑制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 化学修饰电极 芥子酸 芥子酸甲酯 芥子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正 锁志勇 +1 位作者 魏先文 朱德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90年代初以来,富勒烯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初步研究表明在抗艾滋病毒、酶活性抑制、切割DNA、光动力学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此类化合物在生化、医学、药物学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富勒烯 生物活性 毒性 光动力学疗法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歧藻对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及QSBR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丽 刘征涛 +2 位作者 冯流 沈萍萍 孔志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6,i003,共5页
以单歧藻为主要微生物源,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8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过程,得到它们在藻中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采用Mopac软件PM3法及文献资料计算了化合物的多种理化参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做回归分析,对lgK进行了结构... 以单歧藻为主要微生物源,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8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过程,得到它们在藻中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采用Mopac软件PM3法及文献资料计算了化合物的多种理化参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做回归分析,对lgK进行了结构-生物降解性(QSBR)的研究。结果表明,疏水性参数lgKOW,分子量Mw,一级价键连接指数1Xν,二级价键连接指数2Xν,生成热ΔHf和分子偶极距μ能够较好地拟合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其中2Xν拟合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理,认为空间参数是决定其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化合物的生成热和电性参数μ,Ehomo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酚 生物降解 Q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T比色法在检测重组人GM-CSF生物活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冬梅 施晓青 +1 位作者 朱洁 秦浚川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53-258,共6页
探索了MTT比色法的一系列实验条件,并利用GM-CSF依赖细胞株TF-1,测定了家蚕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人GM-CSF(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的生... 探索了MTT比色法的一系列实验条件,并利用GM-CSF依赖细胞株TF-1,测定了家蚕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人GM-CSF(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的生物活性,并与半固体培养集落刺激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 生物活性 基因工程 光度法 重线人G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草场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及某些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孙炳寅 朱长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种植互花米草的盐沼土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比对照盐沼土中多。就不同深度来说,15—30厘米土层中,细菌数最多。细菌总数的增减趋势是:夏秋两季最多,冬春两季较少。在各生理类群中,氨化细菌占优势;固氮细菌、硝化细菌次之;反硝化... 种植互花米草的盐沼土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比对照盐沼土中多。就不同深度来说,15—30厘米土层中,细菌数最多。细菌总数的增减趋势是:夏秋两季最多,冬春两季较少。在各生理类群中,氨化细菌占优势;固氮细菌、硝化细菌次之;反硝化细菌和硫酸盆还原细菌最少。内源呼吸作用强度、添加葡萄糖后的呼吸作用强度、氧化丙酮酸的能力和氧化多酚化合物的能力皆显示出同样的趋势,即三年生草场土壤中生物活性最强,光滩土壤中生物活性最弱。在光滩土壤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很低,而种植互花米草的土壤中这两种酶活性较强,但与种植年限和季节变化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土壤微生物 生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付里叶变换激光拉曼光谱在高分子及生物材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薛奇 王永霞 +1 位作者 徐贤秀 董雪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57-362,共6页
普通激光拉曼光谱的用途一直受到激光诱导荧光的困扰,解决荧光干涉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用近红外激发的付里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FT-Raman在对高分子物质、复杂的生物物质等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本... 普通激光拉曼光谱的用途一直受到激光诱导荧光的困扰,解决荧光干涉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用近红外激发的付里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FT-Raman在对高分子物质、复杂的生物物质等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某些高分子物质如聚氨酯弹性体、聚酰亚胺以及一些生物物质如小鸡腿骨、正常人及白内障患者的眼睛晶状体等的FT-Raman光谱图和普通拉曼光谱图,并列出了这些物质的特殊拉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 生物高聚物 喇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溶菌酶的部分生物活性的α-乳清蛋白(^(32)His→Leu,^(33)Thr→Glu,^(103)Tyr→Ala)突变体 被引量:1
8
作者 薛宇鸣 程霓 +2 位作者 吴春雷 李烨 张敏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2-550,共9页
在溶菌酶催化机理以及α 乳清蛋白和溶菌酶同源比较的基础上 ,构建了含 3个突变点的α 乳清蛋白突变体 (H32L ,T33E ,Y10 3A) ,并将其克隆到具有T7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ET2 8a(+ )中 ,在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中获得高效表达 .存在于包... 在溶菌酶催化机理以及α 乳清蛋白和溶菌酶同源比较的基础上 ,构建了含 3个突变点的α 乳清蛋白突变体 (H32L ,T33E ,Y10 3A) ,并将其克隆到具有T7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ET2 8a(+ )中 ,在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中获得高效表达 .存在于包涵体中的目标蛋白经变复性并通过DEAESepharoseStreamline和SephacrylS2 0 0层析柱获得纯化蛋白 .合成底物 p Nitrophenyl β D N’ ,N’’ ,N’’’ Triacetyl chitotriose [pNP (NAcGlc) 3]与突变体蛋白的反应时间曲线证明突变体蛋白获得了部分溶菌酶生物活性 ,为重组鸡蛋清溶菌酶 (HEWL)的 5 .2 6 % .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突变体蛋白与五糖底物chitopentaose的平均热结合能为 71.34kJ/mol,重组HEWL为 10 5 .4 7kJ/mol.实验表明 ,通过有限的几个突变就可以使α 乳清蛋白获得溶菌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乳清蛋白 溶菌酶 合成底物 p-Nitrophenyl-β-D-N′ N″ N′″-Triacetyl-chitotriose 等温滴定量热法 生物活性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过氧化物酶与伴刀豆球蛋白A共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活性研究
9
作者 张冬梅 朱志强 周楠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用乳过氧化物酶(LPO)和伴刀豆球蛋白A(Con A)共修饰金电极,首次得到了乳过氧化物酶的直接电化学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乳过氧化物酶对过氧化氢(H2O2)的电催化活性,并研究了一氧化氮(NO)对LPO电催化活性的影响。在Con A的作用下... 用乳过氧化物酶(LPO)和伴刀豆球蛋白A(Con A)共修饰金电极,首次得到了乳过氧化物酶的直接电化学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乳过氧化物酶对过氧化氢(H2O2)的电催化活性,并研究了一氧化氮(NO)对LPO电催化活性的影响。在Con A的作用下,乳过氧化物酶在循环伏安图中显示1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表现出薄层电化学行为。在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的表观氧化还原电位为-190 mV。该共修饰电极对H2O2表现出电催化还原活性,由此构建的传感器对H2O2的检测范围是2.0×10^-5-4.0×10^-3mol/L。实验发现,微摩尔量级的NO会抑制乳过氧化物酶对H2O2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过氧化物酶 伴刀豆球蛋白A 生物传感器 过氧化氢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生物中mRNA的降解
10
作者 邱平 李节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0-12,共3页
真核生物中mRNA的稳定性是决定基因表达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mRNA稳定程度差异很大,例如高等真核生物中有些mRNA半衰期为20分钟,而同一细胞中另一些mRNA的半衰期则为24hr以上;酵母细胞中最不稳定的mRNA 5分钟内就彻底降解,最稳定的... 真核生物中mRNA的稳定性是决定基因表达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mRNA稳定程度差异很大,例如高等真核生物中有些mRNA半衰期为20分钟,而同一细胞中另一些mRNA的半衰期则为24hr以上;酵母细胞中最不稳定的mRNA 5分钟内就彻底降解,最稳定的半衰期为60分钟以上。mRNA的降解是受精密调控的。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中最惊人的发现是,在mRNA中发现了调节它自身稳定性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生物 自身稳定性 POLYA 密码子 酵母细胞 基因表达 翻译起始因子 翻译因子 无义突变 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逄键涛 樊春海 李根喜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作者近两年来采用电化学方法并结合其他现代生物、化学技术 ,在生命科学几个热点领域所开展的一些工作 ,主要包括 :蛋白质的功能转换、生物信号分子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生物分子的电子传递、基因检测、结构生物学。
关键词 电化学方法 生命科学 生物化学 生物物理 生物医学工程 生化分析 蛋白 结构生物学 功能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HSS中有效成分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陈涛 金以丰 +3 位作者 王石泉 边崇安 张太平 张鹤云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26-530,共5页
新生小牛肝细胞刺激物质(cHSS)经超滤、乙醇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步骤分离,获得肝细胞生长正调控因子(cHSSα),负调控因子(cHSSβ),并观察了它们对肝癌细胞、原代肝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cHSSα... 新生小牛肝细胞刺激物质(cHSS)经超滤、乙醇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步骤分离,获得肝细胞生长正调控因子(cHSSα),负调控因子(cHSSβ),并观察了它们对肝癌细胞、原代肝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cHSSα能促进这两种肝细胞的DNA合成,其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为30ng/ml,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其分子量为13000;而cHSSβ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DNA合成,其半数抑制剂量ID50值为130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抑制因子 肝细胞刺激物质 CHSS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抑裂素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
13
作者 江水 金以丰 +3 位作者 张鹤云 王石泉 汤国枝 邵启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44-447,共4页
本文以猪胸腺为原料 ,经超滤、Biogel p- 4凝胶过滤、DEAE- Sephadex A- 2 5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 10过滤、HPLC分离等步骤 ,得到分子量小于 30 0 0的多个组分 ,对其中二个组分测定了 N端序列。该抑裂素除可抑制 Con A刺激的淋巴... 本文以猪胸腺为原料 ,经超滤、Biogel p- 4凝胶过滤、DEAE- Sephadex A- 2 5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 10过滤、HPLC分离等步骤 ,得到分子量小于 30 0 0的多个组分 ,对其中二个组分测定了 N端序列。该抑裂素除可抑制 Con A刺激的淋巴细胞对 3H- Td R的掺入之外 ,体内可抑制机体对异源蛋白的免疫应答反应 ,延迟异体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还可抑制大鼠同种异体心肺联合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鉴于抑裂素具有种族非专一性 ,组织专一性 ,非细胞毒和作用可逆性等特点 ,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抑裂素 淋巴细胞转化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机制形成端粒四联体并环结构的电化学研究
14
作者 杨茜璐 周楠迪 张冬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2,共4页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对(3+1)机制形成的"四联体并环结构"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计时库仑法和差分脉冲单扫描法对形成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循环伏安法验证了四联体结构的形成,并得到了它的直接电化学信号。实验发...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对(3+1)机制形成的"四联体并环结构"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计时库仑法和差分脉冲单扫描法对形成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循环伏安法验证了四联体结构的形成,并得到了它的直接电化学信号。实验发现该结构对微量过氧化氢不稳定,进一步通过光谱实验证明并分析了原因。本文对该机制参与端粒环形成的假说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端粒 端粒环 四联体 血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华微囊藻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孙露 沈萍萍 +1 位作者 周莹 华子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 蓝藻水华已成为太湖的严重污染物 ,本文旨在阐明其对哺乳动物的潜在危害。方法 应用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脾淋巴细胞转化法、溶血分光光度法、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以及酶联免疫测定等手段较系统地分析了太湖微囊藻毒素对小鼠免疫... 目的 蓝藻水华已成为太湖的严重污染物 ,本文旨在阐明其对哺乳动物的潜在危害。方法 应用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脾淋巴细胞转化法、溶血分光光度法、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以及酶联免疫测定等手段较系统地分析了太湖微囊藻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当ip 5mL·kg- 1(相当于 2 0mg·kg- 1)连续 7d时 ,该微囊藻毒素不仅引起小鼠肝、脾肿大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 ,而且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及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 ,使得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及其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太湖微囊藻毒素对小鼠的毒性涉及到免疫系统基因和分子的多层次、多方面 ,它对小鼠免疫功能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华 微囊藻毒素 小鼠 免疫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Pb^(2+)、Cd^(2+)对鲫鱼肝脏组织中HSP70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沈骅 王晓蓉 +2 位作者 张景飞 刘晓华 赵永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4-246,共3页
以鲫鱼 ( Carassius auratus)作为实验对象 ,经过 40 d Pb2 +、Cd2 +不同浓度的暴露后 ,运用 SDS-PAGE和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鱼肝脏组织内应激蛋白 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在实验浓度下 ,与对照组相比 ,Pb2 + 、Cd2 + ... 以鲫鱼 ( Carassius auratus)作为实验对象 ,经过 40 d Pb2 +、Cd2 +不同浓度的暴露后 ,运用 SDS-PAGE和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鱼肝脏组织内应激蛋白 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在实验浓度下 ,与对照组相比 ,Pb2 + 、Cd2 + 对鱼肝脏内HSP70有显著的诱导 ( P<0 .0 5 ) ,但在 Cd2 +浓度为 0 .2 mg/ L 有停止表达 HSP70的现象 ,可能是由于浓度过高造成了组织病理损伤而破坏了诱导表达机制。实验还发现 ,在实验浓度低于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时 ,HSP70仍然表现为明显诱导 ( P<0 .0 5 ) ,充分说明运用分子生物学指标要比传统的环境检测指标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诱导 肝脏组织 实验 鱼肝 暴露后 对照组 CD^2+ PB^2+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Zn对幼龄鲫鱼肝脏组织应激蛋白HSP70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沈骅 王晓蓉 +2 位作者 张景飞 刘慧 赵永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1-443,共3页
选择鲫鱼(Carassiusauratus)作为受试生物,经过40dZn2+不同浓度的暴露后,运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了鱼肝脏组织内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各试验浓度下,与对照组相比,Zn2+对鱼肝脏内HSP70有显著的诱导(... 选择鲫鱼(Carassiusauratus)作为受试生物,经过40dZn2+不同浓度的暴露后,运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了鱼肝脏组织内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各试验浓度下,与对照组相比,Zn2+对鱼肝脏内HSP70有显著的诱导(P<0.05)。试验中还发现,在试验浓度低于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时,HSP70相对于对照组仍然表现为明显诱导(P<0.05),充分说明分子生物学指标要比传统的环境检测指标敏感,对污染物早期具有预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蛋白 生物标志物 鲫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1,4-聚丁二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蔡佳利 李杲 +1 位作者 董为民 周恩乐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采用Nd(P507)3 LiBu AlEt3和AlEt3 VCl3两种催化剂体系分别合成了两种分子量与反式1,4单元结构含量不同的反式1,4 聚丁二烯样品(TPBD)。用DSC方法不仅研究了两样品六方相晶体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同时还对单斜相结晶的非等温动力学过程...  采用Nd(P507)3 LiBu AlEt3和AlEt3 VCl3两种催化剂体系分别合成了两种分子量与反式1,4单元结构含量不同的反式1,4 聚丁二烯样品(TPBD)。用DSC方法不仅研究了两样品六方相晶体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同时还对单斜相结晶的非等温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Avrami方程分析显示,在低结晶度下TPBD六方相和单斜相的结晶生长过程呈现热成核的三维球晶生长。研究表明:虽然Ozawa方程在较低温度下能描述TPBD的六方相结构的实验数据,但不能完全描述在较高温度下六方相及单斜相非等温结晶过程,而用莫志深等建议的方程则能很好地描述TPBD六方相和单斜相非等温结晶过程。由Kissinger方程得到TPBD六方相和单斜相结晶的平均结晶活化能分别为-165.8kJ/mol和-220.5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1 4-聚丁二烯 非等温结晶 结晶动力学 Avrami方程 Ozawa方程 Kissinger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麻亚锋 陈钧辉 +1 位作者 张冬梅 王新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 研究人尿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从人尿中提取到一种小肽混合物UAP(uricantitumorpeptides) ,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测定UAP对 3种人肿瘤细胞SMMC772 1,MKN4 5和U937生长的抑制作用 ,并对其进行体内实验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目的 研究人尿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从人尿中提取到一种小肽混合物UAP(uricantitumorpeptides) ,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测定UAP对 3种人肿瘤细胞SMMC772 1,MKN4 5和U937生长的抑制作用 ,并对其进行体内实验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人尿中的提取物UAP对体外培养的SMMC772 1,MKN4 5和U937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但对人正常白细胞HNL(humannormalleucocyte)无明显抑制作用 ,体内实验表明UAP对小鼠HAC肝癌 ,小鼠LEWIS肺癌和小鼠S180 肉瘤瘤体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其的毒性作用很低 ,LD50 =2 137 13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提取物 抗肿瘤活性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ND100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冬梅 陈钧辉 +1 位作者 李俊 王新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 研究多肽ND100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液相法人工合成了抗肿瘤八肽ND100,分子量为 846 9。测定了ND100对 3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ND100对小鼠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 体内抑瘤试验表明,ND100对小鼠H22肝... 目的 研究多肽ND100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液相法人工合成了抗肿瘤八肽ND100,分子量为 846 9。测定了ND100对 3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ND100对小鼠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 体内抑瘤试验表明,ND100对小鼠H22肝癌、小鼠Lewis肺癌和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有效剂量为 2 5mg·kg-1,当使用高剂量时(15mg·kg-1 )时,对 3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率达 0 70以上,且具有剂效关系。ND100对小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均无影响。结论 ND100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ND100 液相合肽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