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期刊影响力研究报告(2000-2004)——基于CSSCI的分析 |
段京肃
任亚肃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9
|
|
|
2
|
新闻学与传播学学者、学术机构和地区学术影响研究报告(2000-2004)——基于CSSCI的分析 |
段京肃
白云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
3
|
媒介抚慰:一种弥合阶层落差的方式——南京市民收视民生新闻行为与动机调查 |
周玉黍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
4
|
权力感与网络口碑传播——“第二道数字鸿沟”视角下的网络赋权实现 |
王春晓
朱虹
束晓舒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
5
|
重塑传播研究范式: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
胡翼青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3
|
|
|
6
|
新闻事业管理学论纲之一 关于新闻事业性质及属性的再认识 |
鄢光让
周斌
|
《新疆新闻界》
|
1997 |
4
|
|
|
7
|
三维仿真图在社会新闻中的运用 |
陈敏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
8
|
虚拟社区实体化驱动力机制与演变模型实证分析--以南京西祠街区、淘淘巷、杭州四季星座为例 |
何序君
陈沧杰
王美芳
|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9
|
莫以报小而不为——兼谈新时期晚报新闻实践的党性原则 |
董秦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10
|
政论纪录片的传播心理机制和叙事策略研究——基于对《辉煌中国》的分析 |
任桐
丁柏铨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
11
|
论明清苏州作家群笔下的戏曲人物形象与晚明启蒙思潮 |
方嘉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2
|
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
刘国强
袁光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8
|
|
|
13
|
文化自觉:从娱乐消费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基于长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考察 |
高梦媛
郑欣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
14
|
“瓦釜效应”:一个关于媒介生态的假说 |
杜骏飞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6
|
|
|
15
|
乡村改造中的游民规训与社会治理策略考察——以“改造二流子”运动为例 |
周海燕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
16
|
文化、媒介与风格:论潘诺夫斯基的风格研究方法 |
李晓愚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
17
|
论中国画中萱草意象的演变 |
李晓愚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
18
|
美学的重构:以超越维度与终极关怀为视域——关于生命美学的思考 |
潘知常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
19
|
麦克卢汉:关于速度文化的媒介想象力及其局限 |
梅琼林
袁光锋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20
|
《蕉荫读书图》的图像学解读 |
李晓愚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